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段寶巖

鎖定
段寶巖,男,漢族,1955年2月4日出生於河北冀州市,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機械工程專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全國天線產業聯盟主席。 [1] 
1977年,段寶巖考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原西軍電、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後獲工學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1991年—1994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攻讀博士後;2002年—2012年,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年兼任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空間太陽能電站領域首席科學家”。 [2-3] 
段寶巖長期從事電子機械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致力於交叉學科電子裝備機電耦合技術研究,成果應用於嫦娥探月、神舟飛船主力戰艦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主持了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批准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總體設計。 [1]  [4-5] 
2021年11月3日,段寶巖主持的項目“高密度柔性天線機電耦合技術與綜合設計平台及應用”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6] 
中文名
段寶巖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北冀州
出生日期
1955年2月4日
畢業院校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國工程院院士(2011年)
性    別

段寶巖人物經歷

1955年2月4日,段寶巖出生於河北冀州
1975年至1978年,在河北冀縣漳淮中學擔任教師。
1978年3月—1981年12月,在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電子機械系無線電設備結構設計與工藝專業學習,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
1982年1月—1984年7月,在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電子機械系電子機械工程專業學習,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
1984年—1991年,在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電子機械系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
1987年2月—1989年11月,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機械系(電子)機械製造專業學習,畢業後獲得博士學位。
1991年10月—1994年10月,受國家教委公派赴英國利物浦大學做博士後研究,期間赴日本北海道大學做客座研究員。
段寶巖院士
段寶巖院士(8張)
1993年,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機械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5年2月—1996年5月,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機械學院副院長。
1996年6月—1998年2月,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機械學院院長。
1998年3月—2002年4月,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
2000年7月—2000年10月,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大射電望遠鏡設計專業進修。 [2] 
2002年4月—2012年7月,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2011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2012年7月10日,卸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職務,後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 [3]  [6] 
2014年,兼任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空間太陽能電站領域首席科學家”。 [7] 
2023年4月15日,受聘為龍門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19] 

段寶巖主要成就

段寶巖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段寶巖致力於電子裝備結構多學科優化設計的研究工作,開闢了中國電子裝備機電耦合研究的新領域並形成了初步的學科體系,段寶巖系統地建立了電子裝備電磁場、結構位移場、温度場之間的場耦合理論模型,揭示了機械結構因素對電性能的影響機理,提出了基於場耦合理論與影響機理的機電耦合設計理論與方法,為電子裝備機電耦合設計的工程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結構與多學科優化方面,段寶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型微波天線、大射電望遠鏡、大型空間可展開天線等電子裝備結構的設計工作。
1980年代,段寶巖提出的大型微波天線結構形狀優化設計的綜合法,突破了中國DDDU(多工況、多目標、多約束、優化設計)系統從尺寸型優化向形狀優化推廣時遇到的Hessen矩陣奇異的難題,同時,系統進行了包括天線反射面保型優化、可靠性優化、類型優化等系統優化設計工作。
1990年代,段寶巖提出的工程結構多工況拓撲優化方法,通過引入數學變換,巧妙地將一個n-工況緊耦合且不可微的複雜非線性規劃問題轉化為n個常規線性規劃問題,併成功應用於多個大型微波天線結構設計中。
21世紀,段寶巖提出了機電耦合優化設計思想與數學模型,為機電耦合設計的工程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2010年,段寶巖提出了大型衞星可展開柔性天線的系統優化設計理論與方法,進一步拓寬了結構與多學科優化的範疇。
上述成果已被成功應用於中國深空探測、神舟飛船、“天通一號”、主力戰艦及FAST500m口徑大射電望遠鏡等國家重大工程中。
2014年,段寶巖提出了SSPS-OMEGA創新方案,這一創新方案不僅可使太陽能收集系統的功率質量比提升約三分之一,且可有效緩解三明治結構帶來的散熱問題。
2018年,段寶巖又帶領團隊積極推進中國空間太陽能電站(SSPS—Space Solar Power Satellite)的開創性工作, [8] 
2022年6月5日,段寶巖院士帶領的“逐日工程”研究團隊承擔的世界首個全鏈路全系統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地面驗證系統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 [18] 
  • 科技獲獎
截至2018年5月,段寶巖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 [8] 
獲獎年份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2020年
高密度柔性天線機電耦合技術與綜合設計平台及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6] 
2012年
水聲陳列匹配場處理的穩健方法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8年
反射面天線電磁、結構與控制集成設計及其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 二等獎
2005年
雷達天線結構數字化設計平台研製與伺服控制技術研究
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 一等獎
2004年
面向全系統與全性能的天線結構機電綜合優化與精密控制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1年
大型天線結構系統優化設計
中國高校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99年
大型射電望遠鏡天線結構系統機電光綜合優化設計研究
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9] 
  • 學術論著&發明專利
截至2018年5月,段寶巖發表SCI/EI論文200餘篇,重要國際會議特邀報告12次,著書6部,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 [8]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05年
《柔性天線結構分析、優化與精密控制》
段寶巖
2017年7月
《高端電子裝備製造的前瞻與探索》
段寶巖
西安電子科大出版社
2011年
《電子裝備機電耦合理論、方法及應用》
段寶巖
科學出版社
1998年
《天線結構分析、優化與測量》
段寶巖
西安電子科大出版社 [10] 

