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447年

鎖定
1447年是一個年份,這年又是明朝正統十二年,當時皇帝為明英宗朱祁鎮,這年李東陽出生。
中文名
1447年
中國紀年
明朝正統十二年
世    紀
15世紀
年    代
1440年代

1447年歷史大事

李東陽出生
李東陽(1447-1516)茶陵(今湖南茶陵)人。四歲能大書,景帝召見加諸膝,賜賓鏹。舉天順八年(1464)進士,弘治十六年(1503)官至太子太保户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諡文正。工書法。篆勝古隸,古隸勝真、行、草。草書筆力矯健成一家。小篆清勁入妙。
李時勉致仕
李時勉(1373-1450),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永樂二年(1404)進士。選庶吉士,進學文淵閣,參與修撰《太祖實錄》。授刑部主事,又參與重修實錄。改翰林侍讀。時勉性剛鯁,慨然以天下為已任。曾以言忤明成祖。洪熙元年(1425)上書言事,得罪仁宗,遭廷杖幾死,入錦衣衞獄。宣德時獲釋,復官侍讀。宣德五年(1430)修《成祖實錄》成,遷侍讀學士正統三年(1438)以《宣宗實錄》成,進學士,掌翰林院事兼經筵官。正統六年(1441)為國子監祭酒。時勉曾請改建國學。英宗命宦官王振往視,時勉因待振無加禮,而忤振。王振取中旨,枷三日不解,英宗得知後方釋。正統十二年(1447)三月二十一日至仕歸裏,朝臣及國子生為時勉餞行乾幾三千人,或遠送至登舟,候舟發乃去。土之變,時勉遣其孫上書,請選將練兵,親君子,遠小人,褒表忠節,迎還車駕,復仇雪恥等等。景泰元年(1450)卒,年七十七。諡文毅。成化五年(1469)改諡忠文,贈禮部侍郎。有《古廉集》等傳世。
馬愉逝世
馬愉(1395-1447),字性和,山東臨朐人。宣德二年(1427)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宣德九年(1434)秋進學文淵閣。正統元年(1436)充經筵講官,再遷至侍讀學士正統五年(1440)奉詔以本官入內閣,參預機務。正統十年升禮部右侍郎兼侍講學士。馬愉端重簡默,門無私謁,論事務寬厚,有篤厚長者之稱。曾奏天下獄久者多瘐死,應簡派使者分道決遣。得英宗讚許。正統十二年九月初六日以疾卒,年五十三。英宗深嗟悼其逝,賜棺槨祭葬,追贈禮部尚書翰林學士,諡襄敏。有明一代贈官兼職自馬愉始。有《澹軒文集》。
英宗命天下學校考取附學生員
正統十二年(1447)三月十一日,直隸鳳陽府知府楊瓚言:我朝天開景運,文教果興,內建太學以儲天下之英賢,外設府州縣儒學以育民間之俊秀。府學額設廩增生員八十名,州學六十名,縣學四十名,此外聰明之士不得入學寄名,以俟補增廣名數已足,欲報儒士則有司多方阻抑,因此無路出身,未免有滄海遺珠之嘆。乞敕該部通行天下學校,今後增廣生員不拘額數,凡本土子弟自願入學讀書,聽憑府州縣正官與學官公同考選,俊秀者即收作增廣生員。凡遇開科,考其學問,優長者許令應試。英宗允准。於是諸生日眾。定製:食廩餼者稱“廩膳生”,增廣者稱“增廣生”,皆如舊額,以每年兩次考選高等者補充,其額外增取入學者稱“附學生”。明朝學校之有附學生自此始。
