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霍姓

鎖定
霍姓,中華姓氏,出自西周王族支系,是霍國君室後裔,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霍姓人氏由其發源地向外遷移的歷史,始於秦漢之際,最初向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遷徙。 [1]  到宋朝時期,便開始向廣東、海南、江蘇、福建等地遷移 [1]  霍氏族人是在明末清初從福建遷到台灣的。 [1]  時至今日,霍氏後代播遷於全國,播遷於海外,乃至全球。據2007年《袁義達.中國姓氏·三百大姓羣體遺傳與人口分佈(中)》,霍姓是中國第一百六十姓,總人口約為八十一萬,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六五。 [2] 
霍姓的起源於霍國,得姓始祖為霍叔處。霍姓歷代被載人史冊名人:西漢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光;三國蜀漢梓潼太守霍峻;五代後梁曹州刺史霍存,後唐天平節度使霍彥威;明朝禮部尚書霍韜;當代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 [3] 
中文名
得姓方式
以國為氏
得姓始祖
姬處
郡    望
河東、太原、蜀郡 [4] 
堂    號
河東、太原等 [4] 
姓氏名人
霍去病、霍光、霍元甲、霍英東霍啓剛霍思燕

霍姓歷史發展

霍姓姓氏源流

霍姓淵源 霍姓淵源
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是周文王的後代。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的弟弟叔處,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臨朝執政後,封叔處於霍(今山西省霍州市南),建立了霍國,人稱霍叔。周武王滅商後,既想讓商代的貴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們叛亂,就將商代的一部分貴族遷居到山東、山西一帶,並封自己的親族到那裏,以便監督,霍叔就負有這種責任。當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負責監督之責,被稱為“三監”。到周成王時,霍叔隨同管叔和蔡叔勾結武庚叛亂,失敗後被廢為庶人,由他的兒子繼任霍君。霍國於周惠王十六年(公元前661年)被晉獻公滅掉。霍君的後人遂以原國名為姓,稱霍姓。 [1] 
  • 源於地名
霍字多種寫法 霍字多種寫法
出自春秋時期霍陽山,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霍陽山,是春秋時期非子後裔的嬴姓封國樑國的一個地方。梁國與秦國源出一祖,故址位於今陝西省韓原市附近,霍陽山周圍地區在當時皆稱“霍”,即今峴山地區,俗稱鐵頂山。 [5]  在史籍《公羊傳·僖公二十一年》中也有記載“會於霍。”當初在晉獻公姬詭諸執政時期,公子夷吾曾逃到了梁國,得到梁國的保護,梁侯還把女兒嫁給了公子夷吾,生下了姬圉,就是後來的晉懷公。春秋時期的周襄王姬鄭十一年(公元前641年),秦穆公嬴任好出兵襲擊霍陽山,吞滅了梁國,把勢力擴張到了黃河岸邊,因此,秦國吞滅梁國,自然引起晉惠公的不滿,引發了晉惠公姬夷吾與秦國的反目。於是,秦穆公防患於未然,不願意樹立晉國這樣一個大敵,便扶持與秦國友好的公子重耳回國為君,是為晉文公。 [6]  梁國被滅後,其國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霍陽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霍氏。
  • 源於官位
出自春秋時期霍山令,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霍山令,就是春秋乃至漢朝時期管理霍山的令尹,是個古老而傳襲很久的官職。霍山,就是天柱山,亦即古稱的南嶽衡山。史書記載:“衡之與霍,一山而有二名也。本衡山,一名霍山。漢武帝移嶽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亦為霍,故漢已來衡霍別矣(直至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又將衡山封為南嶽)。”南嶽衡山至所以稱作“霍山”,是因為古代以南方為“霍”。 [7-8]  霍山令,就是五嶽之一的南嶽令,古代在五嶽之上皆設有令尹,以敬畏神靈,維護帝勢,皆由中央王朝政府派遣。 [6]  在霍山令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位姓氏者,即稱霍氏,世代相傳至今。
  • 源於賜姓
霍姓圖騰 霍姓圖騰
據史籍《太平寰宇記》記載,唐朝貞觀時期,武都郡蠻七姓之一即被唐太宗李世民賜漢姓為霍氏。另外在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賜歸附的元朝官吏和尼齊漢姓名為霍邱。 [6] 
  • 源於他族改姓
◆出自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9]  史籍記載:
蒙古族霍嶽羅氏(亦稱和嶽囉氏、瑚嶽羅氏),世居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扎魯特(今內蒙古扎魯特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Heyolo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霍羅氏皆冠漢姓為霍氏。
◆出自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10]  史籍記載:
  1. 滿族噶爾噶斯氏,滿語為Gargas Hala,世居杭間(今遼寧瀋陽),所冠漢姓即為霍氏。
  2. 滿族霍羅氏(亦稱洪駱氏、候勒氏、洪羅氏、洪克羅氏),滿語為Honglo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霍氏、何氏、石氏等。
  3. 霍託羅氏(亦稱輝圖氏),滿語為Huotolo Hala,後多冠漢姓為霍氏、包氏等。
◆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土家族、壯族、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霍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霍氏。 [6] 

