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

鎖定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2014 Pacific Typhoon Season),是2014年西北太平洋與南海水域中熱帶氣旋的活躍時間段。受該年厄爾尼諾春季萌芽、夏季寸止、秋冬季再發展與8~9月熱帶大氣低頻振盪不利相位等因素影響 [2]  ,該年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偏少、峯季活躍低迷,但高強度颱風數量較多且極端強度颱風數量顯著偏多 [6]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的首個熱帶氣旋颱風玲玲於2014年1月18日生成,末個熱帶氣旋颱風薔薇於2015年1月1日消散 [1]  。該年上半年台風生成數量較常年明顯偏多但整體強度較弱;7月出現高強度颱風集中活躍但8月出現歷史首次“本土空台”,僅有1個進口颱風獲得國際編號,為有記錄以來最少 [7]  ;10月以後颱風偏少但強度顯著偏高。全年共有23個熱帶氣旋獲得國際編號;其中有7個達到中央氣象台認定的超強颱風水平,4個達到68米/秒及以上 [2]  。各機構對該年最強風暴認定不一,中央氣象台認定為颱風威馬遜(72米/秒) [2]  ,日本氣象廳認定為颱風黃蜂颱風黑格比(115節) [6]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認定為颱風黃蜂颱風鸚鵡颱風黑格比(155節) [9]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西北太平洋周邊國家地區所受颱風災害較為嚴重,個別颱風災害影響極端且疊加災情影響突出。其中颱風威馬遜颱風海鷗等對中國造成嚴重災害,颱風威馬遜颱風鳳凰颱風黑格比颱風薔薇等對菲律賓造成嚴重災害 [6]  。此外,儘管該年菲律賓本地名稱除名颱風數量顯著偏多,但除颱風威馬遜被中國提出除名外均未被菲律賓提出國際除名 [8] 
中文名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
外文名
2014 Pacific Typhoon Season
首個系統
颱風玲玲
首個生成日期
2014年1月18日
末個系統
颱風薔薇
末個消散日期
2015年1月1日
國際編號總數
23(22西太本土命名+1中東太進口)
JMA命名總數
22
JTWC編號總數
23(西太本土,不含移入)
CMA編號總數
26(23國際編號颱風+3熱帶低壓)
CMA最強風暴
颱風威馬遜(72m/s) [1] 
JMA最強風暴
颱風黃蜂颱風黑格比(115kt) [6] 
JTWC最強風暴
颱風黃蜂颱風鸚鵡颱風黑格比(155kt) [9] 
人員傷亡
至少570人死亡
經濟損失
約130億美元
除名颱風
颱風威馬遜
上一年風季
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
下一年風季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風季總述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範圍總述

太平洋颱風季的地域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熱帶氣旋則被稱為颶風,屬於太平洋颶風季範疇。在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級以上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氣象廳(JMA)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14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會給予該地區其認定的熱帶低壓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以正式編號,通常以三位略縮編號xxW或八位完整編號WPxx2014表示(W與WP指代西北太平洋)。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特徵

2014年逐月台風生成數量與平均對比 2014年逐月台風生成數量與平均對比
2014年為厄爾尼諾萌芽與發展年,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温總體處於上升趨勢,利於南海北部至菲律賓一帶建立與發展異常氣旋性大尺度環流、熱帶夏季風槽偏東偏南偏深,從而利於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發展。但該年厄爾尼諾發展“一波三折”,相應的一系列環境因素變化亦對該年台風活動產生影響。該年春季厄爾尼諾出現萌芽標誌,中東太平洋出現多輪強烈赤道西風爆發,赤道中東太平洋增暖,西北太平洋形成氣旋性環流,利於颱風生成活躍。夏季赤道西風爆發寸止,東北信風盛行,厄爾尼諾發展亦隨之寸止,熱帶大氣低頻振盪(MJO)進入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異常偏強的不利相位,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温下降,西北太平洋盛行反氣旋環流,副熱帶高壓擴大增強、擠佔颱風生成源地,對台風生成活躍產生抑制作用 [10]  。秋季以後太平洋赤道西風再次得到發展,赤道中東太平洋重新進入增暖狀態,西北太平洋對流活動重新趨於活躍,颱風生成抑制逐漸解除,但由於厄爾尼諾狀態對南海以及菲律賓以東地區的對流活動產生明顯抑制,颱風生成數量仍然偏少且生成源地顯著東移南移,但颱風活動頻數的偏低亦使得海洋能量得以充分累積並支持颱風發展至較高強度,使得該年第四季度颱風活動呈現為少數量、高強度的特徵 [1] 
2014年全年最終一共有23個颱風獲得國際編號(西北太平洋本土生成命名22個+中東北太平洋進口1個),生成數量與總體活躍程度較常年平均水平偏低,但高強度颱風數量較多且極端強度颱風數量顯著偏多。該年台風強度兩極分化明顯,約一半颱風未達到颱風級以上強度,但達到颱風級以上強度的另一半則有約三分之二達到超強颱風強度,其中有7個達到中央氣象台認定的超強颱風水平,且其中有5個達到17級以上,4個最大風速達到68米/秒及以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五級超級颱風評級數量達到7個,為該機構有記錄以來最多;極端強度數量之多亦為歷史罕見;颱風生成源地整體偏南。該年上半年生成7個颱風,較常年明顯偏多但強度明顯偏弱;7月出現高強度颱風集中活躍;8月出現有記錄以來首次“本土空台”,西北太平洋在該月無本土命名颱風生成及登陸中國,僅有1個從中東北太平洋移入西北太平洋的進口颱風颱風吉納維芙獲得國際編號,編號數量為有記錄以來8月之最少 [7]  ;第四季度每個月都出現1個達到68米/秒極端強度的超強颱風活躍。該年登陸中國的颱風數量偏少但次數偏多,登陸極端強度達歷史之最,個別災害極端嚴重,颱風海貝思為該年登陸中國首台,較常年平均偏早;颱風威馬遜與颱風麥德姆分別登陸3次,颱風鳳凰登陸多達4次且為25年來首個登陸上海的颱風;颱風威馬遜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颱風,以中央氣象台認定的70米/秒強度登陸海南文昌 [18]  ,對華南西南地區造成極端嚴重災害 [11]  。整體而言,該年台風季是一個總數量偏少但高強度數量較多、極端強度數量突出且強度兩極分化明顯的颱風季 [6]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颱風路徑彙總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颱風路徑彙總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總述清單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總述清單
項目
內容
首個熱帶氣旋
首個熱帶氣旋生成日期
2014年1月18日
末個熱帶氣旋
末個熱帶氣旋消散日期
2015年1月1日
JMA國際編號總數
23(22西北太平洋本土命名+1中東北太平洋進口)
JMA國際命名總數
22
JTWC編號總數
23(西北太平洋本土,不含移入)
CMA最強風暴
颱風威馬遜(72m/s)
JMA最強風暴
JTWC最強風暴
熱帶低壓級及以上總數
26
熱帶風暴級及以上總數
23
強熱帶風暴級及以上總數
17
颱風級及以上總數
11
強颱風級及以上總數
10
超強颱風總數
7
17級以上超強颱風總數
5
人員傷亡
至少570人死亡
經濟損失
約130億美元
除名颱風
説明:最強風暴指的是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強度最高的風暴系統,由中心附近最高風速和中心最低氣壓共同判定,不同機構可能有不同的評價結果。
熱帶氣旋包括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六個級別,本欄目中的熱帶氣旋計數以中國國家氣象中心發佈的最佳路徑中認定的二分鐘平均風速為準。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時間線

  • 前期發展
2014年上半年,厄爾尼諾進入萌芽階段,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温進入轉暖上升階段,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風生成源地形成大尺度氣旋性環流,對熱帶氣旋活躍產生促進作用,促成了該年上半年命名颱風生成數量的顯著偏多。1~4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温大部分時間較正常情況偏冷,熱帶西太平洋海温偏暖,使得赤道地區緯向沃克環流偏強,熱帶氣旋活躍程度較正常年份偏高。首個命名熱帶氣旋颱風玲玲與第二個命名熱帶氣旋颱風劍魚都在1月生成並對菲律賓產生影響,為1985年以來首次1月份發展出2個命名颱風;2月末生成的颱風法茜成為該年西北太平洋首個達到颱風級強度的熱帶氣旋,成為2002年颱風米娜以來首個在2月生成的達到颱風級及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4月有2個命名颱風生成。5月以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温進入快速上升階段,熱帶大氣亦逐漸對海温增暖產生響應,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開始發展增強,熱帶氣旋活躍趨勢開始逐漸減弱。5月無任一命名颱風生成;6月則有2個命名颱風生成,其中颱風海貝思成為該年中國登陸首台,且在登陸出海之後二次發展為熱帶風暴。該年上半年共生成7個命名颱風,較常年平均顯著偏多,但整體強度仍明顯偏弱且壽命偏短 [5] 
  • 中期發展
颱風夏浪與同期多箇中東北太平洋颶風衞星雲圖 颱風夏浪與同期多箇中東北太平洋颶風衞星雲圖
進入7月,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保持偏大偏強狀態且低緯熱帶對流依舊保持活躍,促成多個熱帶氣旋生成活躍與發展強大。7月共生成5個命名颱風,其中4個都達到強颱風級以上強度,颱風浣熊颱風威馬遜颱風夏浪達到超強颱風級,颱風麥德姆達到強颱風級;生成的5個命名颱風均對周邊國家地區產生影響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其中颱風威馬遜登陸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沿海的風速達到中央氣象台認定的70米/秒,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颱風。然而,該年夏季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西風爆發寸止,盛行風轉為較強偏東信風,厄爾尼諾發展進程亦隨之寸止,導致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温逐漸轉為下降 [10]  ,西北太平洋盛行大尺度環流逐漸轉為反氣旋並至8月發展成熟,熱帶大氣低頻振盪(MJO)在8月進入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異常偏強不利相位,導致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大偏強偏南、擠佔颱風生成源地,跨赤道氣流與南海季風明顯偏弱,無法形成穩定的季風槽,導致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源地盛行偏東風,對台風生成活躍產生抑制作用,導致該年8月除了唯一的從中東北太平洋移入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吉納維芙成為該月唯一獲得國際編號的颱風外,西北太平洋無任一本土命名颱風生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 [7]  。進入9月,雖然熱帶大氣低頻振盪仍然處在較不利相位,但赤道中東太平洋西風得到重新發展,趨冷的海水重新回暖,厄爾尼諾再次進入發展階段,西北太平洋反氣旋環流及颱風生成抑制逐漸解除,使得9月重新有較多命名颱風生成,生成數量達到5個,但生成的颱風整體強度與累計能量仍然明顯偏弱 [9] 
  • 後期發展
隨着秋季以來厄爾尼諾的重新發展與熱帶大氣低頻振盪的正常週期相位迴歸,2014年第四季度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躍強度明顯增強,但由於厄爾尼諾狀態對南海以及菲律賓以東地區的對流活動產生明顯抑制,颱風生成數量仍然偏少且生成源地顯著東移南移。但颱風活動頻數的偏低亦使得海洋能量得以充分累積並支持颱風發展至較高強度,使得第四季度每個月皆出現了一個達到68米/秒極端強度的超強颱風活躍;但該季度生成的5個颱風強度兩極分化嚴重,其中3個達到68米/秒極端強度超強颱風水平,但另外2個僅有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級。9月生成的颱風巴蓬於10月發展至高強度;10月共生成2個命名颱風,其中颱風黃蜂生成於西北太平洋遠洋低緯水域,並於當月達到68米/秒極端強度;颱風鸚鵡則生成於菲律賓以東近海,並於次月11月達到68米/秒極端強度,且在轉温後在白令海發展為極端強度炸彈氣旋。11月命名颱風生成數量僅1個,即颱風森拉克,穿越菲律賓後在南海獲得升格命名。12月生成2個命名颱風,其中颱風黑格比生成於西北太平洋遠洋低緯水域並達到68米/秒極端強度,起初被預期將如前一年颱風海燕一樣極端重創菲律賓,但由於登陸前的顯著減弱與當地防災的積極準備使得災情較預期顯著偏輕;該年末台颱風薔薇僅達到熱帶風暴級,但對菲律賓南部造成嚴重人員傷亡災情,持續數日後終於2015年1月1日消散,成為2000年颱風蘇力以來西北太平洋首個跨越兩個日曆年的命名颱風 [6]  。至此,2014年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活動全部結束 [1] 