沙州衞的廢除
明建國後,永樂二年(1404)設置沙州衞(今甘肅安西以西),以其蒙古首領昆濟楞、邁朱為指揮使。宣德年間,沙州為罕東(今甘肅敦煌)、西番侵掠,難以安生,嚮明朝廷乞求遷徙到察罕舊城耕牧。宣宗遣敕不許,又敕命罕東、西番還其所掠人畜。英宗即位後,瓦剌的勢力日益強大,昆濟楞懼瓦剌肋迫,不能自立,於是率部眾二百餘人,走塞下陳飢窘狀,英宗詔發邊粟救濟之。且令邊臣會議如何處置他們,邊臣請徙之苦峪,英宗從之。從此昆濟楞不復還沙州,僅遙統其部眾。其部眾逃入哈密、赤斤(今甘肅玉門西北)者甚多,而罕東則久駐牧沙州不去,朝廷數敕責,諸部皆不奉命。正統九年(1444),昆濟楞卒,長子訥格率其弟恭羅凌戩來朝,朝廷授訥格為都督僉事,授其弟為都指揮使,賜敕戒諭。不久,兄弟相爭,部眾叛散。甘肅總兵任禮欲乘其窘乏,遷之內地,會訥格也來言欲居肅州(今甘肅酒泉)。去年秋,任禮遂遣使偕訥格先赴沙州撫諭其眾,而自率兵隨其後。比至,其部發生叛亂,訥格部下多欲投奔瓦剌任禮出兵迫之,收其全部入塞,居之甘州,共二百餘户,一千二百三十餘人。正統十二年(1447)三月十八日英宗下詔徙之山東,居其頭目於東昌、平山二衞,分其部落為三,屯居清平、博平二縣。於是沙州遂空,不久為罕東佔據。當初明太祖、明成祖先後以次設置了哈密、罕東、赤斤、沙州四衞嘉峪關外,屏蔽西陲,此時沙州先廢,而諸衞亦漸不能自立,西邊遂多事。
英宗敕各邊練軍備瓦剌
正統十二年(1447)七月十四日,大同參將都督僉事石亨奏:也先併吞諸部,其勢日盛,必來犯邊。宜令各邊守將分別隊伍,孰可為正,孰可為奇;大小頭目孰可以守,孰可以戰,使之各分領操習,庶使兵知將意,將識士情,不致臨陣無統,倉猝誤事。英宗採納其議。敕令各處總兵鎮守等官,操練所有官軍,選撥驍勇者以備出塞。八月初三日命楊洪為鎮朔將軍總兵官鎮宣府,又命左參將石亨守尤全。
申嚴私鹽之禁
正統十二年(1447)十一月二十七日,户部奏陳:在京各衙門遣官吏入等,於長蘆運司關支食鹽,有將批文不投運司,照買私鹽裝載各處販賣;又有夾帶私鹽沿途發賣;還有中鹽客商不循舊例,每色添私鹽至三四百斤,等等。請令沿途巡檢司、批驗所等處,務要拘驗支鹽批文及鹽引數目,嚴加盤詰。若有批文違限夾帶私鹽的,依律沒收入官,官吏人等如例逮問。仍行巡鹽御史通行嚴禁。英宗允准。
申嚴私茶之禁
正統十二年(1447)十二月二十日,英宗命申嚴四川、陝西私茶之禁:凡以補納官茶為名而夾帶私茶者,執送所在法司究治,仍問經過關津官吏之罪。
鄺埜等奏請防禦也先犯邊
正統十二年(1447),正月十七日,兵部尚書鄺埜等奏:瓦剌也先自其父脱歡時吞併阿魯台部落後,日益強大,而西部一帶少數民族被其驅脅亦無不服從,惟兀良哈三衞不服。也先又親率人馬分道掩殺,彼此北漠東西萬里無敢與之抗衡。前年也先欲俟我邊將送彼使臣出境之機乘間搶殺,並分遣人馬於甘肅、寧夏等處約期入寇,仰賴皇上深察其奸,敕沿邊嚴備,使其計不得行。目前也先率眾遠離巢穴來我邊窺探,煙火不絕,乞敕令在京各營揀選精壯軍馬各數萬,令智勇頭目分別管領,整點軍裝器械,於瓦剌使臣起程之日,命諸將統領前往宣府、大同兩處駐操,壯我邊軍勇敢之氣,消彼虜賊覬覦之心。英宗採納其議。
