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天鷹

(2011年第21號強熱帶風暴)

鎖定
強熱帶風暴天鷹(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Washi,日語:わし,國際編號:112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Sendong)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1個被命名的風暴。“天鷹”名稱由日本提供,含義是黃道周邊星座天鷹座,本次為“天鷹”名稱第二次使用 [3] 
颱風“天鷹”於2011年12月15日獲得命名,於12月16日加強為強熱帶風暴並登陸菲律賓棉蘭老島,於12月18日穿越巴拉望島進入南海並再次加強,於12月19日在南海減弱消散並於當天20時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2]  。期間,“天鷹”給棉蘭老島帶來了巨大降水,導致當地陷入重大災難狀態。據事後統計,“天鷹”共導致菲律賓導致菲律賓至少2546人死亡、6170人受傷、181人失蹤,經濟損失至少20.68億比索 [5]  ,成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傷亡最重的風暴以及21世紀以來襲擊棉蘭老島乃至全菲律賓造成傷亡最重的風暴(但後又於2013年被颱風海燕超過 [16]  )。
颱風“天鷹”在菲律賓棉蘭老島等地造成千人以上重大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因此其在2012年2月6~11日於中國杭州舉行的颱風委員會第44次屆會中被颱風委員會永久除名,其位次空缺於次年由日本提供新名稱“天鴿”以取代之,但“天鴿”此名後來也因嚴重致災而再被退役,其再替補名為“山貓” [1] 
中文名
強熱帶風暴天鷹
外文名
Severe Tropical Storm Washi
わし
名稱來源
日本
名稱含義
天鷹座
國際編號
1121
JTWC編號
27W
菲律賓名
Sendong
起編日期
2011年12月13日(CMA最佳路徑) [13] 
登陸日期
2011年12月16日(棉蘭老島)、2011年12月18日(巴拉望島)
停編日期
2011年12月19日(CMA最佳路徑) [13] 
影響地區
菲律賓棉蘭老島(主要災區)
CMA數據
強熱帶風暴(10級,25m/s) [13] 
JMA數據
強熱帶風暴(50kt) [15] 
JTWC數據
熱帶風暴(50kt) [14] 
傷亡情況
至少2546死、6170傷、181失蹤 [5] 
經濟損失
至少20.68億比索(2012年菲律賓比索) [5] 
是否除名
[1] 
替補名稱
天鴿(後再被退役) [3] 
颱風地位
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傷亡最重的風暴、21世紀以來襲擊棉蘭老島乃至全菲律賓造成傷亡最重的風暴.(後被颱風海燕超過) [5]  [16] 

颱風天鷹命名由來

天鷹座 天鷹座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4]  “天鷹”名稱由日本提供,含義是黃道周邊星座天鷹座,在台風命名錶中排第131位,本次為“天鷹”名稱第二次使用。 [3] 
由於本次“天鷹”重創菲律賓棉蘭老島等地,造成千人以上重大傷亡,因此在2012年2月6日至11日於中國杭州舉行的颱風委員會第44次屆會中,颱風委員會決定將“天鷹”永久除名,以後不再使用,並要求日本於次年提供新名稱作為替補。日本在2013年台風委員會第45屆年度會議中提供“天鴿”“天鵝”“孔雀”三個星座作為“天鷹”的候選替補名,其中“天鴿”獲得通過成為“天鷹”的替補名。然而“天鴿”此名後來僅於2017年使用一次即因在珠江三角洲嚴重致災而在2018年遭到退役(主詞條:颱風天鴿),其再替補名為“山貓” [1]  。此外,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基於熱帶風暴“天鷹”造成當地逾千人死亡,也將其菲律賓名Sendong退役,2012年6月以Sarah取代。

