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跟鞋

(高鞋跟的鞋)

鎖定
高跟鞋是一種高跟的鞋,在17世紀是男性的增高鞋,後成為女鞋 [4]  高跟鞋有許多種不同款式,一般跟高於6釐米。高跟鞋有修長身材,體現氣質的作用。
中文名
高跟鞋
外文名
high-heeled shoes
用    途
增高、美觀、修長身材
分    類
女鞋細高跟鞋中跟鞋方跟鞋貓跟鞋尖頭鞋圓頭鞋
面    料
牛皮羊皮、豬皮等動物皮革
常用高度
4釐米、8釐米、10釐米

高跟鞋簡介

馬鐙和高跟鞋 馬鐙和高跟鞋
在西方高跟鞋最初出現的時候,是為了方便人們騎馬時雙腳能夠扣緊馬鐙,保持身體平衡。 [18]  直到16世紀末高跟鞋才成為貴族的時尚,一些身材矮小的男性,開始藉助高跟鞋來讓自己看起來更高大。將高跟鞋的鞋跟增粗,高度適當調低,就成了男性也適用的日常高跟鞋。當中最有名的,就屬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為了令自己看來更高大、更威武、更具自信,於是就讓鞋匠為他的鞋裝上4吋高的鞋跟,並把跟部漆成紅色以示其尊貴身份。除了各種皮革,人們為了追求高跟鞋的優雅華貴,將昂貴的金屬和珠寶運用在高跟鞋的面料上。 [5] 
穿上高跟鞋,可以讓小腿更顯得修長並增加身高;同時當鞋跟10釐米時,足背與地面會呈45°的角度,拉長小腿並使肌肉緊收。 穿上高跟鞋後,為了維持身體的前後平衡,臀部肌羣會發力收縮並抬起,小腹也會自然收縮,同時胸部挺起。穿高跟鞋能使女性體態輕盈,媚態百現,增加魅力。 [11]  此外,高度適宜的高跟鞋,鞋底的造型也正好符合正常人的足弓,這樣可使腳掌受力均勻,無論是站立還是行走都不會感到很累。有平底足的人穿高跟鞋還有矯形作用。 [15]  [22] 
法國的研究表示,女人在穿高跟鞋時展現出的步伐和姿態更有女性特徵,促使男性優待她們。實驗中,穿不同高度鞋子的女性在街邊發放調查請求。結果顯示,對比穿平底鞋的女性,有多達兩倍的男性更願意接受穿高跟鞋女性的請求。除此之外,女性穿高跟鞋時受到路人主動幫忙頻率是穿平底時的兩倍。 [13]  英國研究也顯示,高跟鞋已經成為了女性的自信心來源。調查結果表明,七成的職業女性在穿高跟鞋時會更自信、更相信自己的實力,促使她們在工作中更加成功。高跟鞋已經成為社會大眾和女性本身所公認的魅力標誌。 [14] 

高跟鞋文化歷史

高跟鞋相關故事

腳着紅色高跟鞋的路易十四 腳着紅色高跟鞋的路易十四
15世紀的一個威尼斯商人娶了一位美麗迷人的女子為妻,一個雨天,她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啓發,立刻請人制做了一雙後跟很高的鞋子。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
高跟鞋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期,15世紀,高跟鞋開始在波斯流行。根據史料記載,高跟鞋由波斯王室帶入歐洲,成為16世紀的服裝潮流,貴族也爭相追捧。 [19] 
到了大約1630年代,歐洲女性開始美容美髮、以煙管吸煙及穿高跟鞋,進而繼續帶動潮流 [5]  1670年代,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規定,只有他的宮廷人員才可穿紅色高跟鞋。歷史學家認為,他因為身材矮小,所以偏愛高跟鞋,因此在宮廷中引入了高跟鞋以彌補自身高度的不足。因為他的規定,直到法國大革命前,穿着紅跟鞋都是法國貴族的特權,而貴族被稱為“紅鞋(高)跟”,而出身卑微者因此被稱為“平鞋底”(pied plat)。 [21] 
啓蒙時代,人們返璞歸真,關注高跟鞋的實用性而非為潮流而穿。直到18世紀中,男士穿着高跟鞋被視為笨拙象徵,所以不再穿着。 [5] 
(關於高跟鞋是路易十四發明的傳説,應該是不靠譜的,路易十四生於1638年,而在凡·代克1635年完成的布上油畫《查理一世行獵圖》中,查理一世的腳上已經穿着高跟鞋了。)

