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僑

鎖定
華僑是指在國外定居的具有中國國籍自然人。華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國公民應有的權利,並履行相應的義務。中國憲法明文規定,保護華僑在國外的正當權利和利益是中國政府的職責。 [1] 
華僑不包括出國旅行、訪問人員,政府派往他國協助建設的工人和技術人員,以及國家派駐外國的公務人員和在國外學習的留學生。對於具有中國血統,但已經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人,也不能視為華僑。 [1] 
據《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統計,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已有6000多萬,分佈在世界198個國家和地區 [2-4] 
中文名
華僑
外文名
Overseas Chinese
定    義
在國外定居的具有中國國籍自然人
別    名
海外華僑
民    族
中華民族
人    數
約6000多萬(2015年) [5] 

華僑歷史淵源

華僑稱謂演變

中國公民移居國外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唐宋以前,移居國外的華人,沒有固定的稱謂。《隋書·食貨志》載:“晉自中原喪亂,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並謂之僑人”。 [6] 
唐宋以後,由於經濟文化的發展交流、對外貿易的擴大、交通的發達,移居國外的人數急劇增多,他們多被居住國的人民稱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載:“唐人者,諸番呼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後來他們也自稱“唐人”。 [6] 
明清時期,仍多稱“唐人”,也有的稱為“華人”,“中華人”等。到清末以後,又有了“華民”、“華工”、“華商”、“華人”等稱謂。 [6] 

華僑詞語由來

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華”與“僑”,就其中一詞的含義來説是明確的。“華”是中國的古稱,“僑”是寄居、客居之意。中國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鄉的人稱為“僑人”和“僑士”。隨着移居國外人數的激增,“華”“僑”二字就被聯繫在一起,用來稱呼在國外寄居、客居的華人。 [6] 
1878年,清駐美使臣陳蘭彬在奏章中就把中國寓居國外的人稱為“僑民”。“僑民”便成為一種專稱。1883年鄭觀應在給李鴻章的奏章中使用了“華僑”一詞。1904年,清政府外務部又在一份奏請在海外設置領事館的摺子裏提到“在海外設領,經費支出無多,而華僑受益甚大。”從此以後,“華僑”一詞普遍成為寄居海外的中國人的一種專稱了。 [7] 

華僑法律定義

“歸僑是指回國定居的華僑。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僑眷是指華僑、歸僑在國內的眷屬。”
為了適應工作中的需要,國務院僑辦等有關部門對上述概念做出了具體解釋:

華僑一、華僑

是指旅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
(一)“旅居”是指中國公民已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並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兩年,兩年內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
(二)尚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的中國公民,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於30個月,視為華僑。
(三)中國公民出國留學(包括公派和自費)在外學習期間,或因公務出國(包括外派勞務人員)在外工作期間,均不視為華僑。

華僑二、外籍華人

是指已加入外國國籍的原中國公民及其外國籍後裔;中國公民的外國籍後裔。

華僑三、歸僑

是指回國定居的華僑。
(一)“回國定居”是指華僑放棄原住在國長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權並依法辦理回國落户手續。
(二)外籍華人經批准恢復或取得中國國籍並依法辦理來中國落户手續的,視為歸僑。

華僑四、僑眷

是指華僑、歸僑在國內的眷屬。
僑眷包括:華僑、歸僑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同華僑、歸僑有長期撫養關係的其他親屬。

