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谷

(明朝名臣、內閣首輔)

鎖定
高谷(1391年4月14日—1460年2月2日),字世用,號育齋,南直隸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人,祖籍河南懷慶府懷慶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明朝名臣、內閣首輔 [59] 
永樂十三年(1414年)進士,選庶吉士,授中書舍人。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遷春坊司直郎。洪熙元年(1425年),升翰林侍講。正統元年(1436年),經內閣首輔楊士奇推薦,日侍講讀,賜三品服。正統三年(1438年),預修宣廟實錄,書成,升侍講學士。正統十年(1445年),升工部右侍郎兼侍講學士,入內閣預機務。正統十四年(1449年),升任工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景泰二年(1451年),升任少保,仍以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景泰三年(1452年),加太子太傅。景泰七年(1456年),覆命兼謹身殿大學士。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復位,罷黜內閣首輔陳循等人,高谷遂繼任內閣首輔,不久致仕歸鄉。 [60] 
天順四年正月十日(1460年2月2日),高谷去世,享年七十歲。 [3]  [57-58]  成化二年(1466年),贈太保,諡號“文義”。 [61-62] 
概述圖來源:高谷畫像取自《中國宰相全傳》 [73] 
本    名
高谷
別    名
高榖
世用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
出生日期
1391年4月14日
逝世日期
1460年2月2日
主要作品
《育齋集》
主要成就
迎回明英宗
祖    籍
河南懷慶府懷慶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
官    職
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追    贈
太保
諡    號
文義

高谷人物生平

高谷早年經歷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十日(1391年4月14日),高谷出生於南直隸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 [3]  高谷自幼傳承家訓,行為舉止猶如成人,他的父親對此感到十分驚奇。十歲時,入邑庠,勤奮好學。二十歲時,考中舉人 [4] 

高谷登科入仕

永樂十三年(1414年)三月,高谷考中進士,被選庶吉士 [5-7]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二月,高谷被授予中書舍人之職。 [8-10]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新繼位的明仁宗挑選太子屬官,改任高谷為左春坊司直郎 [11-13] 

高谷供職翰林

洪熙元年(1425年),高谷升階為承務郎。九月,因高谷學行獨優,升遷為翰林院侍講,後來因父親的喪事回鄉守孝。 [14-16] 
宣德四年(1429年)九月,高谷守喪期滿,回朝任職。 [17] 
宣德十年(1438年)三月,明宣宗命高谷主考順天府鄉試 [18-19] 
正統元年(1436年)二月,開經筵楊士奇進言説:“經筵講官必須由學問貫通、言行端正者的人擔任。”於是推薦高谷及苗衷馬愉曹鼐四人侍講讀,賜三品章服。高谷進講詳明,聽説這件事的人都歎服。 [20-22] 
正統三年(1438年)四月,高谷因編修《明宣宗實錄》有功,被明英宗升為翰林院侍講學士 [23-24] 
正統七年(1442年)三月,高谷被明英宗任命為殿試讀卷官。 [25] 
正統九年(1444年),明英宗命高谷主考應天府鄉試。 [26] 

高谷入閣輔政

正統十年(1445年)十月,高谷由侍講學士升為工部右侍郎,入內閣參預機務。 [27-29] 
正統十二年(1447年),進階通議大夫 [30]  十一月,明英宗追贈高谷等內閣大臣的先輩和妻子。 [31] 
正統十三年(1448年)二月,明英宗命高谷擔任會試主考官。 [32]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親征,命高谷留守。 [74]  八月,高谷升為工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仍掌內閣事務。都是邊情緊急,朝廷嚴選使者,得中書舍人趙榮,升大理寺少卿,高谷嘉獎趙榮忠心,解所束金帶送他。 [33-35] 

