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艾莎尼

(2015年第16號超強颱風)

鎖定
超強颱風艾莎尼(英語:Super Typhoon Atsani;國際編號:15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7W)是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6個被命名的風暴。“艾莎尼”一名由泰國提供,意思是閃電,是2009年中國台灣八八水災罪魁禍首“莫拉克”的替補名,也是首個投入使用的二代替補名。 [4] 
“艾莎尼”生成於2015年8月15日,8月19日發展至強度巔峯,8月20日開始逐漸減弱,至8月26日減弱變性為温帶氣旋並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其生命史共持續10天。 [8] 
“艾莎尼”強度極高,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價為五級超級颱風,是當年8月第二強颱風,僅次於“蘇迪羅”,同時,“艾莎尼”還與第15號颱風天鵝組合成雙颱風,延續了2009年“天鵝”與“莫拉克”的雙颱風組合。生命歷程中,“艾莎尼”僅對日屬小笠原羣島、美屬北马里亞納羣島造成輕微影響,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5] 
中文名
超強颱風艾莎尼
外文名
Super Typhoon Atsani
命名國
泰國
名稱含義
閃電
歷任名稱
翰文→莫拉克→艾莎尼
國際編號
1516
JTWC編號
17W
起編時間
2015年8月15日
停編時間
2015年8月26日
CMA數據
超強颱風(17級以上,62m/s) [6] 
JMA數據
強颱風(100kt) [7] 
JTWC數據
五級超級颱風(140kt) [5] 
共舞台風
颱風天鵝

颱風艾莎尼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3] 
颱風命名錶中第82位由泰國提出的首個名稱“翰文”因褻瀆印度神明哈奴曼而被印度氣象局以宗教因素反對,未經使用便遭到退役,2002年泰國提供“翰文”的替補名為“莫拉克”,含義為綠寶石。然而“莫拉克”一名於2009年第二次使用時由於受到與颱風天鵝雙颱風效應而長時間滯留中國台灣地區,造成嚴重的“八八水災”,因而在風季結束後遭到了退役,成為首個遭到退役的替補名。2011年,泰國提供“莫拉克”的替補名為“艾莎尼”,含義為閃電。2015年8月15日,“艾莎尼”作為首個二代替補名正式投入使用。 [4] 

颱風艾莎尼發展過程

颱風艾莎尼風暴生成

熱帶低壓17W生成並發展為艾莎尼 熱帶低壓17W生成並發展為艾莎尼
2015年8月12日,一個低壓區在馬紹爾羣島北方海面上生成。早上7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熱帶擾動編號98W。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低”。
2015年8月13日夜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評級提升為“中”。
2015年8月14日凌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高”,並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烈風警報。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熱帶氣旋編號17W。
2015年8月15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將熱帶低壓17W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艾莎尼”,中央氣象台也隨即將其升格起編。
中央氣象台預計,“艾莎尼”將以每小時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緩慢移動,強度逐漸加強,最強可達強颱風級或超強颱風級。 [1] 

颱風艾莎尼發展強大

開始加強的艾莎尼 開始加強的艾莎尼
2015年8月16日上午8時,“艾莎尼”加強為強熱帶風暴,中心最大風力升至10級(28m/s),中心最低氣壓降至985hpa。
持續加強的艾莎尼 持續加強的艾莎尼
2015年8月16日晚20時,“艾莎尼”加強為颱風,中心最大風力升至12級(33m/s),中心最低氣壓降至975hpa。
2015年8月17日下午17時,“艾莎尼”加強為強颱風,中心最大風力升至14級(42m/s),中心最低氣壓降至955hpa。
2015年8月18日凌晨2時,“艾莎尼”加強為超強颱風,中心最大風力升至16級(52m/s),中心最低氣壓降至935hpa。
2015年8月19日20時,“艾莎尼”發展達到巔峯強度,中心最大風力升至17級以上。中央氣象台在初報中給予“艾莎尼”65m/s的評價,但在年鑑中降為62m/s。 [6]  此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艾莎尼”一分鐘140節五級超級颱風的評價。 [5] 
達到巔峯的艾莎尼 達到巔峯的艾莎尼

颱風艾莎尼減弱消散

減弱轉温中的艾莎尼 減弱轉温中的艾莎尼
2015年8月20日,“艾莎尼”走過巔峯階段,開始逐漸減弱並變性為温帶氣旋。
轉温的艾莎尼 轉温的艾莎尼
2015年8月21日晚20時,“艾莎尼”減弱為強颱風,中心最大風力降至15級(48m/s),中心最低氣壓降至945hpa。
2015年8月23日凌晨2時,“艾莎尼”減弱為颱風,中心最大風力降至13級(38m/s),中心最低氣壓升至965hpa。
2015年8月24日下午17時,“艾莎尼”減弱為強熱帶風暴,中心最大風力降至11級(30m/s),中心最低氣壓升至975hpa。
2015年8月26日,“艾莎尼”在西北太平洋洋麪上以強熱帶風暴級變性為温帶氣旋,中央氣象台於凌晨2時對其停止編號。 [2] 
艾莎尼生命全週期路徑(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艾莎尼生命全週期路徑(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颱風艾莎尼颱風影響

由於活躍地處在西北太平洋深處,“艾莎尼”並未對任何國家或地區造成災情,僅對日屬小笠原羣島、美屬北马里亞納羣島造成輕微影響,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5] 

颱風艾莎尼颱風趣聞

天鵝、艾莎尼雙颱風 天鵝、艾莎尼雙颱風
2009年,”天鵝“與“艾莎尼”的前任”莫拉克“組合成雙颱風 [9]  ,2015年,”天鵝“與”艾莎尼“同樣也組成了雙颱風,延續了颱風命名錶第81位與第82位同時活躍並組成雙颱風的模式。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