華僑移居沿革

中國人移居國外,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的古代。有現存文獻記載的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已有“絲綢之路”通往西域,有船舶東航日本,其中就有人留居他鄉。進入唐代,才有較多的中國人定居國外,這可視為華僑史的開端。
縱觀1300多年來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歷史,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唐代到南宋(618一1270年),為海外華僑逐漸出現的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相當發達,而東南亞各地仍然比較落後,於是有不少中國商人到東南亞各地從事貿易。其中有一部分人便在當地定居下來,成為第一代的華僑。這個時期的華僑大多居住在今天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國,人數大約為10萬多人。
20世紀華僑華人 20世紀華僑華人
第二個時期,從元代至清代中葉(1271-1840年),為華僑出國大量增加和華僑在所在國的社會經濟基礎逐漸確立的時期。這個時期,明朝海禁開放,促進了海外貿易進一步發展。東南亞部分地區已變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或貿易中繼地,迫切需要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手工業品,因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國商人和破產的農民、漁民和手工藝人出國,加之明朝太監鄭和率兩萬多人的船隊七下西洋,歷訪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增進了中國同亞非國家的友誼,也為中國人出國經商和移居國外創造了更好的條件。這個時期,東自日本、朝鮮,西至印度東部海岸,北起緬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南迄印度尼西亞羣島,幾乎到處都可見到華僑、其人口已達100萬以上。
第三個時期,從鴉片戰爭到解放前夕(1841一1949年),為華僑大規模移民高潮時期。這個時期,華僑出國的人數之多、規模之大、分佈之廣、遭遇之苦,均屬前所未有。究其原因,不外是國內、國外兩方面。在國內,由於政治黑暗、戰爭不斷、經濟破產,導致民不聊生,百姓急於尋找生路;在國外,由於帝國主義殖民地進行瘋狂的經濟掠奪和急需大量廉價勞動力從事開發。因此,一批批“契約華工”被販賣出洋,成為這個時期中國移民的主要方式。這種販賣活動始於18世紀末。19世紀中期達到高潮,20世紀初趨於衰落。在這100多年裏,中國約有700萬人被販賣到世界各地,從而奠定了華僑遍佈世界各地的格局。這個時期的華僑人數已達1200多萬人。
第四個時期,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90年代,這個時期,華僑大批出國的歷史基本結束。但由於東西方經濟的差異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移民政策的調整,仍有不少中國人通過與親人團聚、留學等方式移居國外。台灣、香港、澳門等地的居民,也有不少人遷居國外。這個時期,隨着華僑華人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自然增長,國外華僑華人的人數也急劇增加,估計已有3000萬人。其中90%已加入當地國籍,華僑大約只有300萬人華僑華人廣泛分佈在世界五大洲的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絕大多數來自於本國駐外使領館、僑務部門和僑社的估計數字。從各方面來看,21世紀初海外華僑華人的人口總數約為3975.8萬人,其中約有200萬為近20餘年間從大陸遷出的新一代華僑華人,分佈在161個國家,其中絕大多數已加入所在國國籍,屬外籍華人。除個別的內陸國家和偏遠的島嶼地區之外,環球皆有炎黃子孫的蹤跡。
從大洲分佈來看,亞洲為2125萬人,佔83.7%;美洲245萬人,佔9.9%;歐洲125萬人,佔4.9%;大洋洲32萬人,佔1.2%;非洲9萬人,佔0.3%。
按國家和地區劃分,華僑華人的85.5%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僅印度尼西亞(600萬)、泰國(465萬)、馬來西亞(509萬)三國就有1574萬人,佔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的60%多。
居住華僑華人1-10萬人的有文萊老撾、朝鮮、尼泊爾、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荷蘭、德國、比利時意大利毛里求斯、留尼汪、馬達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馬危地馬拉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魯阿根廷厄瓜多爾、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拉圭圭亞那蘇里南新西蘭、塔希提、西薩摩亞等32個國家和地區;居住華僑華人1000-10000人的有26個國家和地區;居住華僑華人1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有29個國家和地區。以上共104個國家和地區。其餘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合計起來不過2000多人,多則幾十人,少則三五人。
按華僑華人的祖籍劃分,廣東籍佔54%,福建籍佔25%,海南籍佔6%,其他省、市、自治區共佔15%(其中以台灣、廣西、山東、新疆、雲南為主)。在東南亞,粵籍、籍和其他省市之比為5:3:2;而在亞洲以外,粵籍佔絕大多數。若以方言劃分,使用閩南、潮州、客家、廣府、海南、閩東(福州)、六種方言的人。佔海外華僑華人總數的80%左右。使用前四種方言的,每一種都超過500萬人,後兩種則約300萬人。
新中國建國不久,一切欣欣向榮,許多華僑以身為中國人而自豪,生怕因加入了外國國籍而背上“忘掉祖國”的罵名。但1955年4月27日,周恩來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會見當地華僑時卻給他們潑了冷水。他説:“如果在我們國內,有幾百萬外國僑民,他們也是雙重國籍,我們政府好不好辦事呢?凡事都要推己及人。”不過,為打消華僑們的顧慮,他強調:“選擇了別的國籍,朋友仍然是朋友,兄弟仍然是兄弟。”他甚至還多次説這是“親戚關係”,“你們入了當地國籍回中國,就像出嫁的女兒回孃家一樣”,並隨時“歡迎你們回孃家嘛。”
新中國成立初期,適逢冷戰時期,東南亞華僑國籍與待遇問題使中國與當地國家的外交關係產生緊張和困難。同時,“雙重國籍”是當時西方陣營指責華僑為“第五縱隊”的“證據”。這也是東南亞國家懷疑華僑忠誠的主要根據之一。顯然,新中國如果不及時妥善解決“海外華僑問題”,不僅不利於中國與這些國家關係的發展,而且也不能保障華僑在所在國的安全和正當權益。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做出了決定:
華僑歡迎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 華僑歡迎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
一、放棄多年以血統為準的國籍;
二、鼓勵華僑加入所在國的國籍,但必須根據自願;
三、不贊成實行雙重國籍
於是“華人”這個名詞就開始出現了。
現狀:華僑華人廣泛分佈在世界五大洲的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關於華僑華人的人口數量,尚無精確、科學的統計數字。

