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鎖定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2011年4月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關於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講話精神,教育部、財政部於2012年5月聯合下發了《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該計劃強調用創新的模式,通過機制體制的改革,匯聚創新要素,建設協同創新平台,實現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創新模式,全面提升高等學校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2011協同創新中心需經過培育、組建、評審後,方可建設、運行。 [1-3] 
中文名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牽頭單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協同單位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 等
成立時間
2012年
成立地點
西安
性    質
2011計劃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中心簡介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大會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大會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牽頭,聯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人民解放軍總參三部、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總裝備部電信部電子局、總參謀部四部雷達局、國家國防科工局科技與質量司、空軍裝備研究院、海軍裝備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中科院電子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10所、13所、14所、20所、22所、27所、38所、39所、46所、48所、55所、58所以及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共同組建。 [2]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研討會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研討會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旨在充分匯聚資源,發揮高校多學科、多功能的優勢,積極聯合國內外創新力量,特別是通過與電子信息領域國家大型骨幹企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的強強聯合,提升高校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使該中心成為支撐我國雷達行業發展的核心共性技術研發和轉移的重要基地,為國家國防信息化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中心成立大會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揭牌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揭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北校區科技樓報告廳隆重召開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立暨學術研討會。出席會議的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熊羣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友)、科技部主任王政、首席科學家馬林、科技部高新技術處副處長劉勁,以及來自中國電科10所、13所、14所、20所、22所、27所、38所、39所、46所、48所、55所、58所,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7所、中科院微電子所、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兄弟單位的31位領導、專家和教授。我校黨委書記陳治亞,校長鄭曉靜院士,黨委副書記龍建成,副校長郝躍、陳勇、楊銀堂,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靳雅靜,副校長張培營、李建東,保錚院士、段寶巖院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梁昌洪教授出席了會議。 [3]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中心評審會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評審會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評審會
根據教育部2011協同創新計劃的要求,“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管理委員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實施方案先期內部評審會。
評審組由17位專家組成,其中8位專家是雷達技術領域的院士,他們是王小謨郭桂蓉、陳鯨、毛二可張光義張錫祥吳一戎段寶巖,評審組組長由王小謨院士擔任。
與會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研討,認為“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以雷達技術為協同創新方向,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和國家雷達行業發展規劃。中心以提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為核心,建設目標明確。
中心的牽頭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及核心協同高校在雷達技術領域有雄厚的研究基礎和鮮明的國防特色,具有開展雷達技術創新研究的基礎和條件。中心的牽頭協同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具有強大的雷達技術研發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對雷達重大技術創新有迫切需求。
評審會現場 評審會現場
中心具有優良的科研基礎和人才培養條件,匯聚了雷達系統等多學科優秀人才,隊伍結構合理。協同單位之間分工明確,職責清晰,有長期深入的合作基礎,並取得了良好成效,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管理制度體系,改革措施到位。中心下一步工作思路清晰,重點任務安排合理,持續體制機制改革方向明確,措施得當。專家組一致認為,“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實施方案切實可行。
評審會上,總裝電子信息基礎部表示將全力支持中心的發展,希望中心能辦出水平和特色,為我軍電子裝備發展、雷達裝備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熊羣力在講話中對“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培育組建以來所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進展表示肯定。他指出,中心的核心是創新,今後要進一步在創新的體制機制和具體運作上把工作做實。不僅要按照專家的意見建議修改完善實施方案,更重要的是要在中心的定位、目標、方向和運作方面認真思考,進一步面向基礎,面向前沿,面向國家建設的需要。他希望中心今後不僅能在雷達技術領域有所創新,同時能夠在體制機制、工作方法等方面有所創新,真正建設成為支撐我國雷達行業發展的核心共性技術研發和轉移的重要基地,實現雷達技術從跟蹤研究向引領發展轉變,為我國國防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出席此次會議的還有來自總參三部、空軍裝備研究院、海軍裝備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航天科工集團二院和三院、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單位的有關研究所,國防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共23個單位的45名代表。 [4]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中心工作進展