霍姓得姓始祖

霍叔處 霍叔處
姬處,霍叔,世稱霍叔處,周文王姬昌太姒所生第八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周初三監之一,周朝諸侯國霍國(今山西霍州)始封君,霍姓始祖。霍州乃海內外霍姓始祖開基的地方。根據《姓纂》和《廣韻》等書記載,霍姓的來源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紀,距今已3100多年前的西漢初期,周武王臨朝執政之後,封其弟叔處(又名叔武、於霍)建立了霍國(當今山西省霍州市)。霍州不久前發現的清乾隆三年的霍叔遺址碑,就是歷史上霍國存在的又一史實佐證。叔武受封后,被人們稱為霍叔,周武王滅商後,既想讓商代貴族安居樂業,又提防他們叛逆造反,將部分貴族遷於山東、山西一帶,並命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負責監督之責,權力之大,被稱為“三監”。到周成王時,管叔、蔡叔勾結紂王之子武庚叛亂,也就是歷史上的“管蔡之亂”,失敗後霍叔受到牽連,被廢為庶民,但霍國依然存在,並由霍叔之子繼任國君。直到春秋戰國時期,也就是公元前661年,霍國被晉太公所滅,霍地歸晉,稱為霍邑。霍君的後人遂以原國名為姓,稱霍姓。因此遠古的霍州是霍姓中國人的最初發源地,也是霍氏開宗立姓、繁衍、槽遷的地方。故霍氏後人尊於霍為霍姓的始祖。 [1]  [11] 

霍姓遷徙分佈

霍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一百六十位門閥。
霍(Huò)姓源於山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就是距現在3100多年前,那個時候正是西周初期,周武王把他的弟弟叔處封在霍地,就是現在山西省臨汾地區的霍州市,稱為霍國,後來霍叔和蔡叔、管叔一起奉命監管殷商遺民,當時稱他們為三監。後來,紂王之子武庚發動叛亂,霍叔也受到了牽連,最終被周成王廢為庶人,而霍叔的始封地霍國依然存在,一直到春秋時期才被一度稱霸的晉國所滅,霍國的後人為了不忘故國,從此就以國為氏而姓了霍。在臨汾市郊區的高堆村居住的霍氏人家,就是漢代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後裔,他們在這裏世代繁衍,已經生活了2000多年了。 [12] 
上下幾千年,霍州的一切無不打上霍字的烙印,霍山霍嶽、霍泰山、霍太山、霍太)、霍王霍叔霍國、霍邑、霍氏、霍君、霍公故居、霍伯、霍汾、霍山王、霍山公、霍泉、霍水、霍州署、霍陶、霍瓷、霍窯、霍州、霍縣、霍汾縣,直至現代的霍電、霍礦、霍煤、霍中,等等,無不與霍字有緣。一個“霍”字、萬中情懷,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不到霍州來,不知始祖情。 [12] 
霍姓人氏由其發源地山西向外遷徙的歷史始於秦漢之際,他們最初向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遷徙。 [1]  [12] 
晉太公滅霍後,晉國的政治和社會陷入混亂之中,漢獻帝時,天下大亂,軍閥混亂,外來入侵,世事艱難,災禍綿綿,王朝更迭,不絕於史書的天災人禍。 [1] 
霍姓家譜
霍姓家譜(2張)
到宋朝時期,便開始向廣東、海南、江蘇、福建等地遷移,廣東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石頭村,就建有明清時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廣東、福建沿海一帶霍氏族人,經彭湖列島,開始向台灣遷移,形成了台灣今天的霍氏族氏。霍氏人氏向外遷徙不是孤立的,與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樣的社會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從明洪武三年~明永樂十年(公元1370~1416年),明王朝先後進行了八次移民。明洪武年間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孫部分遷往異地他鄉,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肅或廣東,逐居外地。據霍興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臨汾霍裔向下為官,讓其子弟某隨肅王朱瑛到甘肅、蘭州練兵,官至參將或副將,其子孫散居於靖遠、會寧、海源一帶。 [1] 
霍氏族人是在明末清初從福建遷到台灣的。 [1] 
時至今日,霍氏後代播遷於全國,描遷於海外,乃至全球。霍氏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所以一提起霍氏,就不禁使人感受到一種威武雄壯的英雄氣概。 [1] 
在海外,秘魯、美國俄亥俄州、美國檀香山、美國享文、澳州雪梨、印尼雅加達、越南堤岸、越南蜆港、毛里求斯、馬來西亞、南非、印度河金、布汪、英國、加拿大、新加波、日本神户、日本橫賓、日本坊子、柬甫寨金邊等地均有分佈。 [13] 