華僑分佈範圍

從大洲分佈來看,亞洲為3627萬人,佔78%;美洲890萬人,佔15%;歐洲170萬人,佔5%;大洋洲100萬人,佔1.7%;非洲10萬人,佔0.3%。
從華僑華人的海外分佈看,超過80%居住在東南亞,其餘依次是美洲、歐洲、澳洲、非洲。據本國僑務部門和相關學界近年來研究統計的數字,東南亞國家中,泰國華僑華人850萬(2006)佔當地人口14%,印尼華僑華人750萬(2005),佔當地人口3.1%,馬來西亞710萬(2008),佔當地人口26.5%,新加坡270萬(2009),佔當地人口75.6%,菲律賓150萬(2004),緬甸130萬(2003),越南1,263,570(2006)。以上為亞洲華裔人口超過100萬的地區。從華僑華人的祖籍看,廣東籍佔54%,福建籍佔25%,海南籍佔6%,其他省、市、自治區共佔15%(其中以台灣、廣西、山東、新疆、雲南為主)。在東南亞,粵籍、閩籍和其他省市之比為5∶3∶2。若以方言劃分,使用閩南泉州)、廣府(廣州)、潮州、客家四種方言的人,佔海外華僑華人總數的80%左右。 [8-9]  [28] 
世界上居住華僑華人100萬以上的有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秘魯、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美國等10國;居住華僑華人10-100萬人的有柬埔寨、印度、日本、西班牙、英國、法國、俄羅斯新西蘭巴西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居住華僑華人1-10萬人的有文萊老撾、朝鮮、韓國、尼泊爾土耳其沙特阿拉伯比利時意大利毛里求斯、留尼汪、馬達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馬、危地馬拉、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魯、阿根廷、厄瓜多爾、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拉圭圭亞那蘇里南、塔希提、西薩摩亞等32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廣東省政府網數據,廣東有2000多萬海外僑胞,佔全國的三分之二,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佈在東南亞的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越南、柬埔寨,歐美的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南美洲的秘魯、巴拿馬、巴西、委內瑞拉,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非洲的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南非、留尼汪等國家和地區。省內約有10.3萬歸僑、2000多萬僑眷,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地區。廣府語系地區的歸僑僑眷約有800萬人,潮汕語系地區歸僑僑眷約有1000多萬人 [10]  ,客家語系地區的歸僑僑眷約有700萬人。
另有福建數據,福州籍華人華僑有300多萬,閩籍客家華僑近300萬。故各省客家華僑共約1200多萬 [11]  。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有:閩南籍的陳嘉庚、李清泉、鄭周敏黃奕住李光前等,廣府籍的駱家輝、容閎陳宜禧陳啓沅陳芳等,福州籍的黃乃裳林文鏡曹德旺陳清泉等,客家籍的鍾亞瑟李光耀李顯龍他信、英拉、欽紐吳奈温索安陳亞先鍾萬學吳黎耀華胡文虎張弼士張榕軒張耀軒鄭景貴葉亞來羅芳伯吳元盛葉來謝樞泗姚德勝伍淼源羅新權李萊生黃馨祥曾立強葉煥榮葉謀迪温惠仁曾憲建侯沐凱 [12-18]  ,潮汕籍的陳慈黌等,廣西籍封奕敏等,他們都是華人華僑中的傑出代表。體現了海外華人華僑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愛國的精神。

華僑祖籍地

一般來説華僑祖籍在中國各大城市都有,廣東省較多的有梅州市800多萬人 [19] 汕頭市500多萬人, [20]  其次較多的還有江門市近400萬人, [21]  廣州市近400萬人, [22]  揭陽市320多萬人, [23]  分佈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福建省最多的泉州市近760萬,較多的還有福州市300多萬。 [24] 
城市覽表
省份
城市
廣東省
江門市
梅州市
廣州市
潮州市
揭陽市

