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儼

(明代狀元)

鎖定
劉儼(1394年-1457年),字宣化,號時雨。江西吉水人。明代狀元。 [2] 
劉儼為文必主理,雖修舉子業,不為口耳之學,務探底裏,曾説讀書豈但皮毛而已。年二十四,遂領鄉薦。會試,中乙榜,不就而還,潛心林下。二十餘年後慨然有魁天下之志,遂再赴科場,終獲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學益進,乃以古文名天下。歷官侍講、右春坊大學士兼侍講。預修《五倫書》《歷代君鑑》及《寰宇通志》,總裁《宋元通鑑綱目》,書成,遷太常寺少卿兼侍讀。 [2] 
景泰七年(1456年),為順天鄉試主考官,內閣陳循、王文有子與試而囑劉儼,劉儼不為動,皆不得舉。陳、王令其子錄試文訟儼“閲文不明,取士徇私”。遂誣以重罪,賴大學士高谷解救而獲免。天順改元,英宗獎用忠良,以劉儼署翰林院事,然一疾不起而卒。 [2] 
宣化
時雨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羣
出生地
江西吉水
出生日期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
逝世日期
英宗天順元年
主要成就
預修五倫書、歷代君鑑,並總裁寰宇通志、宋元通鑑綱目
主要作品
劉文介公集三十卷
本    名
劉儼
劉儼(1394--1457),字宣化,號時雨,吉水縣水南鎮人,正統七年,1442年進士第一,授修撰。是吉水五里三狀元之一。景泰中,典順天鄉試,力持公道,被黜。後累官太常寺少卿、奉坊大學士,掌院事。卒於英宗天順元年,年六十四歲。諡文介。儼有文才,著有劉文介公集三十卷,《四庫總目》行於世。又嘗預修五倫書、歷代君鑑,並總裁寰宇通志、宋元通鑑綱目。
劉儼嗜書好學,尤擅古文。十六七歲時,從學於族中先達。他在24歲時中舉,此後,屢試不第。但他毫不氣餒,潛心研讀二十年,終於大魁天下,時年已49歲。
劉儼狀元及第後,授翰林修撰。正統十一年(1446)與商輅等進學東閣,後為左春坊大學士,充國史副總裁。又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讀學士。
劉儼生前曾有一善諭傳之:“翰林之職清高固可喜,淹滯亦可嘆。譬如金水河中魚,化龍之期未可必有,而綱罟之患則可必其無。”
劉儼立朝一身正氣,居官清介,剛直之聲傳遍朝野。英宗復位,詔令劉儼署理翰林院事務,正待重用,劉儼一病不起,終年64歲。黃帝頒旨曰:文學老成、守法執政、不為常例,贈兵部左侍郎,諡文介。
詩作趣事
正統七年,廷試進士姚夔等百五十人,劉儼擢第一。有邵進者在甲尾,劉嘗致柬於邵,自稱為年末,或謂邵雲:“劉公笑子殿甲尾,故云然。”邵怒曰:“狀元不是工夫上人做。我見劉必辱之。”笑而解之以詩,雲:“狀元本是龍頭選,龍尾分明屬邵卿。龍尾棹時天必雨,龍頭未必敢相輕。”邵聞之亦解顏。 [1] 
秉公執事
景泰七年(1456)劉儼出任順天鄉試主考。大學士陳循、王文分別為其子陳英、王倫囑託請劉儼關照。劉儼不為所動,秉公執事,結果陳英、王倫落榜。陳循等仗勢奏告劉儼閲卷不公,取士徇私。代宗命禮部與大學士高谷複閲試卷。高谷力言“大臣之子與寒士並進已為不可,況又不安於命,欲構陷考官可乎?”由此劉儼免蹈劉三吾之覆轍。倪克讓有詩讚雲:“飛章交構徒為爾,美諡玉成文介公。”
附劉三吾典故:(洪武)三十年偕紀善白信蹈等主考會試。榜發,泰和宋琮第一,北士無預者。於是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鄉。帝怒,命侍講張信等覆閲,不稱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實屬之。帝益怒,信蹈等論死,三吾以老戍邊,琮亦遣戍。帝親賜策問,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時謂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雲。
