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寺(Jiming Temple)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和皇家寺廟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南朝時期與棲霞寺、定山寺齊名,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1]
- 中文名
- 雞鳴寺
- 外文名
- Jiming Temple
- 地理位置
- 南京市玄武區雞鳴寺路1號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
- 7:30-17:00 [15]
- 門票價格
- 10元(免費贈送三根香)
- 佔地面積
- 約 50000 m²
- 著名景點
- 大雄寶殿
雞鳴寺歷史沿革
編輯雞鳴寺寺廟前身
- 棲玄寺説
一種説法認為,據史料記載,早在孫吳時期,現雞鳴寺之處就已建有一寺,名為“棲玄寺”,此因雞籠山北面有棲玄塘而得名。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第七皇子、建平王劉宏為人謙儉周慎,深得父王信任,並賞賜其在雞籠山東偏北處建宏敞府第。
劉宏於宋大明二年(458年)臨終前,囑咐將雞籠山下東偏北處的府第捐為寺廟,沿用名“棲元寺”,元、玄同義,南齊時改名建元寺。孫吳時期開拓了南北向的潮溝(在今南京市機關大院西牆附近),南接城北渠、運瀆,經棲玄寺門前,北通玄武湖,後來,明代築城時阻斷了該潮溝,但此溝的南端直至上世紀80年代初尚存,溝旁尚有幾棵老槐樹。從這些資料看,三國孫吳時的棲玄寺該是雞鳴寺的前身。
- 同泰寺説
同泰寺寺內有大殿六所,小殿堂十餘所,一座九層浮屠(寶塔),一座七層高的大佛閣,供奉着十方金像和十方銀像,整個寺院依皇家規制而建,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無愧於“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梁武帝是中國古代最篤信佛教的帝王之一,他曾四次捨身於同泰寺,並常到寺內講經説法。如果同泰寺果真是雞鳴寺的前身,那麼,由於南朝非常濃厚的信佛風氣,由於南朝時建康(今南京)寺廟的盛行(詩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特別是由於梁武帝這位“菩薩皇帝”多次捨身於同泰寺,雞鳴寺當然是更加的意義凡非。當然,不管其前身是同泰寺還是棲玄寺,或是其它的寺廟遺蹟,雞籠山麓的雞鳴寺也是一座古老的寺院。
[4]
雞鳴寺建置沿革
雞鳴寺位於雞籠山東麓,始於東吳。
[5]
三國時期,為吳國後苑。
西晉永康年間(300-301年),有僧人在雞鳴山上倚山造室,建佛寺五所,因規模不大,名聲小。
南朝劉宋時期,相傳有黑龍現於玄武湖,山改名龍山。
南朝宋大明二年(458年),建平王劉宏將雞鳴山府第舍宅為寺,名棲元寺。齊時,改名建元寺。相傳齊武帝蕭賾遊鐘山,至始聞雞鳴聲,故山改稱雞鳴埭。梁普通年間,遷廷尉署於六門外,在原廷慰署地建同泰寺。
[5]
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寺建成,當年捨身於同泰寺,並改年號為大通元年。寺在宮後,北掖門外路西,寺南與台城隔,抵廣莫門內路西,宮開一後門,與寺之南門相對,名大通門,對寺之南門,取反語以協“同泰”名,帝晨夕入寺,多出入此門。寺中造大佛閣七層、寶塔九層、大殿6所、小殿10餘所,東西各有般若台三層,築山構壠,亙在西北,柏殿在其中,東南有璇璣殿,殿外積石種樹為山,有蓋天儀,激水隨滴而轉。
[5]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鑄十方銀像。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鑄十方金銅像(一説大同三年)。整個寺院宏大莊嚴、金璧輝煌,常住僧眾1000人,盛極一時,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梁武帝4次入同泰寺捨身奉贖,經常集名僧於同泰寺講經,開無遮大會,並在寺院內頒佈《斷酒肉文》,為佛教素食肇始。
