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麥
- 拼 音
- mài
- 繁 體
- 麥
- 部 首
- 麥
- 五 筆
- gtu
- 倉 頡
- qme
- 鄭 碼
- cirs
- 筆 順
- 1121354
麥字源演變
編輯形聲字、會意字。甲骨文從來(來,即小麥)從夂(朝下的腳),會到來之意。古人認為小麥是上天所賜。還有一種説法是麥的本義是來,後來這個意思被“來”借去。為來字的分化字。“來”本為麥的象形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多數麥字從來從夂,但少數從禾從夂,為麥之異構。西周金文從麥從夂,但有變化。作為來的分化字。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麥,今簡化作麥。麥與來的本義相近。《説文》:“麥,芒谷。”《詩·鄘風·載馳》:“芃芃其麥。”《詩·鄌風·桑中》:“爰採麥矣,沫之北矣。”
[3]
[5]
麥詳細釋義
編輯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名 詞 | 麥類作物的總稱,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黑麥等。子實主要作糧食或作精飼料、釀酒、制飴糖。稈可作編織或造紙原料。 | a general term for wheat,barley,etc. |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麥》:“凡麥有數種。小麥曰來,麥之長也;大麥曰牟,曰穬;雜麥曰雀,曰蕎。皆以播種同時,花形相似,粉食同功,而得麥名也。” | |
專指小麥,也叫麥子;也指這種作物的籽實。 | wheat | 《詩經·王風·丘中有麻》:丘中有麥,彼留子國。 | 小麥;麥田;不辨菽麥 | |
傳聲器的統稱,俗稱話筒 | microphone | |||
姓 | ||||
形容詞 | 麥克斯韋的簡稱。是電磁系單位制中磁通量的單位,如果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1高斯,那麼垂直於磁力線方向的平面上,每平方釐米中所通過的磁通量就等於1麥克斯韋。 | |||
到來 | 《説文》:“麥,芒谷。秋種厚埋,故謂之麥。從來,有穗者;從夂。”所釋為借義,本義為到來。 |
麥古籍解釋
編輯麥説文解字
芒谷,秋穜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從來,有穗者;從夊。凡麥之屬皆從麥。莫獲切
麥説文解字注
芒谷。
有芒朿之谷也。稻亦有芒、不偁芒谷者。麥以周初二麥一鏠箸也。鄭注大誓引禮説曰。武王赤烏、芒谷應。許本禮説。
秋穜厚薶。故謂之麥。
薶麥疊韻。夏小正。九月樹麥。月令。仲秋之月。乃勸種麥。母或失時。麥以秋穜。尙書大傳、淮南子、説苑皆曰。虗昏中可以穜麥。漢書武帝紀謂之宿麥。
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程氏瑤田曰。素問雲。升明之紀。其類火。其藏心。其榖麥。鄭注月令雲。麥實有孚甲屬木。許以時。鄭以形。而素問以功性。故不同耳。
從來。有穗者也。
也字今補。有穗猶有芒也。有芒故從來。來象芒朿也。
從夊。
麥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音脈。《説文》:麥,芒谷,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禮·月令》:孟夏麥秋至。《蔡邕曰》:百穀各以初生為春,熟為秋。麥以初夏熟,故四月於麥為秋。
又《前漢·武帝紀》:勸民種宿麥。注:師古曰:歲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又一種蕎麥,一名烏麥。南北皆種之,亦名荍麥。
又《爾雅·釋草》:蘥雀麥。注:即燕麥也。
又《爾雅·釋草》:大菊蘧麥。注:大菊,一名麥句姜,卽瞿麥。
又姓。《隋書》:有麥鐵杖。
又《集韻》:訖力切,音極。《詩·鄘風》:爰採麥矣,沫之北矣。
又《豳風》: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又葉莫故切,音暮。《晉太和末童謠》:白門種小麥,葉上路。○按麥從來不從夾,從夊不從夕。來象其實,夊象其根。俗作麥,非。
又楊愼謂麥有昧音。引范文正公安撫江淮,進民閒所食烏昧草,謂卽今燕麥也。淮南謂麥為昧,故史從音為文,殊不知燕麥卽野稷也。升庵失考,乃引範文正所進烏昧草當之,蓋鳥昧草實蕨也。附辨於此。麥作夾下夂。
[8]
麥字形書法
編輯麥字形對比
麥書寫順序
麥書法欣賞
麥韻書集成
編輯韻書 | 字頭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聲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廣韻 | 麥 | 梗 | 入聲 | 二十一麥 | 明 | 開口呼 | 二等 | 次濁 | 莫獲切 | mæk | |
韻略 | 入聲 | 二十一麥 | 莫獲切 | ||||||||
增韻 | 入聲 | 麥 | 莫獲切 | ||||||||
中原音韻 | 入聲作去聲 | 皆來 | 明 | 開口呼 | 次濁 | mai | |||||
中州音韻 | 入聲作去聲 | 皆來 | 葉賣 | ||||||||
洪武正韻 | 入聲 | 七陌 | 明 | 莫 | 次濁 | 莫白切 | mək/miək/muək/myə |
- 參考資料
-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04-28]
- 2. 羅竹風 編.漢語大詞典第12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8:第1015頁
- 3. 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華夏出版社,2003-1-1:第362頁
- 4. 平水韻 十一陌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4-29]
- 5. 李學勤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第482頁
- 6.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第724頁
- 7.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第923頁
- 8.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第1512頁
- 9. 麥字書法 .漢典書法網[引用日期2020-04-28]
- 10. 「麥」韻書 .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