2014年第四季度超強颱風黃蜂、鸚鵡、黑格比雲圖 2014年第四季度超強颱風黃蜂、鸚鵡、黑格比雲圖
  • 時間線表格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時間線
生成月份
活躍系統
1月
2月
颱風法茜(3月消散)
3月
熱帶低壓04W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颱風吉納維芙(移入西北太平洋)、15號熱帶低壓
9月
颱風風神、熱帶低壓14W、颱風海鷗颱風鳳凰颱風北冕颱風巴蓬(10月消散)
10月
颱風黃蜂颱風鸚鵡(11月消散)
11月
12月
颱風黑格比颱風薔薇(次年1月消散)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機構業務

  • 中國氣象局(CMA)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將熱帶氣旋劃分為六個等級,最弱的三個等級和日本氣象廳所規定的是同樣風速,“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日本稱“猛烈颱風”)和日本氣象廳不同。中國採用二分鐘平均風速來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12] 
颱風等級表(中國)
熱帶氣旋等級
二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蒲福風級
單位:米/秒
單位:千米/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超強颱風(SuperTY)
16級及以上
≥ 51.0
≥ 184
≥ 99.4
強颱風(STY)
14~15級
41.5~50.9
150~183
81~98.8
颱風(TY)
12~13級
32.7~41.4
118~149
63.7~80.5
強熱帶風暴(STS)
10~11級
24.5~32.6
88~117
47.5~63.2
熱帶風暴(TS)
8~9級
17.2~24.4
63~87
34.0~47.0
熱帶低壓(TD)
6~7級
10.8~17.1
37~62
19.5~33.5
注:本詞條中描述每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的最高強度以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認定的二分鐘平均風速為準。
  • 日本氣象廳(JMA)
日本氣象廳將熱帶氣旋劃分為四個等級,最高“颱風”等級再細化為三種不同的強度,最弱的三個等級與中國氣象局規定風速相同。日本氣象廳是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熱帶風暴及以上等級氣旋會被日本氣象廳命名,採用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認證使用的颱風命名系統進行命名。日本採用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十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13] 
颱風等級表(日本)
熱帶氣旋等級
強度
十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單位:米/秒
單位:千米/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颱風(TY)
猛烈(Violent)
≥53.9
≥ 194
≥ 104.8
非常強(Very Strong)
43.6~53.6
157~193
84.8~104.2
強(Strong)
32.8~43.3
118~156
63.7~84.2
強熱帶風暴(STS)
24.4~32.5
88~117
47.5~63.2
熱帶風暴(TS)
17.5~24.2
63~87
34.0~47.0
熱帶低壓(TD)
≤ 17.2
≤ 62
≤ 33.5
注:日本的“猛烈”“非常強”“強”之説法分別對應中國的“超強颱風”“強颱風”“颱風”之説法,且對於同一強度的熱帶氣旋,由於計量標準不同,颱風級以上的熱帶氣旋定強數值方面日本十分鐘平均風速<中國二分鐘平均風速<美國一分鐘平均風速。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採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分級法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採用一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14] 
颱風等級表(美國)
熱帶氣旋等級
一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單位:英里/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單位:千米/小時
強颶風
(MH)
超級颱風
(ST)
五級超級颱風(ST-5)
≥ 157
≥ 137
≥ 252
四級超級颱風(ST-4)
150~156
130~136
240~251
四級颱風(非超級颱風)(TY-4)
130~149
113~129
209~239
三級颱風(TY-3)
111~129
96~112
178~208
二級颱風(TY-2)
96~110
83~95
154~177
一級颱風(TY-1)
74~95
64~82
119~153
熱帶風暴(TS)
39~73
34~63
63~118
熱帶低壓(TD)
≤ 38
≤ 33
≤ 63
注:三級颱風以上等級的熱帶氣旋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中屬於“強颶風”(Major Hurricane)水平,持續風速達到150英里/小時(130海里/小時)以上的熱帶氣旋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非官方分級中屬於“超級颱風”(Super Typhoon)水平。
  • 不同計量標準下的風速換算關係
注:下表的風速數據為各機構在台風公報中所給的最常見的數據,定強依據來自德沃夏克分析法等主要分析方法。本表只反映相對大致對應強度,實際定強並非完全與本表數據一一對應。
以下是對應表: [15] 
熱帶氣旋現時強度指數CI值
美國一分鐘風速
單位:海里/小時(節)
中國二分鐘風速
單位:米/秒
日本十分鐘風速
單位:海里/小時(節)
風速
等級
風速
等級
風速
等級
1.5
25
熱帶低壓
(TD)
13
熱帶低壓
(TD)
30
熱帶低壓
(TD)
2.0
30
15
35
熱帶風暴
(TS)
2.5
35
熱帶風暴
(TS)
18
熱帶風暴
(TS)
40
20
40
3.0
45
23
45
50
25
強熱帶風暴
(STS)
50
強熱帶風暴
(STS)
3.5
55
28
55
60
30
60
4.0
65
一級颱風
(TY-1)
33
颱風
(TY)
65
颱風
(Strong TY)
70
35
4.5
75
38
70
80
5.0
85
二級颱風
(TY-2)
40
75
90
42
強颱風
(STY)
95
80
45
5.5
100
三級颱風
(TY-3)
85
強颱風
(Very Strong TY)
105
48
110
50
90
6.0
115
四級颱風
(非超級颱風)
(TY-4)
52
超強颱風
(SuperTY)
120
55
95
125
6.5
130
四級超級颱風
(ST-4)
58
100
135
60
7.0
140
五級超級颱風
(ST-5)
62
105
猛烈颱風
(Violent TY)
145
150
65
110
7.5
155
68
115
160
70
165
72
120
8.0
170
75
175
78
125
180
80
8.5
185
82
130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預測展望

  • 中國香港
香港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於2014年3月17日由天文台所召開的記者會中表示,本年預計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的熱帶氣旋數目約有4至7個,屬於接近正常的水平,預計香港風季將於6月或以後開始。其後香港天文台修正預測颱風數量,由4至7個改為3至6個,並強調颱風最多於9月份出現,市民仍要多加警惕。
  • 中國台灣
台灣省氣象部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2014年下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發展機會大,颱風生成位置距離台灣較遠,颱風季一開始的颱風往北偏機率較高,但還是要留意颱風於8~9月吹襲台灣的現象。
台灣省氣象部門在2014年6月27日發表新聞稿中表示,2014年北太平洋西部海域颱風生成總數預估約為29至32個,多於氣候平均值(25.7個)。截至6月底,北太平洋西部海域已有7個颱風生成,較氣候平均值(4.3個)多。至於侵台台風方面,預估2014年有3至5個颱風侵台,氣候平均值為3.6個 [3] 
  • 中國澳門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在2014年5月30日發表夏季季度氣候預測中表示,夏季期間厄爾尼諾現象發展的可能性較大,因此本年度影響澳門的熱帶氣旋個數為接近正常(約 4~6個),而需要懸掛8號風球或以上的熱帶氣旋信號約為1個。
  • 中國大陸
中國氣象局2014年夏季全國氣候趨勢及主要氣象災害防禦建議指出,預計2014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個數為26~27個,接近常年(26個),登陸中國的颱風個數為6~8個,接近常年(平均7個),平均強度接近常年(31.6米/秒),登陸地點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初次登陸中國的時間較常年(平均6月28日)偏早,末次登陸中國的時間較常年(平均10月6日)偏早。颱風活躍季節(5~10月)前期颱風多,後期相對少 [4] 
中國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其2014年度全國海洋災害預測會商意見則指出,預計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將有23~25個颱風生成,比常年(25.6個)略偏少;其中有6~7個在中國沿海登陸,比常年(7.6個)也略偏少,在華南沿海登陸的颱風比華東沿海偏多。另外,2014年還將有1至2個颱風北上影響北部海區 [5]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命名法則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綜述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國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循環重複使用。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成員國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 [16] 
名稱方面,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責任範圍(PAR)以內的熱帶低壓及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都會給予其菲律賓當地命名,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有時一個西北太平洋颱風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國際名及菲律賓名) [17]  。另外由於中國氣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採用同一翻譯名,而中國台灣省氣象部門的譯名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個熱帶氣旋也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中文名。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國際名單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氣象廳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即國際命名)。當該熱帶氣旋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後,就會使用下列名單中的名稱。名稱是根據以下名單而定,不按年度劃分。風暴名稱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成員提供,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自提交10個名稱,並以該國英文名稱按字母順序排列。
2014年的風暴名稱與2001年至2002年、2007至2008年的部分風暴名稱相同。如果有從中北太平洋或其他洋區進入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同樣會給予其國際編號,西北太平洋命名名單上的名字的國際編號將依次順延一位。
以下是名單: [12] 
分組位次
總位次
名稱來源
英文名
中文譯名
國際編號
名稱意義
名稱更替情況
4-4
46
中國香港
Lingling
1401
女孩名
-
4-5
47
日本
Kajiki
1402
劍魚星座
-
4-6
48
老撾
Faxai
1403
女士名
-
4-7
49
中國澳門
Peipah
1404
一種在澳門受歡迎的寵物魚
畫眉→琵琶
4-8
50
馬來西亞
Tapah
1405
屬於淡水鯰魚類,身體巨大,是馬來西亞體積最大的淡水魚
- 
4-9
51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Mitag
1406
女士名,意為“我的眼睛”(雅浦語)
- 
4-10
52
菲律賓
Hagibis
1407
快速
- 
4-11
53
韓國
Neoguri
1408
狗浣熊,生性靈巧,身體細小,呈灰啡色,面上有黑色斑紋,有粗的毛尾
(原名Noguri)
4-12
54
泰國
Rammasun
1409
雷神
威馬遜→博羅依
4-13
55
美國
Matmo
1410
大雨
查特安→麥德姆
4-14
56
越南
Halong
1411
海灣名,越南著名的風景區
-
5-1
57
柬埔寨
Nakri
1412
一種花
-
中東北太平洋移入
Genevieve
1413