高跟鞋高跟鞋在中國

中國古代高跟鞋(少數民族非裹腳款) 中國古代高跟鞋(少數民族非裹腳款)
中國在周朝就有高跟鞋了,據有關記載,2200多年前,周朝女性所穿的禮履,就是圓頭高底的鞋子,姑且稱之為古代高跟鞋。
玉台新詠》中有首《和湘東王名士悦傾城》詩:“履高疑上砌,裾開特畏風。”寫得很形象,那“高跟鞋”是有相當高度的,否則,腳還沒有抬,怎麼就讓人看着像上了個台階呢?這是1500多年前梁代女性的穿鞋情形。
唐宋時期也有“高跟鞋”。宋代書法家米芾在《唐文德皇后遺履圖》的跋中記述,唐代長孫皇后的鞋子“以丹羽織成,前後金葉裁雲飾,長尺,底向上三寸許。” 這種“高跟鞋”底高三寸多,下底窄小,時人給這樣的鞋子起了個很詩意的名字叫“晚下”,寓意為,鞋子的底是慢慢落下的,高而危。
這種鞋子適合“婦人短者着之”,在宮廷貴婦、大家閨秀中很風行。——如今流行的女式坡跟鞋,類似於這種叫“晚下”的高底鞋,腳底如同踩了塊磚頭,讓人視覺有沉重之感。但是,女性因此“增高”近10釐米。而那些不是高底的鞋子,當時統稱為“遠遊履”,相當於運動鞋
15世紀中國明朝時期出現了新式高跟鞋,前低後高,於鞋底後部裝有4釐米至5釐米高的長圓底跟,以絲綢裱裹。北京定陵出土的尖足鳳頭高跟鞋,製作十分講究。鞋長12釐米,高底長7釐米,寬5釐米,高4.5釐米。 [6] 
民國時期,旗袍成為女性的代表性的服飾,高跟鞋和其他時尚飾品成為了旗袍的標配。女性穿着旗袍,再配上高跟鞋,可將身材襯托得亭亭玉立。考慮到旗袍貼身而穿行動有所不便,於是旗袍開始出現開衩,高開衩的旗袍可以隱約露出白皙的大腿,散發出撩人的姿態,非常性感 [12] 

高跟鞋現代演變

17世紀初,高跟鞋是中性化的穿着,男性穿高跟鞋是為了增加身高顯示地位,而女性則穿高跟鞋以顯得更加陽剛。最初,高跟鞋的設計和材料比較簡單。從17世紀末開始,高跟鞋開始“男女有別”,男性的鞋跟變得方正而敦實;相對的,女性的鞋跟變得纖細而富有曲線。 [20] 
18世紀末開始,人們開始嘗試製造更為纖細的鞋跟,可惜支撐力不足,唯有加寬鞋跟的頂部以連接鞋底。在19世紀中期,攝影技術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時尚品味,讓女性身材窈窕的功能帶動了高跟鞋的流行。 [20]  到了十九世紀後期高跟鞋的高度漸漸回落,取而代之是加上絲帶及蝴蝶結的鞋子。
20世紀可愛的瑪麗珍鞋(MaryJane)款首次推出,這個款式在20世紀流行了長達50年之久,當時的造鞋技術已相當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緞子、絲綢及皮革來造鞋,款式亦更加多元化。 [2] 
20世紀20年代,涼鞋與高跟結合,當年女性對服飾抱有更新更開放的態度,而道德規範亦稍松。而在30~40年代,露趾被視為不雅。期間,潮流雜誌曾唾棄這嶄新的鞋款,認為當眾露趾露跟缺乏修養。
20世紀50年代後是高跟鞋歷史中最重要的時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術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狀,即跟部自鞋底開始收窄,到底部再擴大。鞋跟後來雖可發展成筆直,卻依然欠缺線條美。直至50年代的鋼釘技術改革了高跟鞋,設計師才能設計出現今女士又愛又恨的尖細鞋跟。
20世紀世紀80年代末期尖頭高跟鞋開始流行,畢業典禮上的日本女大學生最為流行的裝束是高檔名牌時裝、裙褲和五顏六色的高跟皮鞋。日本女性人均擁有各式鞋子12.6雙(不包括舊鞋和不常穿的過時鞋),僅次於法國婦女而名列發達國家第二位。

