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愉

鎖定
馬愉(1395年-1447年),字性和,號澹軒,山東臨朐縣朱位村人,明朝官吏。 [5] 
馬愉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聰敏好學,明宣德二年(1427年),中進士第一,是明朝江北的第一位狀元。初授翰林修撰。宣德九年(1434年)秋,朝廷選拔史官和庶吉士37人進學文淵閣,以馬愉為首。正統元年(1436年),充經筵講官,遷侍讀學士,參與《宣宗實錄》的撰修,升侍講學士。正統五年(1441年),入內閣,參與機務,再升禮部右侍郎。 [5]  正統十二年(1447年),病故。 [6] 
馬愉官居要職,但門無私謁,不媚權貴,廉潔自守。宦官王振擅權時,連五將四相都爭相巴結,惟馬愉不登其門。他一生不圖厚積,樂善好施。著有《澹軒集》8卷,收入《四庫全書》。 [5] 
別    名
字性和,號澹軒
出生地
臨朐縣朱位村
出生日期
1395年
逝世日期
1447年
主要成就
明朝江北的第一位狀元。
本    名
馬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職    業
禮部右侍郎
諡    號
襄敏

馬愉人物生平

馬愉出身於書香門第,六代均為儒生,多以教書為業。馬愉自幼聰敏好學。
永樂十八年(1420),考中山東鄉試第3名舉人。次年春,欲赴北京參加會試,途中得病,誤期,返回。永樂二十二年(1424)會試,因守繼母孝,又未赴試。
宣德二年(1427),考中進士第一(狀元),是明朝北人中第一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明宣宗勉勵他加強學習,以期後用。
宣德九年(1434)秋,明宣宗為了更好地培養太子朱祁鎮,按照永樂初年初二十八宿舊例,為其挑選史官庶吉士三十七人(《國朝獻徵錄》作翰林官及進士共三十一人)進入文淵閣學習,以馬愉為首,恩禮有加。召試諸葛孔明可與興禮樂論,馬愉所作稱符合明宣宗的心意,得到賞賜。
正統元年(1436),與楊溥苗衷高谷曹鼐等五人,同時選為經筵講官,日侍明英宗講讀,屢賜三品服帶。
正統二年(1437),以秩滿,升侍讀
正統三年(1438),以《明宣宗實錄》書成,升侍讀學士
宦官王振專權,一日,對楊士奇楊榮説:“朝廷事久勞公等,公等皆高年,倦矣。”楊士奇答:“老臣盡瘁報國,死而後已。”楊榮答:“吾輩衰殘,無以效力,當擇後生可任者,報聖恩耳。”王振大喜而退。楊士奇指責楊榮失言。楊榮説:“彼厭吾輩矣,一旦宮內出片紙令某人入閣,且奈何?不如趁此時進一二賢者,同心協力,尚可為也。”楊士奇認同楊榮的意見。次日,兩人列舉侍讀學士苗衷侍講曹鼐和馬愉的名字以進。於是馬愉被提升重用。正統五年(1440),詔以本官入內閣,參預機務。
正統十年(1445),進禮部右侍郎侍講學士
正統十二年(1447)九月六日,病卒,年僅五十三歲。賜賻萬緡及棺槨,遣禮部尚書胡濙諭祭,贈翰林學士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後追諡襄敏,葬於朱位村南高崗上,墓今尚存。贈官兼職,自馬愉始。 [1-4] 

