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

鎖定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2015 Pacific Typhoon Season),是2015年西北太平洋與南海水域中熱帶氣旋的活躍時間段。受超強厄爾尼諾發展等因素影響,2015年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程度較常年大幅偏高,颱風整體強度較高、壽命偏長、生成源地偏東偏南,超強颱風數量異常偏多,累計氣旋能量指數顯著偏高,但颱風生成總數與常年平均相當且颱風活躍期不突出明顯 [2]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的首個熱帶氣旋颱風米克拉於2015年1月13日生成,末個命名熱帶氣旋颱風茉莉於12月17日消散,末個熱帶氣旋熱帶低壓29W於12月19日消散 [5]  。該年為有歷史記錄以來首次單年12個月每月皆有命名颱風生成,其中上半年台風生成數量與活躍程度皆較常年平均水平異常偏高 [8]  ;全年共有27個熱帶氣旋獲得國際編號,其中14個達到中央氣象台認定的超強颱風水平,數量及佔比皆異常偏高 [2]  ;其中中央氣象台認定的最強風暴為颱風蘇迪羅,最大風速達到其認定的68米/秒 [5]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西北太平洋周邊國家地區所受颱風災害較為嚴重,多國多地遭受各重影響颱風嚴重災害。其中颱風蘇迪羅颱風彩虹等對中國造成嚴重災害,颱風巨爵颱風茉莉對菲律賓造成嚴重災害,颱風艾濤對日本造成嚴重災害,颱風天鵝則連續影響日本、朝鮮半島等多地並造成單年單颱風最大人員傷亡 [5] 
中文名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
外文名
2015 Pacific Typhoon Season
首個系統
颱風米克拉
首個生成日期
2015年1月13日
末個命名颱風
颱風茉莉
末台消散日期
2015年12月17日
末個系統
熱帶低壓29W(Onyok) [7] 
末個消散日期
2015年12月19日
國際編號總數
27(25西太本土命名+2中太進口)
JMA命名總數
25
JTWC編號總數
29(西太本土,不含移入)
CMA編號總數
29(27國際編號颱風+2熱帶低壓)
CMA最強風暴
颱風蘇迪羅(68m/s)
JMA最強風暴
颱風蘇迪羅(115kt)
JTWC最強風暴
颱風蘇迪羅(155kt)
ACE指數
462.9×104kt2 [6] 
人員傷亡
至少340人死亡
經濟損失
約148億美元
除名颱風
颱風蘇迪羅颱風彩虹颱風巨爵颱風茉莉 [1] 
上一年風季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
下一年風季
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風季總述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範圍總述

太平洋颱風季的地域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熱帶氣旋則被稱為颶風,屬於太平洋颶風季範疇。2015年在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級及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氣象廳(JMA)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15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會給予該地區其認定的熱帶低壓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以正式編號,通常以三位略縮編號xxW或八位完整編號WPxx2015表示(W與WP指代西北太平洋)。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特徵

2015年逐月台風生成數與常年平均對比 2015年逐月台風生成數與常年平均對比
2015年為超強厄爾尼諾發展年,自2014年9月形成的“李小龍”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在該年進入強烈發展階段,並於11月達到頂峯,使得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温持續升温從而激發西北太平洋海氣狀態異常,利於南海北部至菲律賓一帶建立與發展異常氣旋性大尺度環流、熱帶夏季風槽偏東偏南偏深,利於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區域深入遠洋偏東偏南水域,從而得以延長生命週期、提高發展強度與累積能量。該年厄爾尼諾發展的異常海氣響應等因素促成了該年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源地的顯著偏東偏南、大量高強度颱風的生成活躍與異常偏高氣旋能量的累積。但由於厄爾尼諾狀態對南海以及菲律賓以東地區的對流活動產生明顯抑制,颱風生成數量並未較常年明顯偏多,且發展盛期仍出現颱風生成數量偏少的情況 [2]  [3] 
2015年“李小龍”超強厄爾尼諾發展海温變化圖 2015年“李小龍”超強厄爾尼諾發展海温變化圖
2015年全年最終一共有27個颱風獲得國際編號(西北太平洋本土生成命名25個+中北太平洋進口2個),生成數量與常年統計平均持平,其中有14個達到中央氣象台認定的超強颱風水平(不含西太以外部分),超強颱風數量及比例均較常年平均水平異常偏高,且為有記錄以來首個全年12個月每月都有熱帶氣旋獲得命名的颱風季。該年台風整體強度亦較高且壽命顯著偏長,大部分高強度颱風均有着較長壽命;生成源地顯著偏東偏南,其中西北太平洋本土生成的颱風有12個生成於東經150度以東水域;美國氣象部門統計該年西北太平洋累計氣旋能量指數(ACE)達462.9萬平方海里/平方時,較常年平均水平顯著偏高,為21世紀以來僅次於2004年的第二高 [6]  。但該年台風活躍期不突出明顯,上半年台風活躍程度及生成數量較常年平均異常偏高,但颱風生成數分佈較均勻;夏季颱風活躍盛期颱風生成數量偏少,但大部分颱風都達到較高強度且壽命較長;秋季以後颱風活躍程度則逐漸較常年秋季同期平均水平偏低 [2]  。登陸中國的颱風數量偏少但強度明顯偏強,個別颱風出現近岸近距離擦邊轉向,且災害影響嚴重。整體而言,該年台風季是一個異常高度活躍且颱風個性鮮明突出的颱風季 [4]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總述清單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總述清單
項目
內容
首個熱帶氣旋
首個熱帶氣旋生成日期
2015年1月13日
末個命名熱帶氣旋
末個命名熱帶氣旋消散日期
2015年12月17日
末個熱帶氣旋
熱帶低壓29W(Onyok)
末個熱帶氣旋消散日期
2015年12月19日
國際編號總數
27(25西北太平洋本土命名+2中北太平洋進口)
國際命名總數
25
JTWC編號總數
29(西北太平洋本土,不含移入)
CMA最強風暴
颱風蘇迪羅(68m/s)
JMA最強風暴
颱風蘇迪羅(115kt)
JTWC最強風暴
颱風蘇迪羅(155kt)
熱帶低壓級及以上總數
29
熱帶風暴級及以上總數
27
強熱帶風暴級及以上總數
23
颱風級及以上總數
21
強颱風級及以上總數
19
超強颱風總數
14(不計基洛西太以外部分)
17級以上超強颱風總數
4
累計氣旋能量指數
462.9萬平方海里/平方時 [6] 
人員傷亡
至少340人死亡
經濟損失
約148億美元
除名颱風
説明:
最強風暴指的是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強度最高的風暴系統,由中心附近最高風速和中心最低氣壓共同判定,不同機構可能有不同的評價結果。
熱帶氣旋包括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六個級別,本欄目中的熱帶氣旋計數以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認定的二分鐘平均風速為準。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時間線

  • 前期發展
颱風紅霞與颱風白海豚5月共舞衞星雲圖 颱風紅霞與颱風白海豚5月共舞衞星雲圖
2015年上半年,赤道太平洋中東部出現異常升温,呈現為中部型厄爾尼諾發展趨勢,在多年代變暖趨勢的影響下,西熱帶太平洋繼續保持基本正常但略有變暖的趨勢。與前幾個月相比,2015年1~3月期間,赤道地區的沃克環流增強,同時該年1~5月天氣尺度擾動及熱帶大氣低頻振盪在均處於異常有利於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躍發展的相位,從而使得該年前期颱風活躍水平較常年異常偏高,促成了多個早季颱風與春季超強颱風的生成活躍與發展 [2]  [3]  。颱風米克拉於1月生成並達到颱風級,而後對菲律賓產生影響。颱風海高斯於2月在西北太平洋遠洋低緯水域生成並短暫發展達到較高強度,成為2019年台風蝴蝶以前西北太平洋2月最強的颱風。颱風巴威於3月中旬在西北太平洋遠洋低緯水域生成後長時間保持穩定向西行進,強度僅達到熱帶風暴級,但對此後於同月下旬同在西北太平洋遠洋低緯水域生成並西行發展的颱風美莎克清掃了發展路徑上的不利條件,使得後者於月末發展為17級以上超強颱風,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3月與4月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之一。颱風海神於4月上旬在西北太平洋遠洋低緯水域短暫生成活躍,填補了該年4月單月命名颱風的生成空白。5月,颱風紅霞颱風白海豚分別生成於菲律賓以東近岸水域與西北太平洋遠洋低緯水域且都達到超強颱風強度並有着較長的生命活躍週期,使得該年5月西北太平洋累積氣旋能量居於歷史前列。颱風白海豚在5月下旬消散後,近一個月都沒有颱風生成,直至6月下旬颱風鯨魚生成。
  • 中期發展
颱風燦鴻、颱風蓮花、颱風浪卡三台共舞衞星雲圖 颱風燦鴻、颱風蓮花、颱風浪卡三台共舞衞星雲圖
歷經了5月下旬至6月下旬近一個月的颱風空窗期後,6月下旬以來再次出現一段颱風集中生成期。颱風鯨魚於6月下旬在南海生成併成為2015年登陸中國的首個颱風,但強度僅達到強熱帶風暴級。6月末,颱風燦鴻於西北太平洋遠洋低緯水域生成;7月初,颱風蓮花颱風浪卡分別先後在菲律賓以東近岸水域與國際換日線以西低緯水域生成;三者分別在南海北部、菲律賓以東近海、遠洋海域一字排開組成三台風;此後颱風燦鴻以高強度逐漸靠近長三角地區,但在接近浙江舟山時則以極近距離略過舟山島後轉向東北方向行進,最終並未登陸;颱風蓮花在登陸廣東前發展達到強颱風級後以颱風級登陸粵東沿海;颱風浪卡西行發展增強為17級以上超強颱風,而後在菲律賓以東洋麪轉為北上襲擊日本。7月中旬,中北太平洋颶風哈洛拉移入西北太平洋獲編成為颱風哈洛拉,成為該年西北太平洋首個進口颱風,其一度瀕臨消散後再次取得發展並達到強颱風級,在琉球羣島近海轉向北上影響日本。
颱風天鵝、颱風艾莎尼七夕共舞衞星雲圖 颱風天鵝、颱風艾莎尼七夕共舞衞星雲圖
進入仲夏,隨着赤道太平洋東部迅速增暖,暖水中心向東移動,逐漸轉化為東部型厄爾尼諾,與此同時,熱帶西太平洋變得異常偏冷,沃克環流減弱,西北太平洋對流活動因而減弱,同時熱帶大氣低頻振盪轉為長時間處於不利於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躍發展的相位,導致7月下旬至8月台風生成數量顯著減少,且生成源地顯著東移,但遠洋水域的熱力與時間空間優勢依舊支持了該時期的大部分颱風發展為超強颱風 [4]  。7月末,颱風蘇迪羅在西北太平洋遠洋低緯水域生成後西行發展為該年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最強風暴,而後先後登陸中國台灣省與福建省並造成嚴重災害。8月上旬,颱風莫拉菲在日本以南水域生成活躍,強度達到熱帶風暴級。8月中旬,颱風天鵝與颱風艾莎尼分別在關島附近海域與遠洋中低緯水域生成,前者一路西行至菲律賓近海後轉向北上影響日本與朝鮮半島,並在較高緯度轉温後西折影響中國東北地區,三度發展為超強颱風;後者則在遠洋水域弧向行進,最強發展為17級以上超強颱風;兩者在該年七夕形成雙颱風“共舞”的景象,且在同一時間均達到較高強度 [7] 
  • 後期發展
颱風巨爵、颱風薔琵10月共舞衞星雲圖 颱風巨爵、颱風薔琵10月共舞衞星雲圖
進入秋季,隨着熱帶大氣低頻振盪不利相位逐漸解除,西北太平洋跨赤道氣流與季風槽的重新活躍,9至10月台風生成數恢復至正常水平,但該年前期颱風高強度活躍對西北太平洋海域的能量消耗逐漸使得後期活躍程度較常年秋季同期偏低。9月初,中北太平洋颶風基洛移入西北太平洋獲編成為颱風基洛,成為該年西北太平洋第2個進口颱風;上旬颱風艾濤在日本以南洋麪生成北上並對日本造成嚴重暴雨影響;中旬颱風環高在越南近海短暫生成活躍後登陸越南並減弱消散;下旬颱風科羅旺在馬里亞納羣島附近海域生成並弧向行進,發展達到強颱風級;颱風杜鵑在關島以西水域生成並西行發展為超強颱風,而後登陸中國台灣省與福建省。10月上旬,南海長期無熱帶氣旋活動積累的深厚熱能促成了南海超強颱風颱風彩虹的近岸爆發,並對粵西地區造成嚴重災害;颱風彩雲則在偏東北上發展達到颱風級;10月中旬,颱風巨爵颱風薔琵分別在關島以西與遠洋水域生成,前者在菲律賓近海爆發增強為超強颱風後在呂宋島北部長時間滯留,對當地造成嚴重災害;後者則在關島西北水域轉向北上,峯值強度亦達到超強颱風級。
11月以後,隨着厄爾尼諾發展至頂峯與季風槽逐漸衰退,西北太平洋逐漸形成大尺度反氣旋環流,盛行氣流逐漸轉為下沉,熱帶系統活躍再次趨於平靜,但最後兩個月仍分別有一個颱風生成且達到超強颱風水平。11月中旬,颱風煙花在西北太平洋遠洋低緯水域生成後西行發展為超強颱風;12月中旬,颱風茉莉在菲律賓以東低緯水域生成後西行發展為超強颱風,並吹襲菲律賓中部,對當地造成嚴重災害,使得2015年台風季成為有記錄以來首個全年12個月每月都有熱帶氣旋獲得命名的颱風季。至此,2015年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活動全部結束 [5] 
  • 時間線表格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時間線
生成月份
活躍系統
1月
2月
3月
颱風巴威颱風美莎克(4月消散)
4月
5月
6月
颱風鯨魚颱風燦鴻(7月消散)
7月
颱風蓮花颱風浪卡颱風哈洛拉、熱帶低壓12W、颱風蘇迪羅(8月消散)
8月
9月
10月
颱風彩虹颱風彩雲、熱帶低壓08C、颱風巨爵颱風薔琵、熱帶低壓26W
11月
12月
颱風茉莉、熱帶低壓29W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機構業務

  • 中國氣象局(CMA)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將熱帶氣旋劃分為六個等級,最弱的三個等級和日本氣象廳所規定的是同樣風速,“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日本稱“猛烈颱風”)和日本氣象廳不同。中國採用二分鐘平均風速來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9] 
颱風等級表(中國)
熱帶氣旋等級
二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蒲福風級
單位:米/秒
單位:千米/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超強颱風(SuperTY)
16級及以上
≥ 51.0
≥ 184
≥ 99.4
強颱風(STY)
14~15級
41.5~50.9
150~183
81~98.8
颱風(TY)
12~13級
32.7~41.4
118~149
63.7~80.5
強熱帶風暴(STS)
10~11級
24.5~32.6
88~117
47.5~63.2
熱帶風暴(TS)
8~9級
17.2~24.4
63~87
34.0~47.0
熱帶低壓(TD)
6~7級
10.8~17.1
37~62
19.5~33.5
