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炮戰

鎖定
炮戰,敵對雙方使用炮兵火力相互打擊的作戰。
中文名
炮戰
稱    作
炮火壓制
類    型
戰術行動
詞    性
名詞
敵對雙方使用炮兵火力相互打擊的作戰。通常由炮兵單獨進行,或在其他兵種配合下進行。目的是壓制或殲滅敵方炮兵、戰役戰術導彈部隊等,奪取和保持對敵炮兵的火力優勢。16世紀後,炮兵普遍用於野戰,戰役戰鬥常常由炮戰開始,主要採用直接瞄準射擊的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炮兵大量用於戰場,各交戰國都把對敵炮兵作鬥爭視為炮兵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一些國家的軍隊建立了專門應對敵方炮兵的炮兵羣,炮戰的規模越來越大。1916年2月凡爾登戰役中,德、法軍隊集中大量炮兵進行了炮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炮戰已成為奪取和保持火力優勢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戰役戰鬥的全過程實施。一些國家的軍隊除在集團軍、軍建立了專門進行炮戰的遠戰炮兵羣、反迫擊炮炮兵羣外,要求師、團炮兵羣都要參加對敵炮戰。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後期的多次戰役中,建立遠戰炮兵羣,主要擔負炮戰任務。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以劣勢裝備對敵炮戰,採用多種手段與敵方炮兵作鬥爭。進攻中,強調大膽靠前配置,集中兵力、火力構成局部優勢;防禦中,強調以多種方法與敵炮兵作鬥爭。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炮兵於1958年8月~1959年1月炮擊金門,與國民黨軍炮兵進行了大規模的隔海炮戰。現代戰爭中,炮戰任務繁重,強調貫穿戰役戰鬥始終。炮戰具有參戰兵力多、規模大、火力密度大等特點。基本要求:綜合運用各種偵察手段,及時、準確地查明敵方炮兵位置;以巧妙偽裝、設置假陣地、不斷變換陣地等手段,隱蔽己方炮兵部署;組織可靠的通信保障;正確選擇對己方威脅最大的目標;掌握打擊敵方炮兵最有利的時機;集中火力,突然實施火力突擊;靈活地實施射擊指揮;迅速實施火力機動。炮戰通常根據上級的作戰意圖、決心和計劃,炮兵的任務、數量、性能和射擊能力,以及敵人炮兵的數量等情況,預先制訂周密的炮戰計劃;明確射擊的目標、時機、方法、彈藥消耗量和毀傷效果,參加的單位和兵力。戰鬥中,通常採用重疊、集中的射擊方法,直接瞄準射擊與間接瞄準射擊相結合的射擊方法,集中火力,重點打擊對己方威脅最大的敵方炮兵、戰役戰術導彈部隊等,實施快打、快殲、快轉移。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爭奪火力優勢的鬥爭將更加激烈、複雜,炮戰的任務將更加繁重,並朝着交戰距離遠、持續時間短、命中精度高、反應速度快、陣地轉移頻繁的方向發展。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