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

鎖定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يمنية),曾經存在於現也門共和國北部的一個國家(1962年到1990年),1962年9月,阿卜杜拉·薩拉勒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革命,推翻北部的巴德爾王朝,成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1967年,南也門擺脱英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併成立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1990年5月22日,北、南也門宣佈統一,成立也門共和國。 [3] 
首都薩那,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角,西臨紅海,地處印度洋地中海之間的交通要衝,戰略地位重要;伊斯蘭教為國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中文名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
外文名
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يمنية
簡    稱
北也門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薩那
主要城市
荷台達、木哈
政治體制
民主共和制
人口數量
725.1萬(1987)
主要民族
阿拉伯人
國土面積
19.5萬平方公里

目錄

  1. 1 歷史
  2. 2 地理
  3. 地形
  4. 氣候
  1. 河流
  2. 物產
  3. 城市
  4. 3 人口
  1. 4 外交
  2. 5 經濟
  3. 6 交通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歷史

在公元七世紀時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517年起屬奧斯曼帝國。1733年獨立。十九世紀中又被奧斯曼帝國佔領,1918年宣佈獨立,名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
由於共和國成立後,未有效清除巴德爾殘餘勢力,這次政變即標誌着北也門內戰的開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軍隊有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埃及)援助,沙特阿拉伯約旦支持巴德爾的保皇軍隊,反對新成立的共和國。共和國派比較得人心佔據着北也門大部,王室派只佔據北也門與沙特阿拉伯接壤的北部山區。1963年,埃及派出了4萬大軍,1966年後增至6萬(另傳説8萬),支持共和國派。衝突週期性地持續到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後埃及軍隊撤走。到1968年,保皇黨包圍薩那後,交戰雙方領袖達成和解;沙特阿拉伯遂在1970年承認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北也門內戰就此結束。
1969年,北也門與西德簽訂了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條約,1970年內戰結束後,制定了《阿拉伯也門共和國憲法》;1971年,又舉行了總統大選,伴之而來的是國家行政管理上的進步。
北也門的政治一方面帶有部落鬥爭的性質,另一方面也有一批有識之士渴望加強中央政權,以加速國家的發展,實現現代化。1972年,兩個也門爆發短暫軍事衝突,後在眾多阿拉伯國家調停,並簽訂了與南也門統一協定之後,全國以埃里亞尼主席為代表的主張對南也門實行温和政策一方,和以總理哈吉里為代表的強烈反對南也門馬克思主義領導人的另一方爆發了衝突。後者得到各部落和北也門議會議長阿赫馬爾長老的支持。危機的結果是1974年軍人上台,由軍官組成最高指揮委員會行使權力,廢除了憲法,解散了議會,禁止政黨活動。
新領導人為了在強大而富有的鄰國沙特阿拉伯面前鞏固自己的獨立,試圖進行一些改革,與南也門重新對話,多方爭取外援。但是,1977年哈姆迪總統遇刺終止了這項雄心勃勃的政策。
1978年2月,繼任總統加什米總統組成了新的議會,議會中部落首領和新興的商業資產階級佔多數。同年6月24日,加什米總統也遭暗殺。薩那指控南也門總統魯巴伊是暗殺陰謀的幕後策劃人。這一事件以及對南也門的指控,致使南也門統治階層發生分歧。兩國關係再度緊張,邊界事端時有發生,直至1979年2月鬥爭公開化,雙方七年後再次大規模交火。這一斗爭一直延續到北也門總統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和南也門主席阿卜杜勒·法塔赫·伊斯梅爾在科威特會晤,達成一致意見,重新執行旨在通過各種步驟恢復兩國統一的1972年協定。
1980年代,北也門取得了不少成就,並在為北也門人民奠定民主基礎方面實現了穩步的躍進。國家依靠對話作為統治手段和施政方法。積極的對話在生活諸領域的建設中起着作用,使北也門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所有方面都獲得了顯著進步:馬裏卜省建成了第一座煉油廠,日處理原油10000桶,滿足了北也門需求量的20%。重建位於馬裏卜省的歷史上著名的馬裏卜大壩,使農田灌溉面積從1970年的2201公頃增加到1985年的6520公頃,這是北也門實現糧食自給的重大步驟。1986年,國家為扎馬爾省遭受地震災害的人民提供了必要的設施,如學校、醫院、清真寺,還分配給他們住房。建立了薩那大學和多所院校、醫院、健康中心、電站;鋪設了現代化的公路交通網;還確定了一批振興農業、工業、其它服務行業的發展項目。
1990年,由於蘇聯停止經濟援助,南也門出現財政危機,國庫枯竭,遂南也門主動提出儘快統一也門的建議。同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門共和國與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合併,成立也門共和國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國旗國徽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地理

