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巨爵

(2015年第24號超強颱風)

鎖定
超強颱風巨爵 (英文名:Super Typhoon Koppu [8]  ;日語:コップ;國際編號:152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Lando)是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4個獲得國際編號的風暴。“巨爵”一名由日本提供,含義是南天翼宿星座巨爵座,本次為“巨爵”名稱第三次使用。
颱風“巨爵”於2015年10月13日生成,而後快速西行,起初受到風切變影響發展緩慢,後迅速增強,於10月17日增強為超強颱風,10月18日凌晨登陸菲律賓呂宋島,後由於西風槽打擊副熱帶高壓而在呂宋島北部滯留,並受地形磨蝕不斷減弱,最終於在巴士海峽減弱為熱帶低壓並於8時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颱風“巨爵”強度猛烈,路徑難以預測,在西風槽、副熱帶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綜合作用下於呂宋島北部長時間滯留,給菲律賓造成嚴重影響,造成至少47人死亡、83人受傷、4人失蹤,經濟損失至少達99.1億比索 [10]  。因此,在2016年2月於美國檀香山舉行的颱風委員會第48次屆會上,颱風委員會決定將“巨爵”一名退役,並由日本於2017年提供新名稱“小熊”以取代之 [4] 
中文名
超強颱風巨爵
外文名
Super Typhoon Koppu
名稱來源
日本
名稱含義
巨爵座
國際編號
1524
JTWC編號
24W
菲律賓名
Lando
起編日期
2015年10月12日(CMA最佳路徑) [8] 
停編日期
2015年10月21日(CMA最佳路徑) [8] 
CMA數據
超強颱風(55m/s) [8] 
JMA數據
強颱風(100kt) [7] 
JTWC數據
四級超級颱風(130kt) [6] 
人員傷亡
至少47死、83傷、4失蹤 [10] 
經濟損失·
至少99.1億比索 [10] 
是否除名
[4] 
替補名稱
小熊(Koguma) [4] 

颱風巨爵命名由來

巨爵座 巨爵座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3]  “巨爵”一名由日本提供,含義是南天翼宿星座巨爵座,在台風命名錶中排第89位,本次為“巨爵”名稱第三次使用 [5] 
由於本次“巨爵”在呂宋島北部長時間逗留,給菲律賓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在2016年2月於美國檀香山舉行的颱風委員會第48次屆會上,颱風委員會決定將“巨爵”一名退役,由日本提供“巨爵”的替補名為“小熊”(Koguma),並在2017年2月於日本橫濱舉行的颱風委員會第49次屆會上公佈 [4] 