馬愉個人作品

馬愉文集作品

著有《澹軒集》8卷,收入《四庫全書》。 [3] 
成化十四年(1478年),山東布政司參政邢居正,巡視各府縣,至臨朐,從馬愉後人手中得其手稿,便囑託青州知府劉時勉“校讎侵梓,以廣其傳”。於是,劉時勉校正後,由時任户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壽光劉珝作序,取名為《澹軒文集》,共7卷,刊刻流傳,時為成化十六年(1480年)。惜此本今已失傳。
此本刻印不多,幾十年後,民間已極難見到。嘉靖年間,臨朐人遲鳳翔於歷下(今山東濟南 )書店中,購得殘編一帙,極喜,然惜其已殘。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時已為官多年的遲風翔還鄉省親時,又從馬愉曾孫馬璣、馬珩等人手中,索得未曾刻印的手稿若干篇,捎至陝西洮岷兵備副使任上,令鄖陽府府學訓導林震、生員秦守卿二人重加校閲,合先後所得,釐為八卷,分為四冊,付鄖陽府知府張循刻印流傳,並改書名為《馬學士文集》。後人收入《四庫全書》中。
至近代,上述兩刻本已難見到。1986年,馬氏族人曾據遲刻手抄本出過一個前六卷本,書名仍為《馬學土文集》。1998年,國家出版發行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在集部第32冊中,收錄了遲刻《馬學士文集》全八卷。此書共印了100套。此集共收講章(為皇帝上課所準備的講義)17篇、賦頌5篇、詩230 首、贊5則、歌3篇、銘5篇、序102篇、記5篇、跋11則、哀詞4篇。 [4] 

馬愉詩歌作品

送方御史出巡浙江
路入東南眼界寬,青驄到處列城歡。狐狸避道藏蹤跡,鵰鶚沖霄振羽翰。
兩浙冰消春水碧,一冠豸壓曉霜寒。此行定見敷恩澤,多少瘡痍待撫安。
送查郎中致仕
宦途漸覺雪盈顛,詔許南歸思浩然。雙佩初辭丹闕下,此心先到白雲邊。
柴桑舊約能同醉,擊壤新詩取次聯。況有園田生意在,不須重費賣山錢。
送衞主事以嘉省墓
東吳風景久關情,此日歸來喜倍生。千里松楸饒雨露,九原泉壤被恩榮。
錦衣明映江花爛,畫鷀遙隨柳絮輕。適意故園誰不羨,還須及早上神京。
送劉佈政致仕
高步瀛州三十年,嶺南方伯重才賢。生平官況清如水,此日歸心快若川。
紫蟹謾傾燕市酒,白鷗偏狎楚江船。好山入目應無數,雅稱吟懷興浩然。
送劉憲副致仕
徵雁倦飛翼,眷眷懷鄉丘。人生必宦達,貴在知歸休。雖雲古所制,幾能遂斯謀。晝錦故鄉行,良荷君恩優。
遙望大江右,西風送輕舟。山川不改觀,先業餘田疇。朋舊話初別,少壯今白頭。樽酒日相樂,赤松從邀遊。
思昔抱奇才,扶搖八極周。豸冠試柏府,持斧鳴華騶。繼登外台佐,勁節揚風猷。每使狐鼠避,常懷黔黎憂。
茲焉謝羈絆,素心於以酬。俯仰穹壤間,快哉何悔尤。
送黃知府之開封
畫省中郎守汴州,三年獻績總稱優。家聲遠繼黃丞相,德政重聞郭細侯。
一派河流清繞甸,四郊禾黍綠盈疇。遙知五馬行春日,黎庶歡歌滿道周。
送何太守之太平
新捧除書下九關,聖情深慰遠人安。邊城喜迓雙旌到,驛路休言萬里難。
夷獠從今聞禮樂,雕鳶由此變衣冠。知君更有冰霜操,可使蠻煙六月寒。
送劉砒知縣之莆田
讀書早巳取科名,事業初聞在此行。單父晝琴多逸暇,萍鄉更鼓獨分明。
循良自古資儒術,撫字先須問野氓。想到勸農新雨後,棠蔭歌詠有新聲。
謝河東孔運副惠琴兼寄葡萄酒
焦桐斫就自平陽,為憶知音遠寄將。
只恐夜涼清不寐,葡萄佳釀試新嘗。
林間行讀
適興依林樾,逍遙樂此心。練囊隨杖履,緗帙散光陰。
賢聖遺風遠,鳶魚至理深。高懷千古上, 自不染塵襟。
漁樵問答
生計煙波與碧岑,白雲深處有知音。
相逢一笑斜陽暮,説盡紅塵萬古春。
坐石觀泉
聞説匡廬萬丈峯,峯前飛瀑似垂虹。
欲尋濯足知何地,卻見湍聲落雲中。
聽月樓賦
聽月樓高接太空,樓高聽月倍分明。碾霜轂轆冰輪轉,搗月叮叮玉杵鳴。
月奏宮商聲細細,斧修丹桂響錚錚。忽然一陣香風過,吹落妲娥笑語聲。
地闊何從容庋榻,年豐誰信缺餱糧。寒酸大抵多前定,笑斷朱樓公子腸。
遊沂山百丈崖
披雲直上最高巔,石勢巍巍欲插天。日暖峯巒生萬態,地靈今古孕古賢。
崖封台蘚幾千尺,樹帶煙霞數百年。登眺不知豪興發,敲詩對月夜忘眠。
寄謝駢庠掌教陳先生
昨承贈言,辭旨過溢,佩服弗勝。茲成中人近體一首,聊致謝意,希笑覽幸甚。 邑人馬愉端奉駢庠掌教陳先生講席:
每念斯文義氣同,芹池今喜又相逢。 雄辭荷贈瓊瑤麗,高意何殊鬥嶽崇。
久見諸生沾化雨,從知王客沐堯風。 交情不比東流水,只在臨歧悵別中。
束寄駢庠諸友
昨謁黌宮諸友,行輩先後相伴, 以餘舊同遊也,鹹欣喜加敬,親愛殊厚。既來京,緬想於懷,特成近體一首,少伸報謝,兼致相期之意雲。
歸來緩步謁駢庠,黌友交親意何長。 誤起臨淵思結網,不知搏塞已亡羊。
敢忘恭敬歸桑梓,還見栽培出棟樑。 珍重諸公須努力,雲霄指日看翱翔。
聞沾卹典獨坐偶成
再和前韻錄奉苗高二先生髮一盧胡耳。
十二年來住破房,構成那有一旬長。垣墉齊敗波猶溝,瓴瓿斜傾夜未央。
地闊何從容庋榻,年豐誰信缺餱糧。寒酸大抵多前定,笑斷朱樓公子腸。
寄謝縣官
昨承恩命,歸覲二親,獲見邑賢大夫。三公一心,義氣和同,是用政理民康,邑中宴然。以 予遠歸,屢致慰意。及來京後,縈憶載懷,不能已已,遂述一律,聊將謝忱,敬祈電囑是幸。邑人馬愉端奉大尹、二尹、判簿三公侍右: 寧親昨向故鄉回,治邑欣逢得眾才。 百里閭閻無犬吠,三春桃李盡花開。
仁慈政出寧容異,道義心同自不猜。 慰我遠來珍重意,欲將何以報瓊瑰。 [4] 