高跟鞋文化思潮

追求美是人類的本能,而追求時髦及效仿自己所嫉羨者也是很多人的天性。自古以來便有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之説。
高跟鞋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服飾選擇而已,高跟鞋有着它自己的語言,高跟鞋本身是一種文化

高跟鞋貴族象徵

法國大革命前,貴族制度下高跟鞋是等級身份的標誌,政府屢次用法律來維護貴族的外表,以防止因模仿裝束而混淆等級身份。 [21]  因此歷史上,高跟鞋一直是權力與財富的象徵。 [19]  直到法國共和政府宣佈解除服飾禁令,穿高跟鞋才成為了資產階級平民的喜好。 [21]  穿上高跟鞋是註定無法走快的,這就要求穿着者生活舒適安逸。缺乏物質基礎的女性在穿着高跟鞋的時候無疑會根據各人生活環境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痛苦。
很多女性在抱怨高跟鞋反對高跟鞋,她們的主要理由就是:高跟鞋是一種虐足的表現,穿上高跟鞋會令腳十分不舒適,甚至會很痛,而且容易摔跤。試想穿着高跟鞋只在極為平坦的路面上輕移緩步,又如何會弄到腳痛呢。 [1] 

高跟鞋穿着搭配

高跟鞋行走技巧

高跟鞋行走 高跟鞋行走
1、穿高跟鞋走路時,上半身挺直(注意重心,不要前傾或後仰),吸氣收小腹,把氣停在胸腔的位置; [9] 
2、跨步着地時,鞋跟到腳尖依次着地,且用“腳板中間的部位”發力才是正確的。這會讓走路時對雙腿產生的壓力減輕。 [9] 
3、以大腿的力量,將大腿輕輕抬起帶動小腿往前跨出步伐。切記大腿一定要抬起來,這樣步伐才不會沉重疲累,而是乾脆的輕盈。兩腳交互跨出時成一直線,雙腳自然往前走。兩手則放鬆垂下,自然擺動。 [9] 
4、最基本的要求:鞋子必須合身,不能太大不能太小。選擇鞋底跟自己腳的弧度相符的鞋子。腳趾前端與鞋子頂端應留有2~3釐米空隙。 [10] 
5、要小心計劃穿高跟鞋的時間,儘量減少穿着高跟鞋長時間活動,隔一段時間坐下休息。預先估算自己會走多少路,在出門之前,先想一想有哪些行程,會站多久,要走多少路。
6、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明知要長時間穿着高跟鞋,乾脆帶備一支肌肉按摩膏
7、避免不平的路面;多短的距離也儘量乘搭電梯而不要走樓梯。
8、與密友拖着並肩而行,她/他可以成為你的依傍。
9、走路步幅要小,鞋跟先落地。這樣可以避免腳部壓力分佈不均,從而改善腿部、足部浮腫的現象,促進血液循環,遠離腿部痠痛。 [10] 
10、鞋跟越寬,穿起來的安全感越高;相反,鞋跟越窄,越是寸步難行;所以,儘管鞋跟可能很高,但其實如果跟子比較寬闊,就更易掌握。 [10] 
11、平時不要總穿相同高度的高跟鞋,以免腳部同一處經常受到擠壓。
12、不要抱怨,選擇了穿高跟鞋,就要接受高跟鞋。
13、高跟鞋注意場合,不要在平時擠車或在不平整的馬路上穿,也不宜疾走快跑,更不能上山爬坡。
14、穿高跟鞋走路應注意休息,可以把腳尖翹起,活動一下腳踝和小腿。腳趾甲不宜太短,以防甲溝炎 [10] 

高跟鞋穿着場合

很多場合下高跟鞋是必需品。例如面試白領工作、商務會面。拍攝畢業照結婚照時,女生一般都會身穿正裝或裙裝、腳踩高跟鞋出席。 [17]  很多女性或於工作要求、工作氛圍影響,或因個人喜好,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後就沒離開過高跟鞋。 [16] 
對於大多數人來説,穿着高跟鞋的“商務精英”形象往往跟成熟穩重、可信度高的評價掛鈎。在開展合作時,更多人也會傾向選擇符合此類條件的合作對象。與此類似,高跟鞋也早已成為象徵精緻度和專業性的一個文化符號,經常作為“白領麗人”的標配出現於一些影視作品中。穿高跟鞋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美感,還能夠增強客户的認可度,這無論是對公司還是對個人的業務開展來講,都不失為一個有利的選擇。 [16] 