注:本詞條中描述每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的最高強度以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認定的二分鐘平均風速為準。
  • 日本氣象廳(JMA)
日本氣象廳將熱帶氣旋劃分為四個等級,最高“颱風”等級再細化為三種不同的強度,最弱的三個等級與中國氣象局規定風速相同。日本氣象廳是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熱帶風暴及以上等級氣旋會被日本氣象廳命名,採用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認證使用的颱風命名系統進行命名。日本採用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十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10] 
颱風等級表(日本)
熱帶氣旋等級
強度
十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單位:米/秒
單位:千米/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颱風(TY)
猛烈(Violent)
≥53.9
≥ 194
≥ 104.8
非常強(Very Strong)
43.6~53.6
157~193
84.8~104.2
強(Strong)
32.8~43.3
118~156
63.7~84.2
強熱帶風暴(STS)
24.4~32.5
88~117
47.5~63.2
熱帶風暴(TS)
17.5~24.2
63~87
34.0~47.0
熱帶低壓(TD)
≤ 17.2
≤ 62
≤ 33.5
注:日本的“猛烈”“非常強”“強”之説法分別對應中國的“超強颱風”“強颱風”“颱風”之説法,且對於同一強度的熱帶氣旋,由於計量標準不同,颱風級以上的熱帶氣旋定強數值方面日本十分鐘平均風速<中國二分鐘平均風速<美國一分鐘平均風速。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採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分級法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採用一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11] 
颱風等級表(美國)
熱帶氣旋等級
一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單位:英里/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單位:千米/小時
強颶風
(MH)
超級颱風
(ST)
五級超級颱風(ST-5)
≥ 157
≥ 137
≥ 252
四級超級颱風(ST-4)
150~156
130~136
240~251
四級颱風(非超級颱風)(TY-4)
130~149
113~129
209~239
三級颱風(TY-3)
111~129
96~112
178~208
二級颱風(TY-2)
96~110
83~95
154~177
一級颱風(TY-1)
74~95
64~82
119~153
熱帶風暴(TS)
39~73
34~63
63~118
熱帶低壓(TD)
≤ 38
≤ 33
≤ 63
注:三級颱風以上等級的熱帶氣旋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中屬於“強颶風”(Major Hurricane)水平,持續風速達到150英里/小時(130海里/小時)以上的熱帶氣旋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非官方分級中屬於“超級颱風”(Super Typhoon)水平
  • 不同計量標準下的風速換算關係
注:下表的風速數據為各機構在台風公報中所給的最常見的數據,定強依據來自德沃夏克分析法等主要分析方法。本表只反映相對大致對應強度,實際定強並非完全與本表數據一一對應。
以下是對應表: [12] 
熱帶氣旋
現時強度指數
CI值
美國一分鐘風速
單位:海里/小時(節)
中國二分鐘風速
單位:米/秒
日本十分鐘風速
單位:海里/小時(節)
風速
等級
風速
等級
風速
等級
1.5
25
熱帶低壓
(TD)
13
熱帶低壓
(TD)
30
熱帶低壓
(TD)
2.0
30
15
35
熱帶風暴
(TS)
2.5
35
熱帶風暴
(TS)
18
熱帶風暴
(TS)
40
20
40
3.0
45
23
45
50
25
強熱帶風暴
(STS)
50
強熱帶風暴
(STS)
3.5
55
28
55
60
30
60
4.0
65
一級颱風
(TY-1)
33
颱風(TY)
65
颱風
(Strong TY)
70
35
4.5
75
38
70
80
5.0
85
二級颱風
(TY-2)
40
75
90
42
強颱風(STY)
95
80
45
5.5
100
三級颱風
(TY-3)
85
強颱風
(Very Strong TY)
105
48
110
50
90
6.0
115
四級颱風
(非超級颱風)
(TY-4)
52
超強颱風
(SuperTY)
120
55
95
125
6.5
130
四級超級颱風
(ST-4)
58
100
135
60
7.0
140
五級超級颱風
(ST-5)
62
105
猛烈颱風
(Violent TY)
145
150
65
110
7.5
155
68
115
160
70
165
72
120
8.0
170
75
175
78
125
180
80
8.5
185
82
130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預測展望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中國

  • 中國香港
2015年3月23日,香港天文台台長岑智明由天文台所召開的新聞簡報會中表示,本年預計進入香港五百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數目預料有4~7個,屬於正常水平,而2015年香港風季可能會於6月或以後開始,並計劃在2015年風季將熱帶氣旋路徑的預報時效由3天延長至5天,但指由於部分熱帶氣旋移動飄忽,5天預報仍會出現較大誤差。
  • 中國澳門
2015年4月14日,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氣象監察中心代主任黃振星於中在會議上表示,預測2015年將有4~6個熱帶氣旋將影響澳門,至少1個可能有機會懸掛8號風球,首個熱帶氣旋於6月中旬出現。澳門氣象局2015年將會利用關閘大樓門外的電子顯示屏,發佈熱帶氣旋、暴雨或風暴潮警告訊息。
  • 中國台灣
2015年6月30日,中國台灣省氣象部門召開台風展望記者會,預估2015年夏季將2~4個颱風侵台,在正常值範圍。受聖嬰-南方振盪現象影響,颱風發展位置偏東,洋麪表温偏高使得侵台台風強度較強,皆為中度颱風以上。氣象部門亦預測颱風夏季影響台灣的概率比秋季高。
  • 中國大陸
2015年5月19日,國家海洋局南海預報中心所發表的《南海區2014年海洋災害概述及2015年海洋災害展望》所預測,年內在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國海海域出現的颱風浪過程較常年平均偏少,約為23~25次;全年南海海域出現的颱風浪過程接近常年平均,約為8~10次。同時該文預計年內有3~4次颱風浪過程嚴重影響廣東、廣西及海南沿海,其中有2~3次颱風浪過程嚴重影響廣東沿海。而在7~9月期間可能有1~2個強颱風或超強颱風為華南帶來災害性海浪過程。另外,初次影響華南沿岸的颱風浪過程可能出現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較常年偏晚,末次影響華南沿岸的颱風浪過程可能出現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接近常年平均略偏早 [13] 
另據海南省氣象局於5月23日預測,2015年汛期(5月~10月)影響海南本島的熱帶氣旋有3~4個,較常年偏少2個;登陸海南島1個,較常年偏少1個。影響海南省的熱帶氣旋強度較常年偏強。首個影響海南島的熱帶氣旋可能出現在7月中旬,最後一個可能出現在10月下旬。海口市氣象局亦於同月26日預測年內3~4個熱帶氣旋影響海口市並會有1~2個對海口市造成嚴重影響或登陸海口市。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菲律賓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預計年內達到颱風級(118km/h)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數量會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而增加。該局亦預測本年6~12月內進入菲律賓預報責任區的熱帶氣旋會達11~16個。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命名法則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綜述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國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循環重複使用。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成員國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 [15] 
名稱方面,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責任範圍(PAR)以內的熱帶低壓及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都會給予其菲律賓當地命名,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有時一個西北太平洋颱風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國際名及菲律賓名) [14]  。另外由於中國氣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採用同一翻譯名,而中國台灣省氣象部門的譯名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個熱帶氣旋也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中文名。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國際名單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氣象廳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即國際命名)。當該熱帶氣旋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後,就會使用下列名單中的名稱。名稱是根據以下名單而定,不按年度劃分。風暴名稱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成員提供,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自提交10個名稱,並以該國英文名稱按字母順序排列。在2015年的風暴名稱中,新名稱“艾莎尼”“薔琵”“煙花”分別取代已被除名的“莫拉克”“凱薩娜”“芭瑪”,同時已經使用過的名稱中,“紅霞”“白海豚”“莫拉菲“”彩虹”分別取代已被除名的“鳳仙”“欣欣”“伊布都“”鳴蟬”。2015年的風暴名稱與2002至2003年、2008至2009年部分風暴名稱相同。如果有從中太平洋或其他洋區進入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同樣會給予其國際編號,西北太平洋命名名單上的名字的國際編號將依次順延一位。
以下是名單: [9] 
分組位次
總位次
名稱來源
英文名
中文譯名
國際編號
名稱意義
名稱更替情況
5-12
68
泰國
Mekkhala
1501
雷電天使
(原名Megkhla)
5-13
69
美國
Higos
1502
無花果(查莫羅語)
-
5-14
70
越南
Bavi
1503
位於越南北部的山脈
-
6-1
71
柬埔寨
Maysak
1504
一種樹
-
6-2
72
中國大陸
Haishen
1505
神話中的大海之神
-
6-3
73
朝鮮
Noul
1506
紅色的天空
鳳仙→紅霞
6-4
74
中國香港
Dolphin
1507
生活在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亦是香港的吉祥物
欣欣→白海豚
6-5
75
日本
Kujira
1508
鯨魚星座
-
6-6
76
老撾
Chan-hom
1509
一種樹
-
6-7
77
中國澳門
Linfa
1510
一種花
-
6-8
78
馬來西亞
Nangka
1511
又名菠蘿蜜果,黃色橢圓形狀,是馬來西亞非常流行的一種水果
-
中北太平洋移入
Halola
1512
人名
-
6-9
79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Soudelor
1513
波納佩島傳説中的酋長
蘇迪羅→沙德爾
6-10
80
菲律賓
Molave
1514
一種硬木
伊布都→莫拉菲
6-11
81
韓國
Goni
1515
一種鳥
-
6-12
82
泰國
Atsani
1516
閃電
翰文→莫拉克→艾莎尼
中北太平洋移入
Kilo
1517
人名
-
6-13
83
美國
Etau
1518
風暴雲(帕勞語)
-
6-14
84
越南
Vamco
1519
越南南部一河流
-
7-1
85
柬埔寨
Krovanh
1520
一種樹
-
7-2
86
中國大陸
Dujuan
1521
杜鵑花
-
7-3
87
朝鮮
Mujigae
1522
彩虹
鳴蟬→彩虹→舒力基
7-4
88
中國香港
Choi-wan
1523
天上的雲彩
-
7-5
89
日本
Koppu
1524
巨爵星座
巨爵→小熊
7-6
90
老撾
Champi
1525
一種花;赤素馨,又名雞蛋花
凱薩娜→薔琵
7-7
91
中國澳門
In-Fa
1526
煙花
芭瑪→煙花
7-8
92
馬來西亞
Melor
1527
一種花
茉莉→查帕卡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菲律賓名單

菲律賓責任區示意圖 菲律賓責任區示意圖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使用一套當地的熱帶氣旋命名法,作於該國風暴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命名之用。與日本氣象廳不同,只要該熱帶氣旋會很間接地吹襲菲律賓或會影響周邊國家或地區(不論強度高低,熱帶擾動以上強度級別,不包括熱帶擾動),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即會使用以下之熱帶氣旋名單對其進行當地命名。名單每四年循環使用一次,故2015年名單與2011年名單相同。其中,新名稱“Perla”“Sarah”取代已被除名的“Pedring”(颱風納沙,國際名未除名)“Sendong”(颱風天鷹)。
以下是命名錶: [14] 
基本名單
菲律賓名稱
國際名稱
國際編號
其他編號
本地名稱更替情況
Amang
1501
JTWC:01W
---
Betty
1503
JTWC:03W
---
Chedeng
1504
JTWC:04W
---
Dodong
1506
JTWC:06W
---
Egay
1510
JTWC:10W
---
Falcon
1509
JTWC:09W
---
Goring
1512
CPHC/JTWC:01C
---
Hanna
1513
JTWC:13W
