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韋帕

(2007年台風)

鎖定
超強颱風韋帕(英語:Super Typhoon Wipha,國際編號:0712 [1] 國內編號:0713 [11]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3W [13]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Goring [13]  )為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2個被命名的風暴。“韋帕”(泰語:วิภา)一名由泰國提供,是女士的名字。本次為“韋帕”一名第二次使用 [8] 
“韋帕”於2007年9月16日上午獲得升格命名,而後持續向西北方向穩步行進並迅速整合加強,18日凌晨即被中央氣象台升格為超強颱風,並於當日白天達到強度巔峯,當晚開始逐漸減弱,19日凌晨以強颱風強度(45m/s)在浙江省温州市蒼南縣霞關鎮沿海登陸,而後其迅速減弱並轉向北偏東方向行進,一路穿過浙江、安徽與江蘇後移入黃海,20日白天短暫穿過山東半島後即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其殘餘環流最終變性為温帶氣旋,併入西風帶 [7] 
“韋帕”的到來令中國氣象局啓動了最高級別的防颱風一級應急響應 [17] 其登陸強度強,影響範圍廣,是2007年登陸中國大陸的最強颱風,也是1949年以來9月登陸中國位置最北的熱帶氣旋(後被2022年颱風梅花所超越 [10]  ),給中國東部多省市造成嚴重影響 [7]  ,導致至少7人死亡、4人失蹤 [15] 直接經濟損失83.4億元 [16] 但由於事先預報準確,防禦得當,造成的損失相對較輕,死亡人數與經濟損失均小於2005年颱風麥莎和2004年颱風雲娜,尤其是死亡人數遠低於“雲娜” [7]  。此外,“韋帕”對菲律賓、日本和朝鮮亦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各地總計至少20人死亡,累計經濟損失13億美元。
中文名
超強颱風韋帕
外文名
Super Typhoon Wipha
วิภา(泰語)
名稱來源
泰國 [8] 
名稱含義
女士的名字 [8] 
國際編號
0712 [1] 
國內編號
0713 [11] 
JTWC編號
13W [13] 
菲律賓名
Goring [13] 
起編日期
2007年9月15日(CMA最佳路徑) [11] 
停編日期
2007年9月20日(CMA最佳路徑) [11] 
CMA數據
超強颱風(16級,55m/s,935hPa) [11] 
JMA數據
強颱風(100kt,925hPa) [14] 
JTWC數據
四級超級颱風(135kt,922hPa) [12] 
登陸地點
中國浙江省蒼南縣霞關鎮沿海、山東省榮成市沿海 [7]  [16] 
影響地區
中國、菲律賓、日本、朝鮮 [7] 
人員傷亡
至少20死(其中中國至少7死4失蹤) [15] 
經濟損失
13億美元(2007年美元價值,其中中國至少83.4億元) [16] 
颱風地位
2007年登陸中國大陸的最強颱風 [7] 
是否除名
[8] 

颱風韋帕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2] 
其中,“韋帕”(泰語:วิภา)一名由泰國提供,是女士的名字。其英文名稱原拼寫為“Vipa”,自2002年起被更正為“Wipha”。本次為“韋帕”一名第二次使用,也是其英文名稱拼寫被更正後的首次使用 [8] 