女子名
-
5-2
58
中國大陸
Fengshen
1414
神話中的風之神
-
5-3
59
朝鮮
Kalmaegi
1415
一種海鳥
-
5-4
60
中國香港
Fung-wong
1416
山峯名
- 
5-5
61
日本
Kammuri
1417
北冕星座
- 
5-6
62
老撾
Phanfone
1418
動物(老撾語)
- 
5-7
63
中國澳門
Vongfong
1419
一種昆蟲
- 
5-8
64
馬來西亞
Nuri
1420
一種藍色冠羽的鸚鵡
鹿莎→鸚鵡
5-9
65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Sinlaku
1421
庫賽埃島傳説中的女神
-
5-10
66
菲律賓
Hagupit
1422
鞭打的意思
-
5-11
67
韓國
Jangmi
1423
花名,玫瑰的一種,是時尚的象徵
(原名Changmi)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菲律賓名單

菲律賓責任區示意圖 菲律賓責任區示意圖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使用一套當地的熱帶氣旋命名法,作於該國風暴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命名之用。與日本氣象廳不同,只要該熱帶氣旋會很間接地吹襲菲律賓或會影響周邊國家或地區(不論強度高低,熱帶擾動以上強度級別,不包括熱帶擾動),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即會使用以下之熱帶氣旋名單對其進行當地命名。名單每四年循環使用一次,故2014年名單與2010年名單相同,其中新名稱“Jose”“Karding”分別取代已除名的“Juan”(颱風鮎魚,國際名稱未除名)“Katring”(颱風暹芭,國際名稱未除名,本地名稱由於與1987年與1994年重影響颱風本地名相同而追加除名,初替換為Kanor,但因涉及劣跡社會人物而再替換為Karding)。
以下為名單: [17]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除名颱風

颱風威馬遜(1409/Glenda):颱風“威馬遜”為2014年單一極端嚴重致災颱風,對菲律賓、中國等多地造成嚴重災害,導致菲律賓至少106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380億比索;中國至少88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440億元;各地累計超過220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80億美元。因該颱風對在菲律賓和中國造成重大損失,經中國申請提名,於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47屆會議中退役 [18]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亦宣佈將“威馬遜”本地名稱“Glenda”退役,次年宣佈由新名稱“Gardo”替代。在次年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48屆會議中,“威馬遜”一名由泰國提供的新名稱“博羅依”替代,意為泰式甜品椰奶。
其他菲律賓本地除名颱風:颱風威馬遜為2014年唯一國際除名颱風,除此之外無其他颱風被提出國際除名。但其他颱風方面,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還根據當地損失宣佈將對當地造成超過10億比索經濟損失的颱風夏浪(Jose,經濟損失約16億比索,2人死亡)、颱風鳳凰(Mario,經濟損失約34億比索,18人死亡)、颱風黑格比(Ruby,經濟損失約56億比索,18人死亡)與颱風薔薇(Seniang,經濟損失約13億比索,66人死亡)的本地名稱從本地命名錶中移除,且未對上述任一台風提出國際除名,並於次年宣佈由“Josie”替換“Jose”,“Maymay”替換“Mario”,“Rosita”替換“Ruby”,“Samuel”替換“Seniang” [17]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系統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國際命名系統

  • 颱風玲玲 (Lingling,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玲玲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玲玲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01
JTWC編號
01W
菲律賓名
Agaton
活躍日期
2014年1月18日~2014年1月21日
CMA數據
18m/s(二分鐘)
JMA數據
35kt(十分鐘)
JTWC數據
3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1月6日,一個低壓區在帕勞東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1W。
1月9日上午10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1月10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取消評級。下午21時3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併發出烈風警報。其中心風力達到了15m/s。
1月11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度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1月12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取消評級。下午15時25分,日本氣象廳改發一般警報。
1月13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並取消所有警報。其後,原先被日本氣象廳降格為低壓區的殘餘雲系在帕勞東南部海面上重新發展。
1月14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再次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1月15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度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1月16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再度對其發佈一般警報。下午2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1月17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
1月18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玲玲”。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1W。下午1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月19日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1月20日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上午8時4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並取消烈風警報。
1月21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1月27日,其殘餘雲系併入赤道輻合帶,在該處重新發展為另一低壓系統,其後另行發展成為颱風劍魚。
熱帶風暴玲玲 路徑圖 熱帶風暴玲玲 路徑圖
  • 颱風劍魚(Kajiki,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劍魚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劍魚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02
JTWC編號
02W
菲律賓名
Basyang
活躍日期
2014年1月31日~2014年2月2日
CMA數據
23m/s(二分鐘)
JMA數據
35kt(十分鐘)
JTWC數據
3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1月27日,原先被日本氣象廳認為颱風玲玲殘餘雲系併入赤道輻合帶,在該處重新發展為低壓區,並於關島南部海面上持續發展。同日下午,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重新給予其編號92W。
1月28日下午2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1月29日上午9時2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併發出烈風警報。上午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13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1月31日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2W,上午9時1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劍魚”。
2月1日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上午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下午20時4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並取消烈風警報。
2月2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劍魚”已經逐漸消散。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並認為“劍魚”已經逐漸消散。
熱帶風暴劍魚 路徑圖 熱帶風暴劍魚 路徑圖
  • 颱風法茜(Faxai,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法茜 衞星雲圖 颱風法茜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03
JTWC編號
03W
活躍日期
2014年2月28日~2014年3月6日
CMA數據
35m/s(二分鐘)
JMA數據
65kt(十分鐘)
JTWC數據
8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2月17日,一個低壓區在關島東南部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3W。下午1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2月20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取消評級。
2月21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度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2月22日下午1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對其取消評級。
2月23日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度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2月26日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上午1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15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2月28日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3W。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法茜”。
3月3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3月4日下午2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
3月5日上午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警報。
3月6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法茜已經轉化為一温帶氣旋。
颱風法茜 路徑圖 颱風法茜 路徑圖
  • 颱風琵琶(Peipah,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琵琶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琵琶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04
JTWC編號
05W
菲律賓名
Domeng
活躍日期
2014年4月5日~2014年4月15日
CMA數據
18m/s(二分鐘)
JMA數據
35kt(十分鐘)
JTWC數據
3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3月28日,一個低壓區在馬紹爾羣島西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W。
3月29日午夜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3月30日下午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取消評級。
3月31日下午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度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取消對其為低壓區的評級。