段寶巖人才培養

  • 教學成果
2003年,段寶巖“結合重大科研項目進行研究生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獲得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9] 
  • 教育理念
段寶巖強調打好基礎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認為數學物理學不好,很難取得大成就。要學好各類基礎課,專業課,夯實基礎,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技藝能力、溝通能力是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四大能力,學生們要在睿智和踏實之間分清着眼點,在吃苦與享樂之間把握平衡點。
段寶巖建議學生們要培養廣而博的讀書興趣,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接受人文藝術薰陶,成為真正的“人才”。 [11] 
  • 辦學思想
段寶巖認為,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樹立教師是大學核心競爭力的理念,強化人才興校的意識,才能真正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的頭等大事來抓,從而真正確立教師在學校的“辦學主體”地位。
段寶巖認為,第一,一流大學必須要有一流的學科;第二,一流大學並不是所有學科都是一流學科;第三,要凝練學科方向,體現學科優勢。
段寶巖認為,首先要堅持把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結合起來,在事業中培養人,在建設中造就人。同時,學校下大力氣搞學科建設,相繼推出校院系三級學科建設體,其次,要把人才隊伍建設和大的科研項目結合在一起,通過一些大的項目,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後,就是要注重培養學術土壤。一棵樹再好,單獨栽在沙漠裏不僅難以發揮作用,也難以生存。人才也一樣。西電科大在人才隊伍建設中十分注重搞羣體團隊建設,提出了“兩層兩線”的戰略。所謂“兩層”,是指既要有學校層面的人才羣體,又要有學院層面的人才羣體。“兩線”則是指縱向的學科羣體建設和橫向的交叉學科羣體建設。 [12] 
  • 教授課程
2018年6月4日,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教學樓B406教室內,段寶巖院士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2015級本科生帶來課程《電子機械科學與技術導論》第一講——“電子機械科學與技術的內涵與作用”。 [13] 
  • 講座報告
2018年9月16日上午,段寶巖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遠望谷體育館以“漫談科技發展與人才成長”為題,給本科2018級新生獻上了“名家導航”第二講。 [11] 
2018年7月22日上午,2018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分營開營儀式在南校區辦公樓210報告廳舉行,段寶巖帶來了一場題為《大宇航時代與大型星載可展開天線新趨勢》的專題報告。 [14] 

段寶巖榮譽表彰

年份
榮譽稱號
2000年
陝西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2002年
陝西省勞動模範 [4] 
2003年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
2005年
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 [9] 
2004年
師德先進個人
2009年
科學中國人
2011年
優秀科技工作者 [1] 
2012年
香港何梁何利科技成果獎
2017年
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與中國好設計金獎 [8] 
2022年
2021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 [17] 
2023年
榮獲“三秦最美家庭”稱號 [20] 

段寶巖社會任職

段寶巖擔任陝西省政協委員,《電子機械工程》刊物編委會主任,《電子學報》英文版副主編,工業與信息化部科技委委員,總裝備部衞星有效載荷技術專業組成員,陝西省信息化建設諮詢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電子學會電子機械工程分會主任委員,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術學部委員等職務, [15]  龍門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副會長。 [19]  [21] 

段寶巖人物評價

段寶巖具備樂天派態度,有踏實嚴謹治學作風 [6] (電纜網評)
段寶巖在天線、雷達領域的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方面、尤其是在天線結構的機電綜合優化、面向反射面保型設計的系統優化以及精密控制等三方面,為雷達、通信、射電天文以及航天等領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7] (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