---
Ineng
1515
JTWC:16W
---
Jenny
1521
JTWC:21W
---
Kabayan
1522
JTWC:22W
---
Lando
1524
JTWC:24W
Lando→Liwayway
Marilyn
1526
JTWC:27W
---
Nona
1527
JTWC:28W
Nona→Nimfa
Onyok
熱帶低壓29W
JTWC:29W
---
Perla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Pedring→Perla
Quiel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Ramon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Sarah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Sendong→Sarah
Tisoy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Ursula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Viring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Weng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Yoyoy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Zigzag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增補名單(基本名單使用完畢時使用)
菲律賓名稱
國際名稱
國際編號
其他編號
本地名稱更替情況
Abe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Berto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Charo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Dado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Estoy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Felion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Gening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Herman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Irma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Jaime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除名颱風

颱風蘇迪羅(1513):蘇迪羅是2015年西北太平洋地區的最強風暴,大多數官方部門均評定蘇迪羅比同年3月至4月的颱風美莎克及5月台風紅霞更強,是日本氣象廳年內第3個評定達“猛烈”程度的颱風,亦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年內第5個超級颱風,以及香港天文台於年內第7個超強颱風。其生命史內兩度發展“雙重眼壁”,對該時期近年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而言相當罕見。最終造成數十人人員傷亡與超過240億元經濟損失,因此於2016年2月在美國檀香山舉行的第48屆颱風委員會議中被除名 [1]  ,次年由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提供的新名稱“沙德爾”替代。
颱風彩虹(1522):彩虹在路徑方面是一個典型的西進風暴,於菲律賓以東海域形成後,穿越呂宋並進入南海北部,吹襲華南,不過強度上則比各官方氣象部門預期猛烈,原先預計只達強熱帶風暴上限或颱風下限強度,最終彩虹卻發展為一股成熟颱風,更成為1949年以來10月登陸中國的最強風暴,超越1964年台風黛蒂之記錄。“彩虹”一名上一次使用是在2009年,當年的颱風彩虹(熱帶風暴級)也是吹襲南海北部和華南地區,但強度就遠遠不及。最終本次“彩虹”造成數十人死亡與上百人受傷,經濟損失超過270億元,因此於2016年2月在美國檀香山舉行的第48屆颱風委員會議中被除名 [1]  ,次年由朝鮮提供的新名稱“舒力基”替代。
颱風巨爵(1524/Lando):各官方氣象報門預計巨爵肆虐呂宋後會北上吹襲台灣島,然而這預測未有實現,原因正是巨爵長時間徘徊呂宋附近一帶,導致其結構不斷遭當地地形磨蝕,而最終巨爵在呂宋海峽上空減弱為低壓區,其殘餘低壓區重返西北太平洋,並移至硫磺島附近後消散。由於在呂宋以北長久滯留,最終造成超過50人傷亡與超過140億比索的經濟損失,因此於2016年2月在美國檀香山舉行的第48屆颱風委員會議中被除名 [1]  ,次年由日本提供的新名稱“小熊”替代;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亦決定將其當地名稱“Lando”除名,替補名為“Liwayway”。
颱風茉莉(1527/Nona):颱風茉莉於12月中旬以高強度吹襲菲律賓羣島中部,令菲律賓繼2013年台風海燕後再次宣佈進入全國災難狀態,最終造成超過50人傷亡與超過70億比索經濟損失,因此於2016年2月在美國檀香山舉行的第48屆颱風委員會議中被除名 [1]  ,次年由馬來西亞提供的新名稱“查帕卡”替代;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亦決定將其當地名稱“Nona”除名,替補名為“Nimfa”。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系統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國際命名系統

  • 颱風米克拉(Mekkhala,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米克拉 衞星雲圖 颱風米克拉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01
JTWC編號
01W
菲律賓名
Amang
活躍日期
2015年1月13日~1月18日
CMA數據
33m/s(二分鐘)
JMA數據
60kt(十分鐘)
JTWC數據
7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1月9日,一個低壓區在波納佩西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2W。
1月11日下午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直接給予“MEDIUM”的評級。
1月13日上午7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米克拉。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1W。
1月15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月16日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1月17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1月18日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1月19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終警報。
1月21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米克拉已經逐漸消散。
米克拉是本年度西北太平洋生成之首個被命名的風暴。
日本氣象廳在事後發佈的最佳路徑中,把米克拉的強度向下修訂為強熱帶風暴,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下調為60節,中心最低氣壓上調至975hPa。
颱風米克拉 路徑圖 颱風米克拉 路徑圖
  • 颱風海高斯(Higos,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颱風海高斯 衞星雲圖 強颱風海高斯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02
JTWC編號
02W
活躍日期
2015年2月8日~2月11日
CMA數據
48m/s(二分鐘)
JMA數據
9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3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2月4日,一個低壓區在科斯雷附近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4W。
2月5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
2月6日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2月7日上午6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2W。
2月8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海高斯。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2月9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海高斯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2月10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下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一級颱風級別,但事後將此次降格取消。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而事後更調整為四級颱風。
2月11日上午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直接將其降格為颱風。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最終警報。
2月12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2月13日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認為海高斯已經併入鋒面。
海高斯一度是有記錄以來北半球2月份最強的熱帶氣旋,但在2019年被颱風蝴蝶超過。
日本氣象廳在事後發佈的最佳路徑中,把海高斯的強度向下修訂,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下調為90節,中心最低氣壓上調至940hPa。
強颱風海高斯 路徑圖 強颱風海高斯 路徑圖
  • 颱風巴威(Bavi,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巴威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巴威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03
JTWC編號
03W
菲律賓名
Betty
活躍日期
2015年3月12日~3月17日
CMA數據
23m/s(二分鐘)
JMA數據
45kt(十分鐘)
JTWC數據
5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3月6日,一個低壓區在基里巴斯東北方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7W。
3月9日上午7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3月10日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3月11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下午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3W。
3月12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巴威。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3月17日上午11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已進入責任範圍的巴威評級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Betty(貝蒂),開始發佈第一報熱帶氣旋資訊。
3月17日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3月18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終警報。
3月19日上午5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其降格為低壓區,併發布最後一報(第5報)熱帶氣旋資訊。
3月23日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巴威已經逐漸消散。
強熱帶風暴巴威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巴威 路徑圖
  • 颱風美莎克(Maysak,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美莎克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美莎克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04
JTWC編號
04W
菲律賓名
Chedeng
活躍日期
2015年3月28日~4月6日
CMA數據
65m/s(二分鐘)
JMA數據
105kt(十分鐘)
JTWC數據
15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美莎克曾是北半球有氣象紀錄以來,1至4月份最強的熱帶氣旋,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及中心氣壓均超越了1989年台風安迪的紀錄,但紀錄已被2021年台風舒力基所打破;美莎克亦是日本氣象廳有記錄以來,其中一個於3月及4月份達到猛烈颱風評級的熱帶氣旋。若依香港天文台評級,美莎克是當年第2個達到超強颱風級別的熱帶氣旋(第1個為2月台風海高斯),顯示當年是香港天文台於2009年使用新熱帶氣旋分級制,新增“強颱風”及“超強颱風”級別以來,首個於4月及之前出現兩個超強颱風的風季。雖然美莎克的移動路徑符合西北太平洋颱風季的“西進型”風暴,由西北太平洋長驅直進,經菲律賓移入南海;但是這種路徑一般在6月至10月出現,美莎克於4月採取這種路徑,情況甚為罕見。結果美莎克成為2008年台風浣熊以來首個於4月進入南海北部的風暴,而當時的南海環境惡劣,危害熱帶氣旋的發展,美莎克最終在南海北部上空被東北季風擊潰而減弱消散,情況類近於11月進入南海北部的熱帶氣旋。
超強颱風美莎克 路徑圖 超強颱風美莎克 路徑圖
