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心川

(著名學者、佛學泰斗,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

鎖定
黃心川(1928年7月30日-2021年2月10,曾用名黃順康,漢族,出生於江蘇常熟,1958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研究生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3] 
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中負傷,被評為革命殘廢軍人。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宗教學會顧問、中國南亞學會顧問、玄奘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印度哲學研究會執委等。獨著有《印度近代哲學家辨喜研究》、《沙俄利用宗教侵華史》、《東洋思想現代意義》、東方佛教論》,合著有《世界十大宗教》、《當代亞太地區宗教》、《南亞大辭典》、《玄奘精神與西部文化》、《 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副主編)等。曾獲1993年第四屆國際佛教學術獎。學術專長為印度哲學及佛教、宗教文化。 [3] 
2021年2月10日,黃心川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1]  [5] 
中文名
黃心川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常熟市
出生日期
1928年
逝世日期
2021年2月10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學者
曾用名
黃順康

黃心川人物生平

1928年7月30日出生於江蘇常熟工商業家庭,1946─1948年就讀於杭州之江大學
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中負傷,被評為革命殘廢軍人。 [3] 
1958年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研究生畢業,後任講師、哲學編譯室主任、東方教研室主任等職。
1964年響應毛澤東主席號召,參與組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世界宗教研究所(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先後任該所伊斯蘭教與佛教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所長,兼任國際印度哲學研究協會執行會員、國際梵文研究協會顧問、印度羅摩克里希那——辨喜國際研究運動顧問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太平洋協會中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南亞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宗教學會顧問、中華外國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日本哲學會顧問等。
黃心川
黃心川(3張)
黃心川對東方哲學、宗教特別是印度宗教、哲學有系統深入研究,發表的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史》《印度近現代哲學》《印度佛教哲學》《印度近代哲學家辨喜研究》《沙俄利用宗教侵華簡史》《古代印度哲學與東方文化研究》《東方哲學與亞洲價值觀》《東方思想的現代意義》(日文版);主編《南亞大辭典》《東方大百科全書》《東方哲學史》《當代東方哲學》《亞太地區的宗教》《世界十大宗教》《玄奘研究文集》以及《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分科主編、編委)等。此外,還發表了200餘篇論文,其中一部分被譯成英文、日文、韓文、孟加拉文等。
黃心川曾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在國外諸多知名大學講學。1982年曾率中國代表團赴印度參加“2000年的中國與印度國際學術研討會”,1993年在北京主持“2000年的中國與韓國國際學術討論會”。另外,還參加了在中國和韓國召開的第四次和第五次“中韓論壇”國際學術討論會等。
2021年2月10日上午11點33分,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黃心川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1] 

黃心川研究方向

學術專長為印度哲學及佛教、宗教文化。 [3] 

黃心川主要成就

黃心川著作、譯作

01、印度近代哲學家辨喜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 英譯見Swami Lokeswaranda: World  Thinkers on Ramakrishna-Vivekananda
02、印度哲學史 商務印書館1989年
03、印度佛教哲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79年,載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第一卷附錄
04、印度近現代哲學 商務印書館1989年
05、現代東方哲學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06、當代亞太宗教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07、世界十大宗教(主編);東方出版社1988年,有阮才書越南文全譯本和Luther H Martin 摩尼教部分英譯
08、世界三大宗教(與戴康生等合作) 三聯書店1979年
09、沙俄利用宗教侵華簡史 遼寧人民出版社1980年
10、東方哲學家評傳(主編,八卷本) 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玄奘研究文集(主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12、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編委會副主任、佛教篇主編) 上海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
13、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編委、外國哲學編副主編) 北京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
14、宗教辭典(副主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
15、宗教大辭典(副主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
16、南亞大詞典(主編)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17、沙俄東正教史話(與張偉達合作) 商務印書館1982年
18、新實在論(美國培裏等著,與胡稼胎合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
19、東方哲學史講義 四川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佛學院印行1959─1963年
20、日本近現代哲學講義 北京大學印行1960年
21、辭海(負責撰寫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哲學及部分宗教詞目)
22、在印度龍樹大學大乘佛學研究中心的英文講演集,龍樹大學印行1992年
23、印度近現代哲學教學資料 北京大學印行1958年
24、現代東方哲學,1998年11月,浙江人民出版社(主編及撰稿人)。
25、當代亞太宗教,1999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主編及撰稿人)。
26、東方哲學家評傳(共六卷)1999年計劃決定出版《印度卷》、《日本卷》、《韓國卷》、《越南卷》、《阿拉伯哲學卷》等四卷,2000年以後出版《越南卷》、《雜卷》。(主編及撰稿人)
27、東方哲學的現代意義(日本版)1999年,日本農文協出版社出版。
28、南亞大詞典,1998年2月,四川人民出版社,主編。
29、宗教大詞典,1998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副主編。
30、世界十大宗教(越南文版)1999年,主編及撰稿人,越南國家政治出版社。

