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柏(拼音:bǎi,bó,bò)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朝文字。“柏”字是形聲字,從木,白聲。本義是木名,柏樹。“柏”又有假借義,古多假借為伯仲之伯、促迫之迫。當“柏”讀“bó”時,指德國首都柏林。當“柏”讀“bǎi”時,作為姓氏用。 [2] 
中文名
拼    音
bǎi,bó,bò [3] 
部    首
[3] 
五    筆
SRG [3] 
倉    頡
DHA [3] 
鄭    碼
FNK [3] 
筆    順
橫、豎、撇、點、撇、豎、橫折、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432) [1]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 [4] 
注音字母
ㄅㄞˇ,ㄅㄛˊ,ㄅㄛˋ [3] 
總筆畫
4+5 [3] 
四角碼
46902 [3] 
統一碼
基本區 U+67CF [3] 
造字法
形聲字 [5]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3] 

字源演變

“柏”字形演變流程圖 “柏”字形演變流程圖 [2]
甲骨文的“柏”字是個上下結構的象形字,到小篆時是個左右結構的形聲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下面像一棵樹的樣子,上面像樹的果實柏子。指一種常綠喬木,果實為球果。小篆的字形由金文演變而來,成了一個左右結構的形聲字。左邊的“木”為形符,表示跟樹木有關。右邊的“白”字作聲符,讀“bái”。 [5] 
“柏”的本義是樹木名,柏樹,也稱椈(jú)。《爾雅·釋木》:“柏,椈。”柏樹是常綠喬木。木質堅硬,紋理致密,可供建築及製造器物之用。柏又有假借義。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柏,古多假借為伯仲之伯、促迫之迫。”字或從百聲作柏。《廣韻·陌韻》:“柏,亦作栢。”新中國成立後,“栢”作為“柏”的異體字不再單獨使用。 [2] 
當“柏”讀“bó”時,指德國首都柏林。 [5] 
當“柏”字讀“bǎi”時,作為姓氏使用。相傳遠古時代有柏皇氏,是東方部族的首領,名叫芝,因為以柏木為圖騰,所以稱為柏芝。據説他曾擔任伏羲的助手,勤勞於天下而不居功,造福於百姓而無所欲求,深得百姓擁護,被尊為柏皇。他住在皇柏山(在今河南陳留縣)上,他的子孫就是柏氏,姓柏。 [5]  [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bǎi
名詞
木名。柏科植物的泛稱。常綠喬木。
cypress
《書·禹貢》:“杶榦栝柏。”
唐·杜甫《古柏行》:“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柏樹
通“伯”。大。

《周禮·考工記·車人》:“柏車轂長一柯。”

通“伯”。古代官名。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五》:“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

古國名。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平縣西。
Bai state
《左傳·僖公五年》:“於是江、黃、道、柏方睦於齊。”

姓。



動詞
通“迫(pò)”。逼近;貼近。

《周禮·春官·司几筵》:“其柏席用萑黼純。”
史記·河渠書》:“吾山平兮鉅野溢,魚沸鬱兮柏冬日。”

名詞
(柏林)德國城市名。



名詞
(黃柏)木名,即黃檗。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六】【木部】博陌切(bǎi)
鞠也。從木,白聲。 [10] 

説文解字注

【卷六】【木部】
(柏)鞠也。《釋木》曰:“柏,椈。”《雜記》:“暢臼以椈。”鄭曰:“椈、柏也。”按,椈者,鞠之俗。柏,古多叚借為伯仲之“伯”、促迫之“迫”。
從木,白聲。博陌切,古音在五部。張參曰:“經典相承亦作栢。” [11]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柏·康熙筆畫:9;部外筆畫: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博陌切。音百。《説文》:椈也。《六書精藴》:柏,陰木也。木皆屬陽,而柏向隂指西,蓋木之有貞德者,故字從白。白,西方正色也。
又《春秋緯》:諸侯墓樹柏。《前漢·東方朔傳》:柏者,鬼之廷也。
又大也,與伯通。《釋名》:柏車,大車也。
又逼也,與迫同。《周禮·春官》:其柏席用萑黼純。鄭注:柏席,迫地之席。《史記·漢高紀》:柏人者,迫於人也。漢武《瓠子歌》:魚弗欝兮柏冬日。
又國名,在河南西平縣。
又山名。《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又《前漢·武帝紀》:起柏梁台。
又姓。《姓譜》:戰國柏直,漢柏英。
又葉卜各切。音搏。《楚辭·九歌》: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又葉壁益切。音必。陶潛《經錢溪》詩: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終懷在歸舟,諒哉宜霜柏。
從木,白聲。俗作栢,非。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木”的末筆捺改點。“木”“白”寬窄相當,頂部“木”高,底部“白”高。“木”,橫筆在橫中線上側。“白”,豎在豎中線右側;𠃍的橫段與“木”的橫筆大致持平,框中短橫在橫中線下方。 [1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ăk
王力系統
p
eak
董同龢系統
p
uăk
周法高系統
p
rwak
李方桂系統
p
rak
西漢



東漢





rak


r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riwek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riwek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riwe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p
ɐk
擬音/王力系統

p
ɐk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ɐk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ak
擬音/李方桂系統

p
ɐk
擬音/陳新雄系統

p
a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16]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博陌切
pɐk
集韻

入聲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博陌切
pak

入聲

開口呼
二等
全濁
薄陌切
bak
禮部韻略


入聲





博陌切

增韻


入聲





博陌切

中原音韻

入作上聲


開口呼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全清
博陌切
pək/piək/puək/py
分韻撮要

陰入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4-04-08]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01-502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4-04-08]
  • 4.    平水韻 十一陌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4-04-08]
  • 5.    顏煦之.一字一世界 1 A-B[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04:68
  • 6.    張曉虎主編.最新漢字趣味字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10:12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4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915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02;29;99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成都;武漢: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270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北京:中國書店,2010.12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8
  • 14.    柏的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4-04-08]
  • 15.    柏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4-04-08]
  • 16.    柏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4-04-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