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鄺埜

鎖定
鄺埜[yě](1385年-1449年),字孟質,別號樸齋,湖廣宜章(湖南省宜章縣城南鄉新田村鄺家門自然村)人,出自宜章廣田洞鄺氏。明朝中期兵部尚書 [1-2]  [29] 
鄺埜於永樂年間,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陝西按察副使、應天府尹。正統元年(1436年)升兵部右侍郎。正統十年(1445年),進為兵部尚書,力請加強戰備,增兵大同。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刺也先率軍分兩路南下,[29]兵部尚書鄺野、侍郎于謙、吏部尚書王直等極力諫阻,英宗不聽,決定親征,後從行。旋隨大同兵退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力請英宗入城,為王振所斥。 [29]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瓦刺佯退,明英宗與親兵乘馬突圍不得出,被俘而去。英國公張輔、駙馬都尉井源、兵部尚書鄺埜,户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盈、張益等五十餘人皆死。此次戰役,被稱為“土木之變”。 [29] 
別    名
鄺野
孟質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廣宜章
出生日期
洪武十八年八月二十一日(1385年)
逝世日期
1449年
主要作品
《訓侄侗四首並序》
本    名
鄺埜
諡    號
忠肅

鄺埜人物生平

鄺埜永樂年間

鄺埜自幼勤奮好學,跟隨泰和人王敬先學習,永樂三年(1405年),鄺埜中舉人 [1] 
永樂九年(1411年),鄺埜中辛卯科三甲第二十七名進士,試政都察院 [2] 
永樂十一年(1413年)十二月,授監察御史 [2] 
明成祖朱棣身在北京,有人上奏説南京金融制度被一些豪民破壞,明成祖派鄺埜前往查訪。大家認為將要大興牢獄捕獲人犯,而鄺埜只是抓獲幾個豪民就回來了。上奏朱棣道:“南京百姓聽到皇帝的命令非常震驚害怕,金融制度暢通了。”朱棣點頭,不再追究,南京金融制度被破壞一事得到了整治。 [3]  [4] 
倭寇進犯遼東,有一百多個戍守海防的人失職,按照法律都應該被處死。朱棣命令鄺埜追究查辦,鄺埜向朱棣陳説可以同情之處,朱棣為此寬恕了這些人。
永樂十四年(1416年),朱棣營造北京,服勞役的有數萬人,朱棣命鄺埜監查管理,那些生病之人大多保住了性命。 [3]  [4] 
永樂十六年(1418年)八月,石州有告發州民與陝人羣聚千餘圖謀不軌,朱棣提拔鄺埜為陝西按察副使,授予他權力,讓他調兵剿滅,鄺埜到底陝西之後,查明事實,向朱棣稟告了誣陷之事,朱棣下詔書誅殺了誣告之人。 [4-5] 

鄺埜宣德年間

宣德四年(1429年),鄺埜賑濟關中、陝西遭受饑荒的百姓,救活了很多人。因為鄺埜在陝西任職較久,執行刑律、主持政事清明簡約。
宣德五年(1430年),鄺埜的繼母和父親相繼去世,他對父親及繼母的葬禮,均移風易俗,不驚擾鄉民與地方官府。 [6] 
宣德八年(1433年),鄺埜為父親去世守孝結束,朝廷提拔他為應天府尹。鄺埜減免了當地百姓的苛捐雜税,徵取的田税全都參考幾種意見定出可行的辦法。 [7] 
宣德十年(1435年),時年南京歲比不登,鄺埜開倉賑濟民眾。 [8] 

鄺埜正統年間

正統元年(1436年),鄺埜擔任兵部右侍郎,因事和兵部尚書王驥一同下獄。 [9] 
正統二年(1437年),尚書王驥外出督軍,鄺埜一人主持兵部工作。當時邊陲有很多危急情況,但軍中缺少將帥之才,鄺埜便奏請朝廷,各地博舉有膽有識的武士,以備任用。 [9] 
正統三年(1438年),鄺埜請求去除其兄鄺克之役,明英宗許之。 [10] 
正統四年(1439年),明英宗賜予鄺埜封贈誥命。
正統六年(1441年),山東遭災。鄺埜奏請朝廷從寬執行民間孳牧馬賠償之令,以恢復其活力。六月,上書請求讓人代替兵部尚書柴車前往甘肅參贊軍務,明英宗許之,令程富代替。 [9] 
正統七年(1442年)三月,奉命擔任殿試讀卷官。十月,九年任期已滿,明英宗令鄺埜扔任右侍郎。 [11] 
正統十年(1445年)九月,晉升為兵部尚書。舊制築城設衞的地方,自百户以下當替換的人,一定要到京城去考試,由於路遠而自己不能籌足路費的,一輩子不能得到替換。鄺埜向朝廷請示這些人到各自的都司處考試,讓每個人都得到便利。瓦剌也先勢力強大,鄺埜向朝廷請示做好防備,又和朝廷大臣商議防備方略,請求增加大同的駐軍,挑選有智謀的大臣巡視西北邊務。不久又請求免除駐守京城的士兵修築京城的勞役,使他們得到休養來準備事情急迫時可以及時調用,當時朝廷沒能採用。 [12] 
正統十三年(1448年),擔任殿試讀卷官。