颱風巨爵發展過程

颱風巨爵風暴生成

初期發展停滯的颱風“巨爵” 初期發展停滯的颱風“巨爵”
2015年10月11日,一個熱帶擾動在關島東部海面上生成,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其熱帶擾動編號91W。此時的西北太平洋海水炎熱,海面温度達30℃左右,為該系統提供龐大能量,雖然垂直風切變頗強,使該低壓區的發展受阻,但該系統仍能快速整合,在一兩日之內已呈現熱帶氣旋雛形,形成低層環流中心,螺旋性漸變明顯。當日8時,日本氣象廳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10月12日2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對其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10月13日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擾動91W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熱帶氣旋編號24W。
2015年10月13日20時,日本氣象廳將熱帶低壓24W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巨爵”,同時中央氣象台也將巨爵升格為熱帶風暴並開始編號。
10月14日,“巨爵”進入菲律賓責任警報區域,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對其發出警報並給予其菲律賓名稱“蘭多”(Lando)。
此時的西北太平洋主要由副熱帶高壓支配,其南面強勁的偏東引導氣流驅使“巨爵”在當日以較快的速度向西行進。儘管系統北面有一個高空反氣旋帶來強勁的高空輻散,但垂直風切變仍頗強,繼續阻礙“巨爵”的發展,導致“巨爵”的結構較為散亂,一直保持着熱帶風暴的級別。
10月14日,“巨爵”的結構繼續受垂直風切變影響,系統增強趨勢停頓,組織仍然鬆散,甚至出現高低層分離,低層環流中心徹底暴露,深層對流向西切離的情況,並在14日全日維持。
各官方氣象部門近乎一致地預計巨爵隨後5日內穩定西進,直趨菲律賓呂宋;但數值預報模式對巨爵的路徑分歧甚大,既有預計巨爵於呂宋附近滯留後轉為北上,朝向台灣及琉球羣島一帶的預報,又有預計巨爵移入南海才減速和轉向,並吹襲華南地區的預測,甚至有部分預報顯示巨爵尚未逼近呂宋就會急轉彎,折返西北太平洋。預報落差極大的原因在於西風槽的變化,其可使副熱帶高壓脊東退甚至斷裂,但由於其強度變數太大,對副熱帶高壓脊、風暴路徑的影響亦因而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處於強勢的副熱帶高壓脊繼續引導“巨爵”迅速西移,向呂宋長驅直進,然而西風槽帶來的不明朗因素仍然存在。雖然大多數官方部門也評估巨爵會在呂宋上空或西岸減速及北上,但是各數值預報模式對“巨爵”的未來動向持續有巨大差異,其中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由原先預期“巨爵”在呂宋東岸北上並吹襲台灣,改為移入南海和直撲廣東東部或福建。不過各部門都一致預測,隨着“巨爵”移近菲律賓,垂直風切變將有所緩和,其發展環境將更加有利,從而顯著加強,此情況下如果“巨爵”沒有提前轉向,就會對呂宋構成重大威脅 [6] 

颱風巨爵發展強大

發展強大中的颱風“巨爵”
發展強大中的颱風“巨爵”(3張)
10月15日,隨着垂直風切變的逐漸減弱,“巨爵”的結構開始有所改善,螺旋雲帶開始修復低層環流中心,填補缺乏對流的東北、東南象限,並逐漸組成中心密集雲團,“巨爵”的強度因而恢復上升,在15日下午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當日夜間起,逐漸擺脱風切變的影響,開始快速增強。
10月16日凌晨,“巨爵”加強為颱風,當日仍穩步西進,直逼呂宋,但其移速與加強速度都略有放緩,風眼遲遲未開啓。
10月16日深夜至17日凌晨,“巨爵”加強為強颱風 [6] 
在西風槽強度仍然難以預料的情況下,各官方氣象部門和電腦數值預報模式的預測一直差異極大且搖擺不定,光是“巨爵”出海的位置已由呂宋西岸到巴林塘海峽之間不斷改動,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連續多報均指出對預測路徑信心不大。繼歐洲中期預報中心後,全球預報系統(GFS)亦在16日下午把“巨爵”的預測路徑大幅向西調整,且較歐洲中期預報中心更偏西,預計“巨爵”會採取西北至西偏北路徑,緩慢朝向珠江口西面沿岸;但其到17日早上便一度捨棄此預報,改為預期“巨爵”在恆春半島以西掠過,進入台灣海峽,期後,GFS幾乎每次更新都在這兩個預報之間反覆改變。與此同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也放棄較早前預計“巨爵”向廣東東部至福建的預報,恢復之前預料的“巨爵”北行至台灣以東海域。
10月17日上午,“巨爵”打開了一個細小的風眼,同時受惠於水温超過31℃的炎熱海水,其強度又再度急劇加強,於當日下午加強為超強颱風。入夜後,其“針眼”擴大,並於紅外線衞星雲圖上變得清晰可見,這是巨爵急劇增強的表現。但據菲律賓雷達顯示,“巨爵”的眼壁仍有缺口,最猛烈的對流集中在西面眼壁,不過在接近午夜時,其眼壁缺口被修補,逐漸變得完整和紮實。因應“巨爵”的近岸爆發性增強,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17日晚間將巨爵評級為130節四級超級颱風 [6] 

