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會講

(中國古老的學術研討方式)

鎖定
“會講”是中國古老的學術研討方式。中國的私學傳統從老子,一直到墨子,都延襲“會講”的傳統。學術同仁們聚在一間大的房子,誰的學問好,大家就來向他學習,這就是“會講”。
中文名
會講
性    質
中國古老的學術研討方式
著名人物
嶽麓書院朱熹張軾
主要形式
中國文化創新和發展

會講歷史淵源

到宋代這種形式成為中國文化創新和發展的主要形式,最為著名的是嶽麓書院朱熹張軾的“朱張會講”。他們兩個人和學生們討論,他們的會講不單純是老師講,而是討論。通過討論、辯論,來不斷提高。南宋講學的風潮興盛,開創了中國思想解放的新中代,理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新儒家形成。
公元1167年農曆九月初八開始的兩個半月時間裏,朱熹來到潭州(長沙)嶽麓書院講學交流。在張栻的嶽麓書院裏,朱熹與張栻兩位大師以“會講”方式,當眾辯論《中庸》之義。講堂上並排擺着兩把太師椅,聽講的學子你贊成誰家的觀點,就站入哪位大師面前的陣營。隨着會講熱烈而睿智地展開,學子們左右逢源,茅塞頻開。兩位大師辯論到緊要處,曾連續三晝夜不輟。各地的學子們得到消息,紛紛騎着快馬從四面八方趕來聽講。路上的人流絡繹不絕,講堂內圍得水泄不通,盛況空前,飲馬池的水一下就被馬喝光了。
公元1175年農曆六月初,以朱熹、陸九淵為首的理學兩大學派在江西鉛山的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規模盛大、最重要的學術大辯論。在整整3天中,學術氣氛相當緊張。爭論的焦點是關於認識論、世界觀問題。理學各派的弟子及閩、浙、贛學者多人齊聚鵝湖,上台辯論的雖然只有朱熹和陸九淵兄弟,但是辯論會如風雷鼓盪,台前台後兩派爭論十分激昂,最後誰也沒有把誰辯倒。五年之後,陸九淵回訪朱熹和他馳名全國的“白鹿洞書院”。朱熹特請陸九淵為書院師生講學。陸九淵精彩的講學,讓聽者無不動容,後來這個演講也被作為白鹿洞書院的一個講義……

會講近代發展

當代新儒家復興,主要也是採用“會講”的形式。2004年蔣慶邀請陳明、盛洪、康曉光在陽明精舍舉辦新中國建國後的首次儒學會講,同年,陳明在北京舉辦有自由派、保守派、新左派眾多學者共同出席的《原道》十週年學術會議,成為當年各界關注的事件。2004年因蔣慶主編的儒家經典兒童誦本出版,引發了一場“讀經大討論”。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國學院,反對聲浪紛至沓來,新儒家挺身而出仗義執言,與反對者進行激辯,引發了一場“國學大討論”。康曉光於2006、2007兩年連續在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身穿儒服率眾舉辦民間祭孔儀式,王達三在2006發起了兩個倡議書,一個是建議政府把教師節改在孔子誕辰日,這個倡議書得到了各界各派眾多學者的連署支持,另一個是呼籲中國人不要過西方耶誕節,這俱使得舉國譁然,海外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