南朝梁中大同元年(546年)四月,九層寶塔遭雷擊焚,延及整個寺院,只剩瑞儀和柏堂兩個大殿。梁武帝發心重建,寶塔高十二層,未成功即遇侯景起兵反梁。侯景進入建康後,梁武帝被餓死台城,同泰寺毀於戰火。
南朝陳武帝永定年間(557-559年),同泰寺略有修復。陳時,有慧頵禪師任同泰寺住持。
南朝陳太建元年(569年),宣帝陳瑣徵天台宗二祖慧思禪師至棲玄寺講學,10年後去南嶽。
南唐時期,稱淨居寺,建有涵虛閣,後又改稱圓寂寺。
宋朝時期,又分其一半地基建法寶寺。南宋淳佑七年(1247),創制精鋭軍,同泰寺舊基皆為寨屋(軍營)。景陽井台基及迎春、結綺、望仙三閣故址與胭脂井都在寨內。雖為營寨,但保留南唐舊寺屋宇,供奉普濟禪師寶公像。宋末,遭戰火受損。
明朝初年,朱元璋自着意整理佛教後,南京寺院大多遷往城外清靜處,唯雞鳴山上的普濟禪師廟仍屹立於城中,且賜日本貢品白玉佛觀音像供奉於寺中,住持別峯。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在雞鳴山南(今北京東路一帶)建十廟,即明初開國功臣廟、帝王廟、卞壼廟、劉越王廟、曹武惠王廟、福壽廟、城隍廟、真武廟、蔣王廟和關羽廟。
[5]
明朝洪武十八年(1387年)二月,敕建雞鳴寺,造浮圖五級。崇山侯李新奉命督工,在普濟禪師廟故址重建寺院,盡拆故宇舊舍,加以拓展擴建,並遷靈谷寶公法師函瘞移於此山,造五級磚塔,名“普濟塔”。函瘞藏入金棺內,金棺長約5寸。塔前設有祭堂,每年按時祭祀。其殿堂、門廡,超過原來規模。朱元璋命宿衲闡教德瑄法師為開山第一住持,賜《金字華嚴經》一部、沉香觀音像一尊,亦裝入金棺銀槨內,作為鎮寺之寶,賜門額曰“秘密關”、“觀由所”、“出塵徑”,題“雞鳴寺”額。山下有施食台,石表高揭,為宋文憲公書。相傳地為古戰場,元時刑人於此,常有鬼魅祟入。為治這些餘魂滯魄,朱元璋敕使人到西番迎請有道僧惺吉堅藏等七人來雞鳴寺結壇施食,以度幽靈,並在山下的萬人坑旁,建西番殿一座,以黃金裝飾,供惺吉堅藏等七位西番高僧居住,越數年後返回。
[6]
明朝宣德年間建憑虛閣。
明朝成化年間,寺院又有擴建,建有山門、天王殿、千佛閣、正佛殿、左觀音殿、右輪藏殿、五方殿、左伽藍殿、右祖師殿、施食台、憑虛閣等,共有殿堂樓閣、亭台房宇30餘座,全寺佔地100餘畝,公產田4000餘畝,常住僧侶100餘人,為金陵五個次大剎之一。
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夏,大功告成,並立《重修雞鳴禪寺記》碑。大悲、大雄、輪藏、天王諸殿,浮圖、千佛閣、法堂、廊廡、庖湢、山門等建築都修葺一新。寺院的規模擴大到佔地一千餘畝,殿堂樓閣、台舍房宇達三十餘座,常住寺僧有百餘人之多。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萬鹿園與心齋、東廓、南野、玉溪會講於雞鳴寺。
明朝萬曆年間後期,重加修繕,立山門亭,修葺廊牆,並改建禪院於塔下,繼任住持僧德瑛法師勒碑記載。
清朝康熙年間,寺遭毀壞,官府曾對雞鳴寺作過兩次大修,並改建山門。
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塔毀,俱重修,並易山門。
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月二十六日,作《重葺雞鳴寺浮圖碑記》。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為了迎接皇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憑虛閣,作為駐蹕行宮,乾隆也為這座古寺題寫了匾額和楹聯。