高跟鞋注意事項

高跟鞋高度適宜

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的科學家發現,鞋子有一定高度最為健康。從穿高跟鞋轉換成穿平底鞋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足部解剖結構和生理力學的角度來看,高跟鞋的鞋跟高度最好在3-5釐米,而完全平底的鞋也並非是最理想的選擇,最好稍微有幾釐米的鞋跟。 [24] 
避免腳部固定部位受到長時間擠壓,最好是分不同的場合換着穿不同的鞋。以女性來説,條件允許的話,每人最好有4-6雙鞋,兩雙高跟單鞋、兩雙涼鞋再加上休閒鞋,每天交替着穿。 [24] 
人的腳板不是平整的,有一定的弧度,稱為“足弓”,它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分散,以保證直立時足底支撐的穩固性。足弓可以吸收震盪,但足弓過高,韌帶過緊,或足弓過低,韌帶鬆弛、足肌乏力,均會引起疼痛。經常穿平底鞋,使足部重心後移,有可能會促使足弓彈性喪失,更不利於負重和行走。穿着平底鞋使人的重心過於靠後,走路時腳後跟砸地,震動可傳到部。 [25] 
芝加哥足科醫生美耿-菜希博士表示,平底鞋似乎比高跟鞋更健康,其實是誤區。像芭蕾鞋或帆布鞋等平底鞋也會導致腳痛。鞋子裏面因缺少必要的襯墊而導致腳底韌帶和跟腱過於拉伸,影響腳弓,導致腳底筋膜炎。因此,鞋子應該有一定的坡度,以2-3釐米為宜。 [25] 

高跟鞋腳型適配

腳型和鞋型 腳型和鞋型
每個人的腳型千差萬別,這和民族性別遺傳基因有關。女性與男性相比,足部較窄,前腳掌短,足弓低,足跟較高。其他的一些因素,例如長期穿的鞋子、年齡肥胖情況也會導致腳型發生變化。為了保持健康,要根據個人腳型選擇適合自己的鞋型。選擇正確的高跟鞋鞋型對足部舒適健康尤為重要。 [26] 
歐洲人很早就發現了腳型間微小的差別,根據統計,大致可分為三種:埃及腳希臘腳羅馬腳 [26] 
(1)埃及腳(Egyptian foot)的大拇趾比其他4根腳趾長,重量大多落在大拇趾上,也是亞洲人和中國人常見的腳型,中國人有60%是這種腳型,埃及腳的形狀適穿範圍很廣,適合穿斜方頭、斜尖頭的高跟鞋。
(2)羅馬腳(Roman foot)的五根腳趾長度相近,相對來説平衡感更好,適合穿圓頭、方頭的高跟鞋。
(3)希臘腳(Greek foot)的第二趾長度突出,因此適合穿尖頭鞋、杏頭高跟鞋,一般的大眾認為舒適的圓頭鞋、方頭鞋反而會會擠壓突出的第二趾。

高跟鞋克服腳痛

高跟鞋穿戴 高跟鞋穿戴
  • 前後高度相差大的鞋子,會讓腳板往前滑,腳趾受到擠壓當然會疼痛。穿高一些是比較有氣勢,避免摩擦就能避免受傷。在不破壞造型的前提下,穿上一層襪子,能夠保護皮膚不會因為和鞋面摩擦而起水泡受傷。
  • 購買貼合腳底的鞋款,鞋底能夠貼合腳底的高低起伏,就能分散壓力到腳掌各處,而不至於集中在某一點造成疲累紅腫。選鞋的時候認真感受一下,腳底有沒有哪一處是碰不到鞋底的。
  • 步伐正確,穿高跟鞋走路其實和平日的走路方式一樣就行,務必讓鞋跟先著地,然後才是鞋頭。要是搞錯順序走起來會很像馬,不只不美觀,腳步不穩更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 除此之外,每天在睡覺前用温水泡腳也能有效的緩解高跟鞋對腳部帶來的勞損。