颱風巨爵滯留減弱

滯留減弱中的颱風“巨爵”
滯留減弱中的颱風“巨爵”(3張)
在巨爵即將登陸呂宋之際,其深層對流比中心明顯向西偏離,率先翻越馬德雷山脈。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表示,“巨爵”於18日凌晨4時登陸呂宋島奧羅拉省卡西古蘭。
此後在地形摩擦下,“巨爵”轉趨減弱,眼壁崩塌、風眼開始變得模糊不清,於18日早晨減弱為強颱風。
隨着西風槽開始打擊副熱帶高壓,使“巨爵”失去引導氣流並陷入鞍形氣壓場,“巨爵”在日間一如預期,移動變得緩慢,甚至在呂宋島上近乎原地打轉、停滯不前。持續的地形摩擦對巨爵的結構造成嚴重破壞,使巨爵快速減弱,其“雲塞風眼”被完全填塞,於18日下午減弱為颱風。
由於“巨爵”低層環流中心變得難以辨認,但又遲遲未能確定是否出現環流重整,各官方氣象部門對“巨爵”的實時定位出現分歧,這差異在當晚20時的定位資料中更變得明顯——日本氣象廳評估“巨爵”的中心尚未越過馬德雷山脈,定位最偏東,而中央氣象台、香港天文台及台灣地區氣象部門則評定“巨爵”的低層中心在山脈上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是首間表示“巨爵”已經出海的部門,定位因而最偏西,但仍特別指出對定位信心不大。
19日凌晨開始,“巨爵”有對流在呂宋西岸爆發,顯示其中心正離開呂宋島。中央氣象台、香港天文台和台灣地區氣象部門評估“巨爵”的中心以偏西北路徑翻山越嶺,在日出時份移入南海;而日本氣象廳則將“巨爵”重新定位,因而顯得巨爵突然高速西進;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表示“巨爵”已於前晚出海後開始北移。
除了地形摩擦外,南海的風切變亦明顯較強,兩者夾擊使"巨爵"的強度進一步下降,其旺盛的對流亦再次被向西切離,並於19日早晨減弱為強熱帶風暴。
“巨爵”的強度雖已鋭減,但仍有一定內力,能夠使其在較惡劣的環境中緩慢向偏北移動。各官方氣象部門預計“巨爵”將出現一段偏東路徑,再度登陸呂宋,隨後移入呂宋海峽並北上吹襲台灣,原因是預料短期內會有赤道反氣旋建立,帶來西南引導氣流,而在“巨爵”進入呂宋海峽後,隨着西風槽強度減弱及颱風薔琵繞過副高西側,副高重新向西伸展;但各機構未能準確預測副高重建的時間,因而各數值預報模式對“巨爵”的預測路徑依然極為分散,西至廣東沿岸,東至琉球羣島。
“巨爵”一直以時速8至10公里向北偏東推進,沿岸邊移動而未有出現更大的東向量,至20日早上已抵達北伊羅戈省對開海域,再次於呂宋登陸的預報落空。此時的“巨爵”已減弱為熱帶風暴,其中心密集雲團已在地形和風切變的長期共同影響下逐步瓦解 [6] 

颱風巨爵轉向消散

轉向消散中的颱風“巨爵”
轉向消散中的颱風“巨爵”(2張)
各部門預期的偏東路徑最終在20日晚間出現,“巨爵”在移入巴林塘海峽後東折,移動仍然緩慢。
長時間的地形及風切變使"巨爵"的結構嚴重受損,強度不斷被削弱,衞星雲圖上可見"巨爵"已失去深層對流,表明此時的“巨爵”已是窮途末路。21日凌晨,中央氣象台將“巨爵”降格為熱帶低壓,並於當日上午8時對其停止編號 [9] 
雖然數值預報模式集合預報仍呈現極為分散的路徑,但是預測前往華南的路徑有所減少,而在台灣以東海域掠過、轉向接近琉球羣島的預測漸成主流,這使各官方部門都把預測路徑向東調整;不過“巨爵”強度已大不如前,而呂宋海峽至台灣以東海域的海水潛熱亦遠遠不及菲律賓以東海域,因此各部門均研判“巨爵”無法重新組織,隨後數日只能維持在熱帶低壓至熱帶風暴強度,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更預算“巨爵”會在兩三日內減弱為低壓區,甚至表示“巨爵”消散的時間可能比預期還早。21日上午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巨爵”降格為熱帶低壓併發出最後警告。
當晚,“巨爵”的環流已完全不成形,對流雲帶近乎殆盡,隨後數日,巨爵的殘餘低壓區加速向東偏北移動,返回西北太平洋,最終在10月26日移至硫磺島附近海域時徹底消散。
在事後發佈的最佳路徑中,中央氣象台將“巨爵”降格為熱帶低壓的時間提早至了21日凌晨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巨爵”降格為熱帶低壓的時間提早至了20日上午8時 [6]  [8] 
颱風巨爵 路徑圖 颱風巨爵 路徑圖