高谷景泰重臣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明英宗自瓦剌回朝,因迎接的禮儀太薄,千户龔遂榮投書給高谷,説禮儀應當隆重些,可以援引唐肅宗迎回太上皇的故事。高谷把它裝在衣袖中帶入朝廷,拿出來給羣臣看,説:“武夫尚且知禮,何況儒臣呢?”眾人都稱讚他説得好。胡濙王直想報告明代宗,高谷説:“迎接之禮已經又議上去了,皇上久沒下決定。如果又呈進這封信,使皇上知道朝野同心,這可能也是一助。”都御史王文認為不可。後來言官把這書信奏了上去。明代宗質問從哪兒得來,高谷回答説:“從臣這兒。”隨即他上書懇請明代宗照龔遂榮的建議辦。明代宗雖然沒有聽從,但也不加罪。 [36-38] 
景泰二年(1451年)十二月,明代宗以高谷德高望重,進升他為少保、東閣大學士。 [39-41] 
景泰三年(1452年)四月,明代宗易儲,高谷被加封為太子太傅,支給二職俸祿,高谷懇切推辭,不被允許,不久又賜階榮祿大夫。 [43-45] 
景泰五年(1454年)四月,應天府、鳳陽府發生災荒,明代宗命高谷祭祀三陵,賑災貧民。 [46-48] 
景泰七年(1456年)五月,《寰宇通志》書成,進升為謹身殿大學士,仍兼東閣大學士。當時內閣有七人,他們之間意見多不合。高谷清明正直,所持的意見也正。王文是高谷所推薦,卻屢次排擠高谷。高谷多次請求解除機要職務,明代宗不許。都給事中林聰因忤逆權貴要人被判死罪,高谷力救,結果他只受到薄懲。陳循和王文陷害考官劉儼黃諫,明代宗命禮部和高谷複閲試卷。高谷極力説劉儼等人無私,並説:“權貴子弟與寒士競爭,本已不可,何況他們不安義命,想因此而陷害考官呢?”明代宗於是賜陳循、王文的兒子考中,只黜退了林挺一人,這事得以過去了。 [49-50] 

高谷天順致仕

天順元年(1457年)正月,明英宗復位,陳循、王文等人都被責備斥出,高谷繼任內閣首輔。二月,高谷也因病辭職,明英宗覺得高谷是長者,對廷臣説:“高谷在內閣時,議迎駕之禮和南宮之事,曾對朕有幫助。賜給他金帛襲衣,派給驛船送他回去。”不久又賜給敕書獎勵。 [51-52]  [54] 
高谷辭職之後,杜門謝絕賓客。有人問到景泰、天順年間的事,他總是不回答。 [53] 

高谷身後哀榮

天順四年正月十日(1460年2月2日),高谷去世,享年七十歲。 [3]  [57]  [58] 
成化二年(1466年)十月,在禮部尚書姚夔的建議下,明憲宗下令贈高谷為太保,諡號“文義”。 [61-62] 
成化三年(1467年)二月,明憲宗恩蔭高谷之子高峘入國子監讀書。 [64] 
成化四年(1468年)十月,明憲宗又授予高谷之子高峘為中書舍人。 [66] 

高谷主要影響

景泰年間,明代宗出於個人利益的考量,對迎接身處瓦剌的明英宗迴鑾之事並不熱衷。即便在蒙古方面明確表示放還明英宗時,明代宗仍糾纏於迎駕的禮節問題而猶豫不決。儘管聖意曖昧,但高谷決主張以厚禮迎回明英宗,欲派商輅親赴居庸關恭候明英宗鑾駕。正是高谷等人的堅持,讓明帝國的君王沒有長期以俘虜的身份蒙受羞辱,而與聖意相左的閣臣也並未因此受到任何懲罰。這一看似無足輕重的事件,對於內閣制度的構建有着重要意義。閣臣不必為保全自己的地位而對聖意曲意逢迎,而是堅守政治倫理上的忠誠。 [68] 

高谷歷史評價

明英宗朱祁鎮:卿以智識文學,執經事朕,恭慎小心,積有歲年。 [55] 《明英宗實錄》引
明代宗朱祁鈺:卿等(陳循、高谷)歷事有年,今又匡輔朕躬,宜茲寵嘉。 [42] 《明英宗實錄》引
孫繼宗等:谷工詩,善書劄,性高簡,士大夫非素知者罕與接見。為人淳謹廉靜,其議奉迎救林聰、劉儼三事,為匡建之大者,士林稱頌雲。 [60] 《明英宗實錄》
李賢:公簡重清介,與人無泛交,義之所在,勇於必言。雖違眾不恤也,在位論薦,多號得人,可謂慥慥乎,篤實之君子矣。 [2] 《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
姚夔:谷清慎自持,端亮有守。始侍經筵,繼入內閣,恪持公論,孜孜為國。當先帝北巡,力主迎鑾之議。及駕還,獨建郊迎之策。後遂乞歸田裏,進退有道,始終不渝。 [63] 《明憲宗實錄》引
葉盛:又如文臣中尚書、都御史、卿佐等官,純誠樸忠如王直、胡濙、高谷。 [65] 《明憲宗實錄》引
張廷玉等:①谷美丰儀,樂儉素,位至台司,敝廬瘠田而已。 [1] 《明史》)②高谷之清直,胡濙之寬厚,王直之端重,蓋皆有大臣之度焉。當英、景之間,國勢初更,人心觀望,執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而谷、濙卷卷於迎駕之儀,直侃侃於遣使之請,皆力持正議,不隨眾俯仰,故能身負碩望,始終一節,可謂老成人矣。 [1] 明史

