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屋建瓴

(漢語成語)

鎖定
高屋建瓴(拼音:gāowū-jiànlí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4] 
該成語指的是在很高的屋頂上把水瓶裏的水倒下來,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瞭解透徹。該成語結構為偏正式;在句中作謂語、定語。 [1]  [3] 
中文名
高屋建瓴
拼    音
gāo wū jiàn líng
近義詞
居高臨下
反義詞
螳臂當車蚍蜉撼樹
出    處
《史記·高祖本紀》
注音字母
ㄍㄠ ㄨ ㄐㄧㄢˋ ㄌㄧㄥˊ
語法結構
偏正式
成文用法
在句中作謂語、定語
同義詞
屋上建瓴建瓴高屋

高屋建瓴成語出處

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用陳平計,乃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楚王信迎,即因執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賀,因説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齊,東有琅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故此東西秦也。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矣。”高祖曰:“善。”賜黃金五百斤。(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2] 
後人由“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提煉出成語“高屋建瓴”。 [1] 

高屋建瓴成語故事

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劉邦打敗項羽,奪得天下後,就收走了韓信的兵權。到天下初定,漢朝建立,劉邦當了皇帝后,封韓信為楚王。韓信在楚地當楚王,沒當多久,就有人上書向劉邦報告,説楚王韓信要謀反。高祖劉邦趕緊和身邊的諸將商議對策,很多將領自告奮勇要去征討韓信。 [3] 
這時,劉邦手下的謀士陳平對劉邦説:“陛下朝中的這些將領都不是韓信的對手,強攻不見得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拿下他。”陳平就為劉邦獻了一計,讓劉邦裝作巡遊天下,到離韓信所在的陳縣不遠的雲夢澤去巡遊,在順路會見韓信時,趁其不備,將其擒拿。 [3] 
高祖劉邦採納了陳平的計策,假裝去雲夢澤遊玩,路過陳縣時下令召見陳縣附近的包括韓信在內的各路諸侯。韓信聽説高祖來此地巡遊,並召見諸候,就早早地守候在大路旁,迎接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便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拿下了。 [3] 
聽説劉邦拿下了韓信,大夫田肯去面見高祖劉邦,想為韓信説情。 [3] 
田肯一見劉邦,就笑道:“可喜可賀啊,陛下!” [3] 
劉邦一愣,問道:“可有什麼喜事值得祝賀?” [3] 
田肯説:“值得我向陛下道賀的事情,可有好幾件呢!第一樁喜事是韓信束手就擒,被陛下拿下了;第二樁喜事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控制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周圍又有山河環繞。像這種地勢,即便關東有百萬軍隊來襲,您在秦地只需要兩萬兵馬就能抵擋住。佔據了秦地這麼有利的軍事要地,如果您要對諸侯用兵,那就好像是在高高的屋檐上,居高臨下地朝檐下倒一瓶水那麼容易啊!還有您那齊地,東有琅琊、即墨的富饒為支撐,南有險峻的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這種地勢,簡直是好得不能再好啊!您那齊地土地遼闊,縱橫兩千裏,如果諸侯有百萬軍隊來攻,那麼您在齊地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住。所以説,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是東秦和西秦,使您如虎添翼!陛下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3]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明白田肯原來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田肯説的秦地、齊地,全是韓信定三秦、平齊地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 [3] 
高祖劉邦略一沉吟,對田肯説:“你所言極是!”就下令賞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沒有殺韓信,只是將韓信貶為淮陰侯。 [3] 

高屋建瓴成語寓意

“高屋建瓴”顯示的是一種領袖的“範兒”,是大人物必備的能力。大人物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但是有一點是所有人都要注意的,就是看問題要站在一個相對高的角度來觀察,要有一種全局觀。只有這樣才不會失之偏頗,能夠客觀地分析問題,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6] 
登高才能遠眺,站在高處才能將所有的景物看在眼底。唯有處在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勢之中,才能掌控好所有事情的發展。“高屋建瓴”需要人有一種超越平凡的氣概和膽略,在高遠立意指導下,從全局觀念瞭解事物的全貌,以充滿智慧且獨特的方式充分地呈現自己的能力,將事情的發展推向一種極致。 [7] 
兩軍對壘時,哪方能率先佔據有利的地勢,牽制對方的兵力,哪方往往就能在戰爭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做事情不能忽視客觀的環境和條件,要充分地認識它,利用它的有利方面,這樣做起事來才會事半功倍。 [8] 

高屋建瓴成語運用

高屋建瓴成文用法

該成語結構為偏正式;在句中作謂語、定語;用來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擋。 [1]  [5] 

高屋建瓴運用示例

南朝梁·蕭綱《彈棋譜序》:“望兵棋之式道,上升則博翼穹天,赴下則建瓴高屋。” [5] 
北宋·周邦彥《汴都賦》:“加兵諸侯,如高屋之建瓴,水神皋天邑,以先得者為上計。” [1] 
南宋·曾極《金陵百詠·天門山》:“高屋建瓴無計取,二梁剛把當殽函。” [4] 
清·魏秀仁花月痕》四六回:“高屋建瓴,掛帆東下,克了石首,又克嘉魚,直薄武昌城下。” [5] 
朱自清《那裏走》:“這種……生活樣式,正如高屋建瓴水,它的影響會迅速地伸張到各處。” [4] 
劉伯承《千里挺進大別山》:“毛主席洞察全局,高屋建瓴,在指導革命戰爭中所表現的那種非凡英明和偉大氣概,是史無前例的。” [4] 
參考資料
  • 1.    高屋建瓴  .漢典[引用日期2022-07-01]
  • 2.    本書編寫組編.國學經典選讀 上[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2:102-103
  • 3.    周玉潔著.中國成語故事 《史記·本紀》 帝王霸業[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17.08:161-165
  • 4.    《成語大詞典》編委會編.成語大詞典 雙色本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3.03:391
  • 5.    王濤等編著.中國成語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4:244
  • 6.    劉加臨編著.史記中的智慧名言故事 學生版[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5.01:118
  • 7.    疏影著.中華名句智慧[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11:59-60
  • 8.    《100個好故事叢書》編寫組編繪.讓孩子更受啓迪的100個成語故事[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16.07: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