傳説故事
關於劉儼的出生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説。明朝洪武27年(1394)9月9日是九皇節,劉儼母親的村莊楊家祠非常熱鬧,村裏請了道士唸經祈禱,保佑全村太平,乞求賜福,各家宴請賓客歡度節日。嘗九皇米果,道士雙手合掌,跪拜天地。突然道士轉向族長笑哈哈地説:“恭喜貴府,賀喜貴府,天上有一把黃龍傘已降落貴府,貴府定有貴人降生。”族長喜出望外,連忙派人逐家排查,結果無人懷孕生產。正疑惑之際,有人來報,本族女楊靜宜嫁店背村東城劉氏為媳,有孕在身,正在孃家過節,今日中午在母親的幫助下產下一名男嬰。族長一聽非常高興,甥貴舅榮。立即置酒到他家賀喜,這名新出生的貴人後來取名叫劉儼。
劉儼小時候聰明伶俐,特別愛看書、肯鑽研。那時候家裏很窮,沒錢買書,他經常到山上砍柴、撿蘑菇,用賣柴、賣蘑菇的錢買書。母親節衣縮食咬緊牙關為他請了一個有學問的老師,因老師年紀比較大,行走不方便,劉儼每天往返十多里山路到老師家裏去讀書。但他從不叫苦,從不怕累,無論颳風下雨。或是烈日炎炎,從沒缺過一天課。
“十年苦讀伴青燈,一朝成名天下聞。”正統七年(1422)劉儼一舉成名,殿試點狀元。授翰林修撰,初入朝為官。歷任右春坊學士,太常少監兼侍讀。
他剛直忠義,古文風格明快通曉,享譽文壇。
明景泰五年(1454),劉儼被朝廷委以重任,以侍讀的官銜出任順天鄉試主考官。為國選賢舉才。順天是京畿之地,讀書人多,主考官也就特別引人注目。雖然是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但當時社會風氣不正,對考生來説,考試成績好壞關係不大,而是取決於有無靠山和賄賂主考官的銀兩。這樣一來,多少知識淵博、才華橫溢的窮人家子弟被拒之門外,名落孫山。而一些學識淺薄、有權有勢的平庸之輩反而榜上有名。劉儼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暗下決心,一定要整治這種風氣。他先安民告示,張貼考試紀律,拒絕一切説情與送禮,明確表示公正主考,公正選才。
當時,內閣執政重臣陳循和王文的兒子陳英、王倫都參加了考試。陳循和王文串通一氣,託人來找考官劉儼説,他們的兒子陳英、王倫參加了這屆舉人考試,錄取時要關照一下,名次排前一點,好在下一年有資格參加禮部會試。劉儼轉告他們,如果你們的兒子考得好,自然會錄取;考得不好,我也無能為力。接着劉儼與其他考官一起查閲了他倆兒子試卷,得知內容空洞,文筆拙略,實屬下等之作,無法錄取。但有的考官,怕得罪陳循和王文而招來陷害,便向劉儼陳述厲害關係,希望錄取。劉儼反問“你們身為朝廷考官,不加制止,反為拙略考生説情,這樣徇私舞弊,豈不坑害了國家,辜負了皇上,矇騙了百姓,也對不起其他舉子,有什麼災禍我來承擔。“説情的考官被他詰問得啞口無言。
錄取名單公佈後,陳英和王倫榜上無名。陳循和王文十分惱火,心想,你劉儼不過是四品侍讀,居然不照顧內閣執政大官的面子,這還了得。後來,陳循、王文兩個互相勾結陷害劉儼,在代宗面前誣告劉儼主考不公。皇上為了弄清是非,派大學士高谷對中舉的試卷全面複查。經查實後,將情況如實向皇上稟報,認為整個考試公正,無私。並揭露了陳循、王文相互勾結陷害劉儼的罪行。昏庸的代宗為了照顧陳循、王文的面子,還是同意他們的兒子中舉,劉儼差點被陷害論罪。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皇帝復位後,嚴辦了當時擁立代宗的陳循、王文,他們二人的兒子也被除名,不準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
當地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齊聲叫絕。劉儼公正選才,廉潔奉公,不畏權貴,不怕報復,不循私情的美德,受到世人稱頌。
參考資料
  • 1.    《堯山堂外紀》
  • 2.    楊學為主編.中國考試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