高谷軼事典故

高谷見識不凡

高谷曾前往海印寺書寫佛經,歸途中遇雨,他赤着腳回來。有人對他的勞苦表示驚訝,他説道:“光我一人苦哪值得憐惜,何不轉告執政要員們禁止抄寫佛經,那樣受益的人就多了。”執政大臣們聽到他的這番話,十分器重他。 [69-70] 

高谷錦上添花

高谷在一次任公宴上,穿的還是用新花樣補綴起來的舊衣袍,外面的人説他是“高學士錦上添花”。 [70-71] 

高谷悍妒無出

高谷的妻子兇悍妒忌,沒有生孩子。有一次,陳循和高谷談到她。高谷的妻子在屏後聽到了,立即出來大罵陳循。陳循當即掀翻了桌子,憤怒地列舉她的罪過,説:“你生不了兒子,又不容納妾,這是要斷絕高家的後嗣呀!我當稟奏朝廷,按律令處置你。”從這以後,高谷的妻子妒意稍減,高谷才得以娶妾生子。 [75] 

高谷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曾祖父
高明
累贈少保兼太子太傅、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
曾祖母
劉氏
累贈一品夫人。
祖父
高椿
元末曾避兵姑蘇,明初返回興化,累贈少保兼太子太傅、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
祖母
王氏
累贈一品夫人。
父親
高焯
累贈少保兼太子太傅、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
母親
黃氏
累贈一品夫人。
子輩
兒子
高峘
成化三年(1467年)蔭為國子生,成化四年(1468年)被授職中書舍人。
參考資料: [64]  [66-67] 

高谷主要作品

高谷著有《育齋集》八十卷, [56]  另有《詩集》十七卷、《歸田》三卷、《拾遺》一卷付梓行世。 [72] 

高谷後世紀念

  • 墓葬
高谷墓位於江蘇省興化市興東鎮沙家村北一圩子,現為西鮑窯廠所在地。據史料記載,規模恢宏,有神道碑、石人、石馬數對。大學士李賢為之撰墓誌,巡撫鄭曉撰行略,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72] 

