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脊山

(安徽省淮北市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鎖定
龍脊山又稱老龍脊、龍背牆,位於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安徽省自然保護區。
宿州五柳風景區相連,最高峯海拔363米,為淮北海拔之最。
相傳此地為神仙張果老誕生於此,當地流傳着“三山夾一山,不出皇帝出神仙”的民謠。有大方寺、回龍山、觀龍台卧牛石、龍吟湖、扁泉、觀日台、仙人洞等著名景點。
2013年由孫紅雷郭富城余男鄧家佳主演的《全民目擊》講述的關於一個父愛和救贖的龍背牆神話傳説,故事取材於龍脊山。
龍脊山是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 [3] 
中文名
龍脊山
外文名
The Longji mountain
地理位置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 [2]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景點級別
AAAA級 [3] 
門票價格
25元/人
佔地面積
90 km²
著名景點
吟湖
扁泉
觀日台
仙人洞
別    名
老龍脊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安徽省淮北市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可
建議遊玩時長
2-4小時

龍脊山地理環境

龍脊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境內 [4] 
東、南連宿州市的符離鎮、夾溝五柳風景區,西、北接淮北市烈山區,整個風景區呈橢圓形。

龍脊山地形地貌

龍脊山為省級自然保護區。龍脊山海撥363米,為淮北地區最高峯,山勢由東南向西北綿延,象一條卧伏的老龍朝着古老的化家湖伸展,當地人們習慣地稱作“老龍脊”。
龍脊山 脊背
龍脊山 脊背(2張)
山勢綿延起伏,雄奇險峻。

龍脊山氣候特徵

龍脊山生物資源

龍脊山擁有原始森林植被七千餘畝,樹木濃蔭遮天蔽日,湖泊清泉,風光宜人。
許多傳奇景觀就分佈在這裏。
這裏四面環山,林木遮天蔽日。
周圍自然山林約900餘畝,人造林木7000多畝,有1700多年的珍貴樹木青檀古樹,800多年的橡樹,少見的菩提樹鐵木樹、柏粟樹、黃楊樹銀杏紅葉樹五角楓、松、柏等100多種樹木。
林中有鷹、白頭翁金雞畫眉貓頭鷹啄木鳥等,鳥類近百種。
有人蔘、靈芝等名貴中草藥千餘種。
過去這裏飛禽走獸,出入頻繁,今已多被人獵食。
龍脊山風景區項目計劃區平面或者物體表面的大2177公頃,焦點風景遊賞區佔地5400畝。

