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海燕

(2007年熱帶風暴)

鎖定
熱帶風暴海燕(英文名:Tropical Storm Haiyan,‎國際編號:0716,國內編號:071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7W),是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沒有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的熱帶風暴,在事後的颱風年鑑中,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海燕重新定為熱帶風暴27W。“海燕”是由中國所提供的名字,意指“海燕鳥”。
10月4日晚上,93W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風暴;10月6日,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其命名為“海燕”;10月6日晚上,“海燕”進一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10月7日上午,“海燕”減弱為低壓區,被停止編號。
中文名
熱帶風暴海燕
外文名
Tropical Storm Haiyan
國際編號
0716
起編時間
2007年9月30日
停編時間
2007年10月7日
巔峯風速
18m/s(JMA、CMA數據)

颱風海燕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1] 
其中“海燕”是中國大陸提供的10個名稱之一,指海燕鳥。

颱風海燕發展過程

2007年熱帶風暴“海燕”衞星雲圖 2007年熱帶風暴“海燕”衞星雲圖
10月3日,一温帶氣旋在威克島西北偏北約1080公里轉化為熱帶擾動。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編號為93W。初時系統附近有少量對流發展,低層環流中心外露。
10月4日,93W加強為熱帶低氣壓,系統附近有對流發展,低層環流中心轉為部分外露,並加速向東移動。它迅速加強,當日晚上進一步加強為熱帶風暴,系統附近的對流集中於南部。
10月4日晚上,93W進一步加強為強熱帶風暴,強度達到巔峯,其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90公里,並開始沿副熱帶高壓脊西北部向東北偏北移動。微波圖片顯示其形成一風眼牆,但環流細小。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但預計不會再增強。
10月5日上午,93W的風眼牆消失,但其低層環流中心明顯且風力仍頗強,對流十分旺盛,環流完整。
10月5日晚上,93W受到較涼的海水和強烈的垂直風切變影響,減弱為熱帶風暴。
10月6日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其命名為“海燕”,海燕卻已開始減弱。
10月6日晚上,“海燕”進一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
10月7日上午,“海燕”減弱為低壓區,被停止編號。

颱風海燕預報預警

2007年熱帶風暴“海燕”路徑圖 2007年熱帶風暴“海燕”路徑圖
10月5日,關大教授蘭德指出北緯20餘度,東經170餘度已經出現一個小型熱帶氣旋,他個人分析T值達強熱帶風暴程度,而日本氣象廳(JMA)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沒有將“海燕”升格為熱帶風暴,而“海燕”卻發展出一個風眼牆。
日本氣象廳
10月5日早上,日本氣象廳將“海燕”定為温帶氣旋,但預期不會再增強,但“海燕”當時已發展出一個風眼牆,顯示“海燕”已加強為強熱帶風暴,而“海燕”中心附近沒有冷空氣,因此日本氣象廳被批評數值模式分辨率不夠精細。10月6日,日本氣象廳將“海燕”升格為熱帶風暴,但“海燕”已開始減弱,事後日本氣象廳被外界批評氣象中心的估計未必是最貼近實際情況的。事後報告中,日本氣象廳承認“海燕”的前身已在9月30日出現,但巔峯在10月5日,強度為40節。
聯合颱風警報中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一直將“海燕”定為低壓區(熱帶擾動),但從quikscat分析顯示,“海燕”中心附近有暴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不升格的原因是因為“海燕”冷心結構明顯,但“海燕”中心附近沒有冷空氣,因此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被外界猛烈批評。在事後報告中,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海燕”定為熱帶風暴27W。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