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上川

鎖定
陳上川(越南語:Trần Thượng Xuyên/陳上川,1626-1715),字勝才(Thắng Tài),號義略明朝遺臣三藩之亂後前往越南南部,成為當地華僑領袖。 [1] 
本    名
陳上川
別    名
陳勝才,陳義略
所處時代
明朝,廣南阮主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明朝高州府吳川縣南三都田頭村
出生日期
1626年
逝世日期
1715年
主要成就
三藩之亂後前往越南南部,成為當地華僑領袖

陳上川簡介

陳上川(1626-1715),字勝才,號義略,明朝高州府吳川縣南三都田頭村(今湛江市坡頭區南三鎮田頭村)人,生於明熹宗天啓六年九月初四日(公元1626年10月23日),卒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夏,享年九十歲。 陳上川少時家境寬裕,其兄業商,遷居海南。上川少年聰敏,學制藝,善詩能文。 [1] 

陳上川人物生平

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考試生員,錄入高州府學。1642年,父母染病雙亡,隨舅轉讀肇慶府學。1644年,清軍入關。1646年(順治三年)十一月,明朝廣西巡撫瞿式耜兩廣總督丁魁楚湖廣總督何騰蛟等,擁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即帝位,改元永曆,準備堅持抗清鬥爭。陳上川於是年加入了永曆政權的抗清行列。1662年,朱由榔被俘;同年七月,與永曆政權合作抗清,曾攻佔過高州的李定國病逝於雲南孟臘;而鄭成功則於同年初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台灣,建立明朝地方政權,繼續抗清;吳三桂亦於1663年底在雲南打出“復明”旗號發動叛亂。此時,支持永曆政權的陳上川,被駐守台灣的鄭成功任命為高、廉、雷三州總兵
1664年(清康熙三年)陳上川率部駕船奔襲欽州,打敗尾追的清兵,佔據了欽州灣,並不時巡航南海, 出入東京、廣南高棉之港口,以保護鄭氏航商。陳上川等人率領的這支水師,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內,一方面保護台灣明鄭王朝派往東南亞各地貿易的商船,另一方面則配合響應吳三桂所部在兩廣的軍事行動。
1679年三藩之亂被清朝平定後,陳上川不願成為清朝的子民,與其副將陳安平(Trần An Bình)率三千人,乘坐五十艘戰船前往廣南的沱瀼港(今峴港),請求得到賢主阮福瀕的庇護。阮福瀕嘉其忠義,不想拒絕;當時廣南正在開墾南方的領地,遂令陳上川和另一位華僑領袖楊彥迪前往南方的邊和、定祥一帶,開墾田地、建造房屋和城市。陳上川所率部眾,就是今日越南明鄉人的始祖。
陳上川被阮主封為勝才侯、“嘉定都督”。在陳上川的經營之下,該地區成為了中國、日本和歐洲商人貿易的中轉站,十分繁華。鄭懷德在其所著的《嘉定城通志》中,對陳上川的事蹟有詳盡的描述。 [1] 
在開墾南圻的同時,陳上川也介入了真臘的內戰當中。1705年,真臘國王匿螉深和真臘副王匿螉淹發生軍事衝突。匿螉淹戰敗,逃往嘉定。阮福瀕派阮久雲送其歸國。但1714年匿螉深在暹羅的支持下進攻匿淹。陳上川同副將阮久富一同發兵討伐,匿螉深一族逃亡暹羅。陳上川遂立匿螉淹為真臘國王。
越南邊和的陳上川祠堂 越南邊和的陳上川祠堂
越南的永盛十六年(1720年)十月廿三日,陳上川在今平陽省一帶逝世。死後受到當地人的尊崇,立廟祭祀。他的後代亦世代享受阮主的功臣待遇。到了明命紹治年間,越南皇帝冊封他為“上等神”(Thượng đẳng thần)。
陳上川是在明末清初新舊王朝更迭之際,軍事移民海外,為越南南部的開發立下基業的華僑先驅之一。他在越南的行跡和貢獻,越南史籍略有記載。 [1] 

陳上川相關事件

陳上川在越南南方三十六年,主要行跡有二:一是墾殖開發邊和的農耐大鋪和柴棍堤岸),並傳播中國文化,因此他受到當地華僑、華裔人士和人民的長久緬懷仰慕,立祠禮祀之;二是協助越南阮主政權拓土保疆,屢立戰功, 因此他得賜殊榮,生前由先鋒而統兵,而都督,死後贈輔國都督,封“上等神”,享春秋二祭。 [1] 
參考資料
  • 1.    陳仲金著,戴可來譯.《越南史略》(中文譯名《越南通史》):商務印書館,1992年: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