龍脊山主要景點

龍脊山崇巒疊嶂,三山錯落,中夾小山,延綿迂迴,變幻神奇。
是塊風水寶地,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誕生於此。當地流傳着“三山夾一山,不出皇帝出神仙”的民謠。
藏仙洞
位於塔山頂西側,這裏巖壁陡峭,澗壑幽深,洞前一片茂密的果林,遮掩洞口。
傳説張果老食參成仙后,仍懼普善妖術,因此躲藏此洞內苦修,故名“藏仙洞”。
仙人石
位於藏仙洞下西南山坡,有一2米多高、底精頂細的大石,可蹲一人。
據説神仙張果老曾在這塊巨石上端坐清修。當地人稱“仙人石”。
神驢滾地
在仙人石上坡,有一片三十多平方米的不毛之地,這裏草木絕生,四周林木豐茂。
傳説神仙張果老騎的神驢常在這裏打滾,所以不長草木,因此叫做“神驢滾地”。
天梯
在神驢滾地上坡,幾十塊巨石從下至上排壘到山頂,形似階梯通天,故名“天梯”。
傳説神仙張果老倒騎毛驢,就是從“天梯上行走上天”。每塊巨石平面上都凹有“驢蹄印”,形象逼真。
龍吟湖
傳説王母當年在瑤池,舉行蟠桃盛會,各路神仙都帶着奇珍異寶奉獻,東海老龍王也興致勃勃地攜帶海鮮和兩個仙參,從東南遊向西北,將至瑤池前,發現兩個仙參不見了。
一時尷尬,以為愧對王母,遂至長跪不起,化成一座青山。傳説明朝劉伯温斬龍脈時,“一劍斫掉龍鬚嘴,呻吟抓出一潭水”(龍吟湖),“二劍斫掉老龍頭斷脈伏扁泉流”(滴水泉)。
龍吟湖在龍脊山北麓,水色清如明鏡,三面環山,特別是萬木崢嶸的老龍脊,山入明硝,湖中有仙,風景秀麗,堪稱一絕。
扁泉
即老龍脊下滴水泉,終年泉水“叮咚”,傳為老龍經脈滴注。
老龍脊南端有百畝面積的山寨,由於日久風化,寨牆發黑,當地人稱“黑寨牆”,又稱“老龍寨”,相傳五代時韓小雨曾在此據寨所王。
觀日台
在老龍脊山上,有一片平台,人稱:“觀日台”。清晨在這裏觀看紅日,象是從東海底升上天空,霞光豔豔,綺麗壯觀,相傳張果老食參後曾在此靜坐清修,道行與日俱增,而後乘神驢騰空而去,故此又名“昇仙台”。
仙人洞
龍脊山
龍脊山(3張)
在老龍脊南端岩石峭壁間有一山洞,相傳為八仙聚會之所。這裏奇花瑤草古柏蒼巖,俯瞰田原村落,風景如畫。
在大方寺東北五十餘米處,有一石長3米,圍2.5米,形似一頭卧牛,故名“卧牛石”。
仙人灶
在卧牛石下坡,有一方圓十多平方米,中間凹陷的土堆,淤土已平,深度不測。
傳説這是八仙聚會宴請龍王的炊灶,後人稱作“仙人灶”。
俗名下窯窩。這裏澗溪明月,泉流淙淙,峯迴路轉,環境清幽,難怪八仙會在這裏宴請東海龍王
山杏出石
大方寺西北的子山坡,有一凳大的石頭縫裏長出5米高的杏樹,精細均勻,約有碗口粗,花果累累,真是奇石怪樹,人稱“山杏出石”。
在這裏可以盡賞綿延雄奇蒸騰入雲的老龍脊。
位於大方寺西北,約一華里處。觀龍台是龍脊山風景區中心點,四周山谷,中間為一座孤峯,峯上有一巨石,石上用繁體字刻有“觀龍台”三個大字,旁邊有一行小字曰“辛巳年杏月”。
刻字日期為:蛇年二月,但距今有多少年,不得而知。
大方寺
景區內的大方寺據記載始建於漢朝,已有2000多年曆史,歷經唐、宋、元、明、清多次擴建重修,規模越來越大。寺院環境清幽古樸,樹木參天,風景秀麗。
每到盛夏,更是清涼宜人,實為皖北少有的旅遊佳所。  
據考,該寺院在其盛時,有房屋50多間,僧人達40多人。
前有大雄寶殿、內有五百羅漢堂,佛像俱全。
民國時期,寺院一度被土匪佔據,寺院中的文物以及所屬亭、台、樓、閣遭到破壞,十分可惜。
解放後,寺院交宿縣地區林場管理,後經“文革”破四舊,大部分廟舍、鍾、鼓文物被毀壞殆盡,令人痛心。
則今僅存北廂房三間,南廂房四間,殘破碑文兩塊,石桌一面,石鼓兩個,佔地面積僅約12畝地。
後經地方熱愛家鄉人士捐助,修復了簡陋的殿堂三間,佛像三座。
寺院後有龍雲洞,寺院南有60米高的陡石崖,崖石中有小房一間,供武僧打坐練功。
小房旁邊存有“大佛”字樣,陡石崖頂端有練武台,陡石下有仙人洞一個,洞前60米處有小寺一座,寺院西邊約150米有老龍山,龍脊背長約800米,登龍脊可盡覽龍體山脈。
寺院右側有山泉一處,清泉潺潺,長流不斷。