  • 颱風海神(Haishen,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海神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海神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05
JTWC編號
05W
活躍日期
2015年4月4日~4月6日
CMA數據
23m/s(二分鐘)
JMA數據
35kt(十分鐘)
JTWC數據
4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3月30日,一個低壓區在波納佩東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9W。
3月31日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4月2日上午7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1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
4月3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5W。
4月4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海神。
4月6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終警報。
熱帶風暴海神 路徑圖 熱帶風暴海神 路徑圖
  • 颱風紅霞(Noul,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紅霞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紅霞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06
JTWC編號
06W
菲律賓名
Dodong
活躍日期
2015年5月4日~5月12日
CMA數據
60m/s(二分鐘)
JMA數據
11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4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4月30日,一個低壓區在楚克附近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2W。下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5月2日上午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4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5月3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6W。
5月4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紅霞。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5月6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
5月7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紅霞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
5月9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一度將紅霞的強度下調至95節,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但於下午2時重新提升至105節。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紅霞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
5月10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超級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紅霞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五級颱風級別。
5月11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颱風。
5月12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上午1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終警報。下午5時,日本氣象廳認為紅霞已經轉化為温帶氣旋。
日本氣象廳在事後發佈的最佳路徑中,把紅霞的強度向上修訂,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上調為110節,但中心最低氣壓反而上調至920hPa。
超強颱風紅霞 路徑圖 超強颱風紅霞 路徑圖
  • 颱風白海豚(Dolphin,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白海豚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白海豚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07
JTWC編號
07W
活躍日期
2015年5月9日~5月20日
CMA數據
58m/s(二分鐘)
JMA數據
10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4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5月3日,一個低壓區在波納佩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3W。
5月5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晚上10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
5月6日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5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5月7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7W。
5月8日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5月9日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白海豚。
5月12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5月13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白海豚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5月16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超級颱風。
5月17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五級颱風級別。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颱風。
5月19日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並對其發出最終警報。
5月20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5月21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認為白海豚已經轉化為温帶氣旋。
超強颱風白海豚 路徑圖 超強颱風白海豚 路徑圖
  • 颱風鯨魚(Kujira,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鯨魚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鯨魚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08
JTWC編號
08W
活躍日期
2015年6月21日~6月25日
CMA數據
25m/s(二分鐘)
JMA數據
45kt(十分鐘)
JTWC數據
5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6月18日,一個低壓區在南海中部的季風槽內生成,上午8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1W。
6月19日上午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
6月20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上午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8W。
6月21日下午,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鯨魚”。
6月22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6月23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重新升格為熱帶風暴。
6月24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併發出最終警報。
6月25日日本氣象廳認為鯨魚已經轉化為温帶氣旋。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認為鯨魚已經逐漸消散。
日本氣象廳在事後發佈的最佳路徑中,把鯨魚的強度向上修訂,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上調為45節。
強熱帶風暴鯨魚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鯨魚 路徑圖
  • 颱風燦鴻(Chan-hom,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燦鴻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燦鴻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09
JTWC編號
09W
菲律賓名
Falcon
活躍日期
2015年6月30日~7月13日
CMA數據
55m/s(二分鐘)
JMA數據
9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2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6月25日,一個低壓區在科斯雷南方海面上生成。正午12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W。下午9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
6月27日上午5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評級提升為“MEDIUM”。
6月30日上午6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同時發出烈風警報。下午20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9W。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燦鴻”。
7月1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7月2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2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
7月3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7月6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再次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升格為颱風。
7月7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再次將其升格為颱風。
7月8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燦鴻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7月9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
7月10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
7月12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7月13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燦鴻已經轉化為温帶氣旋。
在事後發佈的最佳路徑中,中國氣象局取消了對其初報登陸浙江舟山朱家尖的認定。
超強颱風燦鴻 路徑圖 超強颱風燦鴻 路徑圖
  • 颱風蓮花(Linfa,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蓮花 衞星雲圖 颱風蓮花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10
JTWC編號
10W
菲律賓名
Egay
活躍日期
2015年7月2日~7月10日
CMA數據
42m/s(二分鐘)
JMA數據
50kt(十分鐘)
JTWC數據
7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6月30日,一個低壓區在帕勞西北方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6W。
7月1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
7月2日上午1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上午8時,聯合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0W。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蓮花”。
7月3日上午2時,聯合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7月5日上午1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7月7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再次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7月9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7月10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終警報。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認為蓮花已經逐漸消散。
