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立花道雪

(日本戰國時代武將)

鎖定
立花道雪(永正10年3月17日—天正13年9月11日,即公曆1513年4月22日—1585年11月2日) [1] 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九州島豐後國大名大友氏的家臣,與高橋紹運並稱為“大友雙璧”。法號麟伯軒、道雪,原名户次親守、親廉、鑑連,官稱紀伊守、伯耆守、丹後守。後世的人們以武勇稱道雪為九州軍神、雷神的化身、武神、鬼道雪及大友之魂。
中文名
立花道雪
外文名
(平假名)たちばな どうせつ,(羅馬字)Tachibana Dōsetsu
別    名
户次鑑連,鬼道雪,雷神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族
出生日期
1513年4月22日
逝世日期
1585年9月11日
職    業
武將
主要成就
發明了立花家的劍術流派“影流”
被後世的人們為九州軍神
戒    名
福巖院殿前丹州太守梅獄道雪居士

立花道雪簡介

父為户次親家,母為由布惟常之女正光院,繼母為臼杵鑑速之姊養孝院。妻子為入田親誠之女波津為先妻、正室問注所鑑豐之女仁志姬(西姬/寶樹院),側室為宗像氏貞之妹色姬。女兒為立花誾千代,婿養子為立花宗茂,另有繼子安武茂庵、政千代。幼名八幡丸、孫次郎。

立花道雪經歷

立花道雪少年初陣

《信長之野望14》立花道雪 《信長之野望14》立花道雪
大永6年(1526年)3月20日,豐前馬嶽城主佐野親基和問田重安內通大內氏而反叛大友家,大友家令豐後大野郡北莊的鎧嶽城主户次親家出兵討伐,然而親家重病在牀,年約13歲的親守代父出征,身着系赤縅的鎧甲綁着水色的繩結,頭戴白星兜並附有八相前指物,腰掛家傳寶刀並騎乘附有金紋鞍的愛馬户次黑毛,率領3千士兵連夜趕往馬嶽城,於清晨時分發動攻勢,於一天之內便攻破了擁兵5千人的馬嶽城降服了佐野親基和問田重安,許多大友家臣對親守以年幼之身便立下如此驚異的戰功皆讚賞不已,户次家此後受到大友更加的重用。
同年4月19日親守之父親家病逝,親守因此繼承户次家為第十四代家督,同時拜領大友當主大友義鑑的“鑑”字而改名為鑑連,不久與津賀牟禮城主入田親誠的女兒波津結婚。

立花道雪義鎮的忠臣

《信長之野望創造:戰國立志傳》立花道雪 《信長之野望創造:戰國立志傳》立花道雪
天文4年(1535年),肥後國菊池氏一族反叛大友家,户次鑑連率3千兵馬前往討伐。菊池氏聯合城氏、隈部氏、山鹿氏、金子氏於車返一地的險隘地形和鑑連對峙,並發動火計和三方包圍,此時肥後國人之一的合志氏反叛菊池想轉為大友援軍為內應,然而鑑連卻派使者海老名肥前傳達説:‘不管戰爭的勝敗,武士的忠誠心是最優先重要的’而拒絕了援軍,希望對方能作為敵方盡忠作戰。此戰最後靠著鑑連堂叔父户次親宗的勇猛突擊造成敵軍混亂後,鑑連以鼓聲振奮士氣大舉追擊而獲得勝利,豐後和筑後的國人此後也一一歸降,鑑連因此又立忠功。
天文19年(1550年),大友義鎮大友義鑑嫡子/宗麟)的叔父菊池義武,和師傅入田親誠,對義鎮感到不悦,因此慫恿大友義鑑轉立義鎮的異母弟塩市丸為下任家督並廢黜義鎮的繼承人地位,大友義鎮為此情斷義絕,於2月10日與重臣津久見美作守、田口藏人襲擊了大友義鑑的居所,史稱“二階崩之變”大友義鑑被殺,事變後大友義鎮成為了大友家第二十一代當主。接着鑑連於8月領兵三萬五千攻破菊池義武的隈本城而立下忠功,菊池義武被流放到對馬島