高跟鞋女童注意

穿高跟鞋的兒童 穿高跟鞋的兒童
大多數少女對於鞋跟的要求在1~10cm之間,而在這個區間內3~5cm的鞋子是最舒服的。50年代的美國,年輕的少女們用低跟的貓跟鞋作訓練鞋,為了讓她們長大了以後能輕鬆的駕馭高跟鞋。 [7] 
童鞋有設計成人化的趨勢,兒童高跟鞋、尖頭鞋、高跟涼鞋越來越多。通常來説,孩子在14-15歲前,腳部都處於發育階段,骨骼尚未定型。研究顯示,過於平坦的平底鞋對足弓的發育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過高的鞋跟也會使兒童各骨骼、關節等承受額外的力量。國家標準規定,兒童鞋有效跟高不得大於25mm,這樣既可以引導童鞋設計成人化,又有利於兒童腳部的成長髮育。
雖然儘管不提倡兒童穿高跟鞋,但市場上還是會推出一些鞋跟較高的童鞋以滿足少女的要求,因此在一些設計時尚的兒童鞋中若跟高達到一定高度後需要安裝鋼勾心以保證鞋的穩定性和平衡性。 [8] 

高跟鞋產婦不宜

室內拖鞋 室內拖鞋
婦女懷孕後,身體情況有了變化,肚子一天一天增大,體重增加,身體的重心前移,站立或行走時腰背部肌肉和雙腳的負擔加重,如果穿高跟鞋,就會使身體支立不穩,由於身體加重,腳的負擔加重,走路或站立,都會使腳感到吃力。因此,孕婦不宜再穿高跟鞋。另外,因孕婦的下肢靜脈迴流常常受到一定影響,站立過久或行走較遠時,雙腳常有不同程度的浮腫,此時穿高跟鞋由於鞋底、鞋幫較硬,不利於下肢血液循環 [22] 
孕婦最好穿軟底布鞋、旅遊鞋,這些鞋有良好的柔韌性和易彎曲性,還有一定的彈性,可隨腳的形狀進行變化,所以穿着舒適,行走輕巧,可減輕孕婦的身體負擔,並可防止摔倒等不安全的因素髮生。產婦坐月子期間可以準備一雙舒適的平底鞋,以穿布鞋或拖鞋為好。 [22] 

高跟鞋健康影響

一、腰部影響
穿上高跟鞋後,人很自然地重心前移,保持抬頭挺胸收腰的姿勢,看起來非常精神,穿梭在人羣中越來越自信。但由於骨盆前傾,腰部後仰,人體負重力曲線大大改變,過度的腰部後伸、背肌收縮繃緊,腰椎小關節和關節囊處於緊張狀態,長期下去,關節囊和腰背肌易發生勞損,引起腰痛。腿部、會陰和下腹部的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影響盆腔的血液循環,也會引起腰骶部疼痛。 [23] 
二、足部影響
長期穿着高跟鞋,由於身體的力量集中在腳掌的某些部位,而不是平分於整個腳掌,使行走姿勢不良造成足肌無力;日常走路時,人體是靠拇趾根部、小趾根部和腳跟3個部位支撐身體重量,穿高跟鞋時身體重量基本被轉移到前腳掌,易造成前腳掌變寬,大拇指向外側彎曲,腳底拱橋位的筋腱會被拉扯,久而久之,筋腱鬆弛,拱橋位便失去支撐作用而塌下,足部原有的足弓便發生塌陷或消失,形成扁平足。 [3] 
鞋跟過高,坡度過大,鞋尖狹小會讓飽滿的前足擠進錐形窄小的鞋尖內,前足底負重增大過窄而尖的鞋尖限制腳趾的活動,常表現為錘狀趾拇囊炎拇趾外翻等症狀。 [3]  由於趾骨關節的骨頭向內側突出,長時間穿尖頭高跟鞋會使前足骨骼受壓,影響附着於拇趾部位的肌肉,導致拇趾沿着其餘腳趾方向移動。如果女性穿高跟鞋不繫鞋帶、加上鞋子比較小,更容易導致足部腳趾擠壓出現拇指外翻或小趾變形的現象。 [23] 
三、腿部影響
在穿上高跟鞋之後,由於膝關節繃直,腰前突增加,人很自然地重心前移,保持抬頭挺胸的姿勢,看起來非常精神。適當地穿穿高跟鞋,能改善女人的體形,增加小腿、腰腹肌肉的緊張度。 [23] 
陳羣醫生告訴記者,據一項英國學者對膝關節炎與高跟鞋的關係的研究發現,穿高跟鞋和赤足行走時髖、膝、踝關節的受力完全不同,經常穿高跟鞋會顯著改變踝關節的正常功能,行走時人體必須由髖和膝關節代償以保持步態穩定。長時間的緊張與壓力可導致髕股關節腔關節退行性改變,從而誘發膝關節炎 [1]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