颱風天鷹發展過程

天鷹早期發展雲圖
天鷹早期發展雲圖(7張)
2011年12月12日,一個熱帶擾動在關島東南偏南約945公里處生成。該系統位於副熱帶高壓脊的南緣,穩步向西向菲律賓移動,其深對流處在一個流出良好、風切變適中的區域內,能夠在環流中維持自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24小時內熱帶氣旋形成概率評級為“低”。
天鷹登陸前後雲圖
天鷹登陸前後雲圖(4張)
12月13日,隨着其發展和流出狀態持續向好,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24小時內熱帶氣旋形成概率提升為“高”併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同日,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熱帶氣旋正式編號27W [14] 
12月1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熱帶低壓27W升格為熱帶風暴,將其強度提升為35海里/小時。
12月15日,27W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責任範圍,並被其命名為Sendong。下午,日本氣象廳將27W升格為熱帶風暴,命名為“天鷹”並給予國際編號1121。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第八報將“天鷹”降格為熱帶低壓,但在第九報將其重新升格為熱帶風暴。香港天文台也在15日將“天鷹”升格為熱帶低壓,當天下午將其進一步升格為熱帶風暴。
12月16日,“天鷹”保持西行並逐漸靠近菲律賓,其結構逐漸改善並在登陸前發展至強熱帶風暴強度,下午16時40分前後,“天鷹”在菲律賓棉蘭老島南蘇里高省靈伊格市登陸。
12月17日,“天鷹”在棉蘭老島因地形磨損而強度減弱,但在蘇祿海其強度得以有所回升。
12月18日凌晨,“天鷹”穿越巴拉望島進入南海,並被中央氣象台認定在當天白天在南海南部海面再次發展為強熱帶風暴。
12月19日,“天鷹”在南海乾冷空氣和東北季風的摧殘下逐漸減弱消散,於當天凌晨減弱為熱帶風暴,又於下午在南海南部減弱為熱帶低壓,晚上其強度繼續明顯減弱,因此中央氣象台於19日20時對其停止編號 [2]  。香港天文台與日本氣象廳也在當天將“天鷹”降格為熱帶低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佈最終警報(FW) [14] 
颱風天鷹路徑圖 颱風天鷹路徑圖

颱風天鷹颱風特點

颱風天鷹自身特點

  • 路徑異常偏南
棉蘭老島與常年襲菲颱風路徑 棉蘭老島與常年襲菲颱風路徑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區域12月常年平均有1.3個颱風生成,颱風“天鷹”的形成屬於正常現象。這個季節的颱風大多屬於西行路徑颱風,“天鷹”也不例外。但“天鷹”路徑明顯偏南,1949年至2010年,在12月登陸菲律賓的颱風共有33個,其中僅有7個在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老島登陸,“天鷹”在棉蘭老島登陸,在同期較為少見 [2] 
  • 強度較弱
就其本身強度而言,颱風“天鷹”強度較弱,生命週期中大部分時間處於熱帶風暴強度,它在棉蘭老島登陸時,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僅有9級,僅為熱帶風暴級別 [2]  。在事後發佈的最佳路徑中,中國氣象局將“天鷹”登陸棉蘭老島前的強度升為強熱帶風暴級別,但強度依然不算很強 [13] 
  • 與冷空氣作用明顯
進入南海以後,颱風“天鷹”遭遇了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較大的氣壓梯度導致了南海大部都出現了7級至8級大風。從“天鷹”活躍期間整個南海大部風力情況來看,冷空氣是一個主導因素,其影響範圍遠遠大於“天鷹”的影響範圍 [2] 