高谷史料索引

  •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 [1] 
  •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 [2] 
參考資料
  • 1.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8-18]
  • 2.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8-18]
  • 3.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四年庚辰,忽疾作,以正月十日終於正寢,距生洪武辛未三月十日,享年七十。
  • 4.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公自幼承家訓,舉止如老成人,父奇之。甫十歲,乃遣入邑庠,即能奮力於學。弱冠,遂領鄉薦。
  • 5.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登永樂乙未進士第,選入翰林為庶吉士。
  • 6.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永樂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士。
  • 7.    《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二》:永樂十三年三月……修北京城垣。命第一甲進士陳循為翰林院修撰,李貞、陳景著為編修,仍命同纂修性理大全等。第二甲、第三甲進士洪瑛、王翱、林文秸、宋魁、陳鏞、曾弘、林遒節、胡㵾、章文昭、嚴珊、金關、王瑛、鄭珞、袁璞、周崇厚、習侃、鄭雍言、牟倫、呂棠、張益、黃仲芳、廖謨、宋琰、朱曰、□永、範琮、黃瓛、陳文璧、高谷、張堅、沈暘,及原習譯書王懋、姚昇、胡清、方勉、林超、曹義、龔英、時永、彭麟應、陳坤奇、李芳、葉頴、王士華、吳紹生、丁毅、石玉、黎民、張遜、萬完、周貴、連智、王諭、樊斆、王麟、戴覲、許彬、徐景安、石慶、鄭猷、李冠祿、周安、謝暉為翰林院庶給事,擢史常、王達、劉進、徐琦、夏忠為行人,餘命於諸司觀政。
  • 8.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辛丑,授中書舍人。
  • 9.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授中書舍人。
  • 10.    《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二百三十四》:永樂十九年二月……擢庶吉士周崇厚、高谷、宋琰、胡濪、朱㫤、章文昭、張益、柴蘭,舉人劉鉉,生員羅淵、幹霈、夏衡、凌壽,秀才衞靖、宣嗣宗、程南雲、張子俊、胡宜衡、姚繼、黃振宗、俞宗大、陸友仁、餘孜善、劉賢、李棲俱為中書舍人,改前北京道監察御史汪勝、徐爵俱為雲南道。
  • 11.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甲辰,陞左春坊左司直郎。
  • 12.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
  • 13.    《仁宗昭皇帝實錄·卷三上》:永樂二十二年十月……上御思善門,選東宮官屬,加安遠侯柳升太子太傅,成山侯王通、陽武侯薛祿俱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太常寺卿呂震為太子少師,户部尚書夏原吉為太子少傅,兵部尚書李慶為太子少保,震、原吉、慶皆尚書如故,户部尚書郭資兼太子賓,刑部尚書吳中、工部尚書黃福俱兼詹事府詹事,太僕寺卿郭敦為户部左侍郎,及吏部左侍郎郭進俱兼少詹事,改進名進陛,監察御史黃宗載、艾良俱為詹事府丞,曾棨為左春坊大學士仍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王英為右春坊大學士仍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王直為右春坊右庶子仍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周述為左春坊左諭德仍兼翰林院侍讀,林志為右春坊右諭德仍兼翰林院侍讀,改左春坊左諭德張瑛、右春坊右諭德戴綸俱為司經局洗馬,刑部主事張宗璉、中書舍人張侗俱為左春坊左中允,升翰林院編修徐永達、林長楙俱為右春坊右中允,藺從善為左春坊左贊善,國子監助教王讓為右春坊右贊善,翰林院檢討蔣驥、中書人高谷俱為左春坊左司直郎,吏科給事中蔣先、國子監博士張景良俱為右春坊右司直郎。
  • 14.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洪熙改元,受勑階承務郎。未幾,以學行獨優,陞翰林侍講。丁外艱,服除還任。
  • 15.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尋遷翰林侍講。
  • 16.    《宣宗章皇帝實錄·卷九》:洪熙元年九月……己未,升詹事府府丞艾良為行在大理寺,左寺丞鄭煁為大理寺左寺丞,主簿倪宗為行在光祿寺丞,錄事高遠、右春坊司監林宗儒俱為行在鴻臚寺,司賓署丞王永錫為司議署丞,左春坊左中允張宗璉為大理寺丞,贊善藺從善、左司直郎蔣驥、高谷俱為行在翰林院侍講,右春坊右中允徐永達為行在鴻臚寺,左少卿林長楙為鬱林州知州,右司直郎蔣先為行在尚寶司丞,張景良為四川順慶府通判,清紀郎韓岫為行在户科給事中,張昱為行在刑科給事中,司諫吳顒為國子監助教,馮景浩為行在禮科給事中,正字陶永成為北京國子監學正。
  • 17.    《宣宗章皇帝實錄·卷五十七》:宣德四年八月……行在翰林院侍講高谷、光祿寺丞陶瑹親喪服闋,行在吏部以聞,皆命復職。
  • 18.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宣德甲寅,主考順天府鄉試,人服其公。
  • 19.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八》:宣德十年八月……癸卯,命行在翰林院侍讀學士李時勉、侍講高谷為順天府鄉試考官,賜宴於本府。