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捐集資,修建觀音樓,雞鳴寺從此又稱為“觀音閣”,或“觀音樓”。樓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面朝北,佛龕上楹聯寫道:“問菩薩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有房屋10餘間,中間是小院,前面是正殿,規模與明時相比,已小多了。
[6]
清朝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觀音樓和憑虛閣。
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兩江總督張之洞與楊鋭遊覽雞鳴寺,縱論諸子百家,指點時蔽。
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江寧布政使黃建莞奉張之洞命在雞鳴寺造豁蒙樓,並捐資。
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建成,張之洞親書匾額。該樓原有張之洞的畫像,懸掛梁啓超書聯“江山重複爭供眼,風雨縱橫亂入樓”。後來,又有黃建莞的撰聯:“遙對清涼山,近聯北極閣,更看台城遺址,塔影橫江,妙景入樽前,一幅畫圖傳勝蹟;昔題憑墅處,今日豁蒙樓,卻喜玄武名湖,荷花滿沼,更風來座右,數聲鐘磬答蓮歌。”
民國四年(1915年),住持守慧贈日本友人館喜雄詩一首,並書。
民國十七年(1929年),陳伯韜、王伯沆、胡翔冬、黃季剛、汪闢疆、胡小石、王曉湘7名教授在豁蒙樓“禿筆聯句”。
民國二十一年(1933年)10月30日,西藏第十三世達賴土登嘉措(1876-1933)在拉薩圓寂。國民政府眷念其保障西陲之功,追贈為“護國弘化普慈圓覺大師”封號,一切褒崇典禮極為隆重。
民國二十二年(1934年)2月14日,蒙藏委員會及國民政府內政部奉命函請南京各有關部門上千人舉行追悼大會,在考試院寧遠樓誦藏經祈禱,在雞鳴寺誦漢經追悼。同年重九,一些著名文人登豁蒙樓賦詩,出版《甲戌玄武湖修禊豁蒙樓登高詩鈔合集》一書。
民國二十五年(1937年)12月,南京保衞戰,被守衞部隊徵用作全城通信中心。同年,雞鳴寺僧人收留抗日軍官紐先民。日本侵略軍攻陷南京時,雞鳴寺、北極閣成了日軍殺害中國軍民的屠場,雞鳴寺空無一人。
民國二十八年(1940年)農曆一月,汪偽政府主管宗教的褚民誼看到雞鳴寺的樓宇敗壞,將要倒塌,僱工修葺,粉刷油漆,鍍金出新,恢復舊觀。雞鳴寺原住持僧守慧法師為此立石碑記載,以告後人。
民國三十四年(1946年)9月8日,已成為陸軍總部的將軍鈕先銘隨何應欽飛抵南京,接受日軍投降,他下飛機後首先來到雞鳴寺,重温故舊,並要求雞鳴寺為他作法事酬神,以償宿願。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雞鳴寺僅有房屋32間,田產137畝(其中,太平門外有熟地92.6畝,次田19.5畝,水田24.9畝),僧1人(即住持乘修,時年23歲),幫工4人。山之西北部房屋義務貢獻給政府做防空司令部及電台用;東南部、山頂及部份寺房為政府公務員辦公、居住和學員宿舍使用;僅大雄寶殿、茶樓(景陽樓)和僧寮1間歸僧人管理。當年重九,有汪闢疆、沈劍如、李蔬畦、陳頌洛、陳器伯、章行嚴等文人登雞鳴寺豁蒙樓賦詩。
[5]
1950年,人民政府撥款維修雞鳴寺。僧人們參加時事政策學習,積極參加抗美援朝運動。
1952年,印度代表潘迪特夫人來寧參觀雞鳴寺,反映雞鳴寺神、佛像混雜,不像個道場。
1954年元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處重視趙樸初和呂徵先生關於整治雞鳴寺佛、神像混雜的意見,立即組織整頓、清理。土地改革中,寺廟田產和房產歸國家所有,但32間房屋全歸僧人管理使用。
1960年後,“古同泰寺”牌出現於江寧湖熟鎮赤山,山上為大茅棚,山下為小茅棚,另一寺掛“古同泰寺”牌。
雞鳴寺建築(15張)
1973年7月25日,因工人下班前未將電烙鐵電源插頭拔掉,釀成重大火災,除大殿和施食台外,其餘殿宇全部燒燬。