在事後發佈的最佳路徑中,中國氣象局將蓮花提升為42m/s的強颱風,但日本氣象廳則將最大風速降至50kt。
颱風蓮花 路徑圖 颱風蓮花 路徑圖
  • 颱風浪卡(Nangka,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國際編號
1511
JTWC編號
11W
活躍日期
2015年7月4日~7月18日
CMA數據
62m/s(二分鐘)
JMA數據
10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3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7月1日,一個低壓區在馬紹爾羣島東南方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7W。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
7月3日上午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評級提升為“MEDIUM”。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同時發出烈風警報。下午1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1W。
7月4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浪卡”。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7月5日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7月6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
7月7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浪卡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
7月9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超級颱風。
7月10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颱風。
7月12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7月13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
7月17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上午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7月18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終警報。
7月19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認為浪卡已經併入鋒面。
超強颱風浪卡 路徑圖 超強颱風浪卡 路徑圖
  • 颱風/颶風哈洛拉(Halola,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颱風哈洛拉 衞星雲圖 強颱風哈洛拉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12
CPHC/JTWC編號
01C
菲律賓名
Goring
活躍日期
2015年7月13日(進入西北太平洋)~7月26日
CMA數據
42m/s(二分鐘)
JMA數據
80kt(十分鐘)
JTWC數據
8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7月13日上午5時,位於中北太平洋的哈洛拉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西北太平洋海域,因此改由日本氣象廳發報。上午8時2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評定為強熱帶風暴,沿用中太平洋名稱哈洛拉。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定為熱帶風暴。
7月14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哈洛拉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7月16日上午1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7月17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7月18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7月19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7月20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再次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再次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7月21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再次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升格為颱風。
7月23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7月24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
7月25日上午8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降格為颱風。同時,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6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7月26日下午17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最終警報。
7月27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哈洛拉已經逐漸消散。
強颱風哈洛拉 路徑圖 強颱風哈洛拉 路徑圖
  • 颱風蘇迪羅(Soudelor,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蘇迪羅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蘇迪羅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13
JTWC編號
13W
菲律賓名
Hanna
活躍日期
2015年7月30日~8月10日
CMA數據
68m/s(二分鐘)
JMA數據
115kt(十分鐘)
JTWC數據
15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7月28日,一個低壓區在馬紹爾羣島東北方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3W。
7月29日上午6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10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並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7月30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於編號13W。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蘇迪羅。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8月2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將其升格為颱風。
8月3日晚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超級颱風。
8月4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五級颱風級別。
8月5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下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下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
8月9日凌晨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併發出最後警告。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8月10日上午7時,日本氣象廳認為蘇迪羅己經逐漸消散。
8月11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認為蘇迪羅已經併入鋒面,並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
超強颱風蘇迪羅 路徑圖 超強颱風蘇迪羅 路徑圖
  • 颱風莫拉菲(Molave,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莫拉菲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莫拉菲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14
JTWC編號
15W
活躍日期
2015年8月7日~8月13日
CMA數據
23m/s(二分鐘)
JMA數據
45kt(十分鐘)
JTWC數據
4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8月5日,一個低壓區在北马里亞納羣島東方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6W。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2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
8月6日早上6時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1時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並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8月7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5W。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莫拉菲。
8月8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8月9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副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最後警報。
8月11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定為熱帶風暴,並重新發報,最高一分鐘平均風速為45節,隨後又把強度調整為50節。
8月14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終警報。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莫拉菲已經轉化為温帶氣旋。
熱帶風暴莫拉菲 路徑圖 熱帶風暴莫拉菲 路徑圖
  • 颱風天鵝(Goni,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天鵝 衞星雲圖 颱風天鵝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15
JTWC編號
16W
菲律賓名
Ineng
活躍日期
2015年8月15日~8月27日
CMA數據
55m/s(二分鐘)
JMA數據
10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2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8月11日,一個低壓區在波納佩東北方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7W。
8月12日上午4時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
8月13日上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評級提升為“MEDIUM”。
8月14日上午1時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並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6W。
8月15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天鵝。
8月16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晚上1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直接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8月17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直接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
8月19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
8月24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又再次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
8月25日下午17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0時,聯合國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並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告。下午2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8月26日上午5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天鵝已經轉化為温帶氣旋。
超強颱風天鵝 路徑圖 超強颱風天鵝 路徑圖
  • 颱風艾莎尼(Atsani,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艾莎尼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艾莎尼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16
