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曉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力學家)

鎖定
鄭曉靜,女,漢族,1958年5月出生於武漢市,祖籍浙江樂清 [1]  [16]  ,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13]  ,力學家 [9]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15]  ,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委 [13] 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15] 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2] 
鄭曉靜於1978年6月—1982年1月在華中理工大學力學系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1982年3月—1984年6月在華中理工大學力學系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1984年9月—1987年12月在蘭州大學力學系學習(師從葉開沅教授),獲理學博士學位 [10]  [16]  ;1988年—1992年06月任蘭州大學力學系副教授 [10]  [16]  ;1992年6月—2012年7月,任蘭州大學力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0]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數理學部);2010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工程學部);2012年6月—2017年11月,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2017年1月—2019年2月,任中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10] 
鄭曉靜主要研究領域為板殼非線性力學、電磁固體力學、風沙環境力學。 [9] 
中文名
鄭曉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北省武漢
出生日期
1958年5月
畢業院校
蘭州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數理學部),2010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工程學部) [10] 

鄭曉靜人物經歷

1958年5月,鄭曉靜出生於武漢市 [1]  [16] 
1975年7月,從武漢市第二中學畢業 [17] 
1977年4月,在農村入黨,在農村參加高考。
1978年3月,被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錄取。 [16] 
1978年06月—1982年01月,在華中理工大學力學系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鄭曉靜圖冊
鄭曉靜圖冊(5張)
1982年03月—1984年06月,在華中理工大學力學系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4年09月—1987年12月,在蘭州大學力學系學習(師從葉開沅教授),獲理學博士學位 [10]  [16] 
1987年12月—1988年,任蘭州大學力學系講師。
1988年—1992年06月,任蘭州大學力學系副教授 [10]  [16] 
1992年06月—2012年07月,任蘭州大學力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3年05月—1995年01月,在美國Kentucky大學、Clarkson大學從事合作研究。
1996年03月—1998年11月,任蘭州大學科研處處長。 [2]  [16] 
199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才稱號。
1997年底,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年輕學術帶頭人培養計劃”,榮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17] 
1998年11月—2007年12月,任蘭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02年07月—2002年10月,在美國Delaware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10] 
2007年12月—2012年06月,任蘭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蘭州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2]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數理學部)。
2010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工程學部)。
2012年06月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2年06月—2017年11月,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2017年01月—2019年02月,任中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10] 
2018年12月起,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超限感知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 [3] 
2019年5月起,任覓音計劃負責人。 [5] 
2019年8月起,被聘為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 [1] 
2020年4月起,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第九屆學術委員會顧問。 [7] 
2020年6月29日,鄭曉靜受聘為西北工業大學極端力學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8] 
2020年7月23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陝西省空間超限探測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鄭曉靜院士任實驗室主任。 [6]  [22] 

