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

鎖定
1949年2月亞洲體育協會宣告成立,並確定第一屆亞運會於1950年在新德里舉辦。其後新德里亞運會組委會迅速成立。但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創傷還未癒合,剛剛獨立的印度共和國沒有巨大的經濟實力來支持亞運會。在這種經濟拮据的窘境下,在規定的期限內,亞運會所必需的各項體育設施未能如期完工;組委會在歐洲訂購的比賽器材也沒能按時發送到新德里。於是,亞洲運動會聯合會同意將運動會向後順延一年至1951年舉行。
第1屆亞洲運動會(英文:Games of the I Asiad),即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於1951年3月4日至1951年3月11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新德里是第一座取得亞運會主辦權的城市。比賽共設6個大項57個小項。 [2] 
中文名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
外文名
1951 Asian Games New Delhi
舉辦時間
1951年3月4日 至 1951年3月11日
舉辦地點
印度新德里
賽事類型
亞洲夏季運動會
主辦機構
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亞洲運動會聯合會
口    號
紅色太陽(Red Sun)
參賽隊數
11支
參賽人數
489名
主場館
戴亞昌德國家體育場
下屆賽事
1954年馬尼拉亞運會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舉辦競選

1949年2月亞洲體育協會宣告成立,並確定第一屆亞運會於1950年在新德里舉辦。其後新德里亞運會組委會迅速成立。但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創傷還未癒合,剛剛獨立的印度共和國沒有巨大的經濟實力來支持亞運會。在這種經濟拮据的窘境下,在規定的期限內,亞運會所必需的各項體育設施未能如期完工;組委會在歐洲訂購的比賽器材也沒能按時發送到新德里。於是,亞洲運動會聯合會同意將運動會向後順延一年至1951年舉行。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亞運會簡介

印度代表團在第1屆亞運會開幕式上入場 印度代表團在第1屆亞運會開幕式上入場
首屆亞運會當初定於1950年舉行,但由於主辦國印度在籌備方面的原因,推遲到1951年3月4日-1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為期8天。11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名運動員參加了6個項目的角逐。該屆亞運會的口號是“紅色太陽”。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參賽陣容

亞組委向幾乎所有亞洲國家和地區發出邀請函,結果共有11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派出運動員參賽。獲邀參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能在報名截止日之前答覆,因而無法參賽,但仍然派出了一支由吳學謙率領的體育觀光團到場觀摩。巴基斯坦克什米爾衝突中與印度對峙,因而拒絕參賽。韓國雖然參加了1948年8月的倫敦會議,並同意派員參賽,卻由於朝鮮戰爭而無法成行。由於政體原因,籌委會沒有邀請位於亞洲的蘇聯加盟共和國越南參賽。日本既沒有參加1948年夏季奧運會,也沒有在1949年2月成為亞運會聯合會的創會會員,卻獲得參賽資格,其代表團由72人組成,規模僅次於東道主印度,參加了除水上運動以外的所有項目。緬甸、印度和伊朗代表團參加了所有項目,不過伊朗代表團並沒有女團員。 [1-2] 
參賽國家及人數
阿富汗
緬甸
錫蘭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伊朗
日本
尼泊爾
菲律賓
新加坡
泰國
22
58
3
151
35
49
72
8
59
20
12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比賽項目

本屆亞運會設田徑、游泳、足球、自行車、籃球、舉重六個項目。 [3]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賽事文化

會徽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會徽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會徽
首屆亞運會會徽的主體是一個放射出16道火焰光芒的紅色太陽,代表了亞洲是世界東方的日出之地,太陽下是11個相連的圓環,代表了該屆亞運會的11個參賽國家或地區。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亞運場館

戴亞昌德國家體育場 戴亞昌德國家體育場
1951年第1屆亞運會的主體育場——戴亞昌德國家體育場是一座位於印度新德里的曲棍球體育場,能容納2.5萬人一同觀看比賽,它以印度前曲棍球運動員戴亞昌德而命名。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獎牌榜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獎牌榜
名次
國家/地區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數
1
24
21
15
60
2
15
16
20
51
3
8
6
2
16
4
5
7
2
14
5
5
6
8
19
6
0
1
0
1
7
0
0
5
5
8
0
0
3
3
9
0
0
0
0
10
0
0
0
0
11
0
0
0
0
總計
57
57
55
169
參考資料: [1]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活躍運動員

來自日本的“亞洲投擲女傑”集“三鐵”(鐵餅鉛球鏈球)金牌於一身。
日本有3名運動員在本屆亞運會上被稱為“三朵金花”。
印度的帕·羅克被授予“亞洲先生”稱號 。
本屆亞運會獲得金牌最多的運動員是新加坡華裔游泳選手梁水國,共4金(400米、800米、1500米自由泳和4X100米自由泳接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