JTWC編號
17W
活躍日期
2015年8月15日~8月25日
CMA數據
62m/s(二分鐘)
JMA數據
10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4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8月12日,一個低壓區在馬紹爾羣島北方海面上生成。早上7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8W。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
8月13日晚上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評級提升為“MEDIUM”。
8月14日上午3時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並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7W。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8月15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艾莎尼。
8月16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
8月17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8月18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直接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
8月19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超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五級颱風級別。
8月21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颱風。
8月24日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8月25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警報。下午17時,日本氣象廳認為艾莎尼已轉化為温帶氣旋
超強颱風艾莎尼 路徑圖 超強颱風艾莎尼 路徑圖
  • 颱風/颶風基洛(Kilo,強颱風/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基洛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基洛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17
JTWC編號
03C
活躍日期
2015年9月1日(進入西北太平洋)~9月11日
CMA數據
48m/s(進入西北太平洋時)
58m/s(生命全週期)(二分鐘)
JMA數據
80kt(十分鐘)
JTWC數據
9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9月1日下午14時,位於中北太平洋的基洛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西北太平洋海域,因此改由日本氣象廳發報。下午3時2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評定為超強颱風,沿用中太平洋名稱基洛。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定為超強颱風。
9月4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9月7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9月9日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9月10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9月11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終警報。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基洛已轉化為温帶氣旋。
超強颱風基洛 路徑圖 超強颱風基洛 路徑圖
  • 颱風艾濤(Etau,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艾濤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艾濤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18
JTWC編號
18W
活躍日期
2015年9月7日~9月9日
CMA數據
25m/s(二分鐘)
JMA數據
50kt(十分鐘)
JTWC數據
6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9月2日,一個低壓區在北马里亞納羣島西北方的低壓槽內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2W。
9月5日下午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9月6日下午3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佈烈風警報。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直接評級為“HIGH”,併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9月7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艾濤。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8W。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9月8日下午17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9月9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告。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認為艾濤已轉化為温帶氣旋。
熱帶風暴艾濤 路徑圖 熱帶風暴艾濤 路徑圖
  • 颱風環高(Vamco,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環高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環高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19
JTWC編號
19W
活躍日期
2015年9月14日~9月15日
CMA數據
18m/s(二分鐘)
JMA數據
35kt(十分鐘)
JTWC數據
3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9月11日,一個低壓區在南海中部生成。上午1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W。上午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9月13日下午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MEDIUM”的評級。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下午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HIGH”的評級,並對其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9W。
9月14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環高。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最終警報。
9月15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熱帶風暴環高 路徑圖 熱帶風暴環高 路徑圖
  • 颱風科羅旺(Krovanh,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颱風科羅旺 衞星雲圖 強颱風科羅旺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20
JTWC編號
20W
活躍日期
2015年9月16日~9月20日
CMA數據
45m/s(二分鐘)
JMA數據
8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0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9月13日,一個低壓區在關島東方海面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6W。
9月14日1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上午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直接評級為“HIGH”,併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烈風警報。
9月15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0W。
9月16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科羅旺。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上午1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9月17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9月18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
9月19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9月20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降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最終警報。
9月21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認為科羅旺已經轉化為温帶氣旋。
強颱風科羅旺 路徑圖 強颱風科羅旺 路徑圖
  • 颱風杜鵑(Dujuan,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杜鵑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杜鵑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21
JTWC編號
21W
菲律賓名
Jenny
活躍日期
2015年9月23日~9月29日
CMA數據
58m/s(二分鐘)
JMA數據
11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3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9月15日,一個低壓區在關島東北方海面上生成,上午8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W。
9月17日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9月19日下午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至“MEDIUM”的評級。
9月20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至“HIGH”的評級,併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9月21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1W。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佈烈風警報。
9月22日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杜鵑。
9月23日上午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9月24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9月25日上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
9月25日上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三級颱風。
9月26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
9月29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最終警報。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9月30日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認為杜鵑已經併入鋒面。
超強颱風杜鵑 路徑圖 超強颱風杜鵑 路徑圖
  • 颱風彩虹(Mujigae,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彩虹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彩虹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22
JTWC編號
22W
菲律賓名
Kabayan
活躍日期
2015年10月2日~10月5日
CMA數據
52m/s(二分鐘)
JMA數據
85kt(十分鐘)
JTWC數據
11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9月28日,一個低壓區在雅浦島西北方海面上生成。上午12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0W。
9月29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直接給予“MEDIUM”的評級。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HIGH”的評級,並對其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10月1日上午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2W。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3時25分,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0月2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彩虹。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0月3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