立花道雪筑肥豐轉戰

天文23年(1554年)為了確保豐前的領土,10月13~15日鑑連等大友軍於豐前柳浦擊退駐軍於豐前門司城的毛利軍,鑑連之奮戰造成毛利元就小早川隆景大敗總崩,成功奪回門司城。同年,鑑連收弟弟户次鑑方(鑑堅)之子户次鎮連為養子,繼承鎧獄城。
弘治2年(1556年)6月3日,鑑連於豐後海邊討伐內通毛利氏住民齊藤小左衞門、小原本莊。
家紋:立花祇園守紋 家紋:立花祇園守紋
弘治3年(1557年),大友義鎮對倔強不服的筑前國秋月文種肥前國人筑紫惟門發動攻勢,於7月令鑑連合高橋鑑種、臼杵鑑速以及吉弘、田北、志賀、一萬田、吉岡、田村、佐伯、朽網、小原等將共約二萬前往征討,鑑連不負義鎮所望於7月7日接連攻下了文種的古處山城和惟門的勝尾城,使得秋月文種成為浪人並降服了筑紫惟門,至12日平定了部分筑前和肥前地區。同年大友家與毛利家簽定合約,令毛利家承認大友義鎮之弟大內義長北九州領地為大友領有,並且不得侵犯。永祿2年(1559年)2月8日進攻北九州國人豪族宗像家的領地,攻陷了白山城、鳶獄城並進至宗像居城許斐山城的同時因為毛利元就破壞約定偷襲大友方門司城,鑑連為防前後夾擊放棄攻城撤退至豐後。一方,門司城將怒留湯主人退至豐後,義鎮對於毛利家的毀約大怒,在對毛利以外交操作談不嚨的情形下,於永祿4年(1561年)4月先以鑑連、田北鑑生、田北紹鐵、田原親賢等大友軍率六千餘騎進攻豐前,攻擊毛利方位於豐前的香春獄城,城將原田義種以落石一時擊退大友軍,但鑑連冷靜的加入兵力,令追擊的原田氏遭到分斷,大友軍再各個予以擊破,終於7月15日攻落,迫使原田義種自刃。然而此舉造成筑前豪族聯手反擊大友,9月毛利軍又趁機攻落香春獄城,城將志賀常陸介敗退至豐後。後義鎮親率鑑連、吉弘鑑理臼杵鑑速吉岡長增、齊藤鎮實、田原親賢等大軍前往豐前門司城,9月2日開始進攻,大友軍更請來葡萄牙軍艦炮擊門司城,10月9日策反了毛利方的稻田禪正、葛原兵庫助,但是由於被毛利方發覺利用,於10月10日的明神尾戰鬥中遭到伏擊敗戰,26日大友軍再度總攻擊,這時鑑連率領八百名弓兵攻擊毛利軍,並在數支箭上綁上寫有“户次伯耆守鑑連隨時候教”的字條以激烈的箭雨射向毛利軍,此後毛利軍中,傳開了大友家名將户次鑑連的名字,武名逐漸廣傳於多個地區。同年鑑連擔任了大友家掌握軍政系統的加判眾職位。永祿5年(1562年)大友義鎮因為敗戰以及家中信仰問題而剃髮入道號“宗麟”,鑑連也跟隨出家入道號“麟伯軒道雪”,不久道雪被任命為筑後方分,領有筑後赤司城。同時宗麟贈送黃金五十兩給予幕府,控訴毛利毀約之舉,希望足利義輝將軍出面和議,一方着手進行連絡毛利家背後的尼子義久打算準備夾擊毛利家。9月,鑑連又隨大友軍進攻豐前毛利方重臣天野隆重鎮守的松山城,於豐前苅田着陣,並於上毛郡防範毛利方的夜襲,13日於松山城後的海岸與毛利軍激戰,10月13又抵抗毛利軍於柳浦一地集體的攻擊。永祿6年(1563年)1月,因松山城是個倚海難攻的要害久攻不落,大友軍最終撤退。27日道雪接見足利義輝於豐前進行“豐藝和談”。5月兩家終於談合,毛利家保有門司城,交回松山城於大友,並將香春獄城毀壞,退出九州並停止對豐築諸豪族的援助。
另一家紋:杏葉紋 另一家紋:杏葉紋

立花道雪筑前爭亂記

永祿8年(1565年)6月,筑前有“西大友”之稱的立花鑑載反叛大友家,道雪奉命討伐於7月4日攻落其居城立花山城,之後在宗麟惜其家系下沒有將其殺滅,令鑑載繼續為立花山城主。
永祿9年(1566年)秋月種實在毛利家的幫助下借兵三千重回筑前領地。
勢力圖 勢力圖
永祿10年(1567年)道雪等大友軍勢於7月7日先後在短兵相接,矢雨如注的激戰下攻陷高橋鑑種的巖屋城和寶滿城,降服了高橋鑑種和筑紫廣門,之後大友軍進軍至先前於7月11日至21日頑強抵抗大友軍齊藤鎮實攻勢的秋月種實的秋月城,8月14日大友二萬兵力於秋月城下的甘木、長谷山一帶和種實一萬二千兵對戰,此時道雪在一日為數七場的戰事當中七度持刀槍衝鋒於敵陣討取秋月方七位小有名氣的武將,15日大友軍再攻落秋月方的邑城休山茄子城,守將坂田諸正自刃,種實見狀退守至古處山城,大友軍則駐軍於休松一地休息。9月3日,大友軍陣中傳來毛利軍來攻的流言,大友軍勢因此開始撤退動作,秋月種實見機引兵一萬二千打算奇襲道雪,但是道雪一早察知率所部三千兵做迎擊態勢並設置虛旗,擊散秋月先鋒軍內田善兵衞和秋月治部更突崩中備軍綾部駿河五千騎,雖然秋月治部一度重整二千兵攻擊道雪本陣並討死道雪部將十時惟忠,但秋月種實此時見到道雪所擺之噓旗誤以為大友援軍來襲因而撤退。(此戰於户次軍談中,記載道雪乘馬奮戰,故此時雙足應還健全。)4日未明,秋月種實四千兵乘着風雨之夜夜襲大友軍吉弘鑑理臼杵鑑速的陣營,大友軍一度陷入混亂,期間發生自相殘殺的慘況,道雪見狀吞下正在食用的飯糰,急令家中大將由布惟信小野鎮幸等人分兵驅敵,並率自軍為殿後援助吉弘、臼杵等軍撤退,更持刀槍衝入敵軍中振奮反擊士氣,激勵了大友諸將而開始反擊,終使秋月軍轉由勝轉敗而撤退,並傳聞此戰的道雪被稱為“鬼道雪”。