  • 20.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正統改元春,上初御經筵,少傅楊士奇等上言:經筵講官,必得學問貫通、言行端正者,以供其職。遂薦公與苗衷、馬愉、曹鼐四人專侍講讀,賜三品章服。公每進講,敷衍詳明,聞者歎服。
  • 21.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十四》:正統元年二月……行在禮部尚書胡濙等進經筵儀注。先是,少傅、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少傅、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楊榮,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楊溥言……於是,上命太師、英國公張輔等推舉講讀官以聞。上賜敕諭,以輔知經筵事,士奇、榮、溥同知經筵事,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王直,少詹事兼侍講學士王英,侍讀學士李時勉、錢習禮,侍講學士陳循,侍讀苗衷,侍講高谷,修撰馬愉、曹鼐兼經筵官,翰林、春坊等衙門儒臣分直侍講。又以太子太保、成國公朱勇,少保兼工部尚書吳中,吏部尚書郭璡,禮部尚書胡濙,兵部尚書王驥,刑部尚書魏源,都察院右都御史顧佐侍班。至是,禮部進儀注。一、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會講。直殿內官先一日於文華殿設御案於御座之東稍南,設講案於御案之南稍東。是日早,司禮監官先陳所講經書,書以大學一冊、經以尚書一冊置御案,書在東,經在西,又各以一冊置講案。講官二員各撰講義一篇,預置於冊內。上御奉天門,早朝畢,退御文華殿,將軍侍衞如常儀。鴻臚寺官引三師、三少、尚書、都御史、學士及講讀執事等官,于丹陛上行五拜三叩頭禮畢,以次上殿,依品級東西序立。侍儀御史、給事中各二員,於殿內之南,分東西北向立。序班二員,舉御案置御座前,二員舉講案置御案之南正中。鴻臚寺官贊進講,講官一員從東班出,一員從西班出,詣講案前,北向並立。鴻臚寺官贊鞠躬,拜,叩頭,興,平身畢。翰林執事官一員,從東班出,進詣御案前,跪展書冊畢,退立於御案之東稍南。講官一員,進至講案前講書,講畢稍退。執事官復詣御案前,跪掩書冊畢,退就東班。又執事官一員,從西班出,進詣御案前,跪展經冊畢,退立於御案之西稍南。講官一員,進至講案前講經,講畢稍退,仍並立。執事官復詣御案前,跪掩經冊畢,退就西班。鴻臚寺贊講官鞠躬,拜,叩頭,興,平身禮畢,各退就東西班。序班二員舉御案,二員舉講案,退置原所。鴻臚寺官贊禮畢,上還宮。一、每日止用講讀官四員,學士輪流侍班,不用侍衞侍儀執事等官侍班。講讀等官入見,行叩頭禮,東西分立。先讀書,次讀經,或讀史。每伴讀十數遍後,講官直説大義,惟在明白易曉。講讀後,侍書官侍上習書畢,各官叩頭退。
  • 22.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英宗即位,開經筵,楊士奇薦谷及苗衷、馬愉、曹鼐四人侍講讀。
  • 23.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戊午,預修宣廟實錄成,進侍講學士。
  • 24.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四十一》:正統三年四月……辛未,以宣廟實錄成,升總裁官少傅兼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少傅兼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楊榮俱為少師,兼職如故;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楊溥為少保兼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總裁兼纂修官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王直、少詹事兼侍講學士王英俱為禮部左侍郎,兼職如故;纂修官侍讀學士李時勉、錢習禮、洗馬藺從善俱為翰林院學士,侍讀苗衷為侍讀學士,侍讀曾鶴齡、馬愉、侍講高谷俱為侍講學士,修撰周敍、尹鳳岐、孫曰恭、習嘉言、陳叔剛、陳詢俱為侍讀,曹鼐、儀銘、王一寧、杜寧、儲懋俱為侍講,編修楊翥、董璘、楊壽夫、林文、鍾復、評事張益、監察御史邵宏譽俱為修撰,改主事劉球、劉鉉、洪璵俱為翰林院侍講,升從五品俸;侍講胡穜、邢寬及稽考、參對、催纂、謄錄、收掌文籍官編修蕭鎡等三十一員俱升俸一級,擢謄錄冠帶秀才、監生、生員陳學等十八名俱為試中書舍人。
  • 25.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九十》:正統七年三月……甲戌,禮部尚書胡濙奏三月十五日殿試貢士,請執事等官。上命少師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少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楊溥、吏部尚書郭璡、户部尚書王佐、刑部尚書魏源、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文、兵部左侍郎鄺野、工部左侍郎王巹、大理寺左少卿薛瑄、通政司右通政李錫、侍講學士高榖、馬瑜、侍講曹鼐為讀卷官。
  • 26.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甲子,復主考應天府鄉試。
  • 27.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乙丑,進工部右侍郎兼侍講學士,入內閣知制誥。
  • 28.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正統十年由侍講學士進工部右侍郎,入內閣典機務。
  • 29.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三十四》:正統十年十月……升翰林院學士曹鼐為吏部左侍郎,陳循為户部右侍郎,侍講學士馬愉為禮部右侍郎,侍讀學士苖衷為兵部右侍郎,侍講學士高谷為工部右侍郎,仍兼舊職。命衷、谷同鼐等內閣辦事。
  • 30.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丁卯,進階通議大夫。