鄺埜戰死土木堡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三月,奉命留守京城。六月,也先進犯,宦官王振主張明英宗親征,不與朝廷大臣商議可否,便自行下達詔書,鄺埜上疏道:“也先進犯,派一個邊將足夠控制局面。陛下是國家的主人,為什麼不重視自己。”明英宗沒有聽從。七月,鄺埜隨從帝王的車駕出關之後,力請明英宗回朝,明英宗不聽從,又請求駐紮宣府,明英宗仍不聽。鄺埜屢屢上奏,王振對此十分憤怒,命令他與户部尚書王佐一同隨明英宗大營出行,命二人跪於草中,直到夜晚才讓起來。鄺埜在行軍到懷來時,墜馬幾乎摔死,有人勸他留在懷來城(一説懷安城)就醫。鄺埜道:“皇帝親自出徵,怎麼能借口生病按自己意思行動呢?” [13-14] 
八月,兵至雲中,王振下令回師,也先軍隊尾隨。十四日,鄺埜請求快速起駕入關,派出重兵作為殿後。沒有得到回覆。鄺埜便再到明英宗處上奏請求班師。王振大怒道:“腐儒怎麼知道行軍用兵之事,再講處以死罪!”鄺埜道:“我替社稷百姓出言,何懼死罪?”王振更加憤怒,命令身邊的侍衞將他扶出大帳。鄺埜只能與王佐相對在帳中哭泣。十五日,也先軍包圍明軍,矢下如雨,明軍戰敗,鄺埜死於亂軍之中,時年六十五歲。 [15]  [15-16] 
因其其屍骸無法收斂,所以事變平定後,明代宗派官員護送鄺埜之子鄺儀將鄺埜毛髮和衣冠柩回鄉厚葬。 [17] 

鄺埜死後榮光

景泰初年,朝廷贈鄺埜榮祿大夫少保,讓他的兒子鄺儀擔任主事。
成化初年,朝廷賜予諡號為忠肅,並修建專門的祠堂祭祀。 [18-20] 

鄺埜人物成就

永樂年間,鄺埜多次奉命查詢事務,處事寬和不興大獄,在不傷害民生的基礎上維護了南京金融制度並監造了北京城,宣德年間又賑濟關中,救人無數,為明王朝的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正統年間,鄺埜官至兵部尚書,屢屢上奏,完善了明王朝的制度,在土木之變中多次上書,雖都未聽從,亦可彰顯鄺埜的軍事戰略眼光。 [21] 

鄺埜主要作品

鄺埜著有《訓侄侗四首並序》,含有四首詩,皆以俗語所作,乃為勸告弟弟鄺璽的獨生子鄺侗所著,並著有序。

鄺埜人物評價

《明史》:夫始之不能制其不出,出不能使之早旋,枕藉疆場,無益於敗。然值倉皇奔潰之時,主辱臣死,誌異偷生,亦可無譏於傷勇矣。 [21] 
明永樂進士黃克修《哭鄺孟質》:痛惜忠良志未伸,徒將殉難了完人。乘輿不借罹戎馬,諫疏猶聞泣鬼神。道阻權奸惟自憤,冤慳心事為君陳。緬思土木紛紛者,誰儘先生一點真。
《明英宗實錄》:埜為人端謹,居官勤慎,所至有冰櫱聲,丰采凜然。仕宦四十年,操履如一日,性至孝。
《萬曆郴州志》:正統土木之難,使鄺公之言得行,則禍機息矣。乃為權奸所擯,卒使身膏草野。惜哉,然不遇盤錯,莫別利器。公死而忠肝義氣,直與霄壤並存,公其幸也。 [22] 

鄺埜軼事典故

鄺埜父子廉潔

鄺埜為人勤勞廉潔正直謹慎,非常孝順。他的父親鄺子輔句容教官,教育鄺埜甚嚴格。鄺埜在陝西做官時間很長,想見一見自己的父親,於是想請鄺子輔任鄉試的考官。鄺子輔很憤怒:“兒子做憲司(提點刑獄司),而父親做考官,怎麼可以防閒?”急忙寄去書信責備他,鄺埜見之流淚,頗有所悟。 [23]  [24] 
鄺埜曾經寄給父親一件衣服,父親又回信責備道:“你掌管法律,應當洗雪冤案、解決長期積壓的案件,而不要有愧於你的官職,從哪裏得到這件衣服,竟然用它來玷污我。”封好之後交還給他。鄺埜拿着書信跪着誦讀,哭泣接受父親的教誨。 [23] 

