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鞘翅目天牛科

鎖定
鞘翅目天牛科中、大型,長筒形;觸角長、鞭狀、剛勁;節假4節型;幼蟲蛀木的甲蟲。
中文學名
鞘翅目天牛科
動物界
鞘翅目
天牛科

鞘翅目天牛科簡介

鞘翅目天牛科動物
鞘翅目天牛科動物(20張)
鞘翅目天牛科中、大型,長筒形;觸角長、鞭狀、剛勁;節假4節型;幼蟲蛀木的甲蟲。通稱天牛。 全世界已知25000種以上,中國已知2000多種。天牛是植食性昆蟲,大部分危害木本植物,如松柑橘蘋果等,一部分危害草本植物,如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少數危害木材,建築、房屋和傢俱等,是林業生產、作物栽培和建築木材上的重要害蟲

鞘翅目天牛科生活習性

鞘翅目天牛科
鞘翅目天牛科(5張)
天牛生活史因種類而異,有的1年完成1代或2代,有的2~3年甚至4~5年才能完成1代。在同一地區,食料的多寡以及被害植物的老幼和乾濕程度都影響幼蟲的生長髮育和發生的代數。一般以幼蟲或成蟲在樹幹內越冬。成蟲羽化後,有的需進行補充營養,取食花粉、嫩枝、嫩葉、樹皮、樹汁或果實、菌類等,有的不需補充營養。成蟲壽命一般10余天至1~2個月;但在蛹室內越冬的成蟲可達7~8個月,雄蟲壽命比雌蟲短。成蟲活動時間與複眼小眼面粗、細有關,一般小眼面粗的,多在晚上活動,有趨光性;小眼面細的,多在白天活動。成蟲產卵方式與口器形式有關,一般前口式的成蟲產卵時將卵直接產入粗糙樹皮或裂縫中;下口式的成蟲先在樹幹上咬成刻槽,然後將卵產在刻槽內。各種類產卵的刻槽不同,如粒肩天牛(桑天牛)和青楊楔天牛的刻槽呈“U”字形;光肩星天牛和墨天牛(松天牛)的刻槽呈橢圓或唇形;星天牛的刻槽呈“T”字或“I”字形。天牛主要以幼蟲蛀食,生活時間最長,對樹幹為害最嚴重。當卵孵化出幼蟲後,初齡幼蟲即蛀入樹幹,最初在樹皮下取食,待齡期增大後,即鑽入木質部為害,有的種類僅停留在樹皮下生活,不蛀入木質部。幼蟲在樹幹內活動,蛀食隧道的形狀和長短隨種類而異。幼蟲在樹幹或枝條上蛀食,在一定距離內向樹皮上開口作為通氣孔,向外推出排泄物和木屑幼蟲老熟後即築成較寬的蛹室,兩端以纖維和木屑堵塞,而在其中化蛹。蛹期約10~20多天。

鞘翅目天牛科形態特徵

成蟲體呈長圓筒形,背部略扁;觸角着生在額的突起(稱觸角基瘤)上,具有使觸角自由轉動和向後覆蓋於蟲體背上的功能;各足脛節均具2距,跗節隱5節,顯4節。爪通常呈單齒式,少數呈附齒狀。除鋸天牛類外,中胸背板常具發音器。幼蟲體粗肥,呈長圓形,略扁,少數體細長。頭橫闊或長橢圓形,常縮入前胸背板很深。觸角很小,2節或3節,第2節上有一尖而透明的突起。上顎有兩種形式:一種粗短,切口呈鑿形;一種細長,切口呈斜凹。前胸背板兩側和中央有條紋,背板的刻紋、粗糙顆粒和毛被是分類的重要特徵。胸足有的發達,有的若小針,有的退化或完全消失。腹部10節,第6、7節背面和腹面具步泡突,以便在樹幹隧道內行動,第9節背面通常發達,有時具1對尾突。肛門開口於末節後端,通常1至3裂。的形狀因種類不同而異,一般狹長,有時較闊呈圓柱形、橢圓形或卵形、梭形、扁圓形。蛹為裸蛹,身體形狀和頭、胸附器的比例均與成蟲相似。

鞘翅目天牛科分佈

天牛的分佈與自然地理條件有關。中國天牛種類屬於古北界及東洋界區系,以東洋界種類最多。古北界的代表種有云杉大墨天牛(雲杉大黑天牛)、雲杉小墨天牛(雲杉小黑天牛)、、光肩星天牛和紅縫草天牛等;東洋界的代表種有蔗根土天牛、櫟鑿點天牛、木棉天牛和星天牛等。中國天牛還具一些特有種、屬,如橘綠天牛分佈於四川,危害柑橘;豹天牛屬分佈於陝西、四川和雲南,危害楊屬和柳屬的植物。經濟上重要的廣佈種有粒肩天牛、雙條杉天牛、桑虎天牛和墨天牛等。狹布種有:大山堅天牛(大山鋸天牛),僅分佈於黑龍江,危害蒙古櫟;虎紋瓜天牛,分佈滇南,危害油瓜。天牛成蟲飛翔力不強,幼蟲營蛀幹生活,它的分佈還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苗木和木材的調撥運輸使天牛分佈區擴大,如家茸天牛原分佈古北區,現向南擴展,幾乎遍及全國,因此研究天牛的地理分佈與植物之間的關係,對木材的運輸和檢疫、農業生產規劃和天牛的綜合治理上能起到預見性和指導性的作用。

鞘翅目天牛科意義

天牛的幼蟲蛀食樹幹和樹枝,影響樹木的生長發育,使樹勢衰弱,導致病菌侵入,也易被風折斷。受害嚴重時,整株死亡,木材被蛀,失去工藝價值

鞘翅目天牛科進化與分類

天牛危害的植物中,最早出現的是裸子植物的松杉目,松杉目在古生代石炭紀開始出現,在中生代三疊紀大量出現,到侏羅紀已相當發達。據蘇聯古生物學者A.B.馬丁諾夫報道,在突厥斯坦發現了侏羅紀類似異天牛屬的化石。在天牛類羣中,異天牛屬並不是最原始的類羣,它比狹胸天牛、鋸天牛、幽天牛、花天牛等起源晚最原始的類羣是狹胸天牛類(克勞森,1967)。因此,天牛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比侏羅紀更早的地質年代。從天牛比較形態、生活習性以及各類天牛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種類與植物之間平行演化關係上,大體可以看出溝脛天牛類是天牛科中最後起、最進化的類羣。有人從大陸漂移的觀點,認為溝脛天牛類是最原始的類羣。
對於科和亞科的分類,意見不一。為了方便起見,中國採用的系統是把天牛歸納為一個科,科下分6個亞科,即鋸天牛亞科(Prioninae)、瘦天牛亞科(Disteni-inae)、幽天牛亞科(Aseminae)、花天牛亞科(Leptari-nae)、天牛亞科(Cerambycinae)和溝脛天牛亞科(Lami-in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