  • 31.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正統十二年十一月……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户部右侍郎兼學士陳循、兵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苖衷、工部右侍郎兼侍講學士高谷等誥命,並封贈其祖父母、父母、妻。鼐等進秩未久,上念其輔導有勞,故命賜誥。既而鼐獨陳情乞贈前母,從之。
  • 32.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三》:正統十三年二月……命工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講學士高谷、侍講杜寧為會試考試官,賜宴於禮部。
  • 33.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己巳秋,聖駕北征,命公留守,尋進工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時景泰初,虜情叵測,邊警日嚴,選使虜者,得中書舍人趙榮,陞大理少卿以行。公嘉榮忠奮,解所束金帶與之。
  • 34.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一》:正統十四年八月……庚午,令升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陳循、工部右侍郎兼學士高谷俱為本部尚書,仍兼學士。升浙江道監察御史叚信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往保定等府撫安軍民。升錦衣衞千户呂貴為本衞指揮僉事,升知府範理為福建布政司右布政使,知州陳琰為四川布政司右參議,監察御史上官尹為湖廣按察司副使,刑部員外郎周瑄為福建按察司副使,主事李顒、楊珏俱為僉事。復除僉事張彥於福建按察司。
  • 35.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景泰初,進尚書,兼翰林學士,掌閣務如故。
  • 36.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景泰初,駕自北還,議奉迎禮,公欲從厚,眾疑未定。有千户龔遂榮投書於公,言奉迎當重之意。公袖其書以進,且曰:武夫尚知此禮,況儒臣乎?朝廷以遂榮言非分,得譴。比駕至,百官郊迎,公覆上章以伸前議,無所顧忌,聞者義之。
  • 37.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英宗將還,奉迎禮薄,千户龔遂榮投書於谷,具言禮宜從厚,援唐肅宗迎上皇故事。谷袖之入朝,遍示廷臣曰:“武夫尚知禮,況儒臣乎!”眾善其言。胡濙、王直欲以聞。谷曰:“迎複議上,上意久不決。若進此書,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詰所從得,谷對曰:“自臣所。”因抗章懇請如遂榮言。帝雖不從,亦不之罪。
  • 38.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五》:景泰元年八月……癸未,禮科給事中於泰等言:“今日早朝退,有侯、伯、尚書、都御史等官石亨、王直、胡濙等於午門前持一帖羣立聚觀,議論不一,俱各散去,將帖隱匿,法當追究。”帝曰:“各官多系祖宗舊臣,如何隱匿事情?王直、胡濙即將實情具聞。”直等奏:“帖實工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高谷處接來,備載唐肅宗迎接上皇故事。”帝曰:“”廷大開言路,高谷是大臣,唐肅宗故事,何不明言?必有異情。“濙等奏:“唐肅宗迎接上皇故事正今日可效之良規,皇上宜備法駕至安定門外,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等衙門分官至龍虎台,文武百官並監生、順天府耆老生員人等至土城外迎接行禮,凡此數者視舊定禮儀加重。”帝曰:“虜人譎詐,未可盡信,欲備大禮遠接,恐墮賊計,故止用車馬遠迎。但得大兄入城,宗社奠安,親親尊讓之禮朕自處置。今太上皇帝車駕入東安門,朕於門內迎接,行叩頭禮畢,朕同文武百官隨至南城內便殿,太上皇帝升座,朕行禮畢,文武百官行禮。卿等悉遵朕命,再不許紛更。”
  • 39.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辛未,朝廷以公望重,進少保,仍以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 40.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二年進少保、東閣大學士。
  • 41.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一》:景泰二年十二月……升户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陳循為少保、户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工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高谷為少保、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俱視事如故。循等疏言:“臣等添與六鄉,備員翰苑,日久憂懼,負荷已難。復蒙寵恩,加以三孤之任,匪惟才德不足以禆聖明,實無以愜中外輿情之萬一。伏望收回恩命,禆仍舊職。”帝曰:“卿等歷事有年,今又匡輔朕躬,宜茲寵嘉,不允所允。“
  • 42.    英宗睿皇帝實錄 卷二百十一 景泰二年 十二月 二十八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3-11]
  • 43.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壬申,兼太子太傅,公懇辭,不允,尋賜階榮祿大夫。
  • 44.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易儲,加太子太傅,給二俸。