户次家譜系 户次家譜系
永祿11年(1568年)2月立花山城主立花鑑載再次反叛大友家歸屬毛利家,立花家臣薦野宗鎮、米多比大學此時為了貫徹對大友家的忠義反叛立花家,並在襲擊鑑載失敗後改仕於道雪。鑑載則於4月6日迎來毛利家的清水宗知(清水左近將監,清水宗治之兄)8千餘人和軍船百餘艘,更聯合原田了榮(原田隆種)、原田親種與高橋鑑種家臣衞藤尾張守約1萬人於立花山城,4月24日道雪與吉弘鑑理臼杵鑑速志賀親守3萬餘人包圍了立花山城,三個月後於7月4日大友軍強攻立花山城。7月23日立花勢因為道雪的調略而令立花家臣野田右衞門大夫背叛為內應,立花鑑載因而兵敗離城脱逃後自殺,而原田親種,衞藤尾張守以及清水宗知則往中國毛利家方面退卻,立花山城則交由臼杵鎮氏(臼杵近士兵衞)暫時代守。7月29日道雪等大友軍將致力於筑前反大友勢力的掃討,原田親種,衞藤尾張守以及清水宗知於8月2日突然又奪下了立花山城,道雪再次和鑑理、鑑速反擊,道雪於8月14日於生松原先擊破了原田了榮的軍勢後,會合大友軍於立花山城下共擊敵軍,並往蘆屋方面追擊討殺了衞藤尾張守並將親種射落馬下,敵軍皆因為道雪的夾擊攻勢而做四散逃,這時為了救援原田親種的原田親秀又率3千和道雪激戰,結果不敵道雪軍而損失多位家臣而敗退,另外清水宗知則僅剩20餘人乘船回了毛利領地。8月19日,秋月種實終於因為失去了毛利家的援助而降服大友軍。11月25日,道雪從筑前山隈城移動到高良山下的富本(問本)城,28日,道雪為了確保筑後國問注所鑑豐不參與筑前國人反亂,娶了鑑豐之妹仁志姬為正室。
立花家譜系 立花家譜系
永祿12年(1569年)1月,大友宗麟親率五萬大軍征討“肥前之熊”龍造寺隆信,隆信拒絕了道雪和吉弘鑑理的和平交涉,大友軍於3月開始攻擊,道雪與大友諸將領三萬進攻江上武種的勢福寺城並使其降服,後吉弘鑑理於多伏口一地擊敗龍造寺軍主力,欲進擊之時突然發病而錯失良機。一方,在龍造寺隆信的聯絡下毛利元就見隙率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乃美宗勝4萬餘人由吉田郡山城出發經由海路於4月15日包圍立花山城並斷絕水脈,17日在道雪建議下派出城親冬提出與龍造寺的議和,後隆信也派遣老臣納富信景慰問辛勞議和的道雪,並贈送名馬一匹。5月3日立花山城被奪,宗麟聞訊急報道雪等將回軍包圍立花山城,大友軍3萬於5月5日集結於博多,道雪先於5月6日率軍與田尻鑑種一同進攻毛利軍觸發一場小戰,此戰道雪自身持槍殺敵,5月13日毛利軍度過多多良濱川於松原附近放火與大友軍交戰四回,5月18日元春和隆景率毛利軍4萬餘多多良濱,道雪、鑑理、鑑速則率兵1萬5千分三隊為先陣,之後配置了約2萬的大友軍力與之對峙,雙方激戰期間,道雪見到小早川隆景一時的陣形空隙,先以8百人鐵炮隊密集射擊後自身拔刀乘馬率隊衝入敵陣營中,毛利軍此時無法敵擋一時遭受敗戰,後撤退於立花山城,是役為堪稱中世紀日本九州最大的合戰“多多良濱合戰”。此後戰事轉為膠着狀態,直至十月,毛利元就因為大內輝弘乘虛奪取山口高嶺城以及出雲月山富田城方面遭受“尼子復興軍”攻擊的消息,遂下令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立刻撤退回國。1569年10月13日,大友三老(道雪、鑑理、鑑速)於“蘆屋會談”中決定攻擊築前混亂的元兇高橋鑑種,攻落其居城寶滿城後令其切腹自盡,但是在宗麟心軟之下只將其流放至小倉城
擊退毛利軍後的大友軍繼續實行攻打龍造寺隆信的計劃,於元龜元年(1570年)大友六萬大軍包圍了佐賀城,這時道雪因為包圍時間甚久導致筑前勢力不穩而早先向宗麟提議撤軍,大友軍失去主將而接連撤退,這時道雪以殿軍防備陣勢抵擋追擊。