1979年,政府為了保護名勝古蹟,落實宗教政策,決定重建雞鳴寺。江蘇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撥款修葺,修建老山門,步行台階30級,山門朝東,門樓上豎寫“古雞鳴寺”4字,黃牆上寫“南無阿彌陀佛”6個字。原有比丘尼11人回寺,恢復宗教活動,住持宗誠。
[5]
1980年後,國務院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及南京市人民政府先後撥款人民幣50萬元供雞鳴寺修葺,市長王昭全親自過問這筆撥款。
1982年,國務院、江蘇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先後撥款40萬元人民幣用於雞鳴寺維修大殿、志公殿等。
1983年,成立修復雞鳴寺領導小組,組長史正鑑(南京市宗教事務局局長),副組長為住持宗誠法師,成員有王潔泉、馬惠存、仁權法師。6月27日,由市委批准建設觀音樓、豁蒙樓、景陽樓、大雄寶殿四項工程。7月13日,市規劃局以83字第574號文發給建築執照,由宜興聯合建築工程公司泰華建築工程隊施工。7月14日,修葺大雄寶殿和志公殿,按原樣修復,青磚小瓦。同年,修繕胭脂井。
[5]
1984年,由東南大學建築系杜順寶教授設計,潘谷西教授任設計顧問,重建大雄寶殿、韋馱殿、觀音樓、豁蒙樓和景陽樓。按張耀華市長指示,為使大雄寶殿建築風格與市政府、北極閣等周圍古建築協調,由原青磚小瓦改為三開間單檐歇山頂建築。同年6月,泰國贈送給雞鳴寺高3.3米、重5噸的釋伽牟尼佛銅像和觀世音菩薩銅像各一尊,在觀音殿內,增塑了32尊觀音應身像和觀音海島。
[5]
1985年,原修復雞鳴寺領導小組改為雞鳴寺基建辦公室,同年5月,對外開放,先後接待美國萬佛城4位比丘尼,恢復百味齋素菜館。農曆二月十九日,宗誠法師為第一批弟子共6人剃度,同年秋送她們到江西省雲居山受具足戒。8月29日,修葺志公台。
[5]
1986年4月1日,泰國僧王佛教代表團團長、泰國僧王代表帕巴,贈送銅佛像發起人拜迪耶功長老等20餘人,江蘇省佛教協會和南京市佛教協會負責人茗山、雪煩、圓湛、真慈、宗誠及南京市僧尼、居士200餘人參加泰國佛像安奉儀式。宗誠法師為第二批弟子披剃,並送她們到棲霞山受戒。同年,恢復臘八節和觀音法會及唸經、打佛七等佛事活動。7月5日,新建老山門和大悲殿。
[5]
1987年,派弟子常聞、祖尊、願覺、心法4年輕尼僧到四川尼眾佛學院學習。同年,第三批弟子6人披剃,新建天王殿、達磨祖師殿和照壁。
1989年4月,台灣星雲法師一行150人訪問雞鳴寺。第四批弟子剃度。農曆五月二十六日成立雞鳴寺籌建理事會,年底由潮州開元寺釋定持方丈主持,舉行奠基典禮。農曆三月十七日,由開元寺堂主釋弘歉法師和南巖寺住持釋弘如法師舉行重建動工儀式。
[5]
1990年3月,新建的七層八面藥師佛塔竣工,塔名為消災延壽藥師佛塔,為雞鳴寺歷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約44米,趙樸初題“藥師佛塔”四字,南京市委書記張耀華題“國泰民安”四字。7月28日,新建唸佛堂、寮房、廚房、齋堂。
1991年後,江蘇省財政廳每年撥給雞鳴寺10萬元助其修葺。7月5日,建客房、寮房、藏經樓。
1993年,宗誠法師為徒孫慧明披剃。重修甘露井。
1997年1月,建慈航橋,茗山法師題寫匾額。同年,在毗盧寶殿西側建般若廊,長20米。闢宗誠法師紀念堂。
1998年10月,蓮華、心法訪問台灣。
2001年3月,蓮華升座任雞鳴寺住持。5月,蓮華法師一行訪問美國。
2002年,蓮華兼任溧水觀音禪寺住持。9月,蓮華法師赴北京參加中國佛教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2月,雞鳴寺景區,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十大亮化精品工程”稱號。同年,造新山門和達摩祖師殿。
2004年10月,開辦兒童讀經班。11月12日至18日,首次舉行水陸法會。11月17日,首次放五大士焰口。11月20日至12月21日,首次舉行二部僧傳戒法會,有新戒弟子271名,分別來自全國13個省市。12月24日,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視察雞鳴寺。同年,新建胭脂井百味齋。