  • 45.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五》:景泰三年四月……置東宮官屬,命寧陽侯陳懋、武清侯石亨、少傅禮部尚書胡濙、少傅吏部尚書王直俱兼太子太師,安遠侯李溥、少保户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陳循、少保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高谷、少保兵部尚書于謙俱兼太子太傅,都督僉事張輗兼太子太保。升吏部尚書何文淵、户部尚書金濂、南京禮部尚書儀銘、刑部尚書俞士悦、工部尚書兼大理寺卿石璞、都察院左都御史陳鎰、王翔俱為太子太保,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江淵、禮部左侍郎兼學士王一寧、户部右侍郎兼學士蕭鎡俱為太子少師,吏部左侍郎俞山為太子少傅,兵部左侍郎俞綱為太子少保,俱仍兼舊職,璞止兼尚書。升翰林院學士商輅為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學士,仍兼舊職。命户部左侍郎劉中敷兼太子賓客。升太常寺少卿習嘉言為詹事府詹事。命吏部右侍郎項文耀、禮部右侍郎薩琦俱兼少詹事,禮部右侍郎鄒幹兼左庶子,升翰林院侍讀彭時為左春坊大學士,侍講劉儼為右春坊大學士,周旋為左庶子,趙恢為右庶子,修撰林文為左諭德,侍講徐珵為右諭德,修撰李紹、侍講劉定之俱為司經局洗馬,侍講楊鼎、倪謙為春坊左中允,侍講呂原、修撰柯潛為右中允,俱兼舊職,都給事中李佩、監察御史魏齡俱為詹事府府丞,編修周洪謨、劉俊為左贊善,檢討錢溥、編修兵正為贊善,編修萬安李泰、都給事中林聦、典簿鄒循俱為司直郎,洪謨、王泰俱兼舊職,侍書陳榖、徐泌、監丞鮑相、縣丞高誠俱為清紀郎,檢討曾暹、傅宗、五經博士陸藝、典籍李鑑俱兼司諫,編修王與兼司經局校書郎,中書舍人劉鉞、趙昂俱兼正字,升教諭李瓊為檢書,待詔趙政為詹寺府主簿,教諭劉潔為錄事,序班楊欽、王政、周寧、傅榮俱為通事舍人。
  • 46.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甲戌,南京災,朝廷念祖宗陵寢所在,以公重臣,特命往祭。事竣,錄被災者千餘家,悉發廩賑之,歸奏稱旨。
  • 47.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應天、鳳陽災,命祀三陵,振貧民。
  • 48.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景泰五年四月……命少保兼太子太傅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高谷往鳳陽及南京,敕之曰:“南京國家創業垂統,根本重地,與鳳陽皆祖宗累世陵寢所在,朕所夙夜惓惓在唸者也。比聞二處去冬積雪連旬,民皆艱食,今春南京又被火災,毀焚數千餘家,朕益為之寢食弗寧。特命爾齎俸香幣等物,徑詣鳳陽、南京,祭告祖陵、皇陵、孝陵,反鐘山之神,弭災異於既往,祈福慶於方來。爾須精白一心,致朕孝思誠懇,仍湏撫視被災之家,缺食之人,凡有可以賑恤之者,聽爾量宜為之,庶幾上慰祖宗之靈,下遂民庶之願。”
  • 49.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丙子,寰宇通志書成,進兼謹身殿大學士。是歲秋,順天府鄉試,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讀劉儼為考官。有二執政以子入試不中,交章奏儼去取不公,欲置於法,乞詔翰林及六科十三道覆考。公時以疾不出,一聞之即強起。預考畢,毅然入言曰:大臣子與寒士並進巳不可,況又不安於命,欲殺考官可乎?由是儼得釋,公之名益振,而拂其意者銜之。公屢求退避,朝廷重公忠直,不允。
  • 50.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七年進謹身殿大學士,仍兼東閣。內閣七人,言論多齟齬。谷清直,持議正。王文由谷薦,數擠谷。谷屢請解機務,不許。都給事中林聰忤權要論死,谷力救,得薄譴。陳循及文構考官劉儼、黃諫,帝命禮部會谷複閲試卷。谷力言儼等無私,且曰:“貴胄與寒士競進,已不可。況不安義命,欲因此構考官乎?”帝乃賜循、文子中式,惟黜林挺一人,事得已。
  • 51.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英宗復位,循、文等皆誅竄,谷謝病。英宗謂谷長者,語廷臣曰:“谷在內閣議迎駕及南內事,嘗左右朕。其賜金帛襲衣,給驛舟以歸。”尋復賜敕獎諭。
  • 52.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天順改元,皇上覆位,首召公慰諭而留之,其餘誅斥殆盡。公即上疏辭保、傅二職。時機務填委,公以衰老懇乞骸骨。上以公舊人,方隆倚任,然憫其老,且重違公意,特允所請,賜白金、楮幣、織金襲衣,給驛舟送歸其鄉。復賜勑諭,有曰:日與親戚故舊徜徉丘園,展契闊之深懷,道朝廷之盛事。清風高致,足以勵廉而革貪;夙德雅望,足以敷化而導俗。則卿亦永有終譽焉。士林以為榮。
  • 53.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谷既去位,杜門絕賓客。有問景泰、天順間事,輒不應。
  • 54.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五》:天順元年二月……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高榖請致仕,從之。賜之敕曰:“卿以智識文學,執經事朕,恭慎小心,積有歲年。今朕復正大位,圖任經筵舊臣,以緝熙聖學,以寅亮天工。而卿以老疾,懇乞休致。切惟功成身退,乃天之道,故特賜允,以遂卿情。並賜白金、楮幣、金織衣,給驛舟以還。卿其承之。”
  • 55.    英宗睿皇帝實錄 卷二百七十五 天順元年 二月 六日 5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3-11]
  • 56.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所著有《育齋集》八十卷。
  • 57.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天順四年正月卒,年七十。
