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

鎖定
阿卜杜·拉赫曼·葉海亞·埃里亞尼(英文:Abdul Rahman Yahya Al-Eryani,阿拉伯文:عبد الرحمن الإرياني‎)(1910年6月9日,埃里亞尼,—— 1998年3月14日,大馬士革。)也門政治家、革命家、國務活動家、什葉派穆斯林宗教領袖、伊斯蘭學者、作家、詩人。長期從事反對封建君主制的活動,參加了1962年的“九月革命”,是也門共和體制的主要締造者和北也門唯一一位文人總統。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前總理(1963年10月5日——1964年2月10日)、前國家元首(1967年11月5日——1974年6月13日)。 [1] 
中文名
阿卜杜·拉赫曼·葉海亞·埃里亞尼
外文名
Abdul Rahman Yahya Al-Eryani
國    籍
也門
民    族
阿拉伯人
出生日期
1910年6月9日
逝世日期
1998年3月14日
職    業
革命家、政治家、法官、宗教領袖
主要成就
建立也門共和國
和平結束也門內戰
出生地
伊卜省埃里亞尼鎮
信    仰
伊斯蘭教
政    黨
也門聯盟
教    派
伊斯蘭什葉派宰德派
部    族
巴基勒部落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人物簡介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Abdul Rahman al-Iryani,1910年6月9日——1998年3月14日)
前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共和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也門聯盟”主席。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人物傳記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所但職位

1910年(一説為1908年)6月9日生於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伊卜省埃里亞尼鎮的一個封建大地主家庭。伊斯蘭教什葉派分支宰德派穆斯林,屬也門勢力強大的巴基勒部落。父親葉海亞·埃里亞尼是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的首席法官和著名的伊斯蘭宗教學者,母親薩爾瓦·埃里亞尼是一位慈善活動家,在當地從事慈善工作。阿卜杜·埃里亞尼幼年時在家鄉接受基礎教育。16歲赴首都薩那求學,師從伊斯蘭經學家學習伊斯蘭神學和伊斯蘭教法,還學習阿拉伯歷史。 [2] 
在葉海亞國王統治時期,埃里亞尼先後被任命為伊斯蘭教法院法官、塔伊茲宗教事務委員會委員。1944年參與創建反君主的“自由也門人”運動,被逮捕監禁2個月。1948年2月爆發推翻政教合一的君主-伊瑪目專制體制的“憲法革命”,葉海亞國王被殺,埃里亞尼任憲政革命政府秘書長。同年革命被鎮壓,埃里亞尼被逮捕並判處7年徒刑,但在關押數週後即被釋放。1955年,艾哈邁德國王為籠絡他,任命他為最高宗教法律委員會首席委員和副主席。埃里亞尼不愧為堅強的反君主統治的鬥士,同年又參加反君主活動,塔伊茲兵變失敗後被捕並判處斬首死刑。因埃里亞尼在社會和宗教界是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在行刑前幾分鐘被國王兼伊瑪目艾哈邁德赦免釋放,後被王國政府任命為國務大臣、王室諮詢委員會首席委員,從事伊斯蘭教法、阿拉伯以及國際問題的工作,出席伊斯蘭會議組織總秘書處會議,還是朝覲代表團團長。
1962年9月26日爆發“九·二六”革命,推翻了延續數千年的封建王朝後,埃里亞尼任阿拉伯也門共和國革命指揮委員會委員、第一屆政府司法部長。1963年4月任教育和司法部長,兼宗教基金部長。同年10月任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副總統兼部長會議執行委員會主席(總理)。埃里亞尼主持起草和制定了共和國首部憲法。封建王朝被推翻後,前國王巴德爾在部落勢力、沙特阿拉伯美國的支持下組成了保皇派武裝力量,於是爆發了內戰,阿卜杜拉·薩拉勒總統要求埃及總統納賽爾出兵相助,埃里亞尼不滿埃及對也門的控制而與薩拉勒發生分歧。1964年1月任政治局委員,同年2月辭去政府總理職務,改任參議院諮詢委員會主席,同年5月任副總理,負責外交、司法和宗教基金。 [2]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政變奪權