4月2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再度對其升格為低壓區。下午1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
4月3日上午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上午6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5W。同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4月5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琵琶。
4月6日下午2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4月9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取消烈風警報。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4月10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
4月10日,原先被日本氣象廳降格為低壓區的熱帶風暴琵琶,其殘餘雲系在棉蘭老島東部海面上重新發展。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直接給予“MEDIUM”的評級。
4月11日下午1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降級為“LOW”。
4月12日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再度提升為“MEDIUM”。
4月13日下午22時,日本氣象廳再次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4月15日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再次降至“LOW”。下午1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取消評級。下午16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4月17日上午9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將其撤編。
熱帶風暴琵琶 路徑圖 熱帶風暴琵琶 路徑圖
  • 颱風塔巴(Tapah,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塔巴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塔巴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05
JTWC編號
06W
活躍日期
2014年4月28日~2014年5月2日
CMA數據
30m/s(二分鐘)
JMA數據
50kt(十分鐘)
JTWC數據
7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4月22日,一個低壓區在雅蒲島東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9W。
4月24日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4月26日下午2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
4月27日上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15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下午2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6W。
4月28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塔巴。
4月29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4月30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5月1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併發出最後警報。
5月2日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塔巴已經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
在時候發佈的最佳路徑中,中國氣象局將塔巴峯值強度下調為強熱帶風暴級,日本氣象廳將塔巴的氣壓上調至985hPa,風速下調至50節。
強熱帶風暴塔巴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塔巴 路徑圖
  • 颱風米娜(Mitag,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米娜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米娜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06
JTWC編號
無正式編號
菲律賓名
Ester
活躍日期
2014年6月11日~2014年6月12日
CMA數據
20m/s(二分鐘)
JMA數據
40kt(十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6月8日下午,一個熱帶擾動在台灣西南部海面上生成。
6月9日上午1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當時的氣壓已經為1000hPa。下午22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4W。
6月10日上午6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下午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15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一般警報。
6月11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米娜。
6月12日上午9時,隨着米娜的北移,日本氣象廳認為米娜已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降級為“LOW”。
熱帶風暴米娜 路徑圖 熱帶風暴米娜 路徑圖
  • 颱風海貝思(Hagibis,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海貝思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海貝思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07
JTWC編號
07W
活躍日期
2014年6月14日~2014年6月18日
CMA數據
23m/s(二分鐘)
JMA數據
40kt(十分鐘)
JTWC數據
5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6月11日,一個低壓區在海南島東南部海面上生成。午夜0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W。
6月1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6月13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當時的氣壓已經為998hPa。下午15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一般警告。下午21時,日本氣象廳改發烈風警報。
6月14日上午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上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編號07W。下午14時, 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海貝思。
6月15日下午2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
6月16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6月17日上午6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再度升格為熱帶低壓,並重新發報。中午1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再度升格為熱帶風暴。
6月18日上午3時,日本氣象廳認為海貝思已經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
熱帶風暴海貝思  路徑圖 熱帶風暴海貝思 路徑圖
  • 颱風浣熊(Neoguri,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浣熊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浣熊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08
JTWC編號
08W
菲律賓名
Florita
活躍日期
2014年7月4日~2014年7月11日
CMA數據
55m/s(二分鐘)
JMA數據
10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4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6月30日,一個低壓區在關島東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0W。
7月1日上午6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7月2日上午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
7月3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上午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8W。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7月4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浣熊。下午17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
7月5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二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四級颱風。
7月8日上午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
7月9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下午1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7月10日下午2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警報。
7月11日上午1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認為浣熊已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之後發佈的2014年最佳路徑中,把浣熊的強度上修為五級超級颱風。
超強颱風浣熊 路徑圖 超強颱風浣熊 路徑圖
  • 颱風威馬遜(Rammasun,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威馬遜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威馬遜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09
JTWC編號
09W
菲律賓名
Glenda
活躍日期
2014年7月12日~2014年7月21日
CMA數據
72m/s(二分鐘)
JMA數據
9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4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7月9日,一個熱帶擾動在楚克東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2W。下午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7月10日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上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1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將其評級提升為“HIGH”。下午2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9W。
7月11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7月12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取消早前升格為熱帶風暴的強度,並將稍前的強度調整為熱帶低壓。下午1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威馬遜。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7月14日上午8時4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下午2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
7月15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三級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颱風。