黃心川主編(論文集)

1、藍姆·謨亨·羅易的哲學和社會思想 光明日報1958·7·20
2、印度古代唯物主義──順世論 新建設1963·83、安藤昌益與‘自然真營道’ 北京大學學報1962·2
4、印度十九世紀愛國的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辨喜的思想 哲學研究1962·8
5、略論泰戈爾的哲學和社會思想 哲學研究1979·1
6、巴基斯坦近代哲學家伊克巴爾的哲學和社會思想哲學研究1978·8, 英譯Iqbal's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Thought,Asia-Pacific Studies,1990,另見Pakistan Bulletin,1983。
7、Lokayata and its ifluences in China 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1981·1
8、辨喜論中國 今日印度第18期,1996年;英文稿見《世界思想家辨喜》,羅摩希那文化所;1983年
9、朱舜水-學術思想-日本交流 日本經濟調查協議會編《日中會議報告書》,1982年;中文譯稿載張立文編《中日文化交流的偉大使者──朱舜水研究》,人民出版社1998年。10、印度奧義書的哲學思想 南亞研究創刊號1979年
11、沙俄侵略蒙藏與喇嘛教 宗教研究創刊號1979年
12、印度正理論的哲學和邏輯思想 南亞研究1981·1
13、印度的啓蒙運動與羅姆 摩罕 羅易 南亞研究1982·2
14、試論龍樹的中觀哲學 南亞研究1981·3-4
15、印度的“吠陀經” 宗教研究1982·2
16、古代印度、希臘原子論的比較觀(與宮靜合作) 哲學研究1982·3
17、印度奧羅賓多高士的哲學和社會思想 外國哲學1981·1
18、印度的勝論哲學及其在中國的影響 外國哲學1983·3
19、印度數論哲學述評 南亞研究1983·3─4
20、沙俄侵略新疆與伊斯蘭教 新疆史學創刊號1979年, India
21、A Survey of Sanskrit Studies in China Itihas patrika,1983。
22、Sanskrit Studies outside China Rashtriya Sabsdrit Sansthan,1981。
23、Lokayata Suman Gupta:Philosophy Science and Social progress,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2,India。
24、Hinduism and China R.Balasubramania:Freedom,Progress and Society,motilal Banasi-dass,1981。
25、Buddhist Studies in People's Repubic of China C.S.Prasad: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Neva Nalanda Mahavihara,1985。
26、歷史黎明時期的東方哲學思想 東方哲學研究創刊號1985年
27、巴比倫自然哲學思想 《自然辯證法百科全書》,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年
28、古代埃及自然哲學思想 《自然辯證法百科全書》,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年
29、古代波斯自然哲學思想 《自然辯證法百科全書》,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年
30、中國傳統文化東亞文化模式 當代亞太1996·5
31、中國與東方周邊國家哲學的雙向交流及其影響 中文稿發表在《2000年中國與韓國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韓文稿發表韓國漢陽大學《民族與文化》第2輯,1994年
32、“三教合一”在我國發展的過程、特點及其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哲學研究1998·8,有朝文、越南文譯稿
33、東西文化中人和自然的關係 山西古籍出版社;日文本發表在《東洋的環境思想 現代意義》,日本農文出版社1999年
34、亞太地區宗教的起源、傳播、現狀及其發展趨向 中文稿發表在《亞太研究》1992年第3期;英文稿發表在日本創價大學在新加坡召開的國際討論會論文集中;韓文稿發表在韓國韓光鬥教授六十大壽紀念論文集1993年
35、當前南亞宗教發展的趨勢、特點與展望 中文稿發表在《南亞研究》1997年第1期,收入《東方哲學與文化》叢書之二;英文稿發表在N.N.Vohra:Religion,Politics and Society in Southand Southeast Asia,Konark Publisher,1998。
36、佛教是東亞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的推動力量 東南文化1998·1
37、論中國歷史上的宗教與國家的關係;中文稿發表在《宗教研究》1998年第1期上;韓文稿及英文摘要發表在韓國“宗教與國家”討論會論文集中
38、現代中國佛教 中文稿發表在《五台山研究》1991年第3期;英文稿發表在1994年德里大學佛學系講演集;韓文稿發表在韓國成均館大學校現代中國研究所編《現代中國研究》創刊號1992年
39、中國宗教與中國傳統文化 中文稿發表在《宗教研究》1992年第1期;英文稿發表在國際宗教史學會編輯的論文集中,英國1994;韓文稿發表在韓國圓光大學召開的國際宗教大會所編集的論文集中
40、中韓文化的共同特徵及其相異性;當代韓國1995·3,譯成韓文後為韓國幾座大學漢語系作為教材
41、韓國佛教的發展過程及其與中國的雙向交流;當代韓國1993年創刊號,1995年《中國文化》春之卷轉載