立花道雪家督繼承

此時立花山城因為立花鑑載的自刃而為空城,為了鎮壓筑前的反亂勢力,道雪在宗麟的再三説服下轉封至筑前立花山城,於元龜2年(1571年)五月形式上的繼承了立花氏,並迎娶宗像氏貞之妹色姬做為部份和平鎮壓手段,然而道雪於天正3年(1575年)便將家督之位讓給獨生女,年僅7歲的立花誾千代,自己退居幕後,道雪此舉完全是因為不想繼承大友叛臣立花氏這個姓氏,終生使用户次姓。同時,被迫切腹自盡的高橋鑑種其高橋氏則由吉弘鑑理次子高橋紹運繼承,鎮守巖屋、寶滿城。

立花道雪筑前鎮壓戰

獨生女立花誾千代 獨生女立花誾千代
天正6年(1578年)大友家於耳川大敗於島津家,使的大友家逐漸式微,筑前國人如秋月、原田、宗像、草野等再次大規模反叛,12月3日,秋月種實聯合筑後豪族問注所鑑景、筑紫廣門約4~5千人攻擊巖屋、寶滿城因為高橋紹運的防戰未果,後於4日在柴田川和立花高橋軍對峙,因為立花高橋軍的兵力過少而再交戰不久便撤退至山野之中,此時種實於晚上追擊,反被立花高橋軍埋伏夾擊敗戰,退回了居城。同年12月,龍造寺隆信侵入筑前進攻寶滿、立花城,道雪配下的由布惟信、十時連貞安東家忠高野大膳因轉戰立功而一同被合稱“立花四天王”天正7年(1579年)4月初秋月種實聯合筑紫廣門和豐前國人城井、長野、千手、齋藤、上原及筑前國人宗像、麻生、原田等氏反叛,大友宗麟為此派出豐後的家老志賀道魁率筑前國人小田部鎮通大津留鎮正二千餘攻進秋月家石坂一地,卻遭到埋伏奇襲,紹運因此和道雪出戰救援了志賀等將。7月18日龍造寺隆信以武勇出眾的次子江上家種聯合原田親秀率軍攻打大友家臣小田部鎮元的安樂平城(荒平城),小田部家的武將大教坊兼光背叛了鎮元,幷包圍了鎮元於前線抵擋的池田城且發動夜襲,同日龍造寺軍又再次包圍池田城,雖然大鶴宗雲聯絡到立花道雪以十時連貞為援軍,但是趕不及龍造寺軍的激烈攻勢,安樂平城於9月11日被攻陷,立花軍僅能救走鎮元遺下的次子統房。期間於7月27日,秋月、筑紫聯軍又偷襲大宰府,道雪聯合紹運將其擊退。8月14日派出家臣足立直氏救援食糧不足,大友方柑子嶽城的木付鑑實,于歸路中在生松原一地和原田氏激戰,同月,宗像、麻生、原田等反大友聯軍於多多良川左岸的箱崎攻入領地,也被道雪擊退。1579年9月18日道雪聯合紹運攻入宗像家領地的鞍手郡。1579年嶽城,因為高橋紹運出兵于山田山和隆信對陣為大鶴宗雲的後援而使大田、筑紫兩將撤退,但1579年11月15日筑紫廣門又派兵遊擊偵查,紹運因此鎮守於巖户一帶監視,同時秋月種實偷襲巖屋城,紹運因此回軍巖屋並於半路打擊築紫勢的追擊,重整巖屋城的兵力後於高尾山對戰四千秋月軍,秋月軍因紹運的火攻而有部分撤退,同時道雪出陣牽制筑紫軍並和紹運夾擊令其敗退,終令大鶴宗雲脱險。
女婿(養子)立花宗茂 女婿(養子)立花宗茂
天正8年(1580年)2月,龍造寺隆信聯合秋月、筑紫、原田、草野2萬軍力進逼築前西南邊境的生松原,2日道雪率十時連貞於早良郡討伐支持龍造寺家的鄉士(傳聞此戰也是立花宗茂初陣),3日於月隈村築砦,16日對豐後諸將發出有名的“九條檄文”。3月,因為宗像氏貞與大友家合議,氏貞將其妹色姬嫁給道雪,並割部分領地為嫁妝,此時道雪58歲,色姬25歲。7月,道雪與龍造寺隆信合議,筑前西9郡龍造寺領,東6郡大友領。9月,道雪和紹運於穗波一帶擊退秋月種實。天正9年(1581年)龍造寺隆信聯合筑紫廣門終於攻下大鶴宗雲的鷺嶽城而於7月進軍至大宰府且聯合秋月軍侵略筑前,紹運與之對峙,道雪並派家臣竹迫統種等將為援軍,雖成功於觀世音寺之戰擊退敵軍,但統種等立花家臣戰死甚多。3月6日於那珂郡麥野村築砦,7月,道雪和紹運侵攻秋月氏的嘉麻、穗波一帶,是為石坂之戰,此戰是立花宗茂普遍被認為的初陣,其優異的表現令道雪正式興起迎統虎為婿養子的念頭。同年8月,膝下無子的道雪,終於對高橋紹運提出希望其長子高橋統虎(宗茂初名)能繼承立花家,起初紹運因為統虎優秀的資質和器量,以及身為高橋家重要的繼承人而拒絕,但是在道雪數度的懇求之後,統虎終於成為了道雪的養子。於8月18日,統虎和道雪的女兒立花誾千代結婚成為了婿養子而繼承立花家。1581年11月6日,大友宗麟為了援助被秋月種實、問注所鑑景夾擊的家臣朽綱鑑康(朽綱宗歷),而命道雪、紹運、宗茂出陣,立花高橋共率5千兵力再次對秋月氏的嘉麻、穗波一帶攻略。
三柱神社 三柱神社
同年11月12日,宗像氏貞的家臣因為秋月家的拉攏而反叛大友家,於13日襲擊了正在歸路中,立花家以薦野增時、由布惟信、小野鎮幸、立花鎮實內田鎮家等的救援鷹取城的運糧部隊。天正10年(1582年)2月,因原田信種聯合秋月種實、宗像氏貞、筑紫廣門於筑前西南邊境的那珂郡巖户鄉攻落大友方的山田民部丞鎮守的砦(貓峠城),並且引起早良郡山門村的鄉士反叛暴動,在立花道雪平息暴動于歸路中與原田軍在生松原遭遇引發鐵炮戰,由於勢力眾多一時無法排除,立花軍在道雪於小金原一事無法息怒之下先於3月16日派小野鎮幸、由布惟信侵攻宗像許斐山城周邊的八並村,4月16日才前往那珂郡巖户鄉驅逐秋月、原田、宗像的約2千聯軍,此戰立花軍僅一千5百軍力分道雪、由布、小野三隊為本隊進攻,統虎和薦野率五百兵為伏兵,道雪本隊在危急之時因統虎的策略終於擊退原田勢,隨後讓統虎率薦野增時、立花成家、小野鎮幸、由布惟信共1千騎驅逐正再巖户一帶的巖門莊久邊野築砦的原田勢武將笠興長3百兵,討取了1百50人並追擊至早良郡。同年12月28日攻入宗像領地,侵攻宗像家至天正11年(1583年)3月16日的吉原口防戰討取了吉原貞安後又攻落宗像家居城許斐山城,氏貞只能退往白山城,遂消滅了宗像勢力。
道雪的花押 道雪的花押
立花家文書 立花家文書
天正11年(1583年)年間,島津軍在與龍造寺軍爭奪肥後之際一時和解,於11月底連絡從屬的秋月家帶路,派出川上忠智(川上左京亮)率1千5百兵入侵筑前大友領地,於12月1日隱密的對博多市區放火,包含大友家的探題館都遭到火舌侵襲,接到消息的道雪隨即出陣,以統虎為第一陣,自身第二陣,在離探題館半里的莒崎宮的松林,背海集結1千兵力佈陣並偵查到敵方的本陣設於盛福寺的松原。重臣小野鎮幸提出引誘敵軍包圍,而道雪卻決定引誘敵軍後奇襲本陣,遂派出統虎7百騎前往對陣引誘,道雪本軍則是潛藏了軍勢。對陣期間雖然下著大雪並刮強風,但川上忠智仍瞧見統虎兵力不及自身一半,且認為其後方沒有後援,待大雪暫停後分三隊以鶴翼之陣進軍,統虎見狀也分三隊,左右雁行中央魚鱗做守備態勢,兩軍在鐵炮互擊後接觸,面對島津軍兇猛的攻擊,統虎一邊保住陣型一邊後退維持了半小時,將島津軍往北引誘遠離了盛福寺本陣,最後統虎退至莒崎松原,這時剛好又颳起沙塵狂風,川上忠智一時不見立花軍人影。此時道雪趁機率5百兵力進至聖福寺中的松林以鐵炮攻勢襲擊守備的3百島津軍,突然遭到奇襲的守備軍遂崩亂逃散,川上忠智對於自軍背後遭到道雪攻擊感到驚愕,連忙趕回本陣迎敵,但是面對已遭到立花軍突崩破壞死傷慘重的本陣,忠智不敵道雪攻勢只能撤退,立花軍對此沒有追擊,並把勝利歸功於風雪神佛相助。

