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

鎖定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2007 Pacific Typhoon Season),是2007年西北太平洋與南海水域中熱帶氣旋的活躍時間段。該年台風季活躍程度因厄爾尼諾衰退與拉尼娜發展等因素影響較平均水平略偏低 [1]  ,颱風整體壽命偏短、生成源地偏北,但生成數量與整體強度均接近常年平均水平,部分颱風路徑複雜、強度異常,個別極端強度突出 [5]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首個熱帶氣旋颱風康妮於2007年4月1日生成,末個熱帶氣旋熱帶低壓26W於11月29日消散。該年上半年台風生成稀少但強度較高,夏季前期活躍程度較低迷、後期活躍程度逐漸提高,秋季出現高度集中活躍,全年熱帶氣旋活動於11月末偏早結束。全年共有24個熱帶氣旋獲得國際命名,共有25個熱帶氣旋獲得中央氣象台國內編號,其中中央氣象台認定的最強風暴為颱風聖帕,最大風速達到其認定的65米/秒 [2]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西北太平洋周邊國家地區的颱風災害總體略低於常年平均水平,但部分國家地區所受影響仍較為嚴重。該年中國浙閩沿海遭遇較高強度颱風高頻次影響,颱風聖帕颱風韋帕颱風羅莎對多地造成較重災害 [5] 颱風百合對韓國造成較重災害 [12] 颱風利奇馬對越南造成嚴重人員傷亡 [1]  。此外,該年亦為2000年以來首次單年無颱風被受災成員提出除名。
中文名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
外文名
2007 Pacific Typhoon Season
首個系統
颱風康妮 [2] 
首個生成日期
2007年4月1日
末個系統
熱帶低壓26W
末個消散日期
2007年11月29日
JMA命名總數
24
JTWC編號總數
27
CMA編號總數
25(25國內編號颱風,含1未命名颱風)
CMA最強風暴
颱風聖帕(65m/s)
JMA最強風暴
颱風聖帕(110kt)
JTWC最強風暴
颱風聖帕(140kt)
人員傷亡
至少460人死亡(中國62死、23失蹤) [6] 
經濟損失
約77.3億美元(中國297.57億元) [6] 
除名颱風
上一年風季
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
下一年風季
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風季總述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範圍總述

太平洋颱風季的地域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熱帶氣旋則被稱為颶風,屬於太平洋颶風季範疇。2007年在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級及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氣象廳(JMA)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07xx;對於部分獲得中國中央氣象台認定為熱帶風暴而未獲得日本氣象廳認定的熱帶氣旋,中央氣象台會給予其國內編號07xx,編號次序可能與國際編號有所不同;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會給予該地區其認定的熱帶低壓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以正式編號,通常以三位略縮編號xxW或八位完整編號WPxx2007表示(W與WP指代西北太平洋)。
2007年為厄爾尼諾衰退與拉尼娜發展年 [1]  ,菲律賓東側海盆大尺度大氣響應因ENSO冷水和熱帶印度洋海温偏暖聯合強迫呈現為反氣旋,不利於熱帶氣旋活躍發展 [3]  。該年春季4~5月西北太平洋低緯地區對流活躍增強,促成了兩個較強颱風的生成與活躍 [4]  。6~7月菲律賓至南海一代對流活動減弱,導致該時期颱風活躍低迷,僅有3個颱風生成,較該時期近30年平均水平(5.8個)顯著偏少;同時該時期日本以南副熱帶高壓偏弱,使得生成於東經140度的兩個的颱風發展強盛並北上襲擊日本 [4]  。8月以後,菲律賓以東洋麪對流活動再次加強,同時日本以南副熱帶高壓亦隨之增強,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逐漸增強,並在秋季形成高度集中活躍,大量颱風在菲律賓以東洋麪或南海生成並向西行進襲擊中國與越南,同時也有較多台風在東經140度以東、北緯20度以北的較高緯偏東水域生成活躍 [4]  。11月以後,由於副熱帶高壓南落擠佔颱風生成源地伴隨拉尼娜響應抑制颱風活躍,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趨於平靜,全年熱帶氣旋活動於11月末即偏早結束。
最終2007年西北太平洋全年熱帶氣旋活躍程度達到較歷年統計平均略偏低的水平 [1]  ,在累計氣旋能量指數(ACE)等方面低於歷年統計平均。全年最終一共有24個熱帶氣旋獲得國際命名,共有25個熱帶氣旋獲得中央氣象台國內編號,生成數量與常年統計平均基本持平。該年台風整體壽命偏短、生成源地偏北,但整體強度與登陸中國數量仍接近常年平均水平,部分颱風路徑複雜、強度異常,個別極端強度突出,影響中國的颱風還具有影響時間集中、結束期晚,局部降水強、總體降水少等特徵 [5]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颱風路徑彙總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颱風路徑彙總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總述清單

項目
內容
首個熱帶氣旋
首個熱帶氣旋生成日期
2007年4月1日
末個熱帶氣旋
熱帶低壓26W
末個熱帶氣旋消散日期
2007年11月29日
國際命名總數
24
JTWC編號總數
27
CMA國內編號總數
25
CMA最強風暴
颱風聖帕(65m/s) [2] 
JMA最強風暴
颱風聖帕(110kt)
JTWC最強風暴
颱風聖帕(140kt)
熱帶低壓級及以上總數
25 [2] 
熱帶風暴級及以上總數
25 [2] 
強熱帶風暴級及以上總數
18 [2] 
颱風級及以上總數
14 [2] 
強颱風級及以上總數
8 [2] 
超強颱風總數
4 [2] 
17級以上超強颱風總數
1 [2] 
人員傷亡
至少460人死亡(中國62死、23失蹤 [6] 
經濟損失
約77.3億美元(中國297.57億元 [6] 
除名颱風
説明:最強風暴指的是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強度最高的風暴系統,由中心附近最高風速和中心最低氣壓共同判定,不同機構可能有不同的評價結果。熱帶氣旋包括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六個級別,本欄目中的熱帶氣旋計數以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認定的二分鐘平均風速為準。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時間線

生成月份
活躍系統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0706號颱風(06W)、颱風帕布颱風蝴蝶颱風聖帕颱風菲特(9月消散)
9月
颱風丹娜絲颱風百合颱風韋帕、熱帶低壓14W、颱風範斯高、颱風利奇馬(10月消散)
10月
11月
颱風琵琶颱風塔巴颱風米娜颱風海貝思、熱帶低壓25W、熱帶低壓26W
12月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機構業務

  • 中國氣象局(CMA)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將熱帶氣旋劃分為六個等級,最弱的三個等級和日本氣象廳所規定的是同樣風速,“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日本稱“猛烈颱風”)和日本氣象廳不同。中國採用二分鐘平均風速來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8] 
