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美莎克

(2015年第4號颱風)

鎖定
超強颱風美莎克(英語:Super Typhoon Maysak,中國台灣譯名:梅莎,國際編號:1504 [1]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Chedeng [2]  )為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4個被命名的風暴。“美莎克”一名由柬埔寨提供,意為一種樹 [3] 
颱風“美莎克”於2015年3月28日3時許獲得日本氣象廳命名,3月29日2時許被中央氣象台升格為颱風,3月31日5時許被中央氣象台升格為超強颱風 [4]  ,並於當日晚間達到其巔峯強度,成為中央氣象台認定的1949年以來3月生成的最強颱風 [5]  ,此後“美莎克”繼續向西偏北方向移動,但受強烈的垂直風切變影響而轉趨減弱,於4月5日10時30分許在菲律賓呂宋島東部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有9級(23m/s) [6]  ,隨後其繼續西行移入南海北部海面,並受低海温和更強烈的垂直風切變影響而進一步減弱,最終於4月6日11時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7] 
颱風“美莎克”共造成密克羅尼西亞聯邦9人死亡,中國台灣5人死亡,累計經濟損失達850萬美元(2015年美元價值) [8] 
中文名
超強颱風美莎克
外文名
Super Typhoon Maysak
國際編號
1504 [1] 
起編日期
2015年3月26日 [9] 
停編日期
2015年4月6日 [9] 
JTWC數據
五級颱風(150kt)
CMA數據
超強颱風(17級以上,65m/s) [9] 
JMA數據
颱風(105kt) [1] 
人員傷亡
至少14人死亡
經濟損失
850萬美元(2015年美元價值)

颱風美莎克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10]  。其中“美莎克”是柬埔寨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一種樹 [3] 

颱風美莎克發展過程

颱風美莎克形成初期

2015年3月23日13時許,一個熱帶擾動馬紹爾羣島以東的西北太平洋洋麪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8W。
3月24日上午,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3月25日19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MEDIUM”。
3月26日9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當日18時30分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進一步提升為“HIGH”,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
3月27日9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其正式編號04W,同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GW)。當日20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該系統在副熱帶高壓脊南面的東風引導下,持續向西至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

颱風美莎克持續增強

3月28日3時許,日本氣象廳把該系統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1504,並將其命名為美莎克,中央氣象台亦同步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1]  ,而台灣“中央氣象局”則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當日14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12]  。當日20時許,日本氣象廳亦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受惠於西北太平洋的優良環境,於垂直風切變微弱、低層輻合和高空輻散良好等因素之下,美莎克迅速而顯著增強;而由於副熱帶高壓處於強勢,支配西北太平洋,美莎克以每小時20千米或以上的速度,向菲律賓長驅直進。
3月29日2時許,日本氣象廳、中央氣象台同步將美莎克升格為颱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亦將其升格為中度颱風。
3月30日2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二級颱風。當日14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颱風。

颱風美莎克達到巔峯

4月1日凌晨,“美莎克”以近巔峯強度掠過雅浦島以北海面 4月1日凌晨,“美莎克”以近巔峯強度掠過雅浦島以北海面
3月31日2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直接將其升格為四級颱風。當日5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 [4]  ,這使其成為1961年來3月出現的首個超強颱風 [5]  。當日8時許,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強烈颱風。當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進一步上調至等同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最高級別的五級颱風。當日20時許,美莎克進入香港天文台的責任範圍,隨後香港天文台將其評級為超強颱風 [13]  。此時的美莎克已經到達強度巔峯,所有官方氣象部門都評定它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10千米或以上。

颱風美莎克趨於減弱

颱風美莎克衞星雲圖
颱風美莎克衞星雲圖(4張)
北半球在3月至5月的熱帶氣旋一般會在菲律賓或其東面海域轉向及北上,但副熱帶高壓脊維持強勢,令美莎克繼續採取西北偏西路徑,速度維持在每小時22千米左右,移向菲律賓呂宋島一帶。各氣象機構及大多數值預報模式更預測美莎克掠過呂宋島後會進入南海北部,此類路徑對當季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而言實屬罕見。持續偏西的路徑令美莎克進入菲律賓以東海域的惡劣環境,強烈垂直風切變導致美莎克轉趨減弱。4月1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率先將其降格為四級颱風。4月1日23時許,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將已進入責任範圍的美莎克評級為颱風,並命名為Chedeng,開始發佈第一報熱帶氣旋資訊。
颱風美莎克衞星分析圖
颱風美莎克衞星分析圖(2張)
4月2日,受風切變影響,美莎克的雲帶開始切離。當日8時許,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降格為中度颱風。當日14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強颱風 [14]  ,隨後香港天文台亦將其降格為強颱風 [15]  。當日20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
4月3日,美莎克的整體結構受到破壞,風眼變得模糊。當日8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颱風,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颱風 [16]  ,隨後香港天文台亦將其降格為颱風 [17] 
4月4日,美莎克的結構進一步轉差,風眼被完全填塞。當日2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當日14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降格為輕度颱風,隨後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18]  。當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亦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19]  。當日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由於副熱帶高壓脊此時稍為減弱,美莎克的路徑在晚間開始有所改變,北向量在接近午夜時逐步增加。