7月16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
7月17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再次升格為二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再次降格為一級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又再次升格為二級颱風。
7月18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四級颱風。
7月19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併發出最後警報。下午1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0時5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7月20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7月21日上午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超強颱風威馬遜 路徑圖 超強颱風威馬遜 路徑圖
  • 颱風麥德姆(Matmo,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颱風麥德姆 衞星雲圖 強颱風麥德姆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10
JTWC編號
10W
菲律賓名
Henry
活躍日期
2014年7月18日~2014年7月25日
CMA數據
42m/s(二分鐘)
JMA數據
70kt(十分鐘)
JTWC數據
8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7月14日,一個低壓區在帕勞東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3W。下午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7月16日下午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1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1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將其評級提升為“HIGH”。下午21時25分,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7月17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0W。
7月18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上午3時3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麥德姆。
7月19日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
7月22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二級颱風。
7月23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下午1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併發出最後的警報。
7月25日下午15時,日本氣象廳認為麥德姆已經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
7月26日上午8時,該低氣壓中心已移入北朝鮮平安南道甑山郡陸地,其雲系亦開始逐漸消散。
強颱風麥德姆 路徑圖 強颱風麥德姆 路徑圖
  • 颱風夏浪(Halong,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夏浪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夏浪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11
JTWC編號
11W
菲律賓名
Jose
活躍日期
2014年7月29日~2014年8月11日
CMA數據
62m/s(二分鐘)
JMA數據
105kt(十分鐘)
JTWC數據
14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7月26日,一個低壓區在楚克附近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0W。下午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7月28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上午1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HIGH”。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1W。
7月29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告。中午1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夏浪。
8月1日中午1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8月2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上午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三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颱風。
8月3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五級超級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四級颱風。
8月4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
8月5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颱風。
8月6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二級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
8月10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8月11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夏浪已經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
超強颱風夏浪 路徑圖 超強颱風夏浪 路徑圖
  • 颱風娜基莉(Nakri,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娜基莉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娜基莉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12
JTWC編號
12W
菲律賓名
Inday
活躍日期
2014年7月30日~2014年8月4日
CMA數據
25m/s(二分鐘)
JMA數據
55kt(十分鐘)
JTWC數據
4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7月17日,一個低壓區在馬紹爾羣島西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6W。
7月19日下午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下午1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2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
7月22日上午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22時,日本氣象廳認為該熱帶低壓已逐漸消散。
7月23日午夜1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取消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降級為“MEDIUM”。下午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降級為“LOW”。
7月24日上午8時,原先被日本氣象廳認為已逐漸消散的熱帶低壓96W,其殘餘雲系於帕勞西北部海面上重新發展為另一新系統,並被評定為一低壓區。
7月25日下午16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再次提升為“MEDIUM”。
7月26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再次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7月27日下午2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降格為“LOW”。
7月28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再次提升為“MEDIUM”。
7月29日上午3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告。
7月30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娜基莉。上午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8月1日上午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6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取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8月2日下午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1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編號12W。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8月3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8月4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下午17時,其雲系已開始逐漸消散,但日本氣象廳仍認為其強度維持在熱帶低壓,中心已從韓國陸地移出進入日本海,並且緩慢的朝向東方移動。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強熱帶風暴娜基莉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娜基莉 路徑圖
  • 颱風/颶風吉納維芙(Genevieve,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吉納維芙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吉納維芙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13
NHC/CPHC/JTWC編號
07E
活躍日期
2014年8月7日(進入西北太平洋)~2014年8月14日
CMA數據
60m/s(二分鐘)
JMA數據
11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4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014年8月6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吉納維芙的鄰近海域發出烈風警報。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對吉納維芙的鄰近海域發出暴風警報。
8月7日上午11時30分,位於中太平洋的吉納維芙越過國際換日線後,隨即進入西北太平洋海域,並繼續沿用原名稱吉納維芙。下午14時,台灣省氣象部門將其評定為強烈颱風。同時,中央氣象台將其評定為超強颱風。下午15時2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評定為颱風。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超級颱風,並預測吉納維芙的強度將會達到五級超級颱風的等級。晚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五級超級颱風,成為2014年第二個五級超級颱風,更是首個在東北太平洋形成的西北太平洋颱風。
8月8日下午,吉納維芙開始進入眼壁置換,導致強度開始減弱。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四級超級颱風。
8月9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四級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
8月10日午夜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颱風。同時,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強颱風。此時,眼壁置換完成的吉納維芙移入了一片低海温的中緯度水域。晚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