[5]
2009年1月1日,胭脂井百味齋竣工。
[5]
雞鳴寺佛教文化
編輯南朝梁,梁武帝經常到寺裏講經説法,聽眾逾萬,並曾先後四次到同泰寺捨身為僧,脱下皇帝龍冠蟒袍,穿上僧衣,在寺中過起僧人生活,人稱為“皇帝菩薩”。由於皇帝的尊崇,同泰寺儼然如當時南方之佛教中心,天竺高僧菩提達摩從印度來建康時,就居於此。同泰寺與台城(宮城)隔路相對,整個寺院依皇家規制而建,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盛極一時,無愧於“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剎之譽。
[7]
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登臨寺院,併為這座古剎題書了“古雞鳴寺”大字匾額。
1867年(同治六年),寺僧西池等募資修建了觀音樓,樓內的觀音與眾不同,為一尊倒坐觀音菩薩像(面朝北而望),佛龕上的楹聯道明原因:“問菩薩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雞鳴寺從今又稱為觀音閣、觀音樓。
1894年(光緒二十年)兩江總督張之洞為了紀念好友及學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鋭,在雞鳴寺殿後面建樓一座,取當年楊鋭反覆吟誦的杜甫名詩:“君臣上論兵,將帥暖燕蘇。朗詠六公篇,夏來豁蒙樓。”親取樓名為豁蒙樓。並書為匾額。
[5]
從明清以來古雞鳴寺逐步形成為香火道場。一直續到解放後。
1999年底,省佛協副會長、光孝寺首座大和尚釋宏滿被聘為該寺方丈。
2003年11月6日,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尼眾部在雞鳴寺開辦(全省第一所尼眾佛學院)。中級,學制2年。同年,蓮華法師兼任鹽城大豐劉莊淨土安老院院長。
2008年元月13、14日,尼眾佛學院學僧授沙彌尼戒。4月6日至11日,雞鳴寺尼眾佛學院5位學僧赴北京參加講經交流會,4位獲獎,1位得優秀獎。4月27日,市佛協在雞鳴寺舉辦講經會,同時舉辦“江蘇指墨畫展”。5月16日,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5萬元、被子200條(折人民幣9000元)、併為災區人民誦經祈福。6月6日,舉辦第二次端午詩會。7月18日,在雞鳴寺舉辦江浦獅子嶺兜率寺圓霖老和尚追思書畫展。9月13日,“江蘇作家書畫聯誼會”在雞鳴寺成立。10月18日,中國部長將軍書畫院老紅軍、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軍裴周玉和趙榮璧一行訪問古雞鳴寺。12月19日,基督教“金陵協和神學院”本四班學生訪問雞鳴寺尼眾佛學院,23日雞鳴寺尼眾佛學院本四班學僧訪問金陵協和神學院。
[5]
2009年1月16日至6月11日,南京浦口定山四友王桂林、顧培九、閻志祥、白英卓在雞鳴寺書畫院舉辦書畫邀請展。2月22日,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新疆妙善榜書藝術館館長、香港中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蔡玉生來寺參訪,並贈送墨寶。3月21日至4月3日,住持蓮華和慧吉法師到無錫、台北,參加世界佛教論壇,佛學院學生參加論壇相關演出活動。5月1日,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和尚參訪雞鳴寺,併為信眾和佛學院學僧開示。晚上,雞鳴寺舉辦首屆傳燈法會,為國慶60週年傳燈祈福。5月2日(陰曆四月初八日),舉辦第二屆浴佛法會。5月13日,由南京市文聯主席張玉寶帶領韓國書畫家,到雞鳴寺書畫院進行藝術交流。5月26日,舉辦盛世第三屆端午詩會。