10月4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直接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告。下午2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10月5日上午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彩虹已經逐漸消散。
在中國氣象局事後發佈的最佳路徑中,彩虹的巔峯強度及登陸強度被提升為52m/s的超強颱風。
超強颱風彩虹 路徑圖 超強颱風彩虹 路徑圖
  • 颱風彩雲(Choi-wan,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彩雲 衞星雲圖 颱風彩雲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23
JTWC編號
23W
活躍日期
2015年10月2日~10月8日
CMA數據
m/s(二分鐘)
JMA數據
kt(十分鐘)
JTWC數據
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9月27日,一個低壓區在馬紹爾羣島東北方海面生成。上午11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9W。
9月29日午夜1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9月30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
10月1日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10月2日上午6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HIGH”,併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彩雲。
10月4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10月5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再次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10月6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
10月7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10月8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告。上午11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彩雲已經轉化為温帶氣旋。
颱風彩雲 路徑圖 颱風彩雲 路徑圖
  • 颱風巨爵(Koppu,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巨爵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巨爵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24
JTWC編號
24W
菲律賓名
Lando
活躍日期
2015年10月8日~10月21日
CMA數據
55m/s(二分鐘)
JMA數據
10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3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10月11日,一個低壓區於在在楚克東北方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1W。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10月12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至“HIGH”的評級,併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10月13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4W。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巨爵。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0月15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
10月16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10月17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超級颱風。
10月18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颱風。
10月19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10月20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超強颱風巨爵 路徑圖 超強颱風巨爵 路徑圖
  • 颱風薔琵(Champi,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薔琵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薔琵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25
JTWC編號
25W
活躍日期
2015年10月14日~10月25日
CMA數據
55m/s(二分鐘)
JMA數據
95kt(十分鐘)
JTWC數據
12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10月12日,一個低壓區在馬紹爾羣島附近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2W。下午2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
10月13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10月14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薔琵。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5W。
10月15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0月16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
10月17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
10月18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直接將其升格為超級颱風。
10月19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颱風。
10月22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
10月24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10月25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警報。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認為薔琵已轉化為温帶氣旋。
超強颱風薔琵 路徑圖 超強颱風薔琵 路徑圖
  • 颱風煙花(In-fa,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煙花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煙花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26
JTWC編號
27W
活躍日期
2015年11月17日~11月26日
CMA數據
52m/s(二分鐘)
JMA數據
95kt(十分鐘)
JTWC數據
12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11月12日,一個低壓區在馬紹爾羣島附近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W。上午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
11月16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至“HIGH”的評級,併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11月17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7W。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下午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煙花。
11月18日下午12時4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
11月19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重新升格為颱風。
11月20日上午12時4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6時4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
11月21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四級颱風級別。之後幾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下調為熱帶風暴,而後再以偏東至東北的方向逐步轉向至小笠原羣島附近海面,轉化為温帶氣旋。
超強颱風煙花 路徑圖 超強颱風煙花 路徑圖
  • 颱風茉莉(Melor,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茉莉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茉莉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527
JTWC編號
28W
菲律賓名
Nona
活躍日期
2015年12月11日~12月17日
CMA數據
55m/s(二分鐘)
JMA數據
95kt(十分鐘)
JTWC數據
12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一個低壓區在2015年12月7日晚上在楚克州以南約120公里生成,並沿着亞熱帶高壓脊南側的深厚偏東風向西偏北移動,日本氣象廳於12月9日早上8時把該低壓區升格為熱帶低壓。雖然自11月台風煙花過後,西北太平洋經歷大半個月的沉寂,海洋表面温度上升至攝氏28度以上,恢復龐大的能量供應,但是該系統形成初期受到頗強的垂直風切變影響,發展較為緩慢、組織鬆散,至12月10日風切變減弱、高空輻散轉強,該系統才開始有深層對流發展,低層環流中心形成,日本氣象廳在當晚8時45分對該系統發出烈風警告,即預計該系統在一日內會加強為熱帶風暴;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在翌日(12月11日)下午1時半對該系統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但半小時後,日本氣象廳便把該系統正式升級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茉莉,給予國際編號1527,當時茉莉集結在雅蒲島以南約50公里。這使得香港天文台在事前完全沒有提及該系統的情況下,於當日下午4時15分突然表示“位於西北太平洋的低壓區已增強為熱帶低壓,並命名為茉莉”;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要連續兩報把茉莉升格,先在當晚11時把茉莉升為熱帶低壓,給予熱帶氣旋編號28W,再於12日凌晨5時把茉莉升級為熱帶風暴,香港天文台在上午9時45分跟隨。 12月14日,颱風茉莉登陸菲律賓。 12月17日,茉莉轉化為低壓區。
超強颱風茉莉 路徑圖 超強颱風茉莉 路徑圖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其他系統

除了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熱帶氣旋為未獲得國際命名的熱帶低壓,或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定為熱帶風暴,或獲得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本地命名。
  • 熱帶低壓12W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12W
熱帶低壓12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12W 衞星雲圖
活躍日期
2015年7月23日~2015年7月26日
CMA數據
15m/s(二分鐘)
JTWC數據
3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7月23日,一個低壓區在呂宋東方近岸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1W。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上午9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直接給予“HIGH”的評級,並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於編號12W。
7月24日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7月25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
7月26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認為該熱帶低壓已經逐漸消散。
熱帶低壓12W 路徑圖 熱帶低壓12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14W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14W
熱帶低壓14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14W 衞星雲圖
活躍日期
2015年8月1日~2015年8月6日
JTWC數據