8月11日上午5時,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此時吉納維芙遭到中緯度西風攜帶的垂直風切變襲擊。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7時,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8月12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併發出最後的警報。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8月14日下午17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吉納維芙已經逐漸消散。
超強颱風吉納維芙 路徑圖 超強颱風吉納維芙 路徑圖
  • 颱風風神(Fengshen,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風神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風神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14
JTWC編號
13W
活躍日期
2014年9月7日~2014年9月10日
CMA數據
30m/s(二分鐘)
JMA數據
60kt(十分鐘)
JTWC數據
6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9月3日,一個低壓區在帕勞東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1W。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晚上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
9月4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降級為“LOW”。
9月5日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17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9月6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佈一般警報。上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同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佈強風警報。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佈烈風警報。
9月7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其命名為風神。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3W。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9月8日上午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9月9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
9月10日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9月11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認為風神已經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
強熱帶風暴風神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風神 路徑圖
  • 颱風海鷗(Kalmaegi,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海鷗 衞星雲圖 颱風海鷗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15
JTWC編號
15W
菲律賓名
Luis
活躍日期
2014年9月12日~2014年9月18日
CMA數據
42m/s(二分鐘)
JMA數據
75kt(十分鐘)
JTWC數據
8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9月8日,一個低壓區於關島東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4W。
9月10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下午2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
9月11日上午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5W。
9月12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上午9時15分,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海鷗。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9月13日上午9時4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7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
9月15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
9月16日晚上1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9月17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並對其發出最後警報。上午1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9月18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颱風海鷗 路徑圖 颱風海鷗 路徑圖
  • 颱風鳳凰(Fung-wong,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鳳凰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鳳凰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16
JTWC編號
16W
菲律賓名
Mario
活躍日期
2014年9月18日~2014年9月24日
CMA數據
28m/s(二分鐘)
JMA數據
45kt(十分鐘)
JTWC數據
5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9月13日,一個熱帶擾動在關島東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6W。
9月15日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9月16日上午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9月17日上午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6W。
9月18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鳳凰。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9月20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9月23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
9月24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鳳凰已經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
其後,於日本氣象廳所發佈的最佳路徑中,日本氣象廳把鳳凰的風速下調為45節,氣壓上調至985hPa,認為其沒有達到強熱帶風暴等級。
熱帶風暴鳳凰 路徑圖 熱帶風暴鳳凰 路徑圖
  • 颱風北冕(Kammuri,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北冕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北冕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17
JTWC編號
17W
活躍日期
2014年9月24日~2014年9月30日
CMA數據
25m/s(二分鐘)
JMA數據
50kt(十分鐘)
JTWC數據
5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9月21日,一個熱帶擾動在楚克西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8W。晚上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9月22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9月23日上午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
9月24日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北冕。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7W。
9月25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9月27日上午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9月29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
9月30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北冕已經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
強熱帶風暴北冕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北冕 路徑圖
  • 颱風巴蓬(Phanfone,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颱風巴蓬 衞星雲圖 強颱風巴蓬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18
JTWC編號
18W
菲律賓名
Neneng
活躍日期
2014年9月29日~2014年10月6日
CMA數據
50m/s(二分鐘)
JMA數據
95kt(十分鐘)
JTWC數據
13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9月26日,一個熱帶擾動在瑙魯東北部海面上生成。下午14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9W。下午2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9月27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評為低壓區。上午6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
9月28日上午4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撤銷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降為“MEDIUM”。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再次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9月29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8W。上午5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巴蓬。
10月1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
10月2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三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
10月3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度將其升格為四級颱風。
10月4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
10月5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颱風。
10月6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並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巴蓬已經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
強颱風巴蓬 路徑圖 強颱風巴蓬 路徑圖
  • 颱風黃蜂(Vongfong,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黃蜂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黃蜂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19
JTWC編號
19W
菲律賓名
Ompong
活躍日期
2014年10月3日~2014年10月14日
CMA數據
68m/s(二分鐘)
JMA數據
115kt(十分鐘)
JTWC數據
15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10月2日,一個熱帶擾動在馬紹爾羣島西南部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0W。
10月2日上午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上午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直接提升為“HIGH”。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10月3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9W。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黃蜂。