立花道雪筑後遠征期

天正12年(1584年)3月龍造寺隆信於沖田啜之戰對上島津軍戰敗身死,大友家為此趁機出兵想奪回筑後,以宗麟次子大友親家、三子大友親盛率豐後大友軍7千人進攻築後貓尾城的黑木實久,實久則聯合龍造寺軍共2千餘人在貓尾城與高牟禮城籠城抗戰,經過了一個月大友軍仍然無法攻落,大友家第二十二代當主大友義統為此要求道雪與高橋紹運出兵,兩軍於8月18日以紹運2千人為先陣、道雪3千人為後陣出發,紹運在渡過筑後川擊滅秋月家武將芥田兵庫50餘人後與道雪越過鷹取山,並以由布惟信為殿軍,途中又遭到敵兵以鐵炮伏擊,最終被道雪和紹運擊退敗逃。(傳聞此時道雪才以坐在"輿"上行軍)
戸次道雪譲狀寫(一) 戸次道雪譲狀寫(一)
19日兩軍到達高牟禮城,隨即寢返黑木家老樁原氏部,氏部並於24日開城,龍造寺援軍的土肥岀雲因此離城逃去。此時貓尾城已被孤立,道雪和紹運開始對黑木家同族的川崎重高防守的犬尾城攻略,並在城島城巡邏,不久開始進攻貓尾城,在樁原氏部的帶領下9月1日攻下了貓尾城,黑木實久則自殺身亡。此後又接連攻下蒲池鎮漣的山下城以及筑後各處的小城如谷川城、邊春城、兼松城、山崎城還有田尻鑑種的鷹尾城,大友軍終於展開對九州筑後有名的堅城“柳川城”的攻略,大友軍在連翻攻擊下未能攻下此城,道雪遂於10月3日移陣至高良山,4日改攻籠城於發心嶽城的草野鎮永和問注所鑑景並燒燬竹井城,之後於年底又回陣高良山時,大友親家和親盛卻因長期戰陣在外以疲倦為由退回豐後,僅留下立花高橋軍於筑後。天正13年(1585年)2月龍造寺家晴於柳川城率軍出戰佈陣於中牟田,秋月、長野、城井等筑前國人對筑前方施加壓力,龍造寺軍也於4月18日以後藤家信(龍造寺隆信三子)為首率8千人於筑後川壓迫,此時豐後大友軍來援與道雪紹運分為兩軍對抗,道雪和紹運於筑後川和寶滿川交接處的小森野對抗了後藤家信和筑紫廣門,在紹運和道雪施展拿手的“奇正戰法”後擊敗了敵軍。

立花道雪死亡

戸次道雪譲狀寫(二) 戸次道雪譲狀寫(二)
就在大友軍與龍造寺軍鷸蚌相爭之時,島津家逐漸漁翁得利侵佔兩家領地,此時龍造寺家以及一眾筑前國人豪族逐漸附屬於島津家,大友軍持續攻防至6月初,道雪開始發病,紹運因此將軍陣移至高良山下的北野村,9月道雪病狀惡化,在對家臣説了:“把我的遺骸穿上甲冑並面向柳川城埋於高良山上,如果有人違背了此事,那麼將世代遭受詛咒!”後於1585年9月11日病逝世,享年七十三歲。
之後道雪葬於立花山城旁的梅嶽寺,法名"梅嶽院殿福嚴道雪大居士"(福嚴院殿前丹州太守梅嶽道雪大居士)並於柳川福嚴寺也有寺廟,也和養子宗茂生女誾千代三位一起供俸於柳川“三柱神社”,天明4年(1784年)受贈神號為"梅嶽靈神"。

立花道雪偉人的思慮

立花道雪諫言扶主

元龜2年(1571年)大友宗麟因西國霸主毛利元就逝去後終日沉迷於酒色以及太平的生活,道雪和眾家臣皆擔心大友家將因此衰敗。某日,道雪招來京都有名的“白拍子”至立花山城中表演並舉行宴會,宗麟因此至立花山城參加,就在喝酒之時,道雪突然以悲傷的語調懇切的對宗麟説:“現在我們的西邊有龍造寺氏,南面則有島津氏;如果主公您不理會這強敵環伺的處境,繼續沉迷酒色,將會辜負一眾家臣對您的期望,而他們亦會離您而去”宗麟因此被道雪感動而振作起來。

立花道雪九條檄文

大友家於耳川敗後逐漸家道中落,道雪眼見如此,以九條項目要求大友家臣遵守來扶持大友家,現時所知道的規條只有五條。
1.“家臣必須全心扶持主公大友義統,不論大友家的盛衰”
2.“即使因為諫言而遭到主公討厭還是必須説出來”
3.“不能只考慮自身的平安,否則會因自私而有失公正”
4.“談論的事情,希望都是為了大友家興盛相關的事”
5.“無論如何都要遵守義理,絕不背叛主家”

立花道雪繼承的問題

道雪雖然將家督傳給獨生女誾千代,但是在幾翻考量下還是決定找一位大友血族中不凡的年輕武士繼承,雖然曾經想以繼女政千代嫁予家臣薦野增時作為後繼,但是卻被增時拒絕,不久增時提議了將高橋紹運之子彌七郎(立花宗茂)作為婿養子來繼承立花家的做法,道雪再邀請彌七郎至立花山城觀察後,認為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少年,更目睹彌七郎於初陣的奮戰,遂決定向高橋紹運提出讓彌七郎入贅娶誾千代來繼承立花家的想法,此時道雪説了:“我從壯年至今七十多歲,為大友家征戰好幾十年,多有勝利時刻,可是近年大友家逐漸衰退,賊徒日日壯大,我方的勝機日日消逝,鄰近有龍造寺、島津,遠一點有毛利等強敵,在我死後只剩你(紹運)能支持大友家,但所能做的還是有限的吧!如今你有正值壯年的兩個兒子,如果能讓長子彌七郎繼承我立花家,那麼在我死後至少還有兩個名族能守住大友家....”
紹運聽聞後瞭解道雪的苦思,因此而決定讓彌七郎成為道雪養子。元服後的彌七郎取名統虎,日後成為一位受到眾人讚賞的名將發揚了立花家。

