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叔玉

(唐初名相魏徵嫡長子)

鎖定
魏叔玉(約623年—705年) [12]  ,字汝璽 [12]  ,唐初名相魏徵嫡長子,曾與唐太宗最幼女新城公主定下婚約,不久婚事取消,之後娶房氏女為妻。 [1]  [4] 
其父魏徵死後,繼承鄭國公爵位,官至光祿少卿 [1]  [4]  [22] 
神龍初(705年)去世,陪葬昭陵 [4]  [16] 
汝璽 [12]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約 623年
逝世日期
705年 [4] 
主要成就
光祿少卿 襲爵鄭國公 [1] 
本    名
魏叔玉
爵    位
鄭國公

魏叔玉人物生平

魏叔玉是唐初宰相魏徵的嫡長子,母親出身於名門望族的河東裴氏 [23]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重時太宗幸其第,授魏叔玉為朝散大夫,賜牙笏,並將衡山公主(即新城公主)許配於叔玉。後因其父魏徵的行為令太宗不滿,太宗手詔取消其與公主的婚約。 [3]  [4]  [9] 
魏叔玉之後娶房氏女為妻,襲父爵鄭國公,官至光祿少卿,於神龍初(705年)去世。 [6]  [21]  [22] 

魏叔玉軼事典故

魏叔玉太宗許婚

魏徵病重,唐太宗帶着太子李承乾和嫡女衡山公主(後來被唐高宗改封為新城長公主)駕臨魏徵家中親自探望,唐太宗看到病重的魏徵,一時悲從中來,流着淚詢問魏徵還有什麼要説的話,魏徵回答:“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太宗大為感動,於是授魏叔玉為朝散大夫,賜牙笏,並將跟隨而來的衡山公主許配給叔玉,隨後指着衡山公主對魏徵説:“魏公,睜開眼睛看看你的兒媳吧。”但是魏徵已經陷入昏迷,無法親自謝恩了。 [1-3]  [8-9]  [21] 

魏叔玉太宗悔婚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事敗,參與謀反的侯君集被殺,曾經輔導過李承乾的杜正倫亦受牽連被流放驩州,魏徵曾經向唐太宗推薦過這兩人,説他們有宰相之才,唐太宗開始懷疑魏徵屬侯君集一黨。魏徵又寫下自己前後的諫言給史官褚遂良覽閲,太宗知道後,越加不滿。於是手詔取消衡山公主與其長子魏叔玉的婚約。 [1]  [4]  [5] 

魏叔玉人際關係

親屬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
字惠卿,驃騎長史,光州刺史。 [20] 
祖父
魏琬
字長賢,北齊屯留縣令。 [14] 
父親
字玄成,鄭國公。 [2]  [14] 
母親
河東裴氏
魏徵妻子。 [15] 
姐妹
魏氏
嫁唐高祖李淵第十四子霍王李元軌 [7]  [13] 
魏氏
嫁河東薛氏,生子薛稷 [24] 
弟弟
魏叔琬
書法家。 [12] 
魏叔璘
禮部侍郎。 [2] 
字思瑾,書法家,豫州刺史。 [1]  [17-18] 
妻子
房氏
魏叔玉妻子。 [12] 
兒子(三子未知具體排行)
秘書丞,神龍初(705年)襲封鄭國公。 [4] 
魏殷
字思禮,過繼給魏叔璘為長子。 [19] 
魏載
懷州司兵參軍。 [10-11] 

魏叔玉人物爭議

子嗣爭議
《唐史論叢·第十三輯》中收錄《魏系墓誌銘考釋》一文稱魏殷乃魏叔瑜之子;趙才萱編撰的《大唐名相魏徵傳》中稱魏殷乃魏叔玉之子,後過繼給魏叔璘為長子;《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魏氏)》則記載魏殷乃魏叔璘之子,不知該採用何種説法。 [12]  [25-26] 