熱帶氣旋等級
二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蒲福風級
單位:米/秒
單位:千米/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超強颱風(SuperTY)
16級及以上
≥51.0
≥184
≥99.4
強颱風(STY)
14~15級
41.5~50.9
150~183
81~98.8
颱風(TY)
12~13級
32.7~41.4
118~149
63.7~80.5
強熱帶風暴(STS)
10~11級
24.5~32.6
88~117
47.5~63.2
熱帶風暴(TS)
8~9級
17.2~24.4
63~87
34.0~47.0
熱帶低壓(TD)
6~7級
10.8~17.1
37~62
19.5~33.5
注:本詞條中描述每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的最高強度以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認定的二分鐘平均風速為準。
  • 日本氣象廳(JMA)
日本氣象廳將熱帶氣旋劃分為四個等級,最高“颱風”等級再細化為三種不同的強度,最弱的三個等級與中國氣象局規定風速相同。日本氣象廳是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熱帶風暴及以上等級氣旋會被日本氣象廳命名,採用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認證使用的颱風命名系統進行命名。日本採用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十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9] 
熱帶氣旋等級
強度
十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單位:米/秒
單位:千米/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颱風(TY)
猛烈(Violent)
≥53.9
≥194
≥104.8
非常強(Very Strong)
43.6~53.6
157~193
84.8~104.2
強(Strong)
32.8~43.3
118~156
63.7~84.2
強熱帶風暴(STS)
24.4~32.5
88~117
47.5~63.2
熱帶風暴(TS)
17.5~24.2
63~87
34.0~47.0
熱帶低壓(TD)
≤17.2
≤62
≤33.5
注:日本的“猛烈”“非常強”“強”之説法分別對應中國的“超強颱風”“強颱風”“颱風”之説法,且對於同一強度的熱帶氣旋,由於計量標準不同,颱風級以上的熱帶氣旋定強數值方面日本十分鐘平均風速<中國二分鐘平均風速<美國一分鐘平均風速。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採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分級法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採用一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10] 
熱帶氣旋等級
一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單位:英里/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單位:千米/小時
強颶風
(MH)
超級颱風
(ST)
五級超級颱風
(ST-5)
≥157
≥137
≥252
四級超級颱風
(ST-4)
150~156
130~136
240~251
四級颱風(非超級颱風)(TY-4)
130~149
113~129
209~239
三級颱風(TY-3)
111~129
96~112
178~208
二級颱風(TY-2)
96~110
83~95
154~177
一級颱風(TY-1)
74~95
64~82
119~153
熱帶風暴(TS)
39~73
34~63
63~118
熱帶低壓(TD)
≤38
≤33
≤63
注:三級颱風以上等級的熱帶氣旋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中屬於“強颶風”(Major Hurricane)水平,持續風速達到150英里/小時(130海里/小時)以上的熱帶氣旋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非官方分級中屬於“超級颱風”(Super Typhoon)水平。
  • 不同計量標準下的風速換算關係
注:下表的風速數據為各機構在台風公報中所給的最常見的數據,定強依據來自德沃夏克分析法等主要分析方法。本表只反映相對大致對應強度,實際定強並非完全與本表數據一一對應。
以下是對應表: [11] 
熱帶氣旋現時強度指數
CI值
美國一分鐘風速
單位:海里/小時(節)
中國二分鐘風速
單位:米/秒
日本十分鐘風速
單位:海里/小時(節)
風速
等級
風速
等級
風速
等級
1.5
25
熱帶低壓
(TD)
13
熱帶低壓
(TD)
30
熱帶低壓
(TD)
2.0
30
15
35
熱帶風暴
(TS)
2.5
35
熱帶風暴
(TS)
18
熱帶風暴
(TS)
40
20
40
3.0
45
23
45
50
25
強熱帶風暴
(STS)
50
強熱帶風暴
(STS)
3.5
55
28
55
60
30
60
4.0
65
一級颱風
(TY-1)
33
颱風
(TY)
65
颱風
(Strong TY)
70
35
4.5
75
38
70
80
5.0
85
二級颱風
(TY-2)
40
75
90
42
強颱風
(STY)
95
80
45
5.5
100
三級颱風
(TY-3)
85
強颱風
(Very Strong TY)
105
48
110
50
90
6.0
115
四級颱風
(非超級颱風)
(TY-4)
52
超強颱風
(SuperTY)
120
55
95
125
6.5
130
四級超級颱風
(ST-4)
58
100
135
60
7.0
140
五級超級颱風
(ST-5)
62
105
猛烈颱風
(Violent TY)
145
150
65
110
7.5
155
68
115
160
70
165
72
120
8.0
170
75
175
78
125
180
80
8.5
185
82
130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命名名單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綜述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國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循環重複使用。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成員國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
名稱方面,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責任範圍(PAR)以內的熱帶低壓及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都會給予其菲律賓當地命名,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有時一個西北太平洋颱風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國際名及菲律賓名)。另外由於中國氣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採用同一翻譯名,而中國台灣省氣象部門的譯名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個熱帶氣旋也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中文名。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國際名單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氣象廳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即國際命名)。當該熱帶氣旋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後,就會使用下列名單中的名稱。名稱是根據以下名單而定,不按年度劃分。風暴名稱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成員提供,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自提交10個名稱,並以該國英文名稱按字母順序排列。在2007年的風暴名稱中,新名稱“琵琶”取代已被除名的“畫眉”,2007年的風暴名稱與2001至2002年部分風暴名稱相同。