颱風韋帕發展過程

颱風韋帕起源於2007年9月13日由關島以東大約1,435公里(892英里)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首次發現的熱帶干擾。在擾動範圍內形成的低壓區域周圍形成了深對流。低風切變使得在向北移動時得到穩定發展。
9月14日晚,圍繞循環中心形成了對流帶狀特徵,促使JTWC發佈了熱帶氣旋形成警報。幾個小時後,日本氣象廳(JMA)開始將該系統監測為熱帶低氣壓。與此同時,JTWC宣佈干擾已成為熱帶低氣壓13W。此後不久,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GASA)也開始發佈關於發展中的低壓的建議,並將其命名為Goring。最初,位於窪地北部的熱帶上層對流層槽抑制了對流的發展和流出。
然而,9月15日晚,該體系減弱,導致JTWC和JMA在9月16日早些時候將該低壓升級為熱帶風暴。在被宣佈為熱帶風暴後,JMA將韋帕命名為風暴。
整個9月16日,韋帕經歷了短暫的快速強化,JTWC在12小時內將其升級為Saffir-Simpson颶風等級的1級颶風。強化的韋帕在西北太平洋上的亞熱帶低谷上保持了西北方向的軌道。
9月17日在八重山羣島附近的颱風韋帕的紅外衞星圖像 9月17日在八重山羣島附近的颱風韋帕的紅外衞星圖像
9月17日早些時候,韋帕升級為颱風,10分鐘持續風速達到120公里/小時(75英里/小時)。第二輪快速增強發生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導致颱風在9月17日晚些時候達到峯值強度,風速為185公里/小時(持續時間為115英里/小時10分鐘)氣壓為925百帕(hPa; 27.31inHg)。同時,JTWC評估了韋帕幾乎達到了第5類狀態,達到了高風速的4級超強颱風,風速為250公里/小時(持續時間為155英里/小時)。在達到這種強度後,韋帕成為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節中第二強風暴。當日18時許,“韋帕”進入中國24小時警戒線 [18] 
在達到峯值強度後不久,韋帕開始變弱,因為它開始與台灣的高地相互作用。9月18日早些時候,PAGASA發佈了關於Typhoon Goring的最終建議,因為它離開了他們的責任區。當天晚些時候,颱風中心在台灣台北以北大約130公里/小時(80英里)。隨着暴風雨臨近中國大陸登陸,持續減弱。當日7時許,“韋帕”移入東海南部海面 [17] 
衰減後接近朝鮮半島的“韋帕” 衰減後接近朝鮮半島的“韋帕”
9月19日2:00,韋帕的風眼越過中國海岸線附近的温州以140公里/小時(85英里每小時持續風速10分鐘的持續)。JTWC評估了韋帕登陸作為低風險的3級颱風,風速為185公里/小時(115英里/小時持續1分鐘)。隨着風暴進一步向內陸移動,發生了快速減弱。JTWC在9月19日下午發佈了關於韋帕的最終諮詢,因為他們將韋帕歸類為温帶氣旋
然而,JMA繼續監測該系統為熱帶低氣壓直至9月20日。此時,韋帕衰減後已進入黃海並向東北方向朝向朝鮮半島加速。衰減後的韋帕持續了幾個小時,然後在當天下午從朝鮮海岸消散。 [3] 
超強颱風韋帕 路徑圖 超強颱風韋帕 路徑圖

颱風韋帕颱風特點

超強颱風“韋帕”,是2007年登陸中國大陸最強的颱風。“韋帕”風大雨強,登陸時最大瞬間風速達到55.3米/秒(16級),浙江温州過程雨量達到359毫米。與1956年以來登陸浙江的颱風比較,“韋帕”登陸時的強度(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速和中心氣壓)和2005年台風“麥莎”、2004年台風“雲娜”的強度相當,並列歷史第四強,是1949年以來第一個在9月份登陸山東的熱帶氣旋,也是1949年以來9月登陸中國位置最北的熱帶氣旋被2022年颱風梅花所超越 [10]  ),具有發展迅速、強度強、範圍大、風大雨強的特點 [7] 
  • 發展迅速
“韋帕”於2007年9月16日8時被中央氣象台認定在菲律賓東北部洋麪上生成,16日20時被升格為強熱帶風暴,17日2時被升格為颱風,17日18時被升格為強颱風,18日5時被升格為超強颱風,在短短45小時內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完成了連跳8級的過程 [9] 生成後48小時內就由熱帶風暴升級為超強颱風 [7] 
  • 強度強
超強颱風“韋帕”直到登陸浙江蒼南縣,風力仍維持在14級以上,為強颱風級別。海區和部分沿海瞬間風力甚至達到15~16級,具備極強的破壞力。是2007年登陸中國大陸最強的颱風 [7] 
  • 範圍大
“韋帕”本身直徑達1000多公里,10級以上大風區域範圍大,覆蓋了台灣海峽、台灣以東洋麪、東海、長江口區以及浙江和福建沿海 [7] 
  • 風大雨強
登陸時,浙江蒼南漁寮出現瞬間55.3米/秒(16級)的大風,浙江東部出現了特大暴雨。另外,“韋帕”在北上的過程中,先後影響了中國東部的台灣、福建、浙江、上海、江西、安徽、江蘇、山東、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11個省(市),上述地區出現了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受“韋帕”影響,福建東部沿海、浙江東部沿海、上海等地相繼出現8~11級、陣風13~15級的大風 [7] 
雖然“韋帕”登陸強度強,但是由於預報準確、防禦得當,造成的損失較輕,死亡人數與經濟損失都比“麥莎”和“雲娜”少,尤其是死亡人數遠低於“雲娜” [7] 