霍姓傳統文化

霍姓郡望堂號

  • 郡望
霍姓的望郡霍州(今山西省霍州市)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東郡(今山西臨汾)蜀郡(今四川成都) [4]  [12] 
  • 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
河東堂:以望立堂。
霍州堂:以望立堂。
蜀郡堂:以望立堂。
冠侯堂:典出西漢霍去病。一代名將霍去病為河東郡平陽人,十八歲入侍中,六次出擊匈奴,穿越沙漠,遠征至狼居胥山。官至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4] 

霍姓宗祠對聯

廣東嶺南印象園霍氏宗祠 廣東嶺南印象園霍氏宗祠
  • 四言通用
源自霍國;望出太原。 [14] 
全聯典出霍姓的起源和郡望。
驃騎建績;麟閣冠羣。 [14] 
上聯典指西漢名將霍去病,河東平陽人,官至驃騎將軍,封冠軍侯元狩年間,兩次大敗匈奴貴族,控制河西地區,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又和衞青共同擊敗匈奴主力。前後六次出擊匈奴,解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下聯典指西漢大臣霍光,字子孟,霍去病的異母弟。武帝時,官奉車都尉昭帝即位時年幼,他與金日殫等人同受武帝遺詔輔政,任大司馬大將軍,封博陸侯。昭帝死後,相繼迎立昌邑王劉賀、宣帝。前後執政二十年,輕徭薄賦,有利於發展生產。因功,圖形被繪於未央宮麒麟閣,名列第一。
首圖麟殿;獻替清官。 [14] 
上聯典指漢·霍光,武帝朝為奉東都尉,後元初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幼主,封博陸侯。甘露中,圖形麒麟閣,光居第一。下聯典指明·霍韜,正德進士,大禮義起,毛澄力持以孝宗為皇考,韜測知帝意,為大禮議駁之,累官禮部尚書。
  • 五言通用
枝江中郎將;平陽冠軍侯 [14] 
上聯典指三國蜀中郎將霍峻,字仲邈,枝江人。先生襲劉璋,留峻守葭萌城,被子圍一年,張魯遣人誘之,峻不從。遷梓潼太守。下聯典指西漢名將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西南)人。官至驃騎將軍,封冠軍侯,後任大司馬。武帝曾為他建造府第,他説:“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他先後六次出擊匈奴,制止了匈奴貴族的掠奪。病故時,年僅二十四歲。
家訓留恩遠;筆評播惠長。 [14] 
全聯典指明代禮部尚書霍韜,字渭先,南海人。始號兀厓,後更號渭厓,正德進士。累官至禮部尚書。著有《西漢筆評》、《渭厓集》、《渭厓家訓》等。
渭厓藴大計;秋山顯宏圖。 [14] 
上聯典指明代禮部尚書霍韜,博學才高,多所建樹,頗涉國家大計,主要著作有《渭厓集》等。下聯典指明代畫家霍元瞻,擅山水,有《秋山圖》等佳作傳世。
  • 七言通用
麒麟閣圖列首位;京都進士第一名。 [14] 
上聯典指西漢政治家霍光(?-前63),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西南)人。為驃騎將軍霍去病弟。武帝時,任奉車都尉,與桑弘羊等同受貽詔,立昭帝為嗣,以大司馬大將軍輔政,封博陸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不久廢,又迎立宣帝。前後執政二十年,未嘗有過。甘露中,帝思股肱之美,圖形麒麟閣,霍光居首位。下聯典指宋代通議在夫霍端友,字仁仲,武進人。徽宗即位,策進士第一。官至通議大夫卒。
子孟赫赫大司馬;覺商炳炳太僕卿 [14] 
上聯典指西漢政治家霍光。下聯典指明代太僕卿霍子衡,字覺商,廣東省南海人。舉萬曆鄉試,歷袁州知府,唐王弟聿鐫立於廣州,召為太僕卿。
小玉喪生於薄倖;大禮成議之高賢 [14] 
上聯典指唐·霍小玉,以李益負約,積思致疾而死。下聯典指明·霍韜事典。
  • 十言通用
出入禁闈,圖耀麒麟閣上;登臨瀚海,爵拜驃騎將軍。 [14] 
上聯典指西漢政治家霍光事典。下聯典指西漢名將霍去病事典。