在阿拉伯半島西南端,濱臨紅海,與沙特阿拉伯、民主也門為鄰,扼地中海印度洋交通要衝。面積19.5萬平方公里。人口725.1萬(1987),絕大部分為阿拉伯人。國土西部為紅海沿岸平原,約佔全國面積四分之一,炎熱乾旱;內陸為阿拉伯半島地勢最高、雨量最多的山區,農牧業較發達,古代號稱“幸福的阿拉伯國家”,其中哈杜爾舒艾卜峯海拔3,760米,為半島最高峯。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地形

全境大部分為山地和高原,是阿拉伯半島最高部分。地形大體可分3帶:①西部紅海沿岸為狹窄的濱海平原,稱“蒂哈麥”,海拔不超過200米。②中部山地是阿拉伯半島西岸塞拉特山的南延,西坡陡峻,靠近平原形成陡崖;東坡緩斜,受地殼強烈垂直運動和火山活動影響,多地壘和地塹。海拔2000~3000米,哈杜爾舒艾卜峯海拔3760米,為阿拉伯半島最高峯。熔岩分佈較普遍,經長期強烈侵蝕切割,地表崎嶇不平,風化的熔岩則成為肥沃土壤。③東部是一片平坦高原,一直伸向沙漠。為綠洲散佈的草原和沙漠區,平均海拔1600米,靠近山地邊緣有險峻的火山錐。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氣候

屬熱帶沙漠氣候。西部沿海平原炎熱乾旱,1月平均氣温在20℃以上,7月超過30℃,最高氣温達45℃以上,年較差較小。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在乾熱多沙的平原上,生長着仙人掌、阿拉伯膠樹等沙漠植物以及各種牧草,綠洲上叢生棕櫚和椰棗樹。中南部山地氣候温和,雨量充沛。6月氣温28℃左右,1月下降到5℃以下,較高山峯出現霜雪。夏季從海上吹來潮濕空氣至山地形成地形雨,迎風坡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為阿拉伯半島降水最多地區。每年3月受地中海氣流影響也有少量降雨。植物繁茂,多常綠灌木;谷底有牧草,為全國農牧業發達、人口稠密地區。東部高原大陸性氣候顯著,年平均氣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並向東逐漸減少。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河流

境內多季節性河流,雨季時洪水漲滿河牀,並帶來大量肥沃淤泥。冬季河牀乾涸,成為駱駝商隊的大路。涸河邊緣和山麓有豐富的地下水,利於發展灌溉農業。山地西坡多短小河川,上游河谷兩岸是寬廣的侵蝕盆地,為重要耕作區;中、下游穿過山地,切割嚴重,形成深邃峽谷。因水量不足,河流常消失在平原上。山地東坡河流較長,河牀寬淺,最後在沙漠中消失。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物產

居民大部從事農牧業,耕地佔全國面積5%,其他地區遍佈牧場。農牧產品大都自給有餘,咖啡、皮毛與卡特(又稱葉霜紅,一種麻醉品)主要供出口,還產小米、玉米、高粱、小麥、大麥、芝麻、煙草、豆類等;沿海特產椰棗、熱帶水果、棉花、食鹽、魚類。有鐵、銅藴藏。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城市