颱風美莎克登陸呂宋

4月5日凌晨,美莎克的移動方向逐漸由西北偏西轉為西北,同時減弱趨勢持續,其結構更變得鬆散和不成形,對流向東北切離,低層環流中心開始變得外露。當日2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當日5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20]  。當日8時許,香港天文台亦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21]  。當日11時許,中央氣象台宣佈“美莎克”已於當日10時30分前後在菲律賓呂宋島東北部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m/s),中心最低氣壓為988百帕 [6]  [22]  。隨後美莎克受到呂宋地形影響而出現環流重整,一個新中心在呂宋島西面之海域形成,取代原有於呂宋島上的中心,導致其中心定位大幅向偏西北調整。美莎克亦隨即移入南海東北部,這是繼2008年台風浣熊之後,7年以來首個在4月進入南海北部的熱帶氣旋。但由於當時南海北部的發展條件比菲律賓以東海域更加惡劣,除了更劇烈的垂直風切變之外,海水温度整體上亦偏低,未回升至26℃以上,無法為熱帶氣旋提供足夠能量,加上有幹空氣影響,種種因素之下意味着美莎克正步入末路。當日14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隨後香港天文台亦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23]  。當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24] 

颱風美莎克南海消散

2015年第4號颱風“美莎克”路徑圖 2015年第4號颱風“美莎克”路徑圖
美莎克於4月6日持續行經南海東北部,並進一步減弱。當日2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當日5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警報(FW)。當日9時許,香港天文台進一步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25]  。當日11時,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7]  。此時由紅外線衞星雲圖上可見,美莎克的對流持續向東北切離至呂宋海峽台灣島一帶,剩下完全外露的低層環流中心於當日上午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然而在可見光衞星雲圖上,美莎克的低層環流中心仍大致完整,這使日本氣象廳對美莎克的熱帶低氣壓評級整日維持;而由於華北氣壓上升,開始與副熱帶高壓脊互相角力,美莎克在4月6日下午開始,移動明顯變得緩慢,移動速度由原先每小時22千米,急降至每小時8千米以下,一直在香港東南面400千米左右的南海東北部海面上徘徊。
隨着由華北高壓區南下的強烈東北季風抵達,香港天文台在4月8日2時的等壓線天氣圖上顯示美莎克殘餘低壓區已經消散,可是日本氣象廳仍將美莎克評定為熱帶低氣壓;直至當日9時的天氣圖,才顯示美莎克完全消散。當時美莎克的殘餘低層環流中心,不論於紅外線還是可見光衞星雲圖上,都已不再清晰可見,取而代之的是與東北季風前沿冷鋒相關的廣闊雲帶。

颱風美莎克事後調整

在事後發佈的最佳路徑中,日本氣象廳將“美莎克”的巔峯風速由115節下調至105節,巔峯氣壓由905百帕上調至910百帕 [1]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美莎克”的巔峯風速由140節上調至150節,巔峯氣壓由918百帕下調至911百帕。

颱風美莎克颱風特點

“美莎克”是中央氣象台認定的1949年以來3月生成的最強颱風,其強度在3月的北半球相當罕見。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高拴柱分析稱,“美莎克”生成的美國關島東偏南的西北太平洋洋麪海温比常年3月均温偏高0.5℃左右,而且在台風往西行進所經過的水域海温一直比較高,為它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美莎克”一路加強為超強颱風,併成為建國來同期的“風王” [5] 