42、隋唐時期中國與朝鮮佛教的交流──新羅來華佛教僧侶考;收入三秦出版社出版的《隋唐佛教研究論文集》1990;韓文稿發表在圓光大學編《韓國宗教》第16輯上,1991年;英譯者為班固志(Pakaj ),發表在印度出版的《東亞之光》上
43、印度吠檀多哲學與中國佛道思想的交流;
44、印度教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 宗教研究1996·3
45、中國密教的印度淵源;中文稿發表在中國南亞學會編《印度宗教與中國佛教》一書,1979年;英文稿發表在亞太所出版Asia Pacific Studies,1991。
46、印度瑜伽與少林武功;載《紀念少林寺1500年學術論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
47、略論龍樹的辯證法;載《中國佛學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48、印度古代唯物主義──順世論及其在中國的影響;載《外國哲學史研究集刊──東方哲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49、大型傳記人物壁畫──《唐玄奘》前言 金陵刻經處編《聞思》,華文出版社1997年
50、A Ressessment of the Contribution of Gandhi's Philosophicaland Social Idea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4,Winter,1989。
51、World Religions,Their Asian Origin, Propagation and RecentDevelop-ment South Asian Studies,1992。
52、唐孝敬皇帝之死與印度順世論的關係──唐初朝廷向印度尋求長生不死之藥史蹟考;載《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中華書局1997年
53、略論印度、中國佛教造像的演變;載中國宗教學會編《佛教文化藝術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收集在《佛象欣賞》,華文出版社1997年
54、緬懷中印友好與譚雲山精神;譚中編《譚雲山與中印文化交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55、A Cultural Evoy between China and india,Indra Gandhi,National Center for the Art,In the Foodsteps ofXuan-zang:Tan Yun-shan and India,Gyan Publishing House,India,1999。
56、國際法門寺佛教學術討論會的主要收穫;載《國際法門寺佛教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人文雜誌》增刊號1993年
57、深切的懷念,後學的典範;載《正果法師圓寂十週年紀念集》北京廣濟寺出版1997年
58、湯用彤對印度哲學研究的貢獻(與宮靜合作);載湯一介編:《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詮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59、試論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哲學思想;東方哲學研究1980·1
60、印度次大陸中世紀伊斯蘭教哲學和社會思想述評;東方哲學研究1987·2
61、賽義德 阿赫默德 汗的宗教和哲學思想述評;南亞研究1989·3
62、歐美的佛教與佛學研究 世界宗教資料(季刊)1987·
63、尼泊爾佛教;世界宗教資料(季刊)1987·1
64、世界宗教與世界傳統文化;中外名人研究中心編《世界宗教全書》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65、道教與密教 台灣《中華佛學研究》1999年
66、佛教與亞洲和平 浙江學刊1999·3
67、印度吠檀多哲學述評 南亞研究1987·1
68、印度彌曼蹉派哲學述評 南亞研究1987·4
69、國外的佛教研究 陝西社科院《學術動態》1987·1
70、美國佛教概況 世界宗教動態1965·1
71、蘇聯東正教簡介 世界宗教1975·1
72、印度教簡介 世界宗教1976·7
73、當前印度伊斯蘭教概況 世界宗教1977·2
74、達耶難陀 娑羅室伐底的宗教和社會思想述評;南亞研究1983 4,中央人民電台廣播
75、沙俄利用東正教侵華罪行不容抵賴 文史哲1976·3
76、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朱謙之先生,朱謙之著《中國景教》序,人民出版社1993年
77、提拉克哲學思想述評 東方文化集刊第2集,商務印書館,1997年
78、東亞的文化模式與合作關係 《亞文》第1輯 中國社科出版社
79、亞洲金融危機和亞洲價值觀 光明日報1998·12
80、《梵藏漢對照,根據‘瑜伽師地論’所編佛教語辭典》序,橫山糹宏一、廣澤隆之著,日本山喜房佛書林出版,1997年
81、日本忽滑谷快天著、朱謙之譯《韓國禪教史》序 中國社科出版社1995年
82、日本忽滑谷快天著、朱謙之譯《中國禪學思想史》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83、周煒著《西藏密咒巫術研究》序 藏學出版社1998年
84、黃夏年主編《精選佛經註譯》序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85、何建明著《佛法觀念的近代調適》序 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86、高揚、荊三隆著《佛教起源論》序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87、呂建福著《中國密教史》序 中國社科出版社1995年