鄺埜喜誦道經

鄺埜平常喜歡朗誦道經,老了也不改變。 [25] 

鄺埜大公無私

鄺侗是鄺埜亡弟鄺璽的獨生子,1447年夏自老家郴州宜章前往北京鄺埜官邸訪親求職,而後留待尚書府好幾個月 ,懇求親叔大人給謀求個官職。一個封建時代居官顯赫一時的士大夫,要安排自己直隸親屬的一官半職,原本是輕而易舉的。侗求職不成,鄺尚書特在侄兒返鄉之際寫下“誡諭”:規勸侄兒要讀書明義、謙和禮讓、和睦鄉里、守信敬業,勤儉持家、賢德積善。

鄺埜親屬成員

  • 祖父:鄺瑞伯,安福知縣。 [26]  [28] 
  • 父親:鄺子輔句容學官 [26] 
  • 哥哥:鄺克,鄺子輔長子。
  • 弟弟:鄺璽,鄺埜之弟。
  • 侄子:鄺侗,鄺璽的獨生子。

鄺埜衣冠墓址

鄺埜墓
鄺埜墓(26張)
鄺埜墓位於宜章縣城西郊玉溪河畔箭崗嶺飛天鳳形,環城西路西邊約50 米。墓體比一般葬墓大三四倍,寬約3米,長約5米,平地高出約1.5米,墓轄約1000平方米,墓碑距墓體前約50米立有墓碑,為石碑,高約2.5米,寬約1.2米,厚約0.2米,原碑刻為兵部尚書王直撰寫,現存的墓碑是清同治二年宜章知縣麻維緒所樹,墓碑左右各5米為一對石馬;從墓碑近墓體段10米處,左右分別是一對石虎、一對石羊;一對文武官石人;橫向間隔約5米,縱向間隔約3米,尚書墓後是鄺埜夫人墓。
朝廷為表彰鄺埜一生“勤政廉潔,匡扶社稷”的功績,特詔書明户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何孟春各撰文修功德碑一塊,以示悼念。並在墓前豎有翁仲、石羊、石虎、石馬各一對,均對稱排列向東延伸50餘米,正中豎神龜負碑華表一方,氣勢宏大,甚為壯觀。明憲宗即位後,也遣官來宜章諭祭,也有評價其一生的諭祭書文。 [27] 
2011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鄺埜影視形象