李鬱逝世
李鬱(?-1447),字文燁,河南洛陽人。由洪武時鄉薦授四川邛縣學訓導,擢工科給事中,舉正駁違,無所顧忌。洪熙改元,轉禮科給事中,遷光祿寺丞,復出為長沙知府,許便宜行事。宣德八年(1433)召還,升兵部右侍郎。後奉命鎮守山東,又持節出使交趾封王,還理部事。正統二年(1437)丁內艱,服闋,調南京兵部右侍郎。正統十二年(1447)正月二十三日以疾卒於官。
錢習禮辭歸
錢習禮(1373-1461),名幹,以字行,吉水人。永樂九年(1411)進士,選庶吉士,尋授翰林院檢討。仁宗即位,遷為侍讀,掌理制誥。宣德元年(1426)修兩朝實錄,進為侍讀學士。英宗即位之初,為經筵講官。《宣宗實錄》成,擢為學士,掌院事。正統九年乞致仕,不許。正統十年(1445),英宗以特旨擢習禮任禮部侍郎。當時王振用事,朝政日紊,達官顯貴多造訪王振,而錢習禮恥為屈求於太監。正統十二年(1447)六月初七日致仕。習禮篤行重誼,好古秉禮,動有規則。天順五年(1461)四月二十二日卒,年八十九。諡文肅。
奪張輔田
太監喜寧曾欲侵佔英國公張輔田宅,張輔不從。喜寧之弟喜勝,遂率奄奴毆輔家人之妻,使其墮孕死。張輔訴告英宗,英宗原宥喜寧兄弟而戍奄奴於邊。正統十二年(1447)喜寧嗾使青縣知縣誣奏張輔侵佔民田二十頃,六月,上命輔以田還民,而置輔不問。當時王振用事,視諸勳戚如奴隸,諸勳戚亦望頓首,惟張輔獨與之抗禮,王振亦敬輔。至是張輔多次為喜寧欺侮,亦稍屈以避禍。
朱冕建言御虜之策
正統十二年(1447)九月十四日,大同總兵官武進伯朱冕、侍郎沈固等上疏建言御虜之策:一為守,每秋即收田禾窖藏,老弱盡入城寨。二為戰,大同兵分為三路,若遇小寇,則一路抵禦;若遇大寇,則三路丞援。三為劫、虜晝馳夜宿,選鋭士夜劫其營,斬獲重賞。四為追,虜得利出塞,負重行遲;不得利則疲睏。或據險設伏,或分兵追擊。五為選將練兵,保持士氣。六為加強兵器,備戰車炮弩。英宗以為言之有利,允准實施。
李隆逝世
李隆(?-1447),字彥平,和州人。永樂間襲其父爵為襄城伯。雄偉有將略,數從成祖北征,出奇料敵,為成祖所重。遷都北京,成祖以南京為明朝根本之地,命隆留守。仁宗即位,改鎮山海關。不久,又奉命守南京。李隆好讀書,論事侃侃,清正謹慎,嚴守成法,尤禮遇士大夫。在南京十八年,前後受賜朝廷璽書二百餘。離開南京時,當地百姓吏民流涕送之江上。正統五年(1440)入京總統禁軍正統十一年(1446)巡視大同邊防,申飭戒備,內外凜然。正統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卒。

1447年夏時遷官

夏時,生卒年不詳,字以正,浙江錢塘人。永樂十六年(1418)進士,授户科給事中。洪熙元年(1425)議改秒法,夏時力言其擾市肆,無裨國用。宣德初,以南户科給事中署理吏、禮、兵、刑四科,不久擢江西僉事,進知州柯暹所撰《教民條約》、《均徭冊式》,刊為令,人皆稱便。正統三年(1438)遷參議。正統七年奏恤民六事,多議行。正統十二年,以大臣薦,超擢廣西左布政使,以廉潔好義,正直敢言稱著。年未七十,致仕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