魏叔玉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二十一》 [1]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二十二》 [2]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魏氏)》 [27] 
魏鄭公諫錄·卷五》 [8]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6-25]
  • 2.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二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6-25]
  • 3.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二十二》:帝親問疾,屏左右,語終日乃還。後復與太子臻至徵第,徵加朝服,拖帶。帝悲懣,拊之流涕,問所欲。對曰:「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帝將以衡山公主降其子叔玉。時主亦從,帝曰:「公強視新婦!」徵不能謝。是夕,帝夢徵若平生,及旦,薨。
  • 4.    《舊唐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二十一》 :嘗密薦中書侍郎杜正倫及吏部尚書侯君集有宰相之材。徵卒後,正倫以罪黜,君集犯逆伏誅,太宗始疑徵阿黨。徵又自錄前後諫諍言辭往復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悦。先許以衡山公主降其長子叔玉,於是手詔停婚,顧其家漸衰矣。徵四子,叔琬、叔璘、叔瑜。叔玉襲爵國公,官至光祿少卿;叔瑜至潞州刺史,叔璘禮部侍郎,則天時為酷吏所殺。神龍初,繼封叔玉子膺為鄭國公。
  • 5.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二十二》:徵嘗薦杜正倫、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倫以罪黜,君集坐逆誅,纖人遂指為阿黨;又言徵嘗錄前後諫爭語示史官褚遂良。帝滋不悦,乃停叔玉昏,而僕所為碑,顧其家衰矣。
  • 6.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二十二》:四子:叔玉、叔琬、叔璘、叔瑜。叔玉襲爵為光祿少卿。神龍初,以其子膺紹封。叔璘,禮部侍郎,武后時,為酷吏所殺。叔瑜,豫州刺史,善草隸,以筆意傅其子華及甥薛稷。世稱善書者「前有虞、褚,後有薛、魏」。華為檢校太子左庶子、武陽縣男。開元中,寢堂火,子孫哭三日,詔百官赴吊。徵五世孫謨。
  • 7.    《新唐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6-25]
  • 8.    《魏鄭公諫錄·卷五》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4-20]
  • 9.    《魏鄭公諫錄·卷五》:太宗又幸其第,公命加朝服,拖紳以見,太宗撫之,流涕問所欲言,公對曰:“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乃拜其子叔玉為朝散大夫,並賜牙。仍遣左屯衞中郎將李安儼夜,宿公第,動止輒奏。
  • 10.    《歐陽修集·卷一三九·集古錄跋尾卷六【唐魏載墓誌銘〈垂拱三年〉】》:右《魏載墓誌銘》,其序雲“祖徵,諡曰文正。父叔玉,光祿卿。載以弘文生對策高甲,授太常寺奉禮郎,以疾謝職,尋調懷州司兵參軍。屬惟揚詭道,不戢斯焚,譴及宗姻,旋加此累。以垂拱三年終於嶺外,春秋三十有二”。所謂“惟揚詭道”者,乃徐敬業起兵於揚州,誅武后不克也。時敬業以前盩厔尉魏思温為軍師。所謂“譴及宗姻”者,疑敬業敗,載坐思温竄死嶺南耳。今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鄭公諸房都無思温及載,而叔玉但著一子膺,為秘書丞。豈載以官卑貶死無後,而歿不見邪?載死不幸,而家譜不錄,史官不書,非事載斯志,而志錄於餘,其遂泯滅於無聞乎。治平元年四月二十三日書。
  • 11.    《歐陽修集·卷一三九 ·集古錄跋尾卷六》  .詞典網[引用日期2021-05-13]
  • 12.    趙才萱.《大唐名相魏徵傳》.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22頁