颱風天鷹致災分析

  • 路徑偏南,當地防災水平及意識薄弱
天鷹路徑及降水示意圖 天鷹路徑及降水示意圖
颱風“天鷹”吹襲菲律賓期間在菲律賓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其中一大原因在於其登陸地為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老島。1970年以來造成菲律賓死亡500人以上的颱風共有13個,均發生於菲律賓中北部地區,而棉蘭老島相較菲中北部而言人口較為密集,受風暴直接吹襲相對較少,但是整體防災水平及防災意識也較中北部更加薄弱,經常出現由低強度熱帶擾動或熱帶低壓引發重大人員傷亡的災情,“天鷹”作為相對較強的熱帶風暴吹襲棉蘭老島更能對其造成嚴重的傷亡 [2]  。菲律賓政府部門提前4天告誡民眾熱帶風暴即將來襲,但棉蘭老島地區一些民眾低估“天鷹”構成的威脅;另一方面,強降雨出現在午夜前後,也是不少人躲避不及的原因之一 [7] 
  • 降水強度高
天鷹降水分佈圖· 天鷹降水分佈圖·
儘管強度不強,但是天鷹帶來的暴雨洪水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致使“天鷹”造成災害的原因中,強降水可能是帶來較大損失的一個重要原因。伴隨颱風而來的有三種比較嚴重的災害性天氣,分別是強風、強降水和風暴潮。從衞星反演的降水強度來看,天鷹對流雲團的降水率非常高。據當地氣象記錄顯示,16日夜間至17日,菲律賓棉蘭老島北部及附近島嶼出現100毫米至200毫米的降雨,其中內格羅斯島南部沿海局地達到251毫米;據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報告稱,在短短12個小時內,“天鷹”就給災區帶來了多達一個月的平均降水量 [2] 
  • 人為因素不利防災抗災
天鷹致災及預報示意圖 天鷹致災及預報示意圖
另一方面,棉蘭老島當地居民的人為因素同樣也是導致“天鷹”重創棉蘭老島的原因之一。棉蘭老島上一些民房建在河堤上,嚴重堵塞了河道;同時,當地居民長期往河裏傾倒垃圾,加重了河流的堵塞;另外,近年來,棉蘭老島大肆砍伐樹木和開採礦藏,造成了水土流失,加重了這次災害造成的損失 [2]  。菲律賓官員指出,近年來大規模的採礦、伐木和經濟作物的種植導致該島的森林面積鋭減,當“菠蘿田取代了參天大樹”,它們自然無法幫助當地居民抵擋來襲的洪水。 [8] 

颱風天鷹預報預警

  • 菲律賓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於2011年12月15日晚對棉蘭老島東米薩米斯省和北蘭佬省掛出一號風球,當風暴於16日逼近之後才匆匆將兩省升級為二號風球。
“天鷹”襲菲期間,棉蘭老島大部、巴拉望島、米沙鄢羣島南部掛出二號風球,棉蘭老島南部及米沙鄢羣島北部掛出一號風球 [8] 
菲律賓風暴預警分佈圖 菲律賓風暴預警分佈圖