2007年為2000年新台風命名錶投用以來首次單年無颱風被受災成員國/地區提出除名。
以下是名單: [8] 
分組位次
總位次
名稱來源
英文名
中文譯名
國際編號
中國國內編號
名稱意義
名稱更替情況
3-1
29
柬埔寨
Kong-rey
0701
0701
高棉傳説中的可愛女孩,也是一座山的名字
-
3-2
30
中國大陸
Yutu
0702
0702
中國神話傳説中的兔子
-
3-3
31
朝鮮
Toraji
0703
0703
朝鮮深山中的一種花,開花時無聲無息不惹人注意,花能食用和入藥
-
3-4
32
中國香港
Man-yi
0704
0704
海峽名,現為水庫
-
3-5
33
日本
Usagi
0705
0705
天兔星座
-
3-6
34
老撾
Pabuk
0706
0707
一種湄公河中的大型淡水魚
-
3-7
35
中國澳門
Wutip
0707
0708
一種昆蟲,蝴蝶
-
3-8
36
馬來西亞
Sepat
0708
0709
淡水鱸魚類,魚身細小,經常在河流雜草叢生的沼澤區或稻田裏找到
-
3-9
37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Fitow
0709
0710
一種花
-
3-10
38
菲律賓
Danas
0710
0711
體驗及感受的意思
-
3-11
39
韓國
Nari
0711
0712
百合花,一種球莖類植物,長有大的白色或彩色花瓣
-
3-12
40
泰國
Wipha
0712
0713
女士名字
(原名Vipa)
3-13
41
美國
Francisco
0713
0714
查莫羅男子名
-
3-14
42
越南
Lekima
0714
0715
一種水果
-
4-1
43
柬埔寨
Krosa
0715
0716
-
4-2
44
中國大陸
Haiyan
0716
0717
一種鳥
-
4-3
45
朝鮮
Podul
0717
0718
一種在城鄉均有種植的樹,悶熱天氣時人們喜歡在其樹蔭下休息聊天
-
4-4
46
中國香港
Lingling
0718
0719
女孩名
-
4-5
47
日本
Kajiki
0719
0720
劍魚星座
-
4-6
48
老撾
Faxai
0720
0721
女子名
-
4-7
49
中國澳門
Peipah
0721
0722
一種在澳門受歡迎的寵物魚
畫眉→琵琶
4-8
50
馬來西亞
Tapah
0722
0723
屬於淡水鯰魚類,身體巨大,是馬來西亞體積最大的淡水魚
-
4-9
51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Mitag
0723
0724
女士名,意為“我的眼睛”(雅浦語)
-
4-10
52
菲律賓
Hagibis
0724
0725
褐雨燕
-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菲律賓名單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使用一套當地的熱帶氣旋命名法,作於該國風暴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命名之用。與日本氣象廳不同,只要該熱帶氣旋會很間接地吹襲菲律賓或會影響周邊國家或地區(不論強度高低,熱帶擾動以上強度級別,不包括熱帶擾動),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即會使用以下之熱帶氣旋名單對其進行當地命名。名單每四年循環使用一次,故2007年名單與2003年名單相同。其中2003年舊名稱Batibot,Gilas,Harurot,Lakay,Manang,Nina,Pogi,Roskos,Sikat被新名稱Bebeng,Goring,Hanna,Lando,Mina,Nonoy,Pedring,Ramon和Sendong所取代。
  • Amang:颱風玉兔(0702)
  • Bebeng:颱風萬宜(0704)
  • Chedeng:颱風帕布(0706/0707)
  • Dodong:颱風蝴蝶(0707/0708)
  • Egay:颱風聖帕(0708/0709)
  • Falcon:颱風百合(0711/0712)
  • Goring:颱風韋帕(0712/0713)
  • Hanna:颱風利奇馬(0714/0715)
  • Ineng:颱風羅莎(0715/0716)
  • Juaning:颱風法茜(0720/0721)
  • Kabayan:颱風琵琶(0721/0722)
  • Lando:颱風海貝思(0724/0725)
  • Mina:颱風米娜(0723/0724)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系統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國際命名系統

  • 颱風康妮(Kong-rey,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康妮 衞星雲圖 颱風康妮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01
JTWC編號
01W
活躍日期
2007年3月31日~4月6日
CMA數據
40m/s
JMA數據
80kt,960hPa
JTWC數據
10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3月31日,一熱帶低氣壓於密克羅尼西亞之東形成。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康妮。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4月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
4月4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
4月6日,它轉化為温帶氣旋,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颱風康妮 路徑圖 颱風康妮 路徑圖
  • 颱風玉兔(Yutu,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颱風玉兔 衞星雲圖 強颱風玉兔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02
JTWC編號
02W
菲律賓名
Amang
活躍日期
2007年5月15日~5月23日
CMA數據
50m/s
JMA數據
95kt,935hPa
JTWC數據
13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5月15日,一熱帶低氣壓於關島以東南偏南形成。5月17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玉兔。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5月2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再在較後時間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強颱風玉兔 路徑圖 強颱風玉兔 路徑圖
  • 颱風桃芝(Toraji,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桃芝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桃芝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03