10月4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
10月5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二級颱風。下午17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
10月6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度將其升格為二級颱風。
10月7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三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颱風。
10月8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五級超級颱風。
10月9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四級颱風。
10月11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
10月12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10月13日上午7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10月14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黃蜂已經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
超強颱風黃蜂 路徑圖 超強颱風黃蜂 路徑圖
  • 颱風鸚鵡(Nuri,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鸚鵡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鸚鵡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20
JTWC編號
20W
菲律賓名
Paeng
活躍日期
2014年10月31日~2014年11月7日
CMA數據
68m/s(二分鐘)
JMA數據
110kt(十分鐘)
JTWC數據
15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10月28日,一個低壓區在關島東南方海面上生成。中午12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6W。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評為低壓區。
10月30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1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10月31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0W。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鸚鵡。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1月1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
11月2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二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四級颱風。
11月3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五級超級颱風。
11月4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四級颱風。
11月5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
11月6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並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
11月7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鸚鵡已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
超強颱風鸚鵡 路徑圖 超強颱風鸚鵡 路徑圖
  • 颱風森拉克(Sinlaku,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森拉克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森拉克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21
JTWC編號
21W
菲律賓名
Queenie
活躍日期
2014年11月28日~2014年11月30日
CMA數據
25m/s(二分鐘)
JMA數據
45kt(十分鐘)
JTWC數據
5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11月23日,一個低壓區在關島東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3W。
11月25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評為低壓區。
11月26日下午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1W。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11月28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森拉克。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1月29日下午17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11月30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下午17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強熱帶風暴森拉克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森拉克 路徑圖
  • 颱風黑格比(Hagupit,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黑格比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黑格比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22
JTWC編號
22W
菲律賓名
Ruby
活躍日期
2014年12月1日~2014年12月12日
CMA數據
68m/s(二分鐘)
JMA數據
115kt(十分鐘)
JTWC數據
15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11月30日,一個熱帶擾動在波納佩東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W。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評為低壓區。下午21時,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
12月1日上午3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烈風警報。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2W。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黑格比。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2月2日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
12月3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二級颱風。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三級颱風。
12月4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五級超級颱風,更直接給予155節之評價。
12月5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四級颱風。
12月6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
12月7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颱風。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
12月8日上午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12月10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再度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12月11日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12月12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認為黑格比已經逐漸消散。
超強颱風黑格比 路徑圖 超強颱風黑格比 路徑圖
  • 颱風薔薇(Jangmi,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薔薇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薔薇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1423
JTWC編號
23W
菲律賓名
Seniang
活躍日期
2014年12月29日~2015年1月1日
CMA數據
m/s(二分鐘)
JMA數據
kt(十分鐘)
JTWC數據
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14年12月23日,一個熱帶擾動在雅浦島東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8W。
12月25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對其撤銷編號。
12月26日,原先的熱帶擾動98W在帕勞南方海面上再度發展,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重新給予擾動編號99W。
12月27日下午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12月28日上午2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上午3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3W。
12月29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薔薇。
12月30日下午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12月31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下午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2015年1月1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1月2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其後,於日本氣象廳發佈的最佳路徑中,日本氣象廳將薔薇的風速上調至40節,氣壓下調至996hPa。
熱帶風暴薔薇 路徑圖 熱帶風暴薔薇 路徑圖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其它系統

除了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熱帶氣旋為未獲得國際命名的熱帶低壓,或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定為熱帶風暴,或獲得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本地命名。
  • 熱帶低壓04W(Caloy)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04W
熱帶低壓04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04W 衞星雲圖
菲律賓名
Caloy
活躍日期
2014年3月18日~2014年3月26日
CMA數據
15m/s(二分鐘) [1] 
JTWC數據
3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熱帶低壓04W 路徑圖 熱帶低壓04W 路徑圖
  • 15號熱帶低壓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無正式編號
15號熱帶低壓 衞星雲圖 15號熱帶低壓 衞星雲圖
CMA編號次序
15(最佳路徑)
活躍日期
2014年8月18日~2014年8月21日
CMA數據
15m/s(二分鐘) [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15號熱帶低壓 路徑圖 15號熱帶低壓 路徑圖
  • 熱帶低壓14W(Karding)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14W
熱帶低壓14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14W 衞星雲圖
菲律賓名
Karding
活躍日期
2014年9月6日~2014年9月9日
CMA數據
15m/s(二分鐘) [1] 
JTWC數據
