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麗良

鎖定
高麗良,“空軍戰魂”高志航和白俄羅斯人葛莉亞的長女。高麗良一生對日寇深懷仇恨,16歲那年聽説東北民主聯軍來打鬼子,二話沒説就參加,後來隨解放軍參加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又隨大軍來到雲南,在《雲南日報》當了一輩子記者。1983年她成為雲南省政協委員,連續幹了20年,1987年開始擔任雲南省航空聯合會副會長,仍然是名譽會長。高麗良還是中美航空歷史遺產基金會中國董事會成員、飛虎隊研究協會副會長。她説:"這也是繼續我父親未竟的航空事業。"
中文名
高麗良
國    籍
中國
性    別
職    務
雲南省航空聯合會名譽會長

高麗良高麗良回憶錄

高麗良
高麗良(1張)
78歲的高麗良還是滿頭捲髮,一生都固執地盤在她頭頂 的捲髮,使其被迫聽了無數次“二毛子”的稱呼,每次她都跳起來罵回去,即使“文革”時期被關進監獄也如此。她的父親就是第一個打下日軍飛機的空軍英雄高志航,母親是流亡中國的白俄羅斯人葛莉亞 [1] 
作為“空軍戰魂”高志航的長女,高麗良一直對日寇深懷仇恨,16歲那年聽説東北民主聯軍來打鬼子,二話沒説就參加,後 [1]  來就隨解放軍參加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又隨大軍來到雲南,在《雲南日報》當了一輩子記者。1983年她成為雲南省政協委員,連續幹了20年;1987年開始擔任雲南省航空聯合會副會長,仍然是名譽會長;高麗良還是中美航空歷史遺產基金會中國董事會成員、飛虎隊研究協會副會長。她説:“這也是繼續我父親未竟的航空事業。”
高麗良和母親的一張合照
“得知爸爸葬在宜昌,日本飛機來炸過7天”
父親犧牲的消息,高麗良是1937年底在收音機裏聽到的,離高志航犧牲的時間已經有一個月。
“那個時候聽收音機,知道爸爸死了,全家都哭。那個時候我8歲了,懂事了。我扶着那台收音機——你為什麼要説我爸爸死了!就是哭啊。”
“1937年11月21日,爸爸在河南周口犧牲後,遺體用紗布纏好,運往重慶。在漢口舉行隆重追悼會時,聽長輩講,周恩來曾經參加,並説:高志航是中華民族的英雄,為抗日犧牲的,為民族犧牲的。”
對父親高志航葬在宜昌的經過,叔父高銘魁曾經詳細告訴過高麗良。
“當時敵機轟炸得厲害,宜昌碼頭非常混亂,運兵都運不過來,這樣爸爸就安葬在宜昌了。當時將遺體裝入一口黑木棺材,叔父説宜昌提供的棺木好,油漆亮得能照出人影。”
“宜昌學生都戴白花,舉着‘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標語,為我爸爸送最後一程。”
“日本軍隊很恨我爸爸,得知我爸爸安葬宜昌後,日本飛機來炸過7天,宜昌當時的政府機關不得不到三遊洞辦公。”
上世紀80年代初,高麗良和小妹妹專程來宜尋找父親的墓,“我性子急,一時找得不順利,急得直淌鼻血。重慶、南京有我爸爸銅像,通化、南京有我爸爸的紀念墓。但是,無論怎樣,宜昌是我爸爸的長眠之地,如果能立個碑修好墓,我雖然身體很不好,但是也一定會來。”
“飛機在家上空飛,媽媽就拿衣服使勁晃”
高麗良心目中的父親,是一個“浪漫的、英俊的,有着強烈愛國心的空軍”;她的母親是流亡中國的白俄羅斯人葛莉亞。“我媽媽很美,照片看得出來,爸爸和媽媽當時確實很浪漫。”
“爸爸原名叫高銘久,他從小上教會學校,會一口流利的法語。張學良準備創辦空軍,爸爸由於身材矮小,又不足18歲,報名被拒絕。他就用法語寫了一封請願信,張學良請來瀋陽最好的法語老師讀信,老師説:這是我最優秀的學生寫的信。張學良立即批准爸爸去法國學空軍。”
“聽奶奶説,爸爸特別愛跳舞,從法國回來時,把一套洋玩意兒都帶回來了。”
“有一次,爸爸去邊境執行任務,在商店買東西時,爸爸只會説法語,説了半天店員不明白,媽媽是白俄羅斯貴族,會講英、法、俄多種語言,就上來為爸爸解了圍。”
“結果兩人在滿洲里私下結婚,爸爸帶我媽媽回家,爺爺、奶奶都不讓他們進門,而爸爸就和媽媽一直在門口跪着,後來爸爸向爺爺求情,説媽媽的肚子裏已經懷了孩子,爺爺才説‘起來起來,不用跪了’。懷的那個孩子就是我。”
“媽媽嫁到我們高家,整天忙個不停,所有家務都是她做。爸爸的飛機有時候故意從家上空飛,媽媽總是衝到院子裏,拿着剛晾好的衣服使勁晃。”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300餘架飛機不戰而入敵手。為再上藍天抗擊日軍,高志航與妻兒生離死別,捨棄一切,躲在火車廁所裏逃往關內。
“媽媽為了找爸爸,把我送回通化老家。奶奶告訴我,媽媽當時託着我,單腿跪在高家門口,她是學中國人託孤的意思。我現在都還記得,媽媽的眼淚不停掉在我臉上,把我從熟睡中弄醒。後來媽媽把我親了又親,留下了一大筐洋娃娃和玩具,坐人力車走了。媽媽的吻,到現在印在我心裏,這是我和媽媽的最後一次見面。”
1932年高志航到了南京,要參加當時的中國空軍。但是當時有規定“凡空軍軍官不能與外籍女子通婚”。
“爸爸和媽媽是自由戀愛,感情很深,聽到消息後抱頭痛哭。是媽媽最後説,‘飛行是你的生命,你的國家現在是這樣,我退出。’但爸爸捨不得,就想辦法在郊區租了民房,還是偷偷在一起。結果後來被特務發現了,就瞞着爸爸,硬生生把媽媽驅逐出境了。”
“爸爸雖然再婚,但生前一直在找媽媽,我們高家也在找她。80年代我還寫信到莫斯科找她,可是都沒有結果了,她愛穿中國的黑袍子,和父親在一起時,從不穿高跟鞋。”
“去年9月,我還去找過上海俄羅斯領事館總領事,回答説時間太久了,媽媽找不到了。”
“爸爸抗擊外侮,是英雄羣體的代表”
高志航進了杭州筧橋航空學校當教員,在國民黨空軍中聲名顯赫。一次英、德、意等國派飛行員在南京表演,參加表演的中國飛行員不如他們,不在表演之列的高志航看後主動要求上天。他的駕機特技一下子就讓前面的表演都相形見絀,當即蔣介石就把自己的飛機“天窗號”獎給了他。
“直到今天,那些我爸爸當年的學生提起他時,都特別尊敬,他們都叫我 ‘小師妹’。”
1937年8月14日,淞滬抗戰的第二天,弱小的中國空軍在杭州灣上空,捨生忘死,上演了罕見的“空中肉搏”,3天共擊落日機45架。
率領中國空軍主戰並擊落第一架日機的是高志航,中國空軍第4航空驅逐大隊的大隊長。第4大隊後來的13位飛行大隊長和許多飛行員都壯烈殉國。
在抗戰期間,共有202名中國飛行員在守土作戰中犧牲,平均年齡只有23歲。
“爸爸抗擊外侮,代表的是一個英雄羣體,他們都表現出了不屈不撓的民族魂。”
高麗良16歲時參加了東北民主聯軍,然後進入東北軍政大學學習,她填寫檔案時第一次正式將父親的名字填上去。當時的校長何長工聞訊親自來看望,“他説在法國的時候,就認識我爸爸,讓我好好幹,學爸爸那樣愛國。”
“當時大學宣傳科科長張根生,也來告訴我,抗日的時候在上海,青年學生流着淚高唱抗日歌曲集會,父親穿着空軍皮靴,大步跨上台,猛拍桌子,説:我們不能哭,眼淚不能把日本人趕出去!要拿起槍桿子!學生們熱血沸騰,立即參軍報國,有的去了延安,有的去了南京。”
晚年的高麗良依然忙碌,協助政府四處奔波昆明建立了駝峯飛行紀念碑,紀念曾經在駝峯航線上犧牲的1200箇中美空軍烈士;之後又代表雲南空軍界,出席2002年中國政府在美國舉辦的“歷史的紀念”大型展覽,並與陳納德將軍夫人陳香梅女士結下了深厚友誼。