霍姓家譜文獻

家譜名稱
編纂者、編纂方式、年代
藏地
備註
廣東南海太原霍氏崇本堂族譜九卷
著者待考,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木刻活字印本
廣東省佛山市博物館
今僅存第一~五卷、第七卷
廣東南海霍氏族譜十一卷
(清)霍承恩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世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冊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廣東番禺霍氏族譜
(清)霍志雄纂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手寫本一
美國猶他州家譜學

廣東番禺霍氏族譜
(民國)霍志雄纂修,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手寫本一冊
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武進霍氏宗譜十八卷
(民國)霍惠成編纂,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有懷堂鉛印本二十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常州霍氏宗譜
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有懷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今僅存第三卷、第十一卷
湖北黃岡霍氏宗譜十卷
著者待考,清光緒後期清遠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今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六~七卷
湖北贊同霍氏宗譜
(民國)霍裕瀚、霍德川等總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清源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冊
湖北省武漢市圖書
今僅存第二~四卷、第七~八卷、第十二卷、第十四卷
河北東光霍氏家乘
(清)霍秉乙、霍樹藩等重修,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
遼寧省圖書館

湖南炎陵霍氏六修族譜
霍遠益主修,2004年中正堂印本。
湖南圖書館
始遷祖卷嵩,元至治二年(1322)攜子遷居酃邑康樂裏二都。
山東安樂霍氏家乘
(清)霍官雲等重修,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霍氏宗譜十卷
著者待考,清光緒後期清遠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七卷
霍氏宗譜
(民國)霍鈐纂修,民國二十年手抄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山西沁縣霍氏宗譜
(民國)霍鈐纂修,民國二十年鉛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霍氏宗譜
(現代)霍照林纂修,1955年手抄本兩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霍氏宗譜
(現代)霍文炳纂修,1963年手抄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霍氏族譜: 八卷:[重慶綦江]
霍集梧、霍季彬主編,1998年,2000年據1998寫本複印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始祖:[明]霍明安;始遷祖:明]霍昌森;始遷祖:[明]霍福森
參考資料: [15-17] 

霍姓字輩排行

  • 霍氏合族新排字輩:“勤儉奉廉孝敬娛親禮義謙讓綱憲遵循繼先麗景強立宏程”。
  • 黑龍江富裕霍氏字輩:“文王長成志忠吉福喜興懷德永繼慶貴世禮涓明”。
  • 重慶涪陵霍氏字輩:“廷應承國普洪鳳正玉大鵬林傳家遠書易維元崇詩禮學光兆萬代永興隆”。
  • 廣東番禺霍氏字輩:“和茂盛發達耀好應聯興”。
  • 遼寧瀋陽霍氏字輩:“德恩福祿北代昌”。
  • 霍氏一支字輩:“士永以名應朝治光天德家興顯國安明世思秉全正可維官耳傳代一本立”。
  • 霍氏一支字輩:“久有廷之毓爾其維一中允如正汝志方以大詩功應可光興極尚希敏性弘啓加克懋兆時世必施從”。
  • 四川鹽亭霍氏字輩:“紹(芳)齊永玉(裕),家(加)祥仕遠,學習成仁,政治圓滿。”
  • 四川三台霍氏字輩:“元環履仕,思維聯敦,少開忠秀,永茂宏興,崇仁仲義,萬代昌榮。”

霍姓文物保護

霍去病墓,位於陝西省興平縣東北約15公里處。這一帶共有漢帝陵五座,故此地稱為五陵原,以茂陵規模最大。霍去病墓是西漢武帝茂陵的陪葬墓。1961年3月4日,霍去病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19] 
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