颱風天鷹颱風影響

颱風天鷹菲律賓

  • 致災情況
強熱帶風暴“天鷹”於2011年12月16日16時40分前後在菲律賓棉蘭老島東部沿海登陸。受其影響,16日夜間至17日,菲律賓棉蘭老島北部及附近島嶼出現100~200毫米的降雨,局地達到251毫米,強降水引發了洪澇和山體滑坡等災害,許多民眾在睡夢中被洪水捲走。
菲律賓紅十字會於2011年18日晚間18時多通過其在社交網站“推特”的官方賬户發佈消息稱,死亡人數已經上升至652人。菲紅十字會根據對送到殯儀館的遇難者遺體統計得出的這一數字,遠高於菲律賓政府此前公佈的數字。菲律賓國家減災管理委員會此前稱,截至18日中午12時,共有332人死亡,另有281人失蹤 [9] 
截至19日早晨,菲律賓紅十字會發布消息稱,“天鷹”已造成652人死亡,808人失蹤,數以萬計的災民被迫住進臨時避難所;受災最嚴重的為港口城市卡加延德奧羅市和伊利甘市,各有20多個村莊被洪水淹沒,兩市均已宣佈進入“災難狀態”。
在受災最嚴重的是兩座港口城市卡加延德奧羅市和伊利甘市,各有20多座村莊被洪水淹沒,兩市均已宣佈進入“災難狀態”。當地電視台畫面顯示,有的村莊被洪水夷為平地。官方主辦的菲新社最新報道稱,死亡人數最終可能超過700人。菲陸軍第四步兵師發言人歐西亞斯少校透露,東米薩米斯省卡加延德奧羅市減災管理中心稱,當地超過2000個家庭受災,346人遇難,另有超過400人失蹤。
菲律賓國家減災管理委員會主任拉莫斯當天表示,隨着搜救行動全面展開,重災區卡加延德奧羅市已經出現棺材和運屍袋緊缺,“因為沒料到會有這麼多遇難者”。拉莫斯認為,伊利甘和卡加延德奧羅以往都不在台風運行路徑上,所以當預警信息發佈時,當地居民明顯沒有留意,“直到洪水把他們驚醒,但一切都太遲了” [9] 
截至2011年12月20日,“天鷹”已造成菲律賓至少957人死亡。
菲律賓時任總統阿基諾三世於2011年12月20日前往重災區棉蘭老島北部卡加延-德奧羅市和伊利甘市視察災情,宣佈全國進入“災難狀態”,以便集全國之力全力推進救災 [10] 
菲官方22日公佈最新災情通報稱,熱帶風暴“天鷹”已造成菲南部1010人死亡,1603人受傷,51人失蹤,13個省份64萬多人受災,截至22日共有31萬人在接受政府救濟,4萬多人滯留在避難中心內 [12] 
據菲律賓官方事後統計,“天鷹”共導致菲律賓經濟損失至少20.68億比索,導致菲律賓至少2546人死亡、6170人受傷、181人失蹤,為21世紀以來襲擊棉蘭老島乃至全菲律賓造成傷亡最嚴重的風暴. [5]  (但後又於2013年被致死超過6000人的颱風海燕超過 [16]  )。事後,菲律賓專門為在“天鷹”風災中的遇難者設立了紀念牆,以紀念在風災中的遇難者並向人們發出警示。
  • 國際援助
中國: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於2011年12月18日決定向菲方提供價值44萬比索(約1萬美元)的緊急救災援助 [11]  ,中方又於22日向菲方提供100萬美元的救災援助 [12]  。事後統計中國政府共向菲律賓災區共提供了110萬美元的財政援助。
日本:日本政府向菲律賓災區提供了價值2500萬日元的救援物資,如水箱和發電機 [12] 
韓國:韓國政府向菲律賓災區提供了50萬美元的財政援助 [12]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政府向菲律賓災區為救濟和重建提供了10萬美元的財政援助。
新加坡:新加坡政府向菲律賓災區提供了5萬新元的資金和價值2.78萬新元的救濟品。
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政府向菲律賓災區提供了5萬美元的財政援助,並表示願意派遣搜救隊和醫療隊。
美國:美國向菲律賓災區提供了10萬美元的資金來支持救援工作 [12]  。該國大使小哈里·K·托馬斯(Harry K.Thomas Jr.)向受風暴影響的人們表達了“衷心的哀悼和同情”。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外國災難援助辦公室將立即提供援助。非食品物品,如衞生用品、淨水藥片和容器將被運往菲律賓。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政府向菲律賓災區提供了100萬澳元的財政援助 [12] 
英國:英國紅十字會提供了14萬英鎊的資金支持救援工作。
法國:法國政府向菲律賓災區提供了5萬歐元的應急資金 [12] 
西班牙:西班牙政府向菲律賓災區提供了20萬歐元的應急資金 [12] 
愛爾蘭:愛爾蘭政府向菲律賓災區提供了10萬歐元的應急資金 [12] 
瑞士:瑞士人道主義援助部隊的六名成員被派往棉蘭老島,以確保災區獲得清潔的飲用水。
丹麥:丹麥政府向菲律賓災區提供了30萬丹麥克朗的緊急資金,用於食品、水、衞生材料、牀墊和毯子等救濟物品。
歐盟:歐盟委員會撥款300萬歐元向受風暴影響的數萬人提供緊急救援。
聯合國:2011年12月21日,聯合國緊急救濟機構發放了30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改善水和衞生設施。12月22日,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部宣佈一項計劃,為受害者籌集2680萬美元的援助。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菲律賓政府表示同情,並表示“聯合國將為受災者提供所需的一切幫助。”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還承諾向該國提供42噸的援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呼籲向菲律賓提供420萬美元。
亞洲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於22日決定撥款300萬美元,用於為菲災區提供清潔水、醫療衞生等緊急救助 [12] 

颱風天鷹中國

“天鷹”並沒有對中國陸地造成直接影響,但是其影響波及到中國南海的主要海域。在“天鷹”與冷空氣的共同作用下,17日20時至18日20時,南海南部海面將有7至9級大風,部分海域陣風可達10至11級;19日20時至20日20時,南海大部海面將有7級至8級大風,部分海域陣風可達9級至10級,因此相關海域需要做好海上防風準備工作 [2]  [6] 
天鷹CMA最佳路徑 天鷹CMA最佳路徑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