JTWC編號
03W
活躍日期
2007年7月4日~7月5日
CMA數據
23m/s
JMA數據
35kt,994hPa
JTWC數據
35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7月2日,中國氣象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在海南島之東南形成,不過日本氣象廳到7月4日才承認這個熱帶低氣壓。它在同日於海南島登陸。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桃芝。同日,它在越南登陸並消散。
熱帶風暴桃芝 路徑圖 熱帶風暴桃芝 路徑圖
  • 颱風萬宜(Man-yi,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萬宜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萬宜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04
JTWC編號
04W
活躍日期
2007年7月7日~7月17日
CMA數據
55m/s
JMA數據
95kt,930hPa
JTWC數據
125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7月7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關島之東南形成。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萬宜。
7月9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
7月1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超級颱風。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颱風。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超級颱風,不過6小時後就再將它降格為颱風。
7月14日,它在九州、四國和本州登陸。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
7月17日,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超強颱風萬宜 路徑圖 超強颱風萬宜 路徑圖
  • 颱風天兔(Usagi,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颱風天兔 衞星雲圖 強颱風天兔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05
JTWC編號
05W
活躍日期
2007年7月28日~8月4日
CMA數據
50m/s
JMA數據
90kt,945hPa
JTWC數據
12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7月28日,一熱帶低氣壓在塞班島之東北形成。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天兔。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
7月30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
8月2日,它在九州宮崎縣登陸,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日較後時間,它在本州山口縣登陸,並減弱為熱帶風暴。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8月4日,它在本州青森縣先後登陸,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強颱風天兔 路徑圖 強颱風天兔 路徑圖
  • 颱風帕布(Pabuk,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帕布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帕布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06
中國國內編號
0707
JTWC編號
07W
活躍日期
2007年8月5日~8月9日
CMA數據
30m/s
JMA數據
65kt,975hPa
JTWC數據
7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07年8月5日早上6時,日本氣象廳把位於在北緯20.2度、東經134.8度的熱帶低氣壓(當時其他氣象台仍定為熱帶擾動或低壓區)升格為熱帶風暴,命名為帕布。同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它命名為Chedeng。它初時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動。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然而,當晚的QuikSCAT風場圖顯示,帕布的低層環流中心仍不明顯,成狹長狀,並和東南方另一個低壓區(後來的熱帶風暴蝴蝶)的低層環流中心相連。
8月7日,香港天文台率先把東南面的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當日日出後,台灣省氣象部門從可見光衞星雲圖中發現帕布真正的低層環流中心位置比原來估計的偏西了約100公里,即時把它重新定位。同日日本氣象廳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帕布升級為颱風;但香港天文台沒有把帕布升為颱風,維持強烈熱帶風暴等級。此時,上述的另一低壓區已發展為熱帶低氣壓。由於帕布和該熱帶低氣壓相距只有500公里左右,兩個熱帶氣旋發生藤原效應,使帕布轉向偏西移動。當日帕布在台灣省屏東縣恆春半島南端登陸,隨後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它降格為熱帶風暴(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沒有強烈熱帶風暴等級)。
在8月8日,帕布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穿越南海北部;同時,上述另一熱帶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蝴蝶。受到蝴蝶的發展影響,加上掠過台灣造成的結構破壞,帕布逐漸減弱。當日,中國中央氣象台、香港天文台和日本氣象廳都先後把帕布降格為熱帶風暴。當帕布在香港以南近海掠過前,中國氣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更把帕布降級為熱帶低氣壓。
在8月9日午夜12時,中國中央氣象台把帕布再度升格為熱帶風暴。隨後帕布轉向西南偏西緩慢移動,在上川島附近海域停滯不前,中國中央氣象台、日本氣象廳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都把帕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當日稍後時間,帕布轉向東北緩慢移動。
8月10日,中國中央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把帕布再度升格為熱帶風暴,但澳門氣象局則沒有重新升格。當日日間帕布一度非常接近香港屯門一帶,香港天文台表示帕佈於下午3時左右在屯門登陸,並穿越香港西部;中國中央氣象台則指出帕佈於下午4時在屯門登陸。帕布移至屯門一帶後,又突然轉向偏西移動,穿越珠江口,在中山再一次登陸,並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其後帕布轉向西南偏西移動,一度再次移向上川島方向。8月11日凌晨,帕布再一次轉向東北移動,最後於早上8時35分在香港天文台總部之西北約80公里減弱為一低壓區。
強熱帶風暴帕布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帕布 路徑圖
