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元龍

(清朝大臣)

鎖定
陳元龍(1652年-1736年),字廣陵、 [3]  清輔, [4]  號乾齋,清浙江海寧人。 [3] 
陳元龍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直南書房,遷侍讀學士。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奉命敕編《歷代賦匯》。康熙五十年(1711年),為吏部侍郎,授廣西巡撫。曾從湖南採買米至廣西平糶,賑濟災民。又興修水利,立義學,創育嬰堂,建倉貯谷。 [5]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刻印黃之雋的《唐堂樂府》五種6 卷。 [6]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升為工部尚書。雍正七年(1729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後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銜原官致仕。乾隆元年(1736年),陳元龍卒。 [5] 
陳元龍生前工於書法,有《愛日堂文集》,抄本有《大方便佛報恩經》7卷,唐釋般刺密帝、彌伽釋伽《大佛頂首楞嚴經》10卷。 [6] 
廣陵
乾齋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浙江海寧
出生日期
1652年
逝世日期
1736年
主要作品
《愛日堂文集》
本    名
陳元龍
諡    號
文簡

陳元龍人物生平

乙丑科會試開始施行殿試十本進呈之制。此前,進士無十本進呈之例,這一科會試總裁官是刑部尚書張士甄,開始以前十本恭呈皇帝欽定。康熙帝拔陸肯堂為進士第一人,進士第二人(榜眼)就是陳元龍。 [1]  進士及第後,陳元龍獲授編修,直南書房
康熙二十五年五月,陳元龍遷任翰林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
康熙二十七年,任會試同考官。同年因牽連高士奇等“植黨營私,表裏為奸,招授納賄”案,被休致回籍。不久,改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康熙三十八年,陳元龍出任陝西鄉試主考官,擢侍讀學士。
康熙四十二年,充任詹事、日講起居注官、户部主事。
康熙四十三年五月,陳元龍請假省親,沒多少日子,擢為詹事。陳元龍為詹事時,乞假養親。這一年,先是朝廷開了賦匯館,陳元龍任總裁;接着又命陳元龍攜帶《歷朝賦匯》返還家去,進行校刊。
康熙四十九年四月,陳元龍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右侍郎,充日講起居注官、經筵講官、教習庶吉士
康熙五十年二月,陳元龍改任吏部右侍郎,仍管翰林院事,轉左侍郎。授廣西巡撫。在廣西七年,盡心盡職,撫慰百姓。屬吏官僚敬畏他,士子民眾對他也感懷。
康熙五十四年,他提倡所建興安陡河石堤及三十六陡門完成。全面恢復漢代馬援、唐朝李渤的名勝古蹟。並且在省城擴大救濟院,興立義學,創辦育嬰堂,構建倉廒儲糧。在職期間,他重視修治靈渠,捐俸祿作為修治費用。僅在桂林陳元龍就建倉庫百餘間,貯谷備災;建設養濟院收容孤寡老人;興辦義學數十處使庶民子弟得以就學;在桂林七星巖前自建書院,時常為諸生講學授課;他還不斷巡視農田狀況,規勸、鼓勵農民耕種。
康熙五十七年九月,陳元龍授工部尚書,改禮部尚書,第二年再任兵部尚書。
康熙六十年,調禮部尚書。
雍正元年,江蘇巡撫吳存禮因事革職,查明吳存禮曾行賄多人。陳元龍當時任尚書,也曾收賄。
雍正三年,陳元龍任廣西巡撫。廣西自康熙五十三年開捐監生、貢生,陳元龍肥己十一萬兩。因曾捐助軍需,故在陳元龍甘願退賠情況下,準其照數扣除。陳元龍的兒子陳拜直,侄子陳邦彥也因錢名世的刺惡詩被革職,發回原籍,成為錢名世罪案的一對受害者。當時,陳元龍為禮部尚書,也無所措手足。
雍正五年,陳元龍又任禮部尚書。
雍正七年,因年近八旬,精力尚健,定為“優眷老臣”,授為額外大學士。後實授陳元龍為文淵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此期間,陳元龍曾上奏:督撫題奏事件,要融會始末,刪繁就簡,撮其緊要,貼於奏本之後;同時,增憑揭貼,送起居注館,再轉內閣永久保存。
雍正十一年,大學士陳元龍上疏請求退休。雍正帝下令加太子太傅銜,以原官退休。並讓他的兒子翰林院編修陳邦直隨父歸裏,侍養晚年。起程時,皇帝賞賜酒、食、果品,六部堂都出來餞送,沿途官弁盡禮迎送。
雍正十二年,御賜《上諭》一卷、《悦心集》、《寶鏡堂》各一部。
乾隆元年,陳元龍去世,年85歲,以太子太傅、大學士致仕,祭如制。諡文簡。

陳元龍軼事典故

  • 陳元龍曾經在己未科應會試,由於岳父任總裁,規定得迴避,不能參加考試。此事被聖祖知道了,説:“翁婿何迴避之有,可趣令入試。”此時已到中午,奉旨特送陳元龍入場,此事成為科場佳話,從此以避嫌不得入試之説被摒棄。
  • 陳元龍善長書法,人若得到,皆作為裝潢。入值南書房時,聖祖對他説“朕素知爾工楷法,作大書一幅”命令他就在御前書寫,書成,皇帝嘉獎了他,並且以御書闕里碑文展示出來。
  • 在野史傳聞中,陳元龍是乾隆帝的生父,雍正帝將一個女嬰換了陳元龍的兒子,但後人考證此説為無稽之談。 [2] 

陳元龍主要作品

著有《愛日堂文集》、《愛日堂詩集》等。
編纂並輯刻的大型類書《格致鏡原》,是當時工程學科中的大型百科全書之一。全書100卷,分30類886各子目,彙集了古籍中有關博物和工藝的記載,包括天文、地理、建築、器用、動植物等,引文多據原書善本,有不標書名者,亦註明何人所説,足資考核。可供研究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的參考。 [1] 
參考資料
  • 1.    瞿冕良.中國古籍版刻辭典:齊魯書社,1999年版
  • 2.    唐文基.乾隆皇帝究竟是誰的兒子[J].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02):32-34.
  • 3.    《格致鏡原》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4.    喬曉軍編著.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補遺二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07.第268頁
  • 5.    朱子南主編.中國文體學辭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1.第398頁
  • 6.    瞿冕良編著.中國古籍版刻辭典[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02.第4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