汕尾市
東莞市
中山市
佛山市
惠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河源市
湛江市

茂名市
肇慶市
陽江市
雲浮市
-
-
-
-
-
廣西
玉林市
欽州市
北海市
崇左市
桂林市
-
-
-
福建省
廈門市
南平市
福州市
泉州市
莆田市
寧德市
龍巖市
漳州市
三明市
浙江省
杭州市
寧波市
衢州市
麗水市
舟山市

温州市
湖州市
台州市
-
江蘇省
蘇州市
無錫市
鎮江市
常州市
揚州市
-
-
-
河北省
保定市
-
-
-
-
-
-
-
-
山東省
濟南市
日照市
青島市
-
-
-
-
-
-
東北地區
瀋陽市
長春市
撫順市
-
-
-
-
-
-
湖北省
武漢市
-
-
-
-
-
-
-
海南省
-
-
-
-
-
-
-
安徽省
安慶市
-
-
-
-
-
-
-
-
江西省
上饒市
九江市
-
-
-
-
-
-
-
北京
-
-
-
-
-
-
-
-
潮汕華僑及港澳台三胞人口的總數達1000多萬,與本地人口數量相當。其中華僑800多萬。
潮汕各縣市區的華僑及三胞(含揭西普寧饒平等部分潮汕客家)分佈:
湘橋區】:本土人口36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42萬
潮安縣】:本土人口122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83萬
饒平縣】:本土人口100萬 華僑三胞人口82萬
汕頭市
金平區】:本土人口80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68萬
龍湖區】:本土人口43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40萬
濠江區】:本土人口28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29萬
潮陽區】:本土人口156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130萬
潮南區】:本土人口120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112萬
南澳縣】:本土人口8.2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14萬
澄海區】:本土人口75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93萬
普寧市(揭陽代管)
【普寧市】:本土人口230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213萬
揭陽市
榕城區】:本土人口68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31萬
揭東縣】:本土人口126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70萬
揭西縣】:本土人口95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57萬
惠來縣】:本土人口105萬 華僑及三胞人口42萬
梅州市
梅州為廣東省東北部的省轄地級市、粵閩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轄8個縣(市、區),面積1.6萬平方公里,人口540餘萬。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國家重點僑鄉,被譽為“世界客都”,900多萬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分佈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 [25] 
截止2017年5月,梅州已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海外經貿文化聯絡處。此外,全球已有400多個客屬商會與梅州外事僑務部門建立了緊密聯繫,為梅州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人脈支撐。 [26] 
截止2020年3月,梅州市共有梅州海外經貿文化聯絡處16個,分別設在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毛里求斯南非俄羅斯、德國、中國香港地區、中國澳門地區、中國台灣地區等1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27] 
福建省華僑人口:
福州的海外華僑、華人多達300餘萬人,分佈於五大洲的102個國家和地區。福州地區的歸僑、僑眷人數多達200萬,佔福州市總人口的三份之一強。香港、澳門有福州鄉親近30萬。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几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跡。不僅在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西歐各國,在發展中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等國有為數眾多的福州鄉親,而且在一些落後國家、小而偏僻的地區如巴巴多斯、馬紹爾、安提瓜、塞拉利昂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跡。
泉州籍華僑華人總數達750.93萬人,分佈在130多個國家、地區,90%分佈在東南亞。泉籍華僑、華人在100萬人以上的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在10萬人以上的有新加坡、泰國、緬甸越南、美國、加拿大。旅居港澳地區的泉籍鄉親有77萬多人,其中香港69.42萬人、澳門5.85萬人。在台灣,有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
【晉江】
本土人口104.45萬人
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110多萬人、祖籍晉江的台灣同胞100多萬人。
分佈在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東南亞為最多。
石獅】本土人口30.31萬人
現有旅外華人、華僑21.27萬人,台灣同胞達30萬人,分佈在世界33個國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東南亞,特別是菲律賓;有新華人華僑1.62萬人,其中香港同胞5.37萬人、澳門同胞0.86萬人。
惠安】本土人口92.18萬人
旅居海外僑胞90多萬人,台灣同胞中約有90多萬人,分佈在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東南亞一帶為主。
南安】本土人口148萬餘人
旅居海外的南安籍華僑華人150萬人、港澳同胞20萬人、台灣同胞達150萬人。華人華僑遍佈於東南亞和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西歐等36個國家和地區。
安溪】本土人口108萬
旅居海外的安溪籍華僑華人100多萬,港澳同胞1萬多人,台灣同胞達280多萬人,主要分佈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29個國家和港澳地區。
【永春】本土人口54萬人
現有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120萬人,其中華僑華人116萬人。分佈在世界五大洲的47個國家和地區。台同胞有4萬多人。
【德化】30.5萬人
籍華僑華人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港澳地區,海外華僑華人12.33萬、港澳同胞0.34萬。
鯉城區】26.74萬人海外華僑華人24萬多人、港澳台同胞6萬人多人。
洛江區】17.1萬人
共有華僑華人14.3萬人,港澳同胞2.01萬人。