颱風巨爵颱風特點

“巨爵”是一個強度猛烈且路徑難以預測的熱帶氣旋。“巨爵”在登陸菲律賓呂宋前兩度快速增強,對當地構成重大威脅,而西風槽卻在“巨爵”橫掃呂宋之時打擊副熱帶高壓脊,結果原先高速逼近的“巨爵”登陸後卻緩慢移動,帶來極具破壞性的風力之餘,更使當地暴雨連綿不斷,造成嚴重水患。
北半球入秋後的西風槽向來詭譎難測,令“巨爵”於穿越呂宋時的路徑倍添變數,各大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對巨爵穿越菲律賓時的預測路線落差巨大及搖擺不定,甚至在“巨爵”整個生命史內,從未出現路徑近乎一致的集合預報,每一次集合預報顯示的預測路線皆極為分散 [6] 

颱風巨爵預報預警

  • 菲律賓
2015年10月15日起,菲律賓各級政府機關開始採取行動應對“巨爵”的到來。
10月15日,呂宋島發佈一級暴風雨警報信號;當晚23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發出一級風暴信號。
10月16日上午11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發出三級風暴信號,當晚23時,發出三級風暴信號。
10月17日上午,奧羅拉州和伊莎貝拉州等8個州發起三級警報信號,當日下午,奧羅拉州發起四級警報信號,下午17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針對奧羅拉省及伊莎貝拉省南部發出四級風暴信號。
菲律賓政府嚴陣以待,出動軍隊強制疏散超過6萬名山區及沿岸居民。菲國家減災委員會執行理事帕瑪表示,菲官方已指示軍人和急救人員進入戒備狀態 [2] 
菲律賓對巨爵的警報分佈 菲律賓對巨爵的警報分佈

颱風巨爵颱風影響

颱風巨爵菲律賓

據菲律賓官方最新統計,“巨爵”共造成約2.4萬人事前避難,約290萬人受災,洪水937處,溺死事故6件,滑坡等事故4件,發生牆壁和樹木倒塌、觸電等事故,共造成47人死、83人傷、4人行蹤不明。11.7萬棟住宅被破壞,確認經濟損失99.1億菲律賓比索(約合2.188億美元,人民幣約13.729億元) [10] 

颱風巨爵中國

  • 廣東省
廣東省防總2015年10月16日通報,2015年第24號颱風“巨爵”16日17時中心位於菲律賓馬尼拉東偏北方大約580千米的西北太平洋洋麪上,鑑於“巨爵”將可能影響廣東,廣東多部門會商研究部署防禦,要求海上作業漁船回港避風。氣象部門預計,“巨爵”將以15千米/時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繼續加強,最強可達強颱風級或超強颱風級,並逐漸向菲律賓呂宋島東部一帶沿海靠近,將於10月18日晚上在沿海地區登陸 [1] 
  • 福建省
福建省防指2015年10月16日會商指出,“巨爵”與冷空氣配合,21日開始將對福建產生風浪影響。21~23日,台灣海峽、台灣淺灘漁場和中南部沿海風力將明顯加大,可出現7~9級陣風10~11級大風。21日,台灣淺灘漁場4~5.5米巨浪;閩中和閩南漁場3.5~5米大到巨浪;閩東、閩外漁場和釣魚島海域3~4.5米大到巨浪;全省沿海2~3米中到大浪。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值班值守監測,特別要保障青運會涉水等比賽項目的安全。全省各大漁場海上作業漁船要做好防風避浪工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