立花道雪逸事

1.傳聞道雪年輕時,在盛夏炎熱之際的某日,於樹下乘涼午睡時遭遇雷雨,並且有一道雷打向道雪,道雪下意識的拔起愛刀“千鳥”揮斬,腳也因此而受了傷,然而道雪於戰場上的勇猛加上此大難不死之事,逐漸被美名為雷神的化身。而就算腳受了傷,腿力也不比健全者差,往後的戰役仍有配鞍騎馬奮戰的紀錄,晚年才由六名士兵負責抬輿,坐在輿上每為先陣激勵士兵作戰。愛刀千鳥則因此改名為“雷切”
2.道雪晚年坐在輿上作戰之際,皆會伴隨着“エイトウ、エイトウ”的太鼓進擊聲,當自軍為劣勢之時,道雪説了:“愛惜生命的人就把我丟在敵陣中自個兒逃命去吧!!”如此鼓舞之話,令立花軍數次走向勝利。
3.道雪曾和家臣們説:“兵卒本來是不會弱的,若不是如此的話將是大將的責任,如果有在他家被評為弱者的將士,在服侍我之後將會成為了不起的大將。”
其中,道雪曾對一位因無立下功勳而被驅逐的武士説:“你武運不濟並不代表你弱,我知道你的實力優良,別人的看法我不理會,我期待你能有出色的表現,下次在戰場上好好的立功給我看吧!”結果那位武士果然在戰場上奮勇取得了功勳。
4.有一次道雪的某位家臣在宴會中因言行不雅冒犯了貴客,道雪此時並無責怪那位武士,反而在貴客面前讚揚此人,説了:“這位武士雖然不擅言詞,但是在戰場上卻是槍術高超的猛將,是我引以為傲的家臣”使得客人開始佩服起這位武士,並且這名武士更加誓死效忠道雪。
5.道雪治軍公私分明,某次率軍出戰至過年期間,有家臣35人脱離戰陣回家過年,道雪因此大怒下令:“把脱離戰陣的人連同雙親一同斬殺!”更解釋説了:“那些不把正在作戰中因過年回家的孩子趕回來的父母也同罪!”此後道雪軍中再沒有違背軍令之人。
6.有一次,一名軍中的武士和道雪的侍女偷情,很多人認為要嚴懲那名武士,道雪卻説:“年輕人在性慾上把持不住是常事,如果因為這樣而處罰,恐怕會失去人心,再説這件事情和犯國法軍法是兩回事。”並允許這名武士和侍女一起,後來那名武士心懷感恩,每次上戰場都奮勇殺敵。
7.有一天,道雪的家臣進言“秋月種實在博多化裝為僧侶,每日都去看歌舞伎的樣子。只要有殿下的命令,我立即去殺他給您看”之後,道雪大罵道:“種實這類的人是不可能被你這樣的人殺害的!對付他們,理應跟他們一戰才是!但是你竟然有此污穢之心!”之後道雪就派人告訴秋月“秋月殿下變裝去博多遊覽一事,已知道了,請閣下放心,此途您將安全不會遭到襲擊。”

立花道雪人物評

道雪於成長之時逐漸展現了才氣,並且聰穎靈敏驍勇超絕,教育將士恩惠於民,而且其所施的恩惠連細小的地方都顧慮到.“頴敏驍勇類を絕し、士を育み民を恵み、その恩恵は細かな所まで行き屆く”(名將言行錄)
所謂真正的勇士,所指的就是如同道雪一般的人吧,他是真正可以作為武士模範之人.“真の仁義の勇士とは、鑑連(道雪)の様な者の事をいうのだろう真に武士の手本とすべき者である。”(名將言行錄)
立花道雪之威名響至關東諸國之時,武田信玄曾經以書信傳達想跟道雪見面並且較量一番的意願,文中其中一句是為“是非會いたい”
同為九州名將的龍造寺隆信也曾對道雪評價為“喜歡武術、熱愛文學,為當代的頭號良將”“武を好み、文を親しむ當代きっての良將であった”

立花道雪辭世句

心不附敵方,縱豐國的鐵弓之末已離此世(異方に心引くなよ豊國の鉄の弓末に世はなりぬとも)

立花道雪立花家戰術

立花道雪奇正戰術

立花道雪是著名的戰國名將,除了熟讀各種兵書外,於戰術面引用了孫子兵法的奇正道理。
昔日道雪對家中大將由布惟信、小野鎮幸説了:行軍作戰之道,必以兵法為先。無論如何武勇的軍隊,在戰場上也不能缺少正奇之變。因此,我也需要有能夠擔當正、奇兩軍的大將作為輔弼。《孫子》有言,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奇正相生,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如今,雪下可為正軍之將,和泉可為奇軍之將,薦野增時、米多比鎮久皆勇毅之士,可以為副將,我軍當無敵於九州矣!
戰術思想即是以正軍對抗、引誘敵軍使之混亂,然後以奇軍作側面攻擊讓其潰散,然後視情況和本隊換隊包夾並縱橫於敵陣中以擴展戰果,並且可以配合各項兵種使用,是一種靈活度甚大的戰術,充分展現孫子兵法中“難之如陰、動如雷震”的作戰思想。
除了立花自軍實行如此的戰術外,立花道雪也在筑前平亂和筑後遠征期間和同是大友家重臣的高橋紹運一同實行多次,兩人死後留下的子嗣立花宗茂高橋統增也時常應用於肥後一揆動亂和朝鮮戰役中,並且廣為立花家中勇毅出眾的武將使用。