鄭曉靜主要成就

鄭曉靜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高雷諾數兩相壁湍流:建成了大氣表面層湍流場野外觀測陣列,獲得壁湍流雷諾數最高且沙塵暴信息最齊全的同步實時觀測數據,揭示出大氣邊界層湍流超大尺度結構若干新的特性和規律及其與顆粒的相互作用;提出的跨尺度方法成功實現了從單顆沙粒運動到數百平方公里沙丘場形成的演化過程定量模擬和沙漠擴展速度的理論預測等。
電磁固體力學:對可變形鐵磁結構給出了一組新的磁力表徵公式並揭示出其它已有模型所存在的缺陷;建立了超磁致伸縮材料的一組新的力—磁—熱多場耦合非線性本構關係並從理論上揭示出原有本構關係所無法給出的此類材料的若干典型特徵和規律;從理論上發現了外加電場對納米線彈性模量的影響,定量給出了這種特性的變化規律等。
板殼非線性固體力學:給出並嚴格論證了在任意軸對稱載荷(含奇異情形)下,卡門圓板方程解的函數表徵形式和確定係數的遞推公式,實現了級數解、高階攝動解等解析解的計算機求解;解決了大撓度圓薄板精確求解和近似解析求解的收斂性證明等難題;實現了從圓薄板小撓度線性變形經大撓度非線性變形過渡到強非線性變形的卡門方程的全域解析求解。 [10] 
  • 學術論著
據2021年3月北京大學官網顯示,鄭曉靜先後在《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Frontier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NANOTECHNOLOGY》等發表SCI論文180餘篇,出版著作4本;他引4000餘次。 [1]  [10] 
學術著作:
時間
著作名稱
出版社
作者
備註
1989年
《圓薄板大撓度理論及應用》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資助出版)
鄭曉靜
吉林, 長春
1999年
《電磁固體結構力學》
科學出版社出版 (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周又和, 鄭曉靜
北京
2009年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ries” 學術專著叢書)
Springer-Verlag
Zheng X J, Mechanics of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Springer-Verlag
German
2011年
《力學與沙塵暴》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大眾力學叢書)
鄭曉靜, 王萍
北京 [10] 
學術論文:
  1. Liu H Y, Wang G H, Zheng X J*, 2019. Amplitude modulation between multi-scale turbulent motions in high-Reynolds-number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861: 585-607.
  2. Hu R F, Zheng X J*, 2018. Energy contributions by inner and outer motions in turbulent channel flows. Physical Review Fluids, 3(8): 084607.
  3. Zhang Y Y, Hu R F, Zheng X J*, 2018. Large-scale coherent structures of suspended dust concentration in the neutral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 A large-eddy simulation study. Physics of Fluids, 30(4): 046601.
  4. Liu H Y, Wang G H, Zheng X J*, 2017. Spatial length scales of large-scale structures in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s. Physical Review Fluids, 2(6): 064606.
  5. Wang G H, Zheng X J*, Tao J J*, 2017. Very large scale motions and PM10 concentration in a high-Re boundary layer. Physics of Fluids, 29(6): 061701.
  6. Wang X N, Zheng X J*, Wang P, 2017.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article-laden plane turbulent wall jet and the influence of Stokes numb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92: 82-92.
  7. Wang G H, Zheng X J*, 2016. Very large scale motions in the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 a field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802: 464-489.
  8. Wang P, Zheng X J*, 2015. Unsteady saltation on Mars. Icarus, 260: 161-166.
  9. Zheng X J*, 2013. Electrification of wind-blown sand: Recent advances and key issues.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E, 36: 138.
  10. Zheng X J*, Zhang J H, Wang G H, Liu H Y, Zhu W, 2013. Investigation on Very Large Scale Motions (VLSMs) and their influence in a dust storm. Science China-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56(2): 306-314.
  11. Duan S Z, Zhu W, Zheng X J*, 2013.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wo-grain-bed collisions in windblown sand transport. Powder Technology, 235: 431-436.
  12. Ye X.Y, Wang D M, Zheng X J*, 2012. Influence of particle rotation on the oblique penetration in granular media. Physical Review E, 86(6): 061304. IF: 2.366;
  13. Li X C, Xie L, Zheng X J*, 2012.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ie theory and the rayleigh approximation to calculate the EM scattering by partially charged sand,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 113(3): 251-258.
  14. Wang D M, Ye X Y, Zheng X J*, 2012. The scaling and dynamics of a projectile obliquely impacting a granular medium.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E, 35: 7.
  15. Hu W W, Xie L, Zheng X J*, 2012. Contact charging of silica glass particles in a single collision.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1: 114105-114107.
  16. Ma G S, Zheng X J*, 2011. The fluctuation property of blown sand particles and the wind-sand flow evolution studied by numerical method.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E, 34(5): 54.
  17. Zheng X J*, Zhang J H, 2010. Characteristics of near-surface turbulence during a dust storm passing Minqin on March 19, 2010.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5(27-28): 3107-3112.鄭曉靜, 張靜紅. 2010年3月19日沙塵暴期間甘肅民勤地區近地表的湍流性質. 科學通報, 55(22): 2235-2240.
  18. Huang N, Yue G W, Zheng X J*, 2008.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 dust devil and the electric field in i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13(D20): D20203.
  19. Zhu L L, Qiao L, Zheng X J*, 2007.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metal nanowires in a transverse electric field. Nanotechnology, 18(38): 385703.
  20. Zheng X J, Huang N*, Zhou Y H, 2003. 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 electrification of wind-blown sands and simulation of its effect on and saltation movemen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08(D10): D104322. [10] 
  • 研究項目
起止時間
研究項目
項目來源
備註
2013年1月—2017年12月
風沙流/沙塵暴流場特性及其湍流結構的測量與分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項目負責人
2013年1月—2016年12月
甘肅民勤風沙災害與沙化治理技術研究及示範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項目負責人
2015年1月—2018年12月
高速鐵路軌道傷損的金屬磁記憶動態檢測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
項目負責人
2015年1月—2019年12月
風沙環境下高雷諾數壁湍流結構及其演化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項目負責人 [10] 
  • 科研獎勵
據2021年3月北京大學官網顯示,鄭曉靜的研究成果先後獲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2、2/3)、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10)、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4/5、1/10) [1] 
時間
研究項目
所獲獎勵及等級
備註
2005年
電磁固體力學方面的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06年
風沙運動機理方面的研究
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7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二完成人
2008年
電磁介質與結構非線性行為方面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第一完成人
2009年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第四完成人
2018年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第二完成人
2018年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第一完成人 [10] 

