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薔琵

(2015年第25號超強颱風)

鎖定
超強颱風薔琵(英文:Super Typhoon Champi,國際編號:152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5W)為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5個被命名的風暴。“薔琵”一名來源於老撾,含義是老撾國花雞蛋花,用以取代2009年創下千人死傷而被退役的“凱薩娜”,本次為“薔琵”名稱首次使用。
“薔琵”於2015年10月14日凌晨獲得命名,於10月18日夜間達到第一次強度巔峯強度(超強颱風級),於10月22日上午達到第二次巔峯強度(強颱風級),於10月25日下午被中央氣象台認定轉化為温帶氣旋並停止編號。
颱風“薔琵”在遠洋活動,未對陸地造成直接吹襲的破壞性影響,但其與颱風巨爵同時活躍,與其產生了一定的雙颱風效應,間接對周邊地區的天氣及大氣環流形勢產生了一定影響。
中文名
超強颱風薔琵
外文名
Super Typhoon Champi
名稱來源
老撾
名稱含義
雞蛋花
前任名稱
凱薩娜
國際編號
1525
JTWC編號
25W
起編日期
2015年10月14日
停編日期
2015年10月25日
CMA數據
超強颱風(55m/s)
JMA數據
強颱風(95kt)
JTWC數據
四級颱風(125kt)

颱風薔琵命名由來

2009年台風凱薩娜(已退役) 2009年台風凱薩娜(已退役)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其中“薔琵”一名由老撾提供,含義是老撾的國花雞蛋花,特指紅色的雞蛋花(紅花緬梔),在台風命名錶中排第90位。
“薔琵”為2009年台風“凱薩娜”的替補名。2009年第16號颱風”凱薩娜“由於在菲律賓、越南等地造成重大傷亡而遭到退役,由老撾於2011年提供“凱薩娜”的替補名為“薔琵”,本次為“薔琵”名稱首次使用。

颱風薔琵發展過程

2015年10月12日,一個低壓區在馬紹爾羣島附近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2W。下午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低”。
10月13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烈風警報(GW)。
10月14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薔琵”,給予國際編號1525。同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起編升格為熱帶風暴,台灣省“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5W。
10月15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0月16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與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同時,台灣省“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中度颱風。晚上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
10月17日凌晨2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為二級颱風。
10月18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調為三級颱風,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強颱風。晚上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超級颱風,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
10月19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下午14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降格為強颱風。晚上20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進一步降格為颱風。
10月20日凌晨2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重新升格為強颱風。
10月21日上午8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再次將其降格為颱風。
10月22日凌晨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強度上調為二級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強度上調為三級颱風,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再次將其升格為強颱風。
10月23日晚上20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再次將其降格為颱風。
10月24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與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晚上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10月25日凌晨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警報。上午8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14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認定其完成轉化為温帶氣旋並對其停止編號。晚上20時,日本氣象廳認為“薔琵”已轉化為温帶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