也門共和派與保皇派的戰爭長期處於對峙不下的局面,保皇派復辟無望,共和派亦無力平叛,內戰曠日持久,使也門遭受嚴重破壞,造成經濟困難,人民生活艱難困苦。埃里亞尼與薩拉勒的政見分歧不斷加深,埃里亞尼主張全國實行和解以結束與保皇派的戰爭。1967年6月以色列發動侵略阿拉伯國家第三次中東戰爭(六五戰爭)後,埃及軍隊撤離回國,薩拉勒失去了有力的支持。1967年11月6日,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和前總理穆罕默德·艾哈邁德·努曼聯絡軍隊中的反對派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薩拉勒政府,成立也門共和國共和委員會,行使最高權力,埃里亞尼任主席兼武裝部隊最高司令。 [2]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全國和解

埃里亞尼上台後,即謀求結束曠日持久的內戰,積極改善與沙特阿拉伯的關係。也門政府提出了全國實行和解的倡議,召開支持共和派的部落會議,決定成立一個談判小組,與沙特阿拉伯和保皇派接觸。1970年3月在沙特阿拉伯的調解下,政府和保皇派代表在吉達舉行會談,最後達成協議:1.雙方立即停止敵對的武力活動;2.保皇派承認共和國政權;3.同意保皇派分子參加共和委員會、協商會議和政府的工作;4.不允許前國王塞佛·伊斯蘭·穆罕默德·巴德爾和舊王室成員返回也門。從而結束了長達8年的內戰,也結束了阿拉伯世界在也門問題上的分裂狀態。 [3]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政治傾扎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府院之爭

雖然也門共和派和保皇派達成和解協議,結束了內戰,但部落傳統勢力仍保持着強大的武裝力量,是影響也門政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共和派掌握了政府,而部落集團則在協商會議中佔優勢。這兩者之間的矛盾主要反映在:1.共和派認為也門如要擺脱落後的面貌,必須對社會、政治、經濟、宗教等進行全面的深入的改革,這必然觸及部落上層和其他傳統勢力的利益。因此,協商會議對政府提出的各項改革措施,大多持抨擊的立場,設置各種阻撓或予以否決,這是政府難以實施其政策和計劃。2.共和派為加強中央集權和削弱地方割據勢力,主張建立全國統一的武裝力量的支柱,因此遭到部落集團的強烈反對。3.在對外關係方面,共和派堅持阿拉伯“進步”國家建立“兄弟”的關係;部落集團則強調必須與鄰邦沙特阿拉伯建立密切的特殊關係。在對待東西方的立場上也存在尖鋭分歧,共和派強調與蘇聯的友好關係,特別期待蘇聯的軍援;部落集團則反對與“共產主義國家建立密切的關係”,而主張也門必須積極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因此,共和委員會主席埃里亞尼(共和派領袖)與人民協商會議主席阿卜杜勒·阿赫馬爾(部落集團代表)之間的爭吵達到了極其嚴重的地步,以致於政府施政舉步維艱。1972年12月,總理穆赫辛·艾尼被迫提出辭職,埃里亞尼不得不任命以維護部落傳統利益著稱的王室遺老卡迪·阿卜杜拉·哈吉里為總理。1973年2月,埃里亞尼建立“也門聯盟”,吸收全國各界力量參加,以擴大政府統治基礎,埃里亞尼任聯盟主席。 [4] 
關於兩個也門的問題,1972年9月~10月,南北也門爆發第一次大規模邊境武裝衝突,北也門得到沙特阿拉伯的支援,南也門則有蘇聯的援助,衝突很快便結束。在國際社會的協調下,埃里亞尼和魯巴伊舉行南北首腦會晤,雙方達成了《開羅協議》,協議規定南北也門將合併成為一個首都、一個總統的統一國家,為國家的統一進程搭建了基本的框架。但是,部落集團上層始終敵視南也門的“紅色政權”,總理哈吉里宣稱“伊斯蘭教義共產主義是水火不容的關係”。 [5] 
埃里亞尼和共和國領導人們 埃里亞尼和共和國領導人們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危機四伏