高麗良娶國外妻子

父親個頭矮,直到後來也才1.67米,所以一開始就落選了,後來他想出了主意,自己寫了封法語信給張學良。説把名字“銘久”改成“志航”,表明了獻身航空的決心。就這樣,父親如願以償去了法國木拉諾高等航空學校。我東北軍內蒙古執行任務的時候,他認識了母親葛莉亞。母親是白俄流亡貴族,兩人是在商店買東西時候認識的,母親只會説俄語和法語,説了半天店員也不明白,會法語的父親上去解了圍。結果兩人在滿洲里私下結婚。 第二次生命 爸爸在東北軍當飛行員,當時從國外進口了一架飛機,試飛時候,操縱桿彈出,把他腿打斷了。當時找了個日本醫生接骨,那醫生很不負責,連碎骨頭都沒清除就接上了,導致爸爸的腿開始肌肉萎縮。媽媽見情形不對,跑到哈爾濱找到她認識的一個著名的猶太醫生,由這醫生出面給東北航空委員會寫信,表示要重新治療,航空委員會才把爸爸轉院到這醫生手中。就是這次手術,才發現上次日本醫生治療馬虎。媽媽精心照料爸爸幾個月,他終於恢復了,但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了。 第二次婚姻 爸爸入關後,輾轉找到了在法國航空學校的同學邢鏟非,在他介紹下,1932年他到了南京,找到中央航空署,見到了航空總隊隊長毛邦初。毛邦初表示久仰高志航的飛行技術和訓練水平,“當前國家正在用人之際,中央航空署歡迎你。但是本署規定,凡空軍軍官不能與外籍女子通婚,聽説大隊長夫人系俄國貴胄之後,本署不能違背規定,還請高大隊長慎思,二者善擇其一”。 兩人感情深厚,聽到消息後抱頭痛哭。後來兩人想出了辦法,表面上分開,但是爸爸給媽媽在郊區租了民房,兩人還是在一起偷偷廝守。結果被毛邦初發現了,把我媽媽驅逐出境。 1932年,我爸爸再婚,對方是當時上海英語專科學校的校花葉蓉然,她是女學生給空軍英雄獻花的代表,而我爸爸是當時萬眾矚目的英雄。可是兩人結婚後時常有摩擦,爸爸喜歡打獵、攝影,而她喜歡打牌、交際,生活習慣完全不一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