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境

(漢語詞彙、虛擬現實技術)

鎖定
靈境,漢語詞語,拼音líng jìng,意思是莊嚴妙土,吉祥福地。多指寺廟所在的名山勝境。也指風景名勝之地。1990年11月27日,錢學森虛擬現實翻譯為“靈境”,還解釋説此譯名“中國味特濃”。 [2]  1998年6月18日,87歲的錢學森寫了一篇短文《用“靈境”是實事求是的》,其中寫道:“我們傳統文化正好有一個表達這種情況的詞‘靈境’;這比‘臨境’好,因為這個境是虛的,不是實的。” [2] 
中文名
靈境
拼    音
líng jìng
釋    義
多指寺廟所在的名山勝境
出    處
《神山寺碑》
學術英文
Virtual Reality

靈境引證解釋

北京影怒科技靈境技術 北京影怒科技靈境技術
(1).莊嚴妙土,吉祥福地。多指寺廟所在的名山勝境。 [1]  南朝·梁簡文帝《神山寺碑》序:“雖鐵界銅圍,如影如約,補石擎金,隨生焰滅。獨有鷲嶽靈境,浄土不燒,螺髻金質,聲聞難覩。” 唐·白居易沃洲山禪院記》:“自齊至唐,茲山濅荒,靈境寂寥,罕有人遊。” 宋·蘇軾次韻孫職方蒼梧山》:“或雲靈境歸賢者,又恐神功亦偶然。” 明·楊慎《遊靈泉寺》詩:“泉台埋玉樹,靈境閟仙音。” 清·魏源《華山詩》之二:“出山意已移,靈境渺天北。”
(2).泛指風景名勝之地。 [1]  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謝靈運<遊山>》:“靈境信淹留,賞心非徒設。” 唐·柳宗元界圍巖水簾》詩:“靈境不可狀,鬼工諒難求。”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呵呵,寥寂莊嚴的靈境,這般地雄渾、坦蕩、清明!”
錢學森寫給弟子汪成為院士的一封信
錢學森寫給弟子汪成為院士的一封信(1張)
(3)1990年,世界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提出“Virtual Reality”一詞的中文翻譯可以是:1、人為景境 2、靈境(錢老喜歡這個翻譯,因為中國味特濃)

靈境學者見解

1990年11月27日,錢學森給時任國家863計劃智能計算機專家組組長、同時也是自己的弟子汪成為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將“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一詞翻譯成“靈境”。1998年6月,87歲的錢學森還寫了一篇短文《用“靈境”是實事求是的》:“我們傳統文化正好有一個表達這種情況的詞:‘靈境’;這比‘臨境’好,因為這個境是虛的,不是實的。”
錢學森的人工智能思想用八個字來表達,就是“人機結合,以人為主”。在他的設想中,“人機結合”的發展是由淺層次走向深層次的。從人在電腦的輔助下學習、工作的“淺層次、合作性”結合,最終發展到“深層次、進化性”結合。而“靈境”技術的發展將使人與計算機的“深度結合”在將來成為可能。錢學森重視“靈境”技術的一個主要方面在於,“靈境”可以用來擴展人腦的感知,使人機結合達到全新的高度。
錢學森1993年給汪成為的信件 錢學森1993年給汪成為的信件
在1993年給汪成為的信件中,錢學森寫道:“我對靈境技術及多媒體的興趣在於,它能大大擴展人腦的知覺,因而使人進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新的歷史時代要開始了!”
1994年10月,錢學森給戴汝為、汪成為、錢學敏三人的信 1994年10月,錢學森給戴汝為、汪成為、錢學敏三人的信
1994年10月,錢學森給戴汝為、汪成為、錢學敏三人寫信説,“靈境技術是繼計算機技術革命之後的又一項技術革命。它將引發一系列震撼全世界的變革,一定是人類歷史中的大事。”在信中,他親手繪製了一張導圖,以闡釋“靈境”技術的廣泛應用可能會引發人類社會的全方位變革。
1994年10月,錢學森給戴汝為、汪成為、錢學敏三人的信 1994年10月,錢學森給戴汝為、汪成為、錢學敏三人的信
與此同時,錢學森也想到了人機深層次結合後對於人類自身的改變,嘗試探討人腦思維會有怎樣的新發展。在錢學森1996年與汪成為的信件中,他設想人機結合最終的形態,便是“人機融合”——人在機器的幫助下變成“超人”。錢學森為人工智能選擇了人機結合、以人為主的發展方向——如果存在進化,那進化的一定是人類。
1996年給汪成為的信 1996年給汪成為的信
1996年在給汪成為的信中,錢學森談到了人機深層次結合後對於人類自身的改變等。
不過,雖然錢學森在30年前就預測到,“虛擬現實技術”是一個促進人機結合和人類社會進化的技術途徑,並將其命名為“靈境”,但那時他已超過80歲,早已退出了科研的一線,加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的科學技術尚未發展到相關層次,因此,在錢學森的書信中較少有技術細節的探討,而更是以一個思想家和戰略家的身份,提出主張,旨在指引中國科學的未來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除“靈境”外,20世紀90年代初,錢學森對Cyberspace(賽博空間)也非常關注。據汪成為回憶:“1991年,我剛到錢學森老先生辦公室工作不久,他就告訴我,你們這些研究信息的人應該重點關注和跟蹤Cyberspace的內涵、發展,以及其戰略意義。”汪成為説,“我感到十分內疚,因為至今尚未完成錢老在1991年時佈置給我的任務,未能‘信、達、雅’地把Cyberspace譯成中文。”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