由於府院之爭不斷激化,1973年中旬,埃里亞尼主席一怒之下離開薩那去敍利亞的拉塔基亞“休假”不歸。國家元首的出走,引起也門政局的進一步動盪,也門輿論對此事作出各種評論。一個也門官方代表團赴敍利亞勸説埃里亞尼回國主持政務,他提出三個條件:1.取消共和委員會,建立總統負責制;2.凍結協商會議的活動,直至憲法確定它的職能和權力;3.任命一名國防部長以替代行使部長職權的武裝部隊總司令。一個多月後,埃里亞尼才返回薩那,但他與阿赫馬爾議長之間的爭吵仍未停息。1974年在迎接民主也門總統薩利姆·魯巴伊·阿里的事件中,主席與議長之間的衝突達到頂點,因為議長和總理拒絕國家元首要他們率代表團去荷台達接待民主也門元首的任務。後又發現一個阿拉伯國家提供武器和資金支持策劃中的政變事件,共和派和部落集團在如何懲處的問題上又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共和委員會和協商會議之間的鬥爭,使也門的政局動盪不安,有重新爆發內戰的危險。 [4]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政變下野

鑑於共和委員會和協商會議之間的權力之爭,已嚴重危及到國家安全,1974年6月13日,武裝部隊副總司令易卜拉欣·穆罕默德·哈姆迪中校領導武裝部隊指揮委員會發動不流血的軍事政變(“六·一三”糾偏運動),推翻埃里亞尼政府,接管國家權力,埃里亞尼被迫流亡大馬士革。1981年薩利赫總統發佈大赦令,獲准回國定居。 [2] 
1964年6月隨薩拉勒總統訪問中國。
1998年3月14日,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病逝於大馬士革,享年88歲。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著作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主要著作有《監獄管理···敍事詩:他的頭髮,艾哈邁德·阿卜杜勒·拉赫曼教師的解釋和糾正》、《對神學中一系列信息的研究:穆罕默德·本·伊斯梅爾王子及其他,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監督和校正》、《倒敍詩:阿卜杜勒·拉赫曼·安西研究: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 - 阿卜杜拉·阿卜杜勒·伊拉·阿格巴里》、《優秀藝術成果的研究:馬赫迪·穆赫比利的受益者》。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人物評價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
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亞尼是一位堅決反對君主制的戰士,為推翻數千年的封建王朝作出了貢獻。埃里亞尼身為伊斯蘭宗教領袖和宗教學者,卻是一位堅定的、富於改革精神的共和主義者,遵循世俗政治原則。他執政時期的最大功績是推動政府與反共和國的保皇勢力達成和解協議,結束了長達8年的內戰,使阿拉伯也門走上了和平發展的道路。 [2] 
參考資料
  • 1.    《當代國際人物詞典》編寫組.《當代國際人物詞典》(第二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第581頁
  • 2.    《世界政治家大辭典》編委會.《世界政治家大辭典》(下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年:第2394~2395頁
  • 3.    《各國事變大史典》編委會 .《各國事變大史典——世界政變兵變總覽》(下):亞洲·也門:埃里亞尼政變奪權(張士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033頁
  • 4.    《各國事變大史典》編委會.《各國事變大史典——世界政變兵變總覽》(下):亞洲·也門.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034~1035頁
  • 5.    夏路,《也門統一模式及其對中國的啓示 》,上海,《阿拉伯世界研究》(雙月刊),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編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