3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8月1日,一個高空冷渦於本州東南方海面上轉化為熱帶擾動。下午1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W。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直接給予“MEDIUM”的評級。
8月2日上午3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並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4W。
8月4日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
8月6日上午5時,日本氣象廳表示該熱帶低壓已經逐漸消散。
熱帶低壓14W 路徑圖 熱帶低壓14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08C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CPHC/JTWC編號
08C
熱帶低壓08C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08C 衞星雲圖
活躍日期
2015年10月7日(進入西北太平洋)~2015年10月9日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5年10月7日上午1時30分,位於中太平洋的08C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西北太平洋範圍,因此改由日本氣象廳(JMA)發報。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評定為熱帶低壓。
10月9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熱帶低壓08C 路徑圖 熱帶低壓08C 路徑圖
  • 熱帶低壓26W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26W
熱帶低壓26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26W 衞星雲圖
活躍日期
2015年10月20日~2015年10月22日
JTWC數據
3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熱帶低壓26W 路徑圖 熱帶低壓26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29W(Onyok)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29W
熱帶低壓29W 路徑圖 熱帶低壓29W 路徑圖
菲律賓名
Onyok
活躍日期
2015年12月14日~2015年12月19日
CMA數據
13m/s(二分鐘)
JTWC數據
2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該低壓於2015年12月14日生成,日本氣象廳一度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熱帶低壓29W 路徑圖 熱帶低壓29W 路徑圖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風季影響

每年太平洋颱風季熱帶系統的活躍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一定影響。下表列出所有於2015年在西北太平洋活躍的熱帶氣旋相關影響數據,包括該熱帶氣旋影響地區、登陸地區、人員傷亡以及經濟損失總計等。括號內的名稱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所使用的當地命名;未獲日本氣象廳國際命名的熱帶低壓,則採用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提供的熱帶氣旋編號(如果有)或中國國家氣象中心提供的熱帶低壓編號(如果有)或菲律賓本地命名(如果有)。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西北太平洋周邊國家地區所受颱風災害較為嚴重,多國多地遭受各重影響颱風嚴重災害。其中颱風蘇迪羅登台入閩、橫掃中國多地,颱風彩虹近岸爆發、以超強颱風強度登陸廣東湛江,皆對中國造成嚴重災害;颱風巨爵以高強度吹襲呂宋島後在當地長久滯留,颱風茉莉以高強度橫掃菲律賓中部,皆對菲律賓造成嚴重災害;颱風艾濤在日本引發極端暴雨,造成嚴重洪澇災害;颱風天鵝對日本、朝鮮半島等多地造成連續影響,各地傷亡總人數超過70人,為該年人員傷亡最嚴重的颱風。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影響統計
氣旋名稱
活躍日期
登陸信息
人員傷亡
經濟損失
(Mekkhala/Amang)
1月14日~1月21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東薩馬省沿海;
時間:1月17日16時;風速:11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菲律賓索索貢省沿海;
時間:1月18日05時;風速:7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菲律賓阿爾拜省沿海;
時間:1月18日05時30分;風速:75km/h
第四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南甘馬磷省沿海;
時間:1月18日09時;風速:65km/h
第五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北甘馬磷省沿海;
時間:1月18日13時;風速:65km/h
第六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奧羅拉省沿海;
時間:1月19日04時;風速:55km/h
3人死亡
約892萬美元
(Higos)
2月8日~2月13日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Bavi/Betty)
3月10日~3月23日
未登陸
9人死亡
約225萬美元
(Maysak/Chedeng)
3月28日~4月8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伊莎貝拉省迪娜皮圭沿海;
時間:4月5日08時;風速:65km/h
4人死亡
約850萬美元
(Haishen)
4月3日~4月6日
未登陸
未知
約20萬美元
(Noul/Dodong)
5月4日~5月12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卡加延省聖安娜沿海;
時間:5月10日17時00分;風速:195km/h
2人死亡
約2380萬美元
(Ddlphin)
5月9日~5月21日
未登陸
1人死亡
約1350萬美元
(Kujira)
6月21日~6月25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中國海南省萬寧市和樂鎮沿海;
時間:6月22日18時50分;風速:7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越南海防市塗山郡沿海;
時間:6月24日11時40分;風速:75km/h
9人死亡
約1600萬美元
(Cham-hom/Falcon)
6月30日~7月13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中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沿海;
時間:7月11日16時40分;風速:14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朝鮮黃海南道康翎郡沿海;時間:7月12日23時50分;風速:95km/h
18人死亡
約15.8億美元
(Linfa/Egay)
7月2日~7月10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伊莎貝拉帕拉南沿海;
時間:7月4日22時;風速:9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中國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甲東鎮沿海;時間:7月9日12時15分;風速:100km/h
1人死亡
約2.85億美元
(Nangka)
7月4日~7月19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高知縣室户市沿海;
時間:7月16日22時;風速:13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日本岡山縣倉敷市沿海;
時間:7月17日05時;風速:100km/h
2人死亡
約2.09億美元
(Halola/Goring)
7月13日~7月27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長崎縣西海市沿海;
時間:7月26日17時;風速:7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日本長崎縣佐世保市沿海;時間:7月26日18時;風速:75km/h
未知
124萬美元
熱帶低壓12W
7月23日~7月26日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Soudelor/Hanna)
7月30日~8月11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美國北馬里亞那羣島塞班島;時間:8月2日22時54分;風速:15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中國台灣省花蓮縣秀林鄉立沿海;
時間:8月8日04時40分;風速:17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沿海;
時間:8月8日22時10分;風速:130km/h
59人死亡
約40.9億美元
熱帶低壓14W
8月1日~8月6日
第一登陸:地點:日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串本町沿海;
時間:8月6日02時;風速:55km/h
未知
未知
(Molave)
8月7日~8月14日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Goni/Ineng)
8月14日~8月25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沖繩縣八重山郡西表島沿海;時間:8月23日18時;風速:16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日本鹿兒島縣阿久根市沿海;時間:8月25日03時
第三次登陸:地點:日本熊本縣宇城市沿海;
時間:8月25日04時;風速:175km/h
第四次登陸:地點:日本熊本縣荒尾市沿海;
時間:8月25日05時;風速:150km/h
74人死亡
約10.5億美元
(Atsani)
8月15日~8月25日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Kilo)
9月1日~9月11日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Etau)
9月7日~9月9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愛知縣西尾市附近;
時間:9月9日9時00分;風速:85km/h
8人死亡
約24.4億美元
(Vamco)
9月14日~9月15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越南廣南省成山縣沿海;
時間:9月14日21時50分;風速:65km/h
15人死亡
約1410萬美元
(Krovanh)
9月16日~9月21日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Dujuan/Jenny)
9月22日~9月30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中國台灣省宜蘭縣南澳鄉沿海;
時間:9月28日17時40分;風速:20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湄洲鎮沿海;
時間:9月29日08時50分;風速:100km/h
3人死亡
約4.07億美元
(Mujigae/Kabayan)
10月2日~10月5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奧露娜省沿海;
時間:10月2日01時;風速:5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菲律賓邦阿西楠省沿海;
時間:10月2日09時;風速:6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菲律賓邦阿博利瑙沿海;
時間:10月2日09時20分;風速:65km/h
第四登陸:地點:中國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沿海;
時間:10月4日14時10分;風速:180km/h;
29人死亡
約42.6億美元
(Choi-wan)
10月2日~10月8日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熱帶低壓08C
10月7日~10月9日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Koppu/Lando)
10月11日~10月23日
第一次登陸:菲律賓奧露娜省卡西古蘭沿海;時間:10月18日04時;風速:185km/h
62人死亡
約3.13億美元
(Champi)
10月12日~10月25日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熱帶低壓26W
10月20日~10月22日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In-fa/Marilyn)
11月17日~11月26日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Melor/Nona)
12月11日~12月17日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北薩馬省拉旺沿海;時間:12月14日11時;風速:17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北薩馬省拉韋薩維斯沿海;時間:12月14日15時;風速:17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菲律賓索索貢省布盧桑沿海;時間:12月14日16時;風速:175km/h
第四次登陸:地點::菲律賓馬斯巴特省克拉韋里亞沿海;時間:12月14日21時;風速:165km/h
第五次登陸:地點:菲律賓朗布隆省班頓沿海;時間:12月15日06時;風速:150km/h
第六次登陸:地點:菲律賓朗布隆省康塞普西翁沿海;時間:12月15日08時;風速:155km/h
第七次登陸:地點:菲律賓東民都洛省皮納馬拉延沿海;時間:12月15日10時;風速:155km/h
第八次登陸:地點:菲律賓西民都洛省洛克;時間:12月16日01時;風速:150km/h
51人死亡
約1.48億美元
熱帶低壓29W
(Onyok)
12月14日~12月19日
未登陸
未知
約2.33萬美元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