  • 颱風蝴蝶(Wutip,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蝴蝶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蝴蝶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07
中國國內編號
0708
JTWC編號
08W
活躍日期
2007年8月7日~8月9日
CMA數據
20m/s
JMA數據
35kt,990hPa
JTWC數據
3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8月7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馬尼拉之東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蝴蝶。
8月9日,它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蝴蝶 路徑圖 熱帶風暴蝴蝶 路徑圖
  • 颱風聖帕(Sepat,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聖帕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聖帕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08
中國國內編號
0709
JTWC編號
09W
活躍日期
2007年8月12日~8月19日
CMA數據
65m/s
JMA數據
110kt,910hPa
JTWC數據
14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8月12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關島之西北形成。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聖帕。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8月14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超級颱風。
8月17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颱風。同日,它在台灣省花蓮縣秀姑巒溪口登陸。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日,它登陸福建省。
8月19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超強颱風聖帕 路徑圖 超強颱風聖帕 路徑圖
  • 颱風菲特(Fitow,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菲特 衞星雲圖 颱風菲特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09
中國國內編號
0710
JTWC編號
10W
活躍日期
2007年8月28日~9月8日
CMA數據
35m/s
JMA數據
70,965hPa
JTWC數據
8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8月28日,一熱帶低氣壓在塞班島之東北形成。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菲特。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8月30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
9月1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9月5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第二天,它在靜岡縣伊豆半島和神奈川縣小田原市登陸。
9月7日,它減弱為一強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它減弱為一熱帶風暴。同日,它三度在北海道登陸。第二天,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颱風菲特 路徑圖 颱風菲特 路徑圖
  • 颱風丹娜絲(Danas,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丹娜絲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丹娜絲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10
中國國內編號
0711
JTWC編號
11W
活躍日期
2007年9月7日~9月11日
CMA數據
28m/s
JMA數據
55kt,990hPa
JTWC數據
65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9月7日,一熱帶低氣壓在硫磺島之東形成。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丹娜絲。
9月9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9月11日,它減弱為一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強熱帶風暴丹娜絲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丹娜絲 路徑圖
  • 颱風百合(Nari,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颱風百合 衞星雲圖 強颱風百合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11
中國國內編號
0712
JTWC編號
12W
活躍日期
2007年9月13日~9月17日
CMA數據
50m/s
JMA數據
100kt,935hPa
JTWC數據
125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9月12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那霸之東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百合。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9月14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同日,它在久米島町登陸。
9月16日,它在濟州特別自治道登陸。同日,它在全羅南道登陸。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它在鬱陵島登陸。第二天,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強颱風百合 路徑圖 強颱風百合 路徑圖
  • 颱風韋帕(Wipha,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韋帕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韋帕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12
中國國內編號
0713
JTWC編號
13W
活躍日期
2007年9月15日~9月19日
CMA數據
55m/s
JMA數據
100kt,925hPa
JTWC數據
135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9月15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那霸之東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韋帕。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9月17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超級颱風。同日,它在西表島登陸。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颱風。同日,它在浙江温州蒼南境內登陸。