6月28日,舉行江蘇尼眾佛學院第一屆本科班畢業典禮暨雞鳴寺書畫院成立三週年慶典,畢業學僧18人。8月17日至9月25日,舉辦江蘇作家聯誼會第二屆書畫展。9月29日-2010年4月13日,在雞鳴寺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翰墨丹青傳佛像’書畫展。10月5日至6日,省內諸法師在雞鳴寺弘法廳演講佛法。10月7日至9日,參加全國漢傳佛教講經比賽,雞鳴寺佛學院果也法師獲攝受獎。11月22日至28日,舉行水陸法會,大初法師主法。11月25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漢榮書局董事、總經理石漢基先生及母親一行給雞鳴寺贈送貝葉經,雞鳴寺回贈陳曉紅畫的立軸工筆水墨觀音像一幅。12月13日至19日,邀請香港淨華法師啓建“梁皇懺”法會。
[5]
2010年3月16日至22日(陰曆二月初一至初七),打觀音七。4月5日清明,舉辦度亡法會。4月26日至30日,蓮華法師在鎮江金山寺參加全省方丈佛教文化專業知識進修學習班學習。4月15日-5月5日,在雞鳴寺古書畫院舉辦李紹斌先生書畫展。5月6日-5月11日,在雞鳴寺古書畫院舉辦圓霖老和尚書畫精品回顧展。5月11日-5月27日,在雞鳴古書畫院舉辦蘇子龍、趙紹龍的雙龍書畫展。5月20日(陰曆四月初八),上午舉辦第三屆浴佛法會,晚上第二次傳燈法會。6月10日,在雞鳴寺古書畫院舉辦香港達道老和尚書畫精品展。6月12日,蓮華法師率全寺僧尼、尼眾佛學院學僧和護法居士200人到南京博物院迎請大報恩寺阿育王塔出土的釋伽牟尼佛舍利及頂骨到棲霞寺供奉。7月2日,香港旭日集團老總率眾人來雞鳴寺朝山。7月4日,福建省泉州市開元寺94歲釋傳淨長老來雞鳴寺參訪。
[5]
雞鳴寺寺名由來
編輯
雞鳴寺(2張)
其實,餘賓碩的記述和王士禎的詩都誤引了齊武帝習武雞鳴埭的典故,造成了雞鳴山、雞鳴寺名稱與雞鳴埭密切關係,讓人們以為“雞鳴寺”之名是由雞鳴埭而來的。造成了後來的誤解。實際上,雞鳴寺與雞鳴埭相去甚遠,“雞鳴寺”的取名與雞鳴埭無關,史學家蔣贊初先生説“雞鳴埭在玄武湖北”,清末文人壬氏父指明“在邁皋橋附近”,顯然,並非雞鳴寺前有雞鳴埭。真正的原因是,雞鳴寺因雞鳴山而得名,原來,該山為北極閣山,又名“雞籠山”,此山早先是以學館而聞名的,如《寰宇記》曰:“元嘉十五年(438)立儒館於北部,命雷次宗居之,次宗因開館於雞籠山。”“(齊)竟陵王子良嘗移居雞籠山下,集四方學士,抄五經百家為《四部要略》千卷。”後來,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文化水平不太高的朱元璋奪取天下之後,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他想建造國子監,就親臨雞籠山去選址,後來在雞籠山東麓選中了館址,很可能是在竟陵王子“集四方學士”舊址上,但其山名“雞籠”,顯然不合聖意,就改名為“雞鳴”,取的是“晨興勤苦”之意。
[9]
雞鳴寺寺廟建築
編輯雞鳴寺建築格局
雞鳴寺山門位於雞鳴寺路左側石級上,山門正中書寫“古雞鳴寺’四個金字,步入山門,左為施食台(志公台)。施食台前為彌勒殿,其上為大雄寶殿和觀音樓,殿內供奉着兩尊由泰國贈送的釋迦牟尼和觀音鎦金銅坐像,並新塑了觀音應身像三十二尊,供奉於殿內。
大雄寶殿之東為憑虛閣遺址,西為塔院。塔院內全部採用青石磨光雕花工藝,青石鋪設地面,藥師佛塔為1990年重新建造,觀音樓左側為豁蒙樓,樓甚軒敞。豁蒙樓東即為景陽樓,樓上有對聯一副雲:“雞籠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陽樓故址;玄武湖邊,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舊觀。”這副對聯包含着關於雞籠山、台城、玄武湖、同泰寺和胭脂古井等遺蹟的故事。這兩座名樓為供人憑欄遠眺之處,今已分別闢為茶座和素餐館,一面臨窗。
雞鳴寺主要建築