荷台達與木哈為主要港口。卡馬蘭島有飛機場。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人口

全國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2.7人,分佈不均,中部山地人口稠密,東部高原人煙稀少。農村人口占總人口90%。大部分城市分佈在海拔2000米左右、氣候適宜的山地區。絕大部分是阿拉伯人,有少數索馬里人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多數屬什葉派阿拉伯語為國語。僑居國外人口近140萬,大都在產油國家謀生。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外交

  • 兩伊戰爭問題上,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元首、政府和人民強調,堅定地站在為保衞伊拉克的榮譽和阿拉伯民族的榮譽而進行正義戰爭的伊拉克一方。
  • 對巴勒斯坦人民在其合法的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領導下,為獲得合法權力,在自己的國土上建立獨立的國家而進行的正義鬥爭,北也門的立場一直是堅定的、原則性的。
  •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強調黎巴嫩的阿拉伯屬性、以及其獨立和領土完整的重要性。
  • 不結盟運動中,北也門強調支持並堅決遵循這一運動的宗旨,堅決奉行運動原則相一致,建立在平等公正、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基礎上的獨立自主的政策。 [1]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經濟

居民大部從事農牧業,耕地佔全國面積5%,其他地區遍佈牧場。農牧產品大都自給有餘,咖啡、皮毛與卡特(又稱葉霜紅,一種麻醉品)主要供出口,還產小米、玉米、高粱、小麥、大麥、芝麻、煙草、豆類等;沿海特產椰棗、熱帶水果、棉花、食鹽、魚類。有鐵、銅藴藏。
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28.3%(1980年)。農牧產品出口約佔出口總額90%。全國勞動力73%從事農牧業。可耕地面積約500萬公頃。已耕地約150萬公頃。有大片牧場。除旱作外,大量引用地下水發展灌溉農業,修建水庫,擴大耕地。60%以上耕地在山區,沿海地帶佔30%左右。山區耕地分佈在平坦的谷底和土層深厚的坡地。沿海低地和東部高原的耕地分佈在地下水充足的綠洲上。糧食作物主要有黍類、小麥、大麥、玉米等,主產在中部山地和東部高原。經濟作物主要有咖啡、棉花、卡特(又稱阿拉伯茶樹或葉霜紅)、煙草、芝麻、甘蔗等。除咖啡和卡特種植在山地和高原外,其他都種植在灌溉平原上。咖啡品質好,為世界名貴品種,是傳統出口作物。卡特是一種灌木,含麻醉劑和興奮劑,當地人民愛喜咀嚼其葉子,也向鄰國出口。優質棉花是70年代新發展的作物,種在沿海灌溉地區,除提供國內紡織原料外,並供出口。沿海平原還有椰棗、熱帶水果等,部分可供出口。內地高原和沿海部分地區是主要畜牧區,有綿羊、山羊、駱駝、驢和馬等。皮革、皮毛是重要出口品。
獨立後鼓勵民族資本,發展現代工業。建有紡織、軋花、榨油、麪粉、蔬菜加工、水果罐頭、水泥、電力等工廠。紅海沿岸有岩鹽開採。東部高原上的馬裏卜-焦夫盆地生產石油,第一個煉油廠已於1986年建成投產。其他礦藏有煤、銅、鐵、金、寶石、硫磺等。還有一些傳統手工藝作坊,製造金、銀和寶石手飾。
對外貿易頗盛,主要貿易國有沙特阿拉伯、日本、法國等。進口糧食、運輸工具、機械、輕工業品和食品等,出口棉花、咖啡、皮張、岩鹽等。 [2] 

阿拉伯也門共和國交通

境內無鐵路。運輸除靠騾驢和駱駝等役畜外,有瀝青公路2000多公里,以薩那為中心聯接各城市和港口,並與民主也門公路相連。薩那國際機場有航線通往民主也門、科威特、埃及和埃塞俄比亞等國。荷台達與木哈為主要港口。卡馬蘭島有飛機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