9月19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它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超強颱風韋帕 路徑圖 超強颱風韋帕 路徑圖
  • 颱風範斯高(Francisco,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範斯高
熱帶風暴範斯高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範斯高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13
中國國內編號
0714
JTWC編號
15W
活躍日期
2007年9月23日~9月25日
CMA數據
20m/s
JMA數據
40kt,990hPa
JTWC數據
45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一低壓區於9月22日下午在南海上增強為一個熱帶低氣壓,初時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動,翌日下午轉向西至西南偏西移動,並增強為熱帶風暴。當晚,日本氣象廳將熱帶風暴命名其為範斯高。
範斯高於9月24日清晨在香港以南約300公里掠過,當日下午在海南島文昌市附近登陸。範斯高於當日晚上在海南島上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轉向西南偏西至西南移動。翌日凌晨穿越北部灣,並轉向西移動。當日下午範斯高轉向西北至西北偏北移動,並在當晚于越南北部沿岸登陸並減弱為一個低壓區。
熱帶風暴範斯高 路徑圖 熱帶風暴範斯高 路徑圖
  • 颱風利奇馬(Lekima,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利奇馬 衞星雲圖 颱風利奇馬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14
中國國內編號
0715
JTWC編號
16W
活躍日期
2007年9月27日~10月4日
CMA數據
33m/s
JMA數據
60kt,975hPa
JTWC數據
7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利奇馬於9月29日在馬尼拉東北偏北約220公里的呂宋島上發展成為一個熱帶低氣壓,並向西移動。利奇馬於當日傍晚進入南海,翌日轉向西南偏西移動及增強為熱帶風暴,並於10月1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採取西北或西北偏西路徑趨向海南島。
10月2日晚,利奇馬掠過海南島,並進入北部灣。翌日彷晚,利奇馬增強為颱風,並於該晚登陸越南海岸,並逐漸減弱。10月4日清晨,利奇馬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並在數小時後減弱為熱帶風暴。當天彷晚,利奇馬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於晚間減弱為低壓區。
巧合的是,“利奇馬”此名於2019年第四次使用時獲得的菲律賓本地命名同樣為Hanna。
颱風利奇馬 路徑圖 颱風利奇馬 路徑圖
  • 颱風羅莎(Krosa,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羅莎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羅莎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15
中國國內編號
0716
JTWC編號
17W
活躍日期
2007年10月1日~10月8日
CMA數據
55m/s
JMA數據
105kt,920hPa
JTWC數據
13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在10月1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於呂宋島之東形成,日本氣象廳在同日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羅莎。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10月3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
10月5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超級颱風。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颱風。同日,它在與那國島登陸。同日,它在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登陸。
10月7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日,它在福鼎市登陸。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
  • 颱風海燕(Haiyan,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海燕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海燕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16
中國國內編號
0717
JTWC編號
27W(事後補給予)
活躍日期
2007年
CMA數據
40m/s
JMA數據
40kt,994hPa
JTWC數據
5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一温帶氣旋於9月30日形成,並於10月3日在威克島西北偏北約1080公里轉化為熱帶擾動,初時大致停留不動,並訂為擾動編號93W。初時系統附近有少量對流發展,低層環流中心外露。當晚它開始緩慢向東移動,但對流稀少,低層環流中心完全外露。
10月4日,93W增強為熱帶低氣壓,系統附近有對流發展,低層環流中心轉為部份外露,並加速向東移動。它迅速增強,當日晚上進一步增強為熱帶風暴,系統附近的對流集中於南部。
10月4日晚上,它進一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強度達到顛峯,其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90公里,並開始沿副熱帶高壓脊西北部向東北偏北移動。微波圖片顯示93W形成一風眼牆,但環流細小。同時,日本氣象廳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但預期不會再增強。
10月5日上午,它的風眼牆消失,但其低層環流中心明顯且風力仍頗強,對流十分旺盛,環流完整。
10月5日晚上,93W受到較涼的海水和頗強的垂直風切變影響,減弱為一熱帶風暴。翌日日本氣象廳把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把它命名為海燕。
10月6日晚上,海燕進一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及於10月7日上午減弱為一低壓區。
熱帶風暴海燕 路徑圖 熱帶風暴海燕 路徑圖
  • 颱風楊柳(Podul,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楊柳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楊柳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17
中國國內編號
0718
JTWC編號
活躍日期
2007年10月5日~10月7日
CMA數據
28m/s
JMA數據
55kt,985hPa
JTWC數據
發展過程
路徑圖
10月6日,日本氣象廳將在日本之東的熱帶低氣壓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楊柳。第二天,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強熱帶風暴楊柳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楊柳 路徑圖