88、索南才讓著《西藏密教史》序 中國社科出版社1998年
89、楊富學著《回鶻之佛教》序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
90、高揚注、荊三隆譯《金剛經新注與全譯》 太白文藝出版社1997年
91、麗岸註譯《白話金剛經》序 三秦出版社1992年
92、胡孚琛呂錫琛著《道學通論》序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93、《玄奘研究》發刊詞 玄奘研究中心編《玄奘研究》1994年
94、紀念玄奘、學習玄奘──玄奘國際學術討論會開幕詞 # 南亞研究1994·3
95、《玄奘研究文集》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96、朱謙之與中國景教 世界宗教研究1993·1
97、亞洲價值觀與亞太文明和宗教的發展 當代亞太1998·11
98、《天台山文化專號第三輯》序 見《東南文化》1998年增刊
99、瑣羅亞斯德教簡介 世界宗教資料(季刊)1984·4
100、The Asia Pacific Studies in China Asia Pacific Studies,1993
101、朱舜水的思想與日本的交流;載張立文編:《中日文化交流的偉大使者──朱舜水研究》,人民出版社, 1998年。
102、東西文化中人和自然的關係;日文本發表在《東洋環境的現代意義》,日本農文協出版社,1999年。
103、“三教合一”在我國發展的過程、特點及其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哲學研究》1998年第8期,有日文、越南文譯稿。
104、當前南亞宗教發展的趨勢、特點與發展。中文稿發表在《南亞研究》1997年第1期,收入《東方哲學與文化》叢書之三;英文稿發表在N.N.Vohra:Religion,Politics and Society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Konark Publisher,1998.India.
105、論中國歷史上的宗教與國家的關係;中文稿發表在《宗教研究》1998年第1期上;韓文稿發表在韓國東國大學召開的“宗教與國家”討論會論文集中,有英文摘要。
106、印度吠檀多哲學與中國佛道思想的交流;中文稿發表在《中國文化》1997年春之卷;英文稿發表在1997年印度羅摩克里希那文化學院編輯的《吠檀多:理論與實踐的會議論文集》中。
107、唐孝敬皇帝之死與印度順世論的關係--唐初朝廷向印度尋求長生不死之藥史蹟考。發表在《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中華書局1997年。
108、略論印度、中國佛教造像的演變。 載《佛象欣賞》一書,華文出版社,1997年。
109、緬懷中印友好與譚雲山精神 中文版載譚中編《譚雲山與中印文化交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英文版,Gyau出版社印度,1999年。
110、道教與佛教,台灣《中華佛學研究》1999年。
111、提拉克哲學思想述評 《東方文化集刊》第2集,商務印書館,1997年。
112、索南才讓著《西藏密教史》序,中國社科出版社,1998年。
113、楊富學著《回鶻之佛教》序,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
114、高楊注,荊三隆譯《金剛經新注與全譯》序,太白文藝出版社,1997年。
115、胡孚琛著《道學通論》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116、亞洲價值觀與亞太文明和宗教的發展,《當代亞太》,1998年11月。
117、《天台山文化專號第三輯》序,見《東南文化》1998年增刊。
118、佛教在東亞,發表在《當代亞太》1998年第3期。
119、《西藏密咒巫術研究》序,《世界宗教文化》,1998年第1期,又藏文出版社,1998年出版。
120、《大型傳記人物壁畫-唐玄奘》,《聞思》,金陵刻經處紀念專輯,1997年3月。
121、《佛教是維持亞洲和平與繁榮的一種重要力量》,《浙江學刊》1997年第3期。
122、東亞的文化模式與合作關係,《亞文》第1輯,中國社科出版社。
123、亞洲金融危機和亞洲價值觀,《光明日報》,1998年12月1及3日。
124、橫山糹宏一、廣澤隆之著:《佛教語辭典》序。日本山喜房佛書林出版,1997年。
125、黃夏年主編:《精選佛經註釋》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6、何建明著《佛法觀念的近代調適》序,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7、玄奘的佛經翻譯與玉華寺,發表在《銅川經濟社會研究》1999年第3期。
128、中國與東方周邊國家哲學的雙向交流及其影響,社科院研究生院學報,1999年,第4期。

黃心川學術講座

《“三教合一”在我國發展的過程、特點及其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黃心川所獲榮譽

1993年,獲第四屆國際佛教學術獎。 [3] 
黃心川主編的《世界十大宗教》獲1988年全國優秀圖書獎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撰寫的《隋唐時期中國與朝鮮佛教的交流——新羅來華僧侶考》獲第四屆國際佛教學術獎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負責編寫的《漢字信息系統工程》所屬“漢語主題詞表”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 

黃心川人物評價

黃心川先生正氣於身,胸襟坦蕩,樂於助人,勤於著述,學識廣博,在學術界擁有重大影響。(鳳凰網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