  • 13.    《新唐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霍王元軌,武德六年始王蜀,與豳、漢二王同封,後徙吳。多材藝,高祖愛之。太宗嘗問羣臣曰:"朕子弟孰賢?"魏徵曰:"臣愚不盡知其能,唯吳王數與臣言,未嘗不自失。"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為前代孰比?"對曰:"經學文雅,漢河間、東平也。至孝行,曾、閔不能過。"帝由是遇益厚。詔納徵女為妃。
  • 14.    《舊唐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二十一》:魏徵,字玄成,鉅鹿曲城人也。父長賢,北齊屯留令。
  • 15.    《舊唐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二十一》:及將祖載,徵妻裴氏曰:"徵平生儉素,今以一品禮葬,羽儀甚盛,非亡者之志。"悉辭不受,竟以布車載柩,無文彩之飾。
  • 16.    《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五·王禮考二十》:昭陵陪葬名氏。衞尉卿魏叔玉。
  • 17.    《全唐文·第03部·卷二百二十七◇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公諱叔瑜,字思瑾,曰魏氏,鉅鹿曲陽人也。考太師鄭文貞公,致君皇極,配神清廟,故祖德胄系,敍於太宗之先碑矣。
  • 18.    《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七◇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始以門資補左千牛,轉洛州司兵司議郎職方郎中太子洗馬,出為懷州長史,歷慶、慈、儀、豫四州刺史。春華韡於兩宮,時雨零於四郡:觀風之使,所在聲聞;變雅之老,到今遺詠。其年,春秋五十有一,終於豫州,葬於舊域。夫人太原王氏祔焉。禮也。
  • 19.    趙才萱.《大唐名相魏徵傳》.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23頁
  • 20.    趙才萱.《大唐名相魏徵傳》.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18頁
  • 21.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二十二》:十七年,疾甚。徵家初無正寢,帝命輟小殿材為營構,五日畢,並賜素褥布被,以從其尚。令中郎將宿其第,動靜輒以聞,藥膳賜遺無算,中使者綴道。帝親問疾,屏左右,語終日乃還。後復與太子臻至徵第,徵加朝服,拖帶。帝悲懣,拊之流涕,問所欲。對曰:"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帝將以衡山公主降其子叔玉。時主亦從,帝曰:"公強視新婦!"徵不能謝。是夕,帝夢徵若平生,及旦,薨。帝臨哭,為之慟,罷朝五日。太子舉哀西華堂。詔內外百官朝集使皆赴喪,贈司空、相州都督,諡曰文貞,給羽葆、鼓吹、班劍四十人,陪葬昭陵。將葬,其妻裴辭曰:"徵素儉約,今假一品禮,儀物褒大,非徵志。"見許,乃用素車,白布幨帷,無塗車、芻靈。帝登苑西樓,望哭盡哀。晉王奉詔致祭。帝作文於碑,遂書之。又賜家封户九百。
  • 22.    《舊唐書·卷三·本紀第三》:十七年春正月戊辰,右衞將軍、代州都督劉蘭謀反,腰斬。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薨。
  • 23.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二十二》:其妻裴辭曰:"徵素儉約,今假一品禮,儀物褒大,非徵志。"
  • 24.    《全唐文·第03部·卷二百二十七◇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魏叔瑜,字思瑾,曰魏氏,鉅鹿下曲陽人也。考太師鄭文貞公,致君皇極,配神清廟,故祖德胄系,敍於太宗之先碑矣......公善於草隸,妙絕時人,以筆意傳次子華及甥河東薛稷,世稱前有虞、褚,後有薛、魏,此又貽訓之餘美也。
  • 25.    賈志剛.《唐史論叢·第十三輯》.陝西省西安市:陝西師範大學唐史研究所,2011-02-01:372-381
  • 26.    《唐故伊闕縣令鉅鹿魏府君墓誌銘並序》:唐特進侍中文貞公之曾孫曰系(字景宗)......文貞生叔□,而官止潞州刺史;潞州生殷,官止蔡州汝陽令,皆崇德象賢,而爵□不嗣。寶應年中,天子悼焉,贈潁州刺史,公即潁州刺史之第三子也。
  • 27.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魏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