鄭曉靜人才培養

  • 主講課程
據2021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官網顯示,鄭曉靜先後主講過《理論力學》《材料力學》 《彈性力學》 《板殼理論》 和《力學與工程概論》等力學專業本科生的主幹基礎課和專業課。
  • 教學成果獎勵
據2021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官網顯示,鄭曉靜先後獲寶鋼教育基金會“全國高校優秀教師特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所在的團隊先後入選為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羣體。 [2] 
1989年,鄭曉靜編寫由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圓薄板大撓度理論及應用》的圖書獲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 [10] 

鄭曉靜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8年
首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991年
做出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委 [1] 
1992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6] 

1997年
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特等獎 [16] 

1997年
全國高校優秀教師特等獎 [10] 

2009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0年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工程學部院士
2011年

2011年
甘肅省傑出女性 [12] 

2012年
第五屆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獎 [10] 

2014年
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數學力學)

2016年1月
全國高校“學生喜愛的大學校長” [19] 

2017年
周培源力學獎 [1]  [8] 


IEEE超導委員會2007年度最佳貢獻論文獎 [20] 

鄭曉靜社會任職

時間
兼任職務
2011年—2016年
固體力學學報》主編
2011年—2016年
《Acta Mechanica Solid Sinica》主編
2011年
北京大學“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1年
“甘肅省荒漠化與風沙災害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學術委員會主任 [10] 
2013年—2015年
TWAS工程科學領域獨立專家委員會委員和評獎委員會委員 [14] 
2014年9月
陝西省高校科協聯合會會長 [18] 
2015年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獎勵委員會工程學部主任
2015年
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
2016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2016年
中國科協女科技工作者委員會主任
2016年
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副主任
2016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委員會委員 [10] 
2016年—2018年
TWAS工程科學領域獨立專家委員會委員和評獎委員會委員 [14] 
2018年
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理事 [10] 
2013年3月—2018年
全國政協委員 [21] 
2018年12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裝備效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4] 
2020年6月29日
西北工業大學極端力學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8]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科技委委員

中國科協六屆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國家青年科學家獎” 評審組成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七、八、十屆數理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

蘭州大學學報》編委


全國婦聯第十一屆常委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聯合主編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主編 [13] 

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執委會委員

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15] 

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2] 
2022年11月23日
陝西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 [24] 
2023年11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25] 

鄭曉靜社會活動

2022年11月23日,參加陝西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並在大會中講話。 [23] 

鄭曉靜人物評價

幾十年來,鄭曉靜始終把中國需要與個人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獻身中國的科學教育事業,努力攻克科學難題,精心培育人才,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11]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
鄭曉靜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堅持教書育人。在她的感召和推動下,蘭州大學力學學科教師大量流失的局面得到扭轉,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和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她作為一名高校校長,堅定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倡導教育以學生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科研以解決問題為本的治校理念,促進學校快速發展。中國力學學會評)
鄭曉靜為提升中國力學研究的影響力作出重要貢獻 [12] (國家最高獎獲得者曾慶存院士評)
鄭曉靜為中家科技進步、國防事業發展和西工大發展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8] (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