鄺埜文獻記載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明太宗、宣宗、英宗實錄》、《郴州古今縱橫》、《萬曆郴州志》。
參考資料
  • 1.    《郴州古今縱橫》:鄺埜(1385—1449)宜章人,曾任兵部尚書。永樂三年中舉。
  • 2.    《明史》:鄺埜,字孟質,宜章人。永樂九年進士,授監察御史。
  • 3.    《明史》: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鈔法為豪民沮壞,帝遣埜廉視。眾謂將起大獄,埜執一二市豪歸。奏曰:“市人聞令震懼,鈔法通矣。”事遂已。倭犯遼東,戍守失律者百餘人,皆應死。命埜按問,具言可矜狀,帝為宥之。營造北京,執役者鉅萬,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
  • 4.    《明英宗實錄》:埜中永樂九年進士,擢監察御史。奉命往南京察沮滯鈔法者,眾謂將起大獄,埜惟擒市豪一二以歸,奏曰:“市人聞令,皆震懼,今鈔法已通矣。”上頷之而罷。倭寇犯遼東,埜往察問戍守之失律者,凡百人皆應死,埜開陳其可矜狀甚明,上然而宥之。有言狹西民羣聚千餘謀不軌者,上擢埜為狹西按察司副使,俾廉其事,至則白其誣。狹西飢,分地賑濟活人甚眾。
  • 5.    《明史》:十六年,有言秦民羣聚謀不軌者,擢埜陝西按察副使,敕以便宜調兵剿捕。埜白其誣,詔誅妄言者。
  • 6.    鄺埜  .宜章新網[引用日期2016-02-04]
  • 7.    《明史》:宣德四年振關中飢。在陝久,刑政清簡。父憂服除,擢應天府尹。蠲苛急政,市徵田税皆酌其平。
  • 8.    《明英宗實錄》:應天府府尹鄺野奏歲比不登人民乏種已發倉廩令於他所貿易播種俟秋成償官具數以聞。
  • 9.    《明史》:正統元年進兵部右侍郎。明年,尚書王驥出督軍,埜獨任部事。時邊陲多警,將帥乏人,埜請令中外博舉謀略材武士,以備任使。六年,山東災。埜請寬民間孳牧馬賠償之令,以蘇其力。
  • 10.    《明英宗實錄》:行在兵部左侍郎鄺野奏其父子輔嘗被誣充京衞軍後薦為儒官致仕而卒今兄克嗣補伍亦復衰老乞蠲其役許之。
  • 11.    《明英宗實錄》:兵部左侍郎鄺野九載任滿上命復職。
  • 12.    《明史》:正統十年進尚書。舊例諸衞自百户以下當代者,必就試京師,道遠無資者,終身不得代。埜請就令各都司試之,人以為便。瓦剌也先勢盛,埜請為備,又與廷臣議上方略,請增大同兵,擇智謀大臣巡視西北邊務。尋又請罷京營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備緩急,時不能用。
  • 13.    《萬曆郴州志》:及詔下大臣皆以為不可,野上章請留,不聽。扈駕出關又屢奏虜犬豚不宜屈,至尊惟指揮諸將足以成功,不聽。請駐蹕宣府,又不聽。振惡其數言,欲疏之勒埜,與户部尚書王佐隨老營。
  • 14.    《明史》:也先入寇,王振主親征,不與外廷議可否。詔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邊將足制之。陛下為宗廟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聽。既扈駕出關,力請回鑾。振怒,令與户部尚書王佐皆隨大營。埜墮馬幾殆,或勸留懷來城就醫。埜曰:“至尊在行,敢託疾自便乎?”車駕次宣府,朱勇敗沒。埜請疾驅入關,嚴兵為殿。不報。又詣行在申請。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為社稷生靈言,何懼?”振叱左右扶出。埜與佐對泣帳中。明日,師覆,埜死,年六十五。
  • 15.    《明英宗實錄》:上親征,埜從行墜馬,或勸留懷安城少就醫藥,埜不從。車駕回至宣府,虜踵至,埜再上章,請疾驅入關,嚴兵為殿,皆不報。又詣行殿申前請,王振怒曰:“汝腐儒安知兵事?再言必死!”埜曰:“我為社稷生靈而言,何得以死懼哉!”振愈怒,叱左右扶出,埜與王佐相對泣帳中。明日,師覆,埜死,年六十五,贈少保,官其子儀為主事。
  • 16.    《萬曆郴州志》:次土水營中無水,士馬皆飢渴,虜四面集,矢下如雨。須兀,師覆。埜遇害蓋八月十五日也,後贈榮祿大夫,少保,諡忠肅專祠以祀。
  • 17.    宜章歷史遺蹟——兵部尚書鄺埜古墓  .宜章新網[引用日期2016-02-01]
  • 18.    《明史》:景泰初,贈埜少保,官其子儀為主事。成化初,諡忠肅。
  • 19.    《萬曆郴州志》:後贈榮祿大夫,少保,諡忠肅專祠以祀。
  • 20.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2-28]
  • 21.    明史·列傳第五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2-01]
  • 22.    《萬曆郴州志》  .郴州網[引用日期2016-02-01]
  • 23.    《明史》:埜為人勤廉端謹,性至孝。父子輔為句容教官,教埜甚嚴。埜在陝久,思一見父,乃謀聘父為鄉試考官。父怒曰:“子居憲司,而父為考官,何以防閒?”馳書責之。埜又嘗寄父褐,復貽書責曰:“汝掌刑名,當洗冤釋滯,以無忝任使,何從得此褐,乃以污我。”封還之。埜奉書跪誦,泣受教。景泰初,贈埜少保,官其子儀為主事。成化初,諡忠肅。古
  • 24.    《明英宗實錄》:埜為人端謹,居官勤慎,所至有冰櫱聲,丰采凜然。仕宦四十年,操履如一日,性至孝。在陝西時,得父書,拜而跪讀之。嘗以俸錢易絨褐奉父,父封還,以書責之。野思欲見父,與僚友謀,請為鄉試考官,父怒,以書責之,曰:“安有子持憲於是而父為考官乎?”野泣而受教。
  • 25.    《明英宗實錄》:然平居喜誦道經,雖老不變雲。
  • 26.    《明英宗實錄》:鄺埜,字孟質,湖廣宜章縣人。祖為安福知縣,父為句容學官,家教甚嚴。
  • 27.    博物館前石像生  .鳳凰資訊[引用日期2016-02-01]
  • 28.    【宜章廉潔小故事】兵部尚書鄺埜的好家風  .宜章法院網[引用日期2023-02-13]
  • 29.    門巋主編.二十六史精要辭典,下[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第2646-264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