以下內容來自教育部官網,題目為《西安電子科大協同創新鎖定尖端技術》: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鄭曉靜院士:雷達技術創新是國防建設的重大需求。通過協同創新,就能有效解決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研製需求之間兩張皮的問題。與以往校企合作模式不同的是,這次我們把企業請進學校,充分發揮企業在協同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將領導權交給企業,這樣的合作模式現在還不多見。”
新成立的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實行雙理事長制度,鄭曉靜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熊羣力共同擔任理事長。中國電科計劃4年投入2億元研發資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也在校內協調出一棟大樓作為中心工作場所。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郝躍:“協同創新中心不能僅僅由高校來領導,企業只有給錢的份。我們要創造一種模式,人員的任命、中心的組建要由企業來領導。”
郝躍對雷達技術協同創新的前景充滿期待。他表示,這樣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不僅實現了學校和企業從單一聯合到深度融合的轉變,也使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有機統一,真正把課堂搬到生產一線。雙導師制要求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確定研究方向、組織實習實踐,建立面向產業需求的課程體系,研究生在科研院所和企業進行實踐訓練,可以零距離了解技術研發工作需求,把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雷達技術領域具有較強的實力。早在上世紀50年代,學校就成立了我國第一個雷達專業,上世紀60年代研製了我國第一台微波氣象雷達。半個多世紀的實踐探索,學校在我國雷達行業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撐作用,該專業領域有8位畢業生成為兩院院士,為國內雷達行業輸送了超過一半的骨幹技術力量。近5年來,學校共有5名博士的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郝躍認為,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使學校在技術研發上與企業需求深度融合,趕超雷達技術的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可能。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所長、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宏偉教授:“雷達整機研製涉及專業領域廣、技術難度大,是集眾多高新技術為一體的具有產業鏈龍頭地位的高新技術行業,迫切需要協同創新。”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主要從事國家重要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在雷達整機研製中發揮了核心作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熊羣力:“要想提升我國雷達自主創新能力,迫切需要我們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開展協同創新。”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22研究所所長董慶生:“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雷達行業發展非常快,要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光憑我們單幹是很難實現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具有非常深厚的學科積澱和優秀的人才資源,我們通過承擔國家大工程大項目,在成果轉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代表了國家在這個行業裏的發展。雙方結合起來,就一定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我們雷達行業的水平往前推動一步。” [5]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西電雷達學科概況

先進雷達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教育部、財政部批准建設的“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期為2011年至2020年,該平台致力於在信息化戰爭的背景下,面向國防現代化需求,服務國防尖端工程,全面加強中國雷達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將其建成電子信息領域的世界一流學科,從而進一步促進中國電子工業的發展。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新中國最早創辦雷達工程專業的院校,製造了新中國第一部氣象測雨雷達,研製了中國第一台可編程雷達信號處理機、第一代大型相控陣雷達,生產了中國第一爐單晶,研製了第一套流星餘跡通信系統,是最早開展超短波和微波技術教學、科研工作的少數幾個院校之一。
兩院院士
兩院院士(4張)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52年由著名電子系統專家孫俊人院士、畢德顯院士組建的雷達工程系。1980年改稱為電子工程系,1993年改稱為電子工程學院,1999年與電信工程系、天線研究所合併為新的電子工程學院。60年來,學院培養了近三萬名電子信息領域高級人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學院建立了良好聲譽。在眾多校友中產生了包括保錚院士、王越院士、張錫祥院士、郭桂蓉院士、包為民院士、張堯學院士等六位院士和一大批政府領導、著名企業家、科技精英、30多位將軍在內的傑出代表。
60年來,雷達工程及相關專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標誌性成果,在雷達、天線、對抗等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目前,電子工程學院已經是學校擁有學科最多、學科涵蓋最廣、科研創新能力最強、師資力量最為雄厚、在校生人數最多的學院之一,也是我國高素質電子信息人才培養的基地。學院現擁有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聯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等2箇中心,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天線與微波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子信息攻防對抗與仿真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擁有國家工科電工電子基地教學團隊、微波教學團隊等國家級教學團隊。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產生了包括戴樹蓀、丁鷺飛、茅於寬、毛乃宏、張守宏、吳順君和國家級教學名師梁昌洪孫肖子等一大批知名專家和教授。
學校具有35年軍事院校的辦學歷史,為國防現代化、軍隊信息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學校保持着與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總參謀部、空軍、海軍、二炮的密切合作,積極發揮電子信息的特色和優勢,承擔了大量的研究任務,西電在體系建設方面先後獲得二級保密資格認證、國軍標質量體系認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並獲批為總裝備部裝備承製資格單位。據統計,西電承擔的各類科研項目中70%以上的來自軍口。西電近年來在國防科研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震動世界的標誌性成果,例如被譽為“殺手鐧武器”的新體制雷達、用於空警2000等預警機的 “XXX技術”、應用於深空探測和主力戰艦火控雷達的XXX技術等。
在2009年建國60週年大閲兵上,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製的軍用雷達入選“機動雷達方隊”(國慶閲兵裝備第二十二方隊)走過天安門廣場,這批歷時十年自行研製的國產雷達裝備,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被譽為我軍的“千里眼、順風耳”,這是我軍新型雷達首次公開亮相,贏得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發的“XXX技術”應用於空警200、空警2000等預警機,為“預警機梯隊”(國慶閲兵空中第二梯隊)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該型預警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支援保障裝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