雞鳴寺內現有大雄寶殿、觀音樓、韋馱殿、志公墓、藏經樓、唸佛堂、藥師佛塔、胭脂井、豁蒙樓、景陽樓等主要建築。大雄寶殿內奉祀三寶佛,外山門、三大士閣、鐘鼓樓、禪房、素菜館等建築佔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山門牌坊“雞鳴寺”由著名書法家、前中國佛協會長趙樸初所題,並有釋定持、朱帆、餘藻華等名家題撰的楹聯墨寶。
[10]
藥師佛塔
塔身建有內梯外廊,此塔名為消災延壽藥師佛塔,含國泰民安和為香客、遊人消災延壽的祝禱之意。寶塔南面正門上額題“藥師佛塔”四個大字,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手跡。北門門額上鐫刻有“國泰民安”匾額,為南京市市長所題。塔內供奉有藥師佛銅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於北京雍和宮,1972年由趙樸初向國務院提請、經周總理批准送給南京靈谷寺,靈谷寺維修時,將該佛像暫存市文管會,寶塔建成後,又從文管會迎奉於塔內。塔內每層中間還有四個佛龕,為明代金絲楠木雕,原為北京中南海舊物,每個龕內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藥師佛像,共24尊。
[11]
大雄寶殿
觀音殿
豁蒙樓
豁蒙樓位於雞鳴寺最高處。清末,兩江總督張之洞曾多次和學生楊鋭登臨雞鳴寺。戊戌變法失敗、楊鋭等“六君子”死難後,張之洞在雞鳴寺倡建此樓,以杜甫詩句“憂來豁矇蔽”命名,作為紀念。張之洞題:“勝地何常經浩劫,斯樓不朽奈名傳”,梁啓超題:“江山重疊爭供眼,風雨縱橫亂入樓”。現已改建成雞鳴寺百味齋。
[11]
香台
雞鳴寺的香台在平台的南側,台前有支紅色巨蠟,火光很旺,外側台上是一排燃着的蓮花油燈,可供香客燃香;內側平台上擺放的則是一柱柱燃着的香,煙霧繚繞。台的內側是一個深坑,通着下面的一層平台,香灰燃盡落入坑中,積多了,便有僧人從下面的石洞清理乾淨。香台有個頂棚,想來是下雨的日子,可以避免那香灰和了泥巴吧。
[11]
胭脂井
胭脂井為南朝陳景陽殿之井,隋開皇九年,隋文帝發兵滅陳,隋軍攻入台城之時,陳後主與其妃張麗華、孔貴嬪藏入胭脂井,後被隋兵發現而成為俘虜,故又名辱井。俗雲“石井欄石脈”,以帛拭之,作胭脂色,故名“胭脂井”,又叫“辱井”。
[11]
據《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記載,胭脂井原名“景陽井”,在台城內,後掩沒。後人為了讓人們記載陳後主的教訓,遂在法寶寺(今雞鳴寺)側再立胭脂井。宋朝進士曾鞏寫了《辱井銘》,書篆文刻於石井欄之上,銘曰:“辱井在斯,可不戒乎。”王安石也曾在這裏留詩一首:“結綺臨春草一丘,尚殘宮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恥,不到龍沉亦可羞。”
[11]
雞鳴寺傳説軼事
編輯很久就有一個傳説,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南京玄武湖邊的九華山上,盤踞着一條十分厲害的蜈蚣精,能口噴數十丈毒火焰,經常噴火毒害行人和牲畜,危害極大。後來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就派了在天宮中報曉的金雞下凡,以金雞來對付蜈蚣。金雞領命後,到了凡間,果然當場見到了蜈蚣精站在九華山上噴射毒焰傷人,金雞站在北極閣山頂,衝着蜈蚣精一聲啼叫,蜈蚣精也被這震耳欲聾的啼叫聲嚇得匆忙逃脱,毒焰也散了,四散奔逃的人們緩過神來,只見北極閣山頂萬道霞光,霞光中有一隻金雞昂首挺立,氣概非凡。人們猜想到了,正是這隻金雞的啼叫聲趕走了蜈蚣,驅散了毒焰。可是,不甘失敗的蜈蚣精調整了狀態後,又衝上山頂,瘋狂地噴吐更濃的毒焰,金雞站在北極閣山頂一見,飛奔過來,一口咬住蜈蚣精,經過一番搏鬥,蜈蚣精被咬死,金雞也因中毒太深而倒下了,而九華山下的大眾免除了災難。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為民眾除害的金雞,便把北極閣山上的那座寺廟稱為是“雞鳴寺”。
[12]
雞鳴寺著名禪師
編輯- 宗誠法師