  • 颱風玲玲(Lingling,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玲玲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玲玲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18
中國國內編號
0719
JTWC編號
18W
活躍日期
2007年10月11日~10月15日
CMA數據
23m/s
JMA數據
45kt,994hPa
JTWC數據
4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10月12日,日本氣象廳將在中途島之西南的熱帶低氣壓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玲玲。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10月15日,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玲玲 路徑圖 熱帶風暴玲玲 路徑圖
  • 颱風劍魚(Kajiki,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颱風劍魚 衞星雲圖 強颱風劍魚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19
中國國內編號
0720
JTWC編號
19W
活躍日期
2007年10月19日~10月22日
CMA數據
45m/s
JMA數據
90kt,945hPa
JTWC數據
115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一低壓區在10月19日於塞班島之西北增強為一熱帶低氣壓,初時向西北偏北移動。同日下午增強為熱帶風暴,命名為劍魚。同日增強為一強烈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第二天劍魚轉向東北偏北移動並移至日本以東海域。
10月21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翌日凌晨,劍魚轉向東移動並轉化為一温帶氣旋。
強颱風劍魚 路徑圖 強颱風劍魚 路徑圖
  • 颱風法茜(Faxai,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法茜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法茜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20
中國國內編號
0721
JTWC編號
20W
活躍日期
2007年10月26日~10月27日
CMA數據
28m/s
JMA數據
55kt,975hPa
JTWC數據
4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一個低壓區於10月26日早上於台灣省以東海域附近增強為一個熱帶低氣壓,初時向西北偏北移動,日本氣象廳將熱帶低氣壓命名為法茜。
法茜在同日下午增強為熱帶風暴,其後逐漸緩慢增強,晚上法茜轉向東北偏北移動。10月27日黃昏增強為一強烈熱帶風暴,並移至日本以東海域,一度靠近東京。翌日凌晨,法茜於轉向東北移動並轉化為一温帶氣旋。
強熱帶風暴法茜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法茜 路徑圖
  • 颱風琵琶(Peipah,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琵琶 衞星雲圖 颱風琵琶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21
中國國內編號
0722
JTWC編號
21W
活躍日期
2007年11月3日~11月10日
CMA數據
33m/s
JMA數據
70kt,970hPa
JTWC數據
75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11月3日,一熱帶低氣壓於馬尼拉之東北形成。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琵琶。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日,它在伊薩貝拉省登陸。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
11月6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
11月8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第二天,它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颱風琵琶 路徑圖 颱風琵琶 路徑圖
  • 颱風塔巴(Tapah,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塔巴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塔巴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22
中國國內編號
0723
JTWC編號
22W
活躍日期
2007年11月11日~11月12日
CMA數據
18m/s
JMA數據
35kt,996hPa
JTWC數據
35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11月11日,一熱帶低氣壓於硫磺島之西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塔巴。11月13日,它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塔巴 路徑圖 熱帶風暴塔巴 路徑圖
  • 颱風米娜(Mitag,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米娜 衞星雲圖 颱風米娜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23
中國國內編號
0724
JTWC編號
24W
菲律賓名
Mina
活躍日期
2007年11月20日~11月27日
CMA數據
40m/s
JMA數據
80kt,955hPa
JTWC數據
95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在11月20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雅蒲島之西北形成。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米娜。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11月22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
11月25日,它在菲律賓登陸。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11月27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它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颱風米娜 路徑圖 颱風米娜 路徑圖
  • 颱風海貝思(Hagibis,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海貝思 衞星雲圖 颱風海貝思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0724
中國國內編號
0725
JTWC編號
23W
菲律賓名
Lando
活躍日期
2007年11月20日~11月27日
CMA數據
35m/s
JMA數據
70kt,970hPa
JTWC數據