  • 58.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十一》:天順元年正月……戊子……致仕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高谷卒。谷,字世用,揚之興化人。永樂乙未進士,選為翰林庶吉士,授中書舍人。甲辰,遷春坊司直郎。洪熙改元,升翰林侍講。宣德乙卯,考順天府鄉試。正統改元,上初御經筵,少師楊士奇等薦谷與苗衷、馬愉、曹鼐四人日侍講讀,賜三品服。谷儀度詳整,音語明亮,甚稱上旨。戊午,預修宣廟實錄,書成,升侍講學士。甲子,考應天鄉試。乙丑,升工部右侍郎兼侍講學士,入內閣預機務。己巳,上北征,命谷留守,尋升工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時乘輿未還,虜情叵測,擇奉使者,中書舍人趙榮奮欲往,谷即解金帶與之。及都御史楊善迎乘輿還京,谷議奉迎禮宜從厚。有千户龔遂榮者,意與谷合,投書於谷,谷懷之以示羣公卿,有希旨者以遂榮言涉非分,系之獄,人皆為谷危,谷執議如初。既而升少保,仍以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壬申,加太子太傅,二俸兼支。甲戌,命往南京巡視災傷,事竣還朝。給事中林聰因言事忤執政,御史劾其私,將置聰重闢,谷持正論開諭,遂得末減。丙子,覆命兼謹身殿大學士。是年秋,順天府鄉試,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讀劉儼為考官,大學士陳循、王文子不與選,交章論儼閲卷不公,因峻文巧詆,必欲置之死。詔多官考覆,時谷以疾在告,即奮起曰:“貴胄與寒酸爭進已不可,況又以不得選,遂欲殺考官乎?”因極言於朝,儼得免。丁丑,上覆位,谷上章辭師傅職,乞致仕,上許之,仍賜璽書諭藉,侑以白金、寶鏹、襲衣,給驛舟以歸。至是卒,訃聞,遣官諭祭。谷工詩,善書劄,性高簡,士大夫非素知者罕與接見。為人淳謹廉靜,其議奉迎救林聰、劉儼三事,為匡建之大者,士林稱頌雲。
  • 59.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公諱谷,字世用,姓高氏。其先世居河南之懷慶,有仕宋者,從高宗南渡,徙維揚,今為高郵興化人。
  • 60.    英宗睿皇帝實錄 卷三百十一 天順四年 正月 十日 2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3-11]
  • 61.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成化初,贈太保,諡文義。
  • 62.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三十五》:成化二年十月……賜故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高谷諡。禮部尚書姚夔言:“谷清慎自持,端亮有守。始侍經筵,繼入內閣,恪持公論,孜孜為國。當先帝北巡,力主迎鑾之議。及駕還,獨建郊迎之策。後遂乞歸田裏,進退有道,始終不渝。乞加封諡,表勵臣節。”詔從之,賜諡曰文義。
  • 63.    憲宗純皇帝實錄 卷三十五 成化二年 十月 十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3-11]
  • 64.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三十九》:成化三年二月……故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高穀子峘敍其父勞,乞恩錄用,命送國子監讀書。
  • 65.    憲宗純皇帝實錄 卷四十六 成化三年 九月 六日 3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3-11]
  • 66.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五十九》:成化四年十月……癸巳,故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高穀子峘習字期滿,授中書舍人。
  • 67.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致仕高公穀神道碑銘》:公諱谷,字世用,姓高氏。其先世居河南之懷慶,有仕宋者,從高宗南渡,徙維揚,今為高郵興化人。曾祖諱明,祖諱椿,父諱焯,俱以公貴,累贈少保兼太子太傅、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曾祖妣劉氏,祖妣王氏,妣黃氏,俱累贈一品夫人。高自上世以儒業相傳,至椿當元末,避兵姑蘇,恐廢先業,有子四人,皆令從事詩書。洪武初,復歸維揚,始佔籍於興化,四子業皆有成。其季,公之父也,尤長於詩,有書數千卷,不樂仕進,隱居教授,而鄉之後進多從之遊。
  • 68.    餘勁東. 閣臣更替與景泰內閣政治地位變遷[J].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第42卷(3):93-96.
  • 69.    《玉堂叢語·卷八》:高谷字世用,性謹樸,永樂乙未進士,改庶吉士,授中書舍人。嘗赴海印寺寫佛經,遇雨,徒跣以歸。或訝其勞苦,谷曰:‘我一人何足惜,盍達諸當軸大臣禁寫佛經,則所全者大矣。’當軸聞其語,甚器之。
  • 70.    《玉堂叢語·卷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1]
  • 71.    《玉堂叢語·卷八》:上任公宴,猶以新花樣補綴舊錦袍,外人謂高學士錦上添花。
  • 72.    人文興化 五朝元老——高谷  .興化市人民政府.2020-04-17[引用日期2023-03-18]
  • 73.    車吉心主編,中國宰相全傳 第25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05,第6531頁.
  • 74.    (清)查繼佐,二十五別史 18-21 明書 1-4,齊魯書社,2000.05,第1764頁.
  • 75.    朱祖延,張金煌主編;湖北大學古籍研究所編纂,中華掌故類編 古文今譯 第4輯,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01,第29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