立花道雪三倍速鐵炮集體射擊

立花軍的鐵炮在織田信長於長筱之戰中實行鐵炮集團射擊前15年,立花道雪就已經大量引進鐵炮並訓練實行鐵炮集體射擊戰術。
道雪曾經針對鐵炮射擊前的繁雜動作做了研究,因為一般的鐵炮在發射前必須經過數十個準備動作。結果道雪發明了將彈藥和彈丸混和好一次射擊的劑量再放入特製的竹筒中的“早込”之法,並備份許多個混合好的竹筒再以草繩連結成一串掛在肩上,使用時因為一同倒入了一發份的火藥和彈丸,省略了射擊步驟而大幅提升射擊速度。
最有實際被記載其使用情況的便是其養子立花宗茂在關原時期攻略大津城時,證明了比他家鐵炮快了約三倍的射擊速度,受到當時的矚目。
並且這些鐵炮也被應用於奇正戰術中,視敵我軍的明確情況而決定先後用於正軍和奇軍,主要是作為奇軍奇襲前的混亂攻勢。

立花道雪影流長刀斬入部隊

《信長之野望13》立花道雪 《信長之野望13》立花道雪
戰國當時於戰場流行的是一般2尺到3尺的武士刀,並且用於近距離白兵戰使用,然而立花道雪卻特立獨行,偏愛使用3尺到5尺的長刀,並將劍術達人的家臣山本正勝開祖的長刀流派“影流”(現稱景流長劍拔刀術、景流居合術,日文景與影同音)運用於戰陣中,是為立花家不外傳的劍術,現今於柳川市設有舊柳川藩景流保存會。
一般人皆認為長刀在戰場上相當不方便,因為在短兵相接的戰稱常態中,長刀揮斬的不好可能反而被反擊喪命,然而道雪的戰爭模式是先正攻,後奇襲,作為正攻的長槍部隊或是上述的三倍數集體鐵炮射擊部隊攻擊過後,奇襲的部隊再趁敵軍大亂之時以這使用長刀為前提的影流“斬入”部隊從旁追擊,因為敵軍先前已被正攻而混亂無心戀戰,此時奇襲追擊的長刀部隊便能無視接近戰的憂慮發揮威力,以長刀的長度和威力追討敵兵,使其潰散敗逃。上述鐵炮射擊和此長刀部隊的配合攻勢,是為“強襲戰法”。
立花道雪雖然下半身殘疾但本身也常於戰場上坐於轎上揮動約6尺的名刀“雷切”反覆進出敵陣追殺敵人,而長於劍術的立花宗茂和家中大將如小野鎮幸也同樣時常施展此劍術,並且統率這長刀斬入隊應用於肥後一揆和朝鮮戰役中。

立花道雪投槍乘入戰法

這是立花家武士個人武勇方面的戰法,分為“貫串投出”以及“複數投出”。家臣如十時惟定、十時連貞、十時連久、天野貞成皆曾以投槍擊殺敵兵,隨後再持刀乘入敵陣追擊。
惟定曾與永祿10年(1567年)8月14日攻略秋月家時,以四尺五寸的大剃刀貫串敵兵,然後再以虛空投的方式將其丟離三丈之遠,當地因此被稱為人投原。而連貞也曾在一場對抗秋月家的合戰中,施展以長槍串刺敵人,之後再往後蕩至前方甩出的投槍術,隨後手持長刀奮迅殺敵。連久則和天野貞成於朝鮮碧蹄館之戰相爭為一番槍,身邊都帶着數把長槍,各自先以投槍戰法擊落數騎明兵,在騎馬持刀乘入敵陣斬敵。
基本上是作為立花武士個人爭功的戰法,能展現武勇振奮將兵士氣。

立花道雪噓旗欺敵之計

即是在戰場以適當時機揭立假旗使敵軍誤以為有援軍或者伏軍因而退卻或繞路的計謀,這在中國古代戰爭是很常見的手法,日本戰國卻鮮少武將使用,當中立花道雪、宗茂、高橋紹運則是靈活運用此計的好手。
道雪於攻略秋月家之際,因大友陣中傳來毛利軍即將攻來的傳言,使的大友軍移往筑後川佈陣,秋月種實見機率一萬二千兵分四隊追擊佈陣於休松的道雪,道雪以斥侯得知後率三千侵攻吉光一地並於吉光~休茄子一帶事先揭立噓旗,隨後大聲擊鼓奮戰擊退秋月勢先鋒八千騎,而種實見到道雪所擺之噓旗誤認為大友軍之臼杵、吉弘兩軍乘機進攻居城而放棄追擊返回。立花宗茂則於巖户之戰為援助被包圍的道雪,先率三百兵以鐵炮奇襲後另以二百兵立出軍旗威嚇,令敵軍以為大部援軍到來而解除對道雪的包圍。高橋紹運則於柴田川之戰先和道雪引誘夾擊秋月、問住所聯合軍令其大敗,並事先於二日市~針磨的秋月軍退路上佈滿了軍旗馬印,令秋月種實驚見誤以為大友援軍來襲,繞了一大圈路才回到居城。
以上噓旗之應用為“示強之法”即是以多數的軍旗馬印加上打擊太鼓的聲勢令敵軍為之警戒甚至膽怯退卻。
立花宗茂於朝鮮碧蹄館之戰時,甚至反過來以“示弱之法”令分隊擺出少數軍旗引誘明軍來攻,然後從側面奇襲,更於救援加藤清正蔚山路上的元濆之戰,於夜晚設假陣營吸引明軍來攻促成伏擊。

立花道雪衝的石太鼓軍樂隊

立花家從當主為道雪開始,每一岀戰便有軍太鼓助長士氣,道雪則自身在轎上拿着三尺赤木棒敲擊,吶喊著"エイトウ、エイトウ"振奮精神,家臣們其稱為“音頭”,跟着吶喊,充分展現孫子兵法“動如雷震”的氣勢。
此軍太鼓一開始是先讓武士們用立花家的家傳酒杯“五重之杯”輪流喝酒或是粥,然後開始分五段打鼓,第一段是出征,接下來是出陣,第三段是進擊,接着是合流,最後便是凱旋。
現今則在九州柳川當地成為祭祀活動,每二年一次。