華僑其它相關

2008年8月4日,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許又聲在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舉行的華僑華人與北京奧運會新聞發佈會上説,中國政府是不承認雙重國籍的。
許又聲説,根據中國相關的法律,本國在海外的僑胞可以根據自願的原則選擇保留中國國籍或者是加入住在國國籍。如果他們保留中國國籍,那就成為華僑。如果他們加入了住在國的國籍,那就成為外籍華人
許又聲説,第一,實行不承認雙重國籍的立法原則是世界上多數國家所採用的一個原則。第二,中國是一個僑務大國,分佈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有幾千萬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本國實行的不承認雙重國籍的政策,實踐證明是非常成功的。它不僅有利於海外的華僑華人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在當地更好地長期生存和發展。同時,它也有利於減少疑慮,增進互信,促進中國和華僑華人住在國友好關係的發展。第三,對一些僑胞希望中國政府承認雙重國籍的願望,本國表示理解。中國政府的相關部門,將為他們加強與祖籍國的聯繫、合作和來往提供便利和服務。比如説,在來往中國方面,據本國瞭解,相關部門已經授權該國駐外使領館給需要經常往來中國的這些外籍華人提供半年、一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多次往返簽證
許又聲介紹,國務院僑辦邀請了全世界420位華僑華人代表,到北京出席奧運會的開幕式、閉幕式,以及殘奧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之後,還將邀請這些華僑華人代表深入到中國的東北、西北、華中華東以及新疆、陝西、湖北等12個省區市進行考察訪問。

華僑發展趨勢

為加強僑務理論基礎研究,國務院僑辦在組織2007—2008年度課題中先後立項7個相關課題,廈門大學莊國土教授等一批知名專家學者對東南亞歐美中東中亞等地區華僑華人分佈狀況與發展趨勢進行了較為科學的估算,並預測分析了華僑華人人口分佈狀況與發展趨勢。現摘編如下,供參閲。
截止2010年,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約4543萬。
就整體而言,近30年來海外華僑華人羣體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數量的迅速增長和教育及經濟水平快速提升。近年來,由於包括港澳台在內的中國新移民的大量增加,加上海外傳統華社人口的自然增長,海外華僑華人數量已有較大增幅。而相對於老移民,新移民的教育水平和經濟實力有較大的提高。新移民中,有近1/3為來自港台和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及其眷屬,與老移民多為農民有根本差別。
二是世界華僑華人分佈狀況發生變化。世界華僑華人高度集中於東南亞的格局已被大規模的新移民所改變。現今東南亞華僑華人佔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的比例降為73%左右。北美華僑華人多達530萬,2007年佔世界華僑華人總數近12%。歐洲華僑華人200餘萬,2007年佔世界華僑華人總數近5%。華僑華人聚居區幾乎遍及全球各大洲的各個國家,尤其是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各地,也出現多個華僑華人聚居區。
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出國移民通常被稱為新移民。在中國新移民潮中,東南亞並非移民的首選目的地。從改革開放初期到1990年代中期,發達國家是中國新移民的主要目標。隨着1990年代中期以後發達國家對外國移民日趨嚴厲的限制和中國與發展中國家貿關係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商人前往發展中國家尋求商機,並定居於當地。這些新移民,其出國動機、教育程度、經濟能力、職業結構和定居狀況和老移民有較大不同,他們具有學歷高、有一定經濟能力、流動性大和來自全國各地等特點。大陸新移民中有相當大比例是高學歷者,本身就是社會人才。來自港台的新移民大部分也具有高學歷。他們移民的動機並非謀生存,而是求發展。依出國目的、途徑和職業結構,中國大陸新移民大體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是留學生。二是非熟練勞動力,他們主要以親屬團聚理由申請定居身份,少部分人則選擇非法途徑前往海外定居。三是商務移民,包括投資移民、駐外商務人員和各類商販。四是少部分留居當地的勞務輸出人員。至2008年,中國新移民數量可能達958萬。其中,來自港台的約160-170萬,來自中國大陸的約800多萬。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