霍姓姓氏名望

霍姓名人頻率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霍姓歷代名人39名,佔總名人數的0.09%,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七十四位;霍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01%,排在並列第三百二十五位;霍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3%,排在並列第二百八十位;霍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4%,排在並列第二百二十一六位。 [3] 

霍姓名門望族

香港霍英東家族,為香港四大豪門之一 [20-21] 
霍氏家族圖譜 霍氏家族圖譜

霍姓知名人物

  • 漢朝時期
霍去病:西漢河東郡平陽人 [22]  ,西漢大將。
霍去病 霍去病
霍光 霍光
霍光:西漢河東郡平陽人,霍去病的異母弟,是一位封侯拜相的文官(大司馬),他輔佐漢代的三朝皇帝處理國家大事,開創了昭宣盛世,可以説,霍家兄弟是漢朝社稷的兩位大功臣。 [23] 
  • 三國時期
霍峻:三國時蜀漢將,南郡枝江人,字仲邈。 [24] 
  • 元朝時期
霍希賢:灃州人,元延祐五年(1318年)左狀元。 [25] 
  • 明清時期
霍韜:字渭先,始號兀崖,後改號渭崖。正德進士,讀書西樵山,經史精治,嘉慶年間官至尚書。 [26] 
霍元甲 霍元甲
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近代著名愛國武術家。 [27] 
  • 近代以來
霍東閣(1895-1956),精武體育會創始人,中國武術家霍元甲次子。 [28] 
霍士廉(1909年4月-1996年11月17日),山西忻州人,中國政治人物。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9-30] 
霍玲(1947年3月-2024年4月1日),原陝西省委第一書記霍士廉之女,山西省忻州市人。2002年7月29日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 [31]  [38] 
霍英東 霍英東
霍英東(1923年-2006年10月28日),生於香港四大原住民系中蜑家的水上人,原籍廣東番禺練溪村,香港企業家,亦是著名的親共人士,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是成為首名躋身國家領導人級別的香港人,有“愛國商人”稱號。 [32] 
霍震霆(1946年2月14日-),籍貫廣東番禺南沙,霍英東長子。現任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及多項體育界的公職,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霍震寰(1949年5月12日-),籍貫廣東番禺南沙,生於英屬香港,是霍英東博士之次子。 [33] 
霍震宇(1954年-),出生於香港,籍貫廣東番禺南沙,留學於英國一所軍事學校,主修科技。霍英東之子。廣州市政協委員、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香港青年聯會董事、香港佛教文化產業榮譽主席。
霍啓剛(1979年7月2日-),籍貫廣東番禺南沙,霍英東家族之第三代長孫,香港青年聯會主席、天津市政協委員、霍英東集團副總裁、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 [37]  霍啓剛於2016年巴西奧運會任香港奧運代表團團長。妻子是跳水冠軍郭晶晶
霍松林:1921年生於甘肅省天水市琥珀鄉霍家川,古典文學專家,文藝理論家、詩人、書法家。 [34] 
霍尊:中國流行男歌手。 [35] 
火風:原名霍烽,中國內地男歌手,1962年2月11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 [36] 
霍春陽:1946年出生於河北省清苑縣,天津市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霍昕:1969年4月6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女作家,編劇,編導,作家,演員。
霍建華:1979年12月26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祖籍山東煙台龍口,華語影視男演員、歌手、出品人。
霍思燕:1980年10月23日出生於北京市海淀區,中國內地女演員。

霍姓史籍記載

  • 鄭樵雲: “周文王第八子霍叔處之國 (按: ‘第八子’ 《中國古今姓氏詞典》 引 《元和姓纂》 作 ‘第六子’; 又, ‘霍叔處’,《姓氏詞典》 引 《古今姓氏書辨證》 稱叔武,封霍伯)。今晉州霍邑是其地。閔元年,晉滅之, 子孫以國為氏。”
  • 《姓氏考略》 注引 《太平寰宇記》 載: “唐貞觀定果州、武都郡七姓,一曰霍氏。”
  • 《續通志· 氏族略·總論·冒氏》載: “五代霍彥威,不知何許人。 梁將霍存得於村落,年十四,列於廝養,後義為己 子,遂冒姓霍氏。”
  • 《續通志·氏族略·總論·賜 姓》載: “明賜元人姓名,和尼齊曰霍邱。” 望出太原、河東。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