立花道雪立花家家寶

立花道雪下黑之旗

此旗最初是由立花氏源流大友氏的先祖大友能直從源賴朝處拜領而來,因為旗幟下黑上白因此又稱源氏白旗。此旗之後在大友家第五代家督大友親時傳位給大友貞宗之時給予了分家至筑前的次子,立花家之祖的大友貞載(立花貞載)之後貞載隨當時的將軍足利尊氏東上至京都,當時貞載以華麗的軍裝並佩帶此旗而受到尊氏將軍的讚賞,往後此旗成了立花家三寶器之一。此旗有三面,分左、中、右可插至鎧甲背後,其中中央的旗子較長約有2尺,稍微突出在兜以上可見。養子立花宗茂在出戰朝鮮之前連同金箔押桃型兜一起被配置給將士佩帶,共做了72面。

立花道雪血染鐵扇

此扇是立花貞載隨足利尊氏於攝津國東洞院烏丸與詐降的結城親光對決之時所佩帶的扇子,因為在討取親光之時染到了親光的血,因此又稱血付之扇;之後在送上首級給尊氏檢閲之時也一同附上,尊氏則依此軍功回賞此扇給貞載,並一同下賜寶刀“吉光骨食”。此扇為是立花家三寶器之一。

立花道雪吉光骨食

一把短刀。是由鎌倉時代的京的刀工,屬慄田口派的藤四郎吉光所打造,因吉光特別擅長打造短刀,其作品在江户時代和“正宗”、“江之義弘”共同享有“三作”之稱呼。據傳是源氏的秘寶之一,後來落入足利尊氏手上,並且於上述同血染鐵扇一起由足利尊氏下賜給立花貞載,因此而成為立花家代代相傳的三寶器之一。

立花道雪親族、家臣

立花道雪户次一門本家

户次親久(户次加賀守、三河守、右京亮、宗心)道雪祖父‧親宣養子,道雪叔父
户次鑑方(户次中務少輔、鑑堅)道雪異母弟
户次鎮連(田原孫二郎、右近大夫、伯奢守、宗榮)鑑方養子,田原紹忍之弟,道雪猶子
户次統常(臼杵少輔次郎、右近大夫、統連)鎮連養子
户次統利(户次七左衞門、茂昭)鎮連次子
立花鎮林(户次中務少輔)鑑方次子
户次親行(户次孫五郎)道雪異母弟
立花統春(户次次郎兵衞)親行子
立花統次(森下三太夫)統春養子,森下釣雲之子
户次親俊(户次近江守、親永)道雪伯父
户次鑑比(户次兵部少輔、鑑堅)親俊子
户次鎮比(户次兵部少輔)鑑比子

立花道雪片賀瀨户次氏

户次親久(户次加賀守、三河守、右京亮、宗心)過繼給道雪祖父‧親宣為養子
户次親方(户次山城守、親善、紹草)道雪妹夫
户次鎮秀(户次山城守、太郎、宗傑)親方子、高橋紹運妹夫
户次統貞(户次左京亮、玄珊)鎮秀子
户次親良(山田勝兵衞、正兵衞)鎮秀三子

立花道雪藤北户次氏

户次親繁(户次刑部少輔)道雪父‧親家堂弟,道雪堂叔父
户次鎮時(户次刑部少輔)親繁子
立花鎮實(户次右衞門太夫、但馬了均)親繁次子
立花統實(户次政之)鎮實子
立花親雄(户次善次郎)鎮實次子
立花親勝(户次孫市朗、木工助)鎮實三子
安東親清(户次親清)鎮實四子,安東連直養子
立花鑑貞(户次三郎右衞門、彈正忠、直貞)親繁三子
立花親家(户次織部助、鎮貞)鑑貞子,高橋紹運麼女之夫
户次親宗(户次右馬介、隼人佐、治部大輔、紹心)親繁弟,道雪堂叔父兼後見役
户次鎮直(户次治部少輔)親宗子
立花統直(户次治部少輔)鎮直子
户次鎮榮(户次雅樂助、彌太郎、御榮)親宗次子
户次統榮(户次左兵衞、太郎介、種直)鎮榮子

立花道雪譜代家臣

由布惟信(由布美作守、雪下)
由布惟次(由布五兵衞、美作守)
由布家續(由布甲斐守)
由布惟明(由布大炊介、惟時)
小野鎮幸(小野和泉守、宗珊)
小野成幸(小野喜八郎)
薦野增時(立花三河守、玄賀、賢賀)
立花成家(薦野吉右衞門彌助、成宗、日玄)
丹親次(薦野半右衞門)
十時連秀(十時與五郎、刑部少輔)
十時連久(十時傳右衞門、惟道)
十時連貞(十時孫右衞門、攝津守、雪齋)
米多比鎮久(立花三左衞門、丹波守)
安東家忠(安東紀伊介、宗忠)
安東連忠(安東紀伊守、雪貢)
安東連直(安東彥右衞門、內藏頭)
安東家榮(安東助五郎)
安東幸貞(安東攝津介)
安東常久(安東善右衞門)
安東久照(安東五郎右衞門)
安東信吉(安東津之助)
高野大膳(高野大膳亮)
內田鎮家(內田壹岐守、元敍、玄恕)
內田統續(內田忠兵衞、忠右衞門)
原尻鎮清(原尻宮內少輔)
森下釣雲(森下備中守)
池邊永晟(池邊龍右衞門)
堀東雲(堀越後守)
堀秀(堀八郎、次郎右衞門、又介)
吉田兼正(吉田右京)
小串成重(小串忠左衞門)
石松政之(石松安兵衞)
中江新八(中川新八路)
小田部統房(小田部土佐守、新介)

立花道雪立花雙壁

由布惟信、小野鎮幸

立花道雪立花四天王

由布惟信、十時連貞、安東家忠、高野大膳、小野鎮幸(家忠隱居後替補)

立花道雪道雪七家老

由布惟信、由布家續、安東家忠、安東家榮、十時連秀、森下釣雲、堀東雲
參考資料
  • 1.    西津弘美.『炎の軍扇 立花道雪』.日本:のち學陽書房人物文庫,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