宗誠法師,生於1912年11月,卒於1996年6月,世壽84歲,僧臘78載,戒臘66夏。法師為江蘇常熟市謝橋鄉人,6歲時因家境貧寒,送往常熟草聖寺剃度為小沙彌尼,18歲受具足戒。宗誠法師青年時參學於杭州大悲庵,26歲來南京妙峯庵常住。1952年參加南京市佛教界學習委員會工作,任聯絡組組長,1957年,南京市佛教協會成立,任第一屆至第三屆副秘書長。1957年-1966年先後擔任掃葉樓、古雞鳴寺主持。文革期間,被迫下山蓄髮,替親友當保姆。十一屆三中全會落實宗教政策之後,繼任古雞鳴寺主持,重新恢復千年古剎,在此期間,先後擔任中國佛教協會諮議會員,江蘇省佛教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第二屆副秘書長;南京市佛教協會第四、五、六屆副會長。
宗誠法師乃當代著名的比丘尼,弘法利生,獻身佛教事業近80年。她愛國愛教,擁護共產黨的領導,積極參政議政,先後擔任市婦聯代表,鼓樓區政協委員,玄武區人大代表;市政協第七、八、九屆委員。宗誠法師對國家,對佛教度生事業,為法為人,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她對眾生的慈悲關懷,對工作的盡心竭力,任勞任怨。可謂是貢獻突出、成績顯著,堪稱是江蘇佛教界愛國愛教的尼眾典範,復興古雞鳴寺的一代宗師。
[13]
- 寶誌禪師
雞鳴寺著名祖師為寶誌禪師,著名方丈有西池、石壽、石霞、守惠、宗誠。現任方丈蓮華法師,42歲,江蘇大豐人,兼任江蘇省南京市佛教協會理事,南京市婦聯委員,南京市政協委員。現任監院覺如法師,38歲,江蘇海門人,兼任江蘇省南京市佛教協會理事,區政協委員。
[14]
雞鳴寺旅遊信息
編輯雞鳴寺門票價格
門票10元,登藥師佛塔免費,春節期間每人20元,購買門票還贈送三炷香
雞鳴寺開放時間
一般每日白天開放。晚上僅在農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的前一天和除夕開放。
雞鳴寺交通信息
公交:
2路、3路、31路、44路、52路、70路到“太平北路雞鳴寺”站下;
11路、20路、48路到“北京東路雞鳴寺”站下;
93路到“蘭園”站下;
304路到“雞鳴寺”站下。
地鐵:
南京地鐵3號線、4號線至雞鳴寺站下,5號口出站。
- 參考資料
-
- 1.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京與中國的佛教文化 .文化中國.2010-06-09[引用日期2014-04-13]
- 2. 南朝四百八十寺 雞籠山上雞鳴寺 .番禺網.2013-08-07[引用日期2014-04-13]
- 3. 南京雞鳴寺藥師塔:曾在電視劇中“扮演”雷峯塔 .華夏經緯網.2012-05-30[引用日期2014-04-13]
- 4. 南京雞鳴寺 .藝術中國.2010-8-5[引用日期2013-12-15]
- 5. 歷代雞鳴寺 .南京雞鳴寺官網[引用日期2014-04-15]
- 6. 南京古雞鳴寺歷史 .通南京網.2012-10-04[引用日期2013-04-20]
- 7. 寺院介紹 .南京雞鳴寺官網[引用日期2013-12-15]
- 8. 雞鳴寺志 .南京雞鳴寺官網[引用日期2013-12-15]
- 9. 南京文史漫筆之:遊南京雞鳴寺,品味歷史傳説 .文化中國.2010-08-04[引用日期2013-12-15]
- 10. 遊南京古蹟 體驗鐘山風雨情 .中國文化傳媒網.2014-02-08[引用日期2014-04-13]
- 11. 江蘇南京雞鳴寺 .鳳凰網.2012年01月10日[引用日期2014-04-13]
- 12. 南京雞鳴寺金雞鬥蜈蚣傳説 .南京通.2013-03-04[引用日期2013-12-15]
- 13. 歷代主持 .南京雞鳴寺官網[引用日期2014-04-14]
- 14. 江蘇南京雞鳴寺 .鳳凰網.2006年12月22日[引用日期2013-12-15]
- 15. 雞鳴寺 .攜程攻略[引用日期2021-02-24]
- 16. 雞鳴寺 .雞鳴寺[引用日期2021-03-12]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