馬愉主要事蹟

馬愉曾上奏天下郡縣滯留牢獄者多瘐死,宜簡選使者分道審判發落。得到皇帝的採納。
邊境告警,朝廷率兵前往追剿,而敵軍使者四十餘人至,眾人認為應該捉拿他們。馬愉進言:“賞善罰惡,為治之本。波及於善,不符合法律。乘人之來而捉拿他,不算勇武。”皇帝同意他的意見,厚遣其使。 [1-2] 

馬愉親屬成員

六世祖:馬近,宋末青州府府學教授,元朝後,不仕,避居臨朐,於是開始定居臨朐。
曾祖父:馬天駟
祖父:馬景信
父:馬士賢
生母:劉氏
繼母:魏氏
繼母:張氏
妻:陳氏,封宜人
長子:馬徵,官至河南汜水縣知縣
次子:馬徽,官至河南布政司檢校

馬愉人物評價

明史》:愉端重簡默,門無私謁。論事務寬厚。 [1] 
國朝獻徵錄》:端厚凝重,謹畏勤恪。 [2] 
馬愉像 馬愉像
明英宗:講讀之臣,所以考質疑義,非專誦習而已;館閣之職,所以備資顧問,非專辭命而已。國家列官,以館閣兼講讀 ,往往寵以重秩,固有自來,而朕尤意向之,蓋信任之篤,委託之重,非其他可比也。然非文學賅洽、操履淳正之士則不輕畀。故禮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講學士馬愉,早自賢科,榮魁多士,首擢官於史局,再遷秩於經筵。 既公紀載之精亦勤,講讀之久,比參機務盜慎弗渝。顧眷遇之方殷,胡壽齡之不副?宜有顯賜,似慰朕懷。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