3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熱帶低壓14W 路徑圖 熱帶低壓14W 路徑圖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風季影響

每年太平洋颱風季熱帶系統的活躍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一定影響。下表列出所有於2014年在西北太平洋活躍的熱帶氣旋相關影響數據,包括該熱帶氣旋影響地區、登陸地區、人員傷亡以及經濟損失總計等。括號內的名稱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所使用的當地命名;未獲日本氣象廳國際命名的熱帶低壓,則採用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提供的熱帶氣旋編號(如果有)或中國國家氣象中心提供的熱帶低壓編號(如果有)或菲律賓本地命名(如果有)。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西北太平洋周邊國家地區所受颱風災害較為嚴重,個別颱風災害影響極端且疊加災情影響突出。其中颱風威馬遜在登陸菲律賓與中國前兩度出現近岸快速爆發增強,成為有記錄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颱風與2000年以來影響海南省最嚴重的颱風,對中菲兩國皆造成重大人員與經濟損失;而後颱風麥德姆三次登陸中國並對中國東南華東地區造成顯著影響;颱風夏浪雖未直接登陸菲律賓,但其激發的西南季風亦對菲律賓造成較重經濟損失;颱風海鷗過境前台風威馬遜瓊粵桂災區併產生嚴重疊加災情影響;颱風鳳凰過境菲律賓北部時引發的強降水亦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而後四次登陸中國,成為25年以來首個登陸上海的颱風;冬季颱風黑格比以較高強度吹襲菲律賓中部並造成嚴重災害,但具體災情因準備相對充分而較預期偏低;而後颱風薔薇對前台風黑格比災區產生疊加吹襲影響並造成嚴重人員傷亡 [6]  。值得一提的是,該年重影響颱風中,除颱風威馬遜被中國提出除名外,其他被菲律賓本地名稱除名的颱風均未被提出國際除名 [8] 
據統計,2014年中國颱風災害共造成全國12省(自治區、直轄市)2659.5萬人次受災,111人死亡失蹤,177.3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5.2萬間房屋倒塌,62.6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2483.1千公頃,其中絕收348.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693.4億元。總體來看,2014年中國全國颱風災情屬中等水平,與2000~2013年均值基本持平 [19]  。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影響列表
風暴名字
風暴級別
登陸地點、時間、風速
人員傷亡
經濟損失
(Lingling/Agaton)
熱帶風暴
未登陸
70人死亡
約1260萬美元
(Kajiki/Basyang)
熱帶風暴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錫亞高島沿海;
時間:1月31日21時00分;風速:6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宿霧龐森島沿海;
時間:1月31日22時;風速:6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宿霧塔布杆沿海;
時間:1月31日23時;風速:65km/h
6人死亡
約20.2萬美元
(Faxai)
颱風
未登陸
1人死亡
未知
熱帶低壓04W
(Caloy)
熱帶低壓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北蘇里高省沿海;
時間:3月22日18時00分;風速:5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菲律賓迪納加特羣島沿海;
時間:3月22日19時00分;風速:55km/h
未知
未知
(Peipah/Domeng)
熱帶風暴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Tapah)
強熱帶風暴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Mitag/Ester)
熱帶風暴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Hagibis)
熱帶風暴
第一次登陸:地點:中國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河浦鎮沿海;
時間:6月15日16時50分;風速:65km/h
未知
約1980萬美元
(Neoguri/Florita)
超強颱風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鹿兒島縣阿久根市沿海;
時間:7月10日6時00分;風速:9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日本和歌山縣田邊市沿海;
時間:7月10日17時30分;風速:9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日本靜岡縣南伊豆町沿海;
時間:7月11日1時30分;風速:85km/h
第四次登陸:地點:日本千葉縣富津市沿海;
時間:7月11日5時00分;風速:85km/h
3人死亡
約6.32億美元
(Rammasun/Glenda)
超強颱風
第一次登陸:地點:美國關島鶯歌沿海;
時間:7月12日12時00分;風速:5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菲律賓阿爾拜提維沿海;
時間:7月15日17時00分;風速:17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菲律賓阿爾拜塔瓦科沿海;
時間:7月15日18時30分;風速:175km/h
第四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奎松省卡塔納沿海;
時間:7月16日00時00分;風速:155km/h
第五次登陸:地點:中國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沿海;
時間:7月18日15時30分;風速:205km/h
第六次登陸:地點:中國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龍塘鎮沿海;
時間:7月18日19時30分;風速:195km/h
第七次登陸:地點: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光坡鎮沿海;
時間:7月19日,7時10分;風速:180km/h
225人死亡
約80.8億美元
(Matmo/Henry)
強颱風
第一次登陸:地點:中國台灣省台東縣長濱鄉沿海;
時間:7月23日00時15分;風速:13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中國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鎮沿海;
時間:7月23日15時30分;風速:9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中國山東省榮成市虎山鎮沿海;
時間:7月25日17時10分;風速:65km/h
65人死亡
約4.18億美元
(Halong/Jose)
超強颱風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高知縣安藝市沿海;
時間:8月10日5時00分;風速:12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日本兵庫縣赤穗市沿海;
時間:8月10日10時00分;風速:120km/h
12人死亡
約7280萬美元
(Nakri/Inday)
強熱帶風暴
第一次登陸:地點:韓國全羅北道羣山市沿海;
時間:8月4日8時00分;風速:55km/h
15人死亡
約11.4萬美元
(Genevieve)
超強颱風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15號熱帶低壓
熱帶低壓
第一次登陸:地點:中國福建省漳州市深土鎮沿海;
時間:8月19日11時00分;風速55km/h
未知
未知
(Fengshen)
強熱帶風暴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熱帶低壓14W
(Karding)
熱帶低壓
第一次登陸:地點:中國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東簡鎮沿海;
時間:9月8日13時10分;風速55km/h
未知
未知
(Kalmaegi/Luis)
颱風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伊莎貝拉省沿海;
時間:9月14日17時00分;風速12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中國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沿海;
時間:9月16日9時40分;風速140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中國廣東省湛江徐聞縣海安鎮沿海;
時間:9月16日12時45分;風速140km/h
第四次登陸:地點:越南廣寧省潭河縣沿海;
時間:9月16日23時00分;風速120km/h
48人死亡
約29.2億美元
(Fung-wong/Mario)
熱帶風暴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卡加延省拉爾沿海;
時間:9月19日10時00分;風速8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中國台灣省屏東縣恆春鎮沿海;
時間:9月21日10時12分;風速8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中國台灣省新北市貢寮區沿海;
時間:9月21日22時20分;風速85km/h
第四次登陸:地點:中國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沿海;
時間:9月22日19時35分;風速75km/h
第五次登陸:地點:中國上海市奉賢區海灣鎮沿海;
時間:9月23日10時45分;風速65km/h
22人死亡
約2.31億美元
(Kammuri)
強熱帶風暴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Phanfone/Neneng)
強颱風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靜岡縣濱松市沿海;
時間:10月6日7時00分;風速13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日本靜岡縣沼津市沿海;
時間:10月6日8時30分;風速130km/h
11人死亡
約1億美元
(Vongfong/Ompong)
超強颱風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沖繩國頭郡宜沿海;
時間:10月11日23時30分;風速15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日本鹿兒島縣枕崎市沿海;
時間:10月13日7時30分;風速120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日本高知縣宿毛市沿海;
時間:10月13日13時30分;風速110km/h
第四次登陸:地點:日本兵庫縣南淡路沿海;
時間:10月13日18時30分;風速100km/h
第五次登陸:地點:日本大阪府泉佐野沿海;
時間:10月13日19時00分;風速95km/h
9人死亡
約1.61億美元
(Nuri/Paeng)
超強颱風
未登陸
未知
未知
(Sinlaku/Queenie)
強熱帶風暴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南蘇里高省沿海;
時間:11月26日20時00分;風速5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菲律賓保和省沿海;
時間:11月27日4時30分;風速5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宿霧省沿海;
時間:11月27日6時00分;風速55km/h
第四次登陸:地點:菲律賓東內格羅省沿海;
時間:11月27日7時00分;風速55km/h
第五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巴拉望省沿海;
時間:11月28日1時30分;風速55km/h
第六次登陸:地點:越南富安省梂江市沿海;
時間:11月30日1時30分;風速95km/h
4人死亡
約426萬美元
(Hagupit/Ruby)
超強颱風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東薩馬省沿海;
時間:12月6日21時15分;風速17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菲律賓馬斯巴特省沿海;
時間:12月7日11時00分;風速15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菲律賓馬林杜克省沿海;
時間:12月8日11時00分;風速100km/h
第四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八打雁省沿海;
時間:12月8日18時00分;風速95km/h
第五次登陸:地點:菲律賓西民都洛省沿海;
時間:12月9日5時00分;風速75km/h
18人死亡
約1.14億美元
(Jangmi/Seniang)
熱帶風暴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南蘇里高省沿海;
時間:12月29日4時00分;風速5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菲律賓保和省安達沿海;
時間:12月29日21時00分;風速6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宿霧省阿爾高沿海;
時間:12月30日4時30分;風速65km/h
第四次登陸:地點:馬來西亞沙巴沿海;
時間:1月1日20時00分;風速55km/h
66人死亡
約2840萬美元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