颱風美莎克預報預警

颱風美莎克菲律賓

2015年4月2日5時許,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對呂宋南部東面海域發出烈風警報。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4張)
4月3日11時許,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發出一號風暴信號。當日23時許,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發出二號風暴信號 [26] 
4月4日17時許,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併發出三號風暴信號。當日23時許,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解除三號風暴信號。
4月5日5時許,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並解除二號風暴信號。當日17時許,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將其降格為低壓區,發佈最後一報熱帶氣旋資訊,並解除一號風暴信號。

颱風美莎克中國

  • 中央部委
中央氣象台對“美莎克”發佈的預報圖
中央氣象台對“美莎克”發佈的預報圖(6張)
中央氣象台:4月4日10時發佈颱風預報,4月5日6時發佈颱風藍色預警 [20]  ,4月5日18時解除颱風藍色預警 [24] 
  • 海南省
海南省氣象局:4月5日11時發佈颱風四級預警 [22]  ,4月5日21時解除颱風四級預警 [27] 

颱風美莎克颱風影響

颱風美莎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美莎克”分別於3月29日和4月1日過境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丘克州雅浦州,風力最高達每小時260公里。
4月3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總統伊曼紐爾·莫里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他在政府網站上發表了緊急狀態公告,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援助。截至4月4日,美國太平洋海運協會已向受災島礁派遣了一架飛機,調查當地情況。
根據國際紅十字會組織消息,截至4月4日,丘克州已有9人遇難,數千人遷移,多數建築被毀。雅浦州外島沒有人員傷亡,但是部分島礁遭到毀滅性破壞,居民房屋及學校嚴重損毀 [8] 
根據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估計顯示,至少有5000人因此缺乏食物、水與住處,並且需要緊急援助。管理員梅蓮達·埃斯皮諾薩表示:“即使大多數混凝土建築經得起風暴的肆虐,不過在外周遭的一切已被破壞。”

颱風美莎克菲律賓

2015年4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菲律賓共和國大使館提醒在菲中國公民加強做好防颱風準備,保證生命財產安全 [2] 
根據菲律賓國家減災委員會(NDRRMC)於4月7日發佈的最終報告,在4月4日,菲律賓伊莎貝拉省奧羅拉省有525個家庭共2140人得到了撤離。
伊莎貝拉省和奧羅拉省共有708個家庭的2761人受到了此次颱風影響,但由於“美莎克”接近菲律賓時強度已經急劇減弱,因此給菲律賓造成的影響十分輕微,沒有人員死亡、失蹤或受傷 [28] 

颱風美莎克中國

  • 綜述
2015年3月底至4月初,中國南方多地迅速升温,部分地區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極值。中央氣象台高級工程師張博表示,颱風“美莎克”在西北太平洋上的活動,會對副熱帶高壓的形態和位置造成影響,導致它的北界向北延伸,客觀上促進了温度升高 [29] 
  • 福建省
2015年4月3日,廈門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在其官網上發佈通知,指“美莎克”可能於4月6-7日影響廈門,要求同學們排除隱患,做好防範 [30] 
  • 台灣省
受美莎克外圍環流所引起之長浪影響,全台沿海皆有長浪出現,在苗栗縣苑裏鎮出海口、花蓮縣新城鄉七星潭秀林鄉崇德海灘,以及台東縣三仙台等處亦因而傳出遊客慘遭溺斃的消息,共有5人遇難。
  • 廣東省
4月3日,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辦公室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相關部門做好節日期間值班工作,加強監測預警和會商,做好防風避險安全管理。海洋漁業部門要求颱風可能影響區域的漁船回港或就近避風。4月5日下午漁船基本已回港或就近避風 [31] 
  • 香港特別行政區
當美莎克仍在西北太平洋時,香港部分傳媒已開始炒作,指美莎克將於復活節假期吹襲香港;但香港天文台及其餘多個官方氣象部門都預測美莎克朝向菲律賓時強度將會下降,移入南海後更會進一步減弱 [32]  。美莎克在4月5日傍晚進入距離香港800千米範圍,由香港之東偏南約760千米向西北移動,成為繼2008年颱風浣熊後,7年以來首個於4月進入香港警戒範圍的熱帶氣旋。天文台在當晚19時30分發出“特別天氣提示”,預計美莎克在翌日(4月6日)穿越南海東北部,並進一步減弱,並預測美莎克在4月6日對香港天氣的影響不大。4月6日9時45分,當美莎克移至香港之東南約450千米時,香港天文台表示美莎克已減弱為低壓區,標誌着美莎克不對香港構成威脅;但香港天文台亦預測當日海面會有湧浪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