颱風韋帕預報預警

由於颱風韋帕的威脅,台北松山機場被迫關閉。所有企業,包括證券交易所,都在9月18日關閉。在該島北部地區發佈了颱風警告,並向居民發出警告,指出山區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因此,169人離開了山體滑坡。由於風暴,另有237人從台灣北部地區撤離。針對最靠近旋風中心的區域發出了代碼紅色警報。在被召回港口後,將近4300名中國大陸漁民在台灣避難。
隨着韋帕靠近中國海岸線,威脅着上海這座城市,這是我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疏散之一。當地媒體警告説,韋帕“可能是十年來最具破壞性的颱風”。
超過200萬人從沿海地區撤離,其中浙江省有179萬人,是浙江歷史上最大的居民搬遷。在發佈超級颱風警告後,上海官員從舊樓,臨時建築工地和居住在海岸附近的人員中疏散了291,000人。大約2萬名士兵被派去協助疏散和加強防洪障礙。原定於上海舉行的遊行因警告而被取消。大約365名工人從位於東海的平湖石油鑽井平台撤離。動物園飼養動物並增加工作人員數量以防止逃逸並且包含任何可能由於擊落的電線引發的火災。江蘇省有39,000多人從海岸撤離。在台風當天和之後,許多城市取消了學校並關閉了業務。颱風也導致國際足聯重新安排女子世界盃的四場比賽。將近40,000艘船隻被召回中國各地的港口。大約還有25萬人從福建省撤離,另外還向該省居民發送了141萬條短信。在中國國家氣象局(CMA)開始“一級”應急預案。國家防汛抗旱辦公室啓動了“二級”防洪應急預案,並派出四支隊伍前往預計受到韋帕影響的省份。浙江約有50,000家工廠被關閉,直到韋帕通過。大規模撤離導致颱風造成的生命損失降低。 [4] 

颱風韋帕颱風影響

颱風韋帕菲律賓

“韋帕”(當地稱“Goring”(戈林))雖未直接影響菲律賓,但風暴的外圍雨帶使菲律賓西內格羅省發生嚴重洪澇。洪水淹沒了大片農田,價值1030萬菲律賓比索。許多農場到市場的道路也遭到破壞,耗資500萬菲律賓比索。洪水還摧毀了13所房屋並損壞了31所房屋。風暴產生的罕見龍捲風摧毀了4所房屋並損壞了其他19所房屋。強降雨引發了山體滑坡,在2007年9月16日造成1人死亡,另一名男子於9月21日在洪水氾濫的河流中溺亡,其他3人被漲滿的河流沖走後被列為失蹤者。據事後統計,菲律賓共有7640個家庭受到“韋帕”的影響。

颱風韋帕中國

  • 綜述
截至2007年9月21日15時民政部發布的災情統計,“韋帕”共造成中國1174.1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270萬人,因災死亡7人,失蹤4人;倒塌房屋1.3萬間,損壞房屋5.7萬多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74.5億元 [15] 
截至2007年11月統計,“韋帕”造成中國內地直接經濟損失83.4億元 [16] 
  • 台灣省
台北一建築工地20米(65英尺)高的腳手架倒塌,造成一人死亡,另一人受傷。台灣山區至少有495毫米(19英寸)的降雨,引發洪水,毀壞了約24公頃的農作物,造成780萬新台幣(236300美元)的損失。在風暴高峯期,共有8795座住宅斷電。一些道路和橋樑也被洪水沖走了。台灣官員記錄了29次山體滑坡,大部分發生在北部地區,並敦促居民疏散,因為可能會有更多的滑坡。
  • 上海市
颱風“韋帕”影響中的上海 颱風“韋帕”影響中的上海
2007年9月17日,中國東部部分地區開始受到颱風“韋帕”的影響。在一些城市,暴雨降到162毫米(6.3英寸),導致河流接近洪水期。上海的80條街道因韋帕之前的降雨而被洪水淹沒,新聞報道顯示洪水漲到了人們的膝蓋處。颱風期間,超過191毫米(7.5英寸)的額外降雨導致嚴重的洪水,造成至少13人死亡,有1000户人家,5.7萬户人家被毀,16萬公頃農田被淹。由於大風摧毀了許多輸電線,至少1900個社區失去了電力供應。

颱風韋帕日本

“韋帕”掠過沖繩時,在整個島嶼上產生了335毫米(13.1英寸)以上的氣流,在石垣達到峯值。沖繩大原的最高風速記錄為140公里/小時(87英里/小時) [5] 據日本事後統計,“韋帕”在日本造成至少1人死亡,另有6人受傷。共有7所房屋被毀,4所房屋受損,另有39所房屋受到影響。大約3931公頃的農田、7公里(4.3英里)的公路、3個港口以及10艘船遭到毀壞。在風暴對日本影響最大的時間段內,大約有1.08萬住宅斷電。風暴造成的損失約283億日元(約合2.85億美元) [6] 

颱風韋帕朝鮮

在朝鮮,“韋帕”殘餘雲系帶來的強降雨摧毀了超過10萬公頃的農作物,並毀壞了1.4萬所房屋。此外,8000多座公共建築被部分摧毀或全部摧毀。風暴過後,共有1649人無家可歸。值得一提的是,在“韋帕”之前的一個月,致命的洪水襲擊了朝鮮大部分地區,造成至少600人死亡或失蹤,並有數千座建築遭到毀壞。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