8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11月18日,一個熱帶低氣壓於菲律賓南部形成,初時向西移動,翌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並登陸菲律賓。
11月20日,熱帶風暴命名為海貝思,它在當晚迅速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進入南海。
11月23日午夜海貝思增強為颱風,並達到顛峯,中心風力每小時130公里。
當晚,海貝思受東面的颱風米娜影響而開始減弱及在南海中部徘徊,翌日清晨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轉向東移動,再度趨近菲律賓。
11月25日,海貝思進一步減弱為一個熱帶風暴。
11月27日於菲律賓民都洛島登陸。翌日早上減弱為熱帶低氣壓,當日下午進一步減弱為低壓區。
颱風海貝思 路徑圖 颱風海貝思 路徑圖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其他系統

  • 0706號颱風(06W,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中國國內編號
0706
0706號熱帶風暴(06W) 衞星雲圖 0706號熱帶風暴(06W)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06W
活躍日期
2007年8月3日~8月7日
CMA數據
18m/s
JTWC數據
3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8月2日,一熱帶低氣壓在越南順化市之東南形成。
8月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8月7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由於該系統被中央氣象台認定為熱帶風暴並給予國內編號,該年台風帕布及之後颱風的中國國內編號都比國際編號大1。
0706號熱帶風暴(06W) 衞星雲圖 0706號熱帶風暴(06W) 衞星雲圖
  • 熱帶低壓14W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14W
熱帶低壓14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14W 衞星雲圖
活躍日期
2007年9月20日~9月21日
JTWC數據
30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9月20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關島之西形成。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低壓14W 路徑圖 熱帶低壓14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25W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25W
熱帶低壓25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25W 衞星雲圖
活躍日期
2007年11月25日~11月27日
JTWC數據
25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在11月25日,一熱帶低壓在關島之東南形成。11月27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低壓25W 路徑圖 熱帶低壓25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26W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26W
熱帶低壓26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26W 衞星雲圖
活躍日期
2007年11月28日~11月29日
JTWC數據
25kt
發展過程
路徑圖
在11月28日,一熱帶低氣壓在硫磺島之西形成。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低壓26W 路徑圖 熱帶低壓26W 路徑圖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風季影響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總述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西北太平洋周邊國家地區的颱風災害總體略低於常年平均水平,但部分國家地區所受影響仍較為嚴重。該年中國浙江、福建沿海遭遇較高強度颱風高頻次影響,颱風聖帕颱風韋帕颱風羅莎對多地造成較重災害 [5] 颱風百合對韓國造成較重災害 [12] 颱風利奇馬對越南造成嚴重人員傷亡 [1]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中國

2007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上共生成25個颱風,其中7個在中國登陸(最佳路徑取消認定颱風利奇馬登陸海南 [7]  )。颱風影響時間集中、結束期晚,登陸時段集中在8、9和10月,分別有3、2和2個颱風登陸,在多年平均颱風高發期的6-9月生成的颱風均較歷史同期偏少,10月和11月生成的颱風顯著偏多,其中10月的登陸颱風數較歷史同期顯著偏多,羅莎是1949年以來第5個在10月份登陸浙閩沿海的颱風。該年台風局部降水強、總體降水少。“帕布”在廣東湛江龍門鎮造成了24小時累計達606毫米的強降水;“聖帕”給江南和華南造成大範圍持續性降水,湖南和江西的累積降雨量超過上一年的颱風碧利斯,湖南郴州資興達到516毫米;“羅莎”影響期間,浙江全省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其中10月8日杭州市降雨量達191.3毫米,打破了有氣象記錄以來24小時降水極值 [5] 
據氣象部門統計,受颱風影響,2007年全國共有2447.93萬人受災,669.99萬人轉移,76人死亡,15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297.57億元。“聖帕”“韋帕”“羅莎”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263.4億元,約佔2007年台風損失的91%。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統計,2007年台風共造成全國12個省份4216.85萬人受災,死亡62人,失蹤23人,農作物受災3119.12萬畝,倒塌房屋7.92萬間,緊急轉移羣眾724.13萬人,直接經濟損失297.57億元。颱風影響範圍涉及浙江、福建、江蘇、上海、廣東、廣西、海南等15個省區市。 受颱風影響,中國東南沿海部分地區江河水位陡漲,風、雨、洪、澇多災併發,有些省份重複受災 [6] 
2007年台風災害經濟損失相對較小,人員傷亡相對較輕,其中“羅莎”“聖帕”“韋帕”是2007年影響中國較重的颱風。2007年台風造成的經濟損失接近1991年以來的平均水平,但比2005年(815億元)、2006年(765億元)已顯著減輕;2007年台風造成的死亡人數不足1991年以來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是截至當年近10年來死亡人數最少的年份 [5] 
中國曆年颱風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對比 中國曆年颱風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對比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越南

2007年10月初,颱風“利奇馬”在越南中部沿海登陸,登陸時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每小時116公里。颱風帶來的狂風暴雨引發越南中部和北部發生水災和泥石流,造成86人死亡,9人失蹤。颱風還造成部分地區電力和通信系統中斷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