龍脊山典故傳説

龍脊山張果老

相傳此地為神仙張果老故里。其修行、食參精成仙等種種傳奇遺蹟多達十餘處,令人匪夷所思,歎為觀止。
尤其是自然風光優美的老龍脊山,宛如神龍昂首援臂,直衝霄漢。
若然登臨,或綠水青山,奇松拱衞。遠眺遐思,直令人超然物外,飄飄欲仙。
有《老龍脊仿仙遊》一詩云:“龍吟湖畔喜聞鶯,水映青山繪丹青。雲徑通玄生幻象,神遊霄漢跨飛龍。羣山奔湧連滄海,古洞飄霞繞險峯。不是松濤長嘯吼,昇仙台上道已成”。
老龍脊風景區不僅自然山水風光優美,更有美妙的傳奇故事,令人神往。美景共欣賞,傳奇相與析。
相傳張果老青年出家修行,拜塔山寺妖僧普善為師,普善偷了東海老龍王的兩個仙參逃匿,常出向擔水的張果老要水喝,一喝半筲,張果老常因挑水不滿筲被普善懲罰交接班説出真相,普善暗察知是二仙參飲水所致,便囑咐張果老用鋼針穿上紅線乘參童飲水之際刺中男參娃屁股,順線索挖出,而女參娃卻趁機沈了。
道人命把男參煮了,熟後香氣撲鼻,着實讓人垂涎,張果老忍耐不住,不覺便吃了精光,才覺後怕,索性把剩下的蔘湯也喝了。
鍋水給寺中的黑驢喝了,張果老不料自己卻成了神仙,黑驢也成了神驢。
便騎上驢逃走,又怕老僧追趕,不時回頭觀看,後來便轉向倒騎,不慎右靴子掉了,顧不得拾,愴惶而逃,從此遨遊四海。
所經山岩因此為名為天梯,在塔山古化石榴園北山“天梯”上還留有“靴子巖”和“驢蹄印”。
這裏已是滿山滿坡的石榴樹,為塔仙牌萬畝石榴園基地,每年五月,榴花盛開,奼紫嫣紅,一望無際,直如仙境,遊客絡繹不絕,趕赴“榴花節”盛會。
如在果熟之際,果壓塌山,粒粒丹珠,採摘品嚐,品感極佳,再乘驢訪仙,的確是人生快事。
傳説男仙參被挖出後,留下一個缸口大、深數米的坑,湧出清泉,人們自在地稱作“參井”。水味清甜,無鹼,長飲此水,體健身輕,益壽延年。
原縣政協主席禹大成先生有詩嘆曰:“山色四時雲開端,清溪明月出井欄
借問此間參根水,如何烹飲成八仙?果老擔筲朝夕過,普善袖手卻稱賢。
參仙女童逃難去,此處沉冤一祭潭。”旅遊資源獨具特色,相傳為神仙張果老故里。

龍脊山龍背牆

傳説中的龍背牆又名龍脊山、龍背山。遠古的南海龍王老來得子,所以對小龍王寵愛有加,但小龍王淘氣任性,到處惹禍。
直到有一天,他真的闖出了大禍,失手燒掉了天庭神龕,慌亂中的小龍王回到家裏,天庭自然不會放過他,南海龍王為了救兒子,他冒替小龍王,趴在盤龍山下,接受雷電的擊打。
眼看父親被燒的遍體鱗傷,奄奄一息,小龍王悔恨愧疚,他一下衝出來,要承擔這個懲罰,龍王為了阻止兒子,便一頭撞向身旁的金剛壁,當場死去。
養不教,父之過“,南海龍王認為自己死得其所,死後,他的屍體便化作龍背山,經過這場災難之後,小龍王幡然醒悟,終生恪守本分,與人為善。
後人將龍背山改稱為龍背牆,是因為這面牆,擋住了小龍王所有的罪行,故此,後人稱為龍背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