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出版社歷史沿革
編輯1917年,北京大學設立出版部,曾出版《北京大學日刊》、《國學季刊》等有廣泛影響的刊物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的機關刊物《先驅》,還出版了李大釗、張潤之的《中國國際法論》,楊昌濟的《西洋倫理學史》,黃節的《詩學》,錢玄同的《文學學音篇》,梁漱溟的《印度哲學概論》等一批著名學者編寫的教材和學術專著。
1952年,北京大學出版部撤消。
1979年,經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北京大學出版社,恢復了北京大學出版社建制。
在改革開放中獲得新生的北京大學出版社,作為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出版社,堅持為教學科研服務、為人才培養服務,傳播知識,積累文化,繁榮學術,服務社會的辦社宗旨,
1993年獲中宣部、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全國優秀出版社”稱號,
1994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1995年獲國家教委首批頒發的“全國先進高校出版社”稱號。
北京大學出版社主要業務
編輯北京大學出版社依靠北大強大的教學、科研力量,同時積極爭取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質量、適應多層次需要的優秀高等教育教材,包括研究生層次系列教材,大學本科中較高層次的精品系列教材(有些學科包括案例教程),大學本科一般層次的普通高等教育精編系列教材,遠程教育、成人本科層次的系列教材,專科、本科層次的自學考試教材,高職高專系列教材,社會培訓教材。
重點建設基礎學科教材、填補學科空白的前沿教材、反映教學改革成果的教材、具有學科競爭力的系列教材。為了配合教學需要,北大出版社組織策劃了與系列教材配套的習題集、教學參考資料和教學案例叢書,自學考試教材的自學輔導叢書等教學參考、輔助用書,努力構建立體化的教材、教學用書體系。有的系列如大學英語教材還積極開發了網絡化系列教材。如今,已出版100多個系列3000多種各類大中專教材。
北大出版社有許多教材被列入國家級、部委級教材規劃,其中,列入“十一五”國家級規劃的教材有291種,居於高校出版社前列。截至2006年底,北大版教材共獲各種獎項472項,其中國家級16項,省部級199項。博雅大學堂系列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教材,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21世紀經濟與管理教材,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21世紀社會學教材,21世紀外國文學教材,北京大學數學教學叢書,北京大學物理學叢書,北京大學心理學叢書等系列教材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產生了較大影響。
北京大學出版社分支機構
編輯北京大學出版社員工組成
2009年底,北京大學出版社有在職員工300餘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以上人員佔70%,中級以上職稱人員佔1/3。
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部門設有市場營銷中心、出版部、儲運部、社辦公室、總編室、財務部、人力資源部、版權管理部、投資合作部、信息中心、美編室、質檢與終審室、校對科、讀者服務部、北大書店等。
此外,還設有中南辦事處,全資子公司培文教育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大學出版社南通雙基教育出版發行中心,控股企業北京燕大元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雅光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聖大燕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世紀智源教育科技公司、江蘇京通博雅教育有限公司等
[1]
。
北京大學出版社辦社宗旨
恢復建制以來,北京大學出版社始終貫徹落實黨的出版方針,把握正確導向。本着“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宗旨,堅持“為教學科研服務、為培養人才服務”的方針,努力實現“學術為本、創建一流”的目標。依靠北京大學強大的教學科研力量,同時積極爭取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合作支持,出版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教材和學術著作。
這些教材和專著不僅基本上滿足了北京大學教學科研的需要,還大量為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廣泛採用。半數以上的專著涉及新興學科或前沿研究課題,有力地推動了科研的發展和該校師資隊伍的建設。
北大出版社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為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服務,出版了一批對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起重要參考作用的高水平的學術著作;堅持面向大教育、面向大科技和麪向經濟建設的組稿原則,不斷推出高水平的學術著作和前沿、邊緣學科著作。
北大出版社強調學術創新和文化積累,注重出版物內容的高質量,尤其注重組織高水準的原創性、開拓性著作。先後出版了《全宋詩》《北京大學數學叢書》《中國文化大觀系列》《文藝美學叢書》《北大院士文庫》《學術史叢書》《北大名家名著文叢》《胡適文集》等三十餘個系列的叢書套書以及一大批國際學術會議文集,受到學術界的歡迎,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1]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榮譽
編輯北大版出版物獲得各類各級獎勵六百多種次,並且連年都獲大獎。
《中國文學簡史》獲1997年國家圖書獎的提名獎
《全宋詩》榮獲1999年國家圖書榮譽獎和1996年中國圖書獎
《比較法研究》獲 1999年國家圖書獎
《國際標準漢字大字典》獲2000年首屆國家電子出版物獎提名獎
《十三經注疏》獲2001年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電腦學校4》獲 2002年第二屆國家電子出版物獎
1993年首批被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署授予全國優秀圖書出版社稱號。
1994年,北大出版社被評為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國家教委表彰的“先進高校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社會評價
編輯北大出版社注重對外交流,與世界上一流出版社開展了廣泛的版權貿易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版權貿易在國內同行中處於領先地位,到2006年底,共進行版權貿易2000餘項,其中版權對外輸出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有600多種圖書的版權輸出到美國、德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以及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為推動圖書“走出去”、推廣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引進圖書版權上,堅持質量水平高、社會效益好,成系列引進的全美工商管理權威教材、全美MBA經典教材、心理學叢書、語言學叢書等,品種豐富,質量上乘,社會反響良好,受到有關方面的好評。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發展目標是,依託北京大學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廣泛吸納社會優質資源,把北京大學出版社建設成綜合型、學術型教育出版機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出版業重要的高等教育教科書和學術著作、文化工程出版基地,擁有較大的經營規模和較強的競爭能力,出版一批被廣泛使用的經典教科書,和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學術研究著作,以及一批在文化傳承和文化積累方面有標誌性作用的文化出版工程,在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把北京大學出版社建成世界一流的出版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