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封府題名記碑

鎖定
開封府題名記碑的內容是從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二月 [3]  ,到宋徽宗崇寧四年(公園1105年)閏二月八日 [6]  ,共計146年間歷任的府尹名錄,碑文共有183人次 [1]  。該碑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府衙長官題名記碑,現存於開封市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 [3] 
中文名
開封府題名記碑
館藏地點
開封市博物館
所屬年代
北宋
類    別
碑刻

開封府題名記碑文物特徵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2張)
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是開封市博物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青石材質,由碑座與碑身兩部分組成。碑座呈梯形,下底長105釐米、寬49釐米,上底長99釐米、寬40釐米,通高30.5釐米;碑身呈長方形,豐圓額,通高214釐米,面寬96釐 米,身厚24釐米。碑身單面刻字,碑額篆書“開封府題名記”,3列6字;碑身楷書,22列,每列字數不等,共計3202字。碑文周邊陰線刻纏枝牡丹和蔓草紋飾。 [3]  碑文內容是從宋太祖建隆元年二月,即公元960年,到宋徽宗崇寧四年,即公元1105年,共計146年間183名開封知府的姓名、官職、上任年月等,是記載這一時間內,有關開封府歷任行政官員最完整的資料。在碑的中部有一處凹痕,凹痕處被磨去的名字是包拯。包拯於1057年正月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雖然在開封府任職僅一年零三個月,但他革除弊政,執法如山,受到了人民的愛戴,人稱“包青天”。所以後人在觀看時就不由得要去摸一摸包拯的名字,對他的事蹟評説一番,久而久之,指痕越摸越深,包公的名字幾乎見不到,只留下了半指深的指痕。除包公外,提名記中還記載有許多名垂青史的歷史人物,如歐陽修范仲淹寇準蔡襄等等。 [1] 

開封府題名記碑文物歷史

《開封府題名記》原在北宋開封府署,明末河水淹城,府署圯壞。清初,遷開封府署於今開封縣街,在府署前建包孝肅公祠,移《開封府題名記》於祠內。民國初年,廢府存縣,開封府署改開封縣政府,祠仍存。解放後,開封建市、縣級機構遷出市區,原府署改為小學,祠被圈入市人委院內。文化革命中,因修人防工事,《開封府題名記》及《開封尹題名記》被置大街上。《開封尹題名記》被破壞,《開封府題名記》由開封市博物館運回。 [2] 

開封府題名記碑時代考證

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上的包拯指痕處 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上的包拯指痕處
《開封府題名記》不見於《寰宇訪碑錄》、《金石萃編》、《中州金石記》等金石書。但縣誌有著錄,且早在宋人周密癸辛雜識》中提到:“開封府尹題名起於建隆元年居潤,繼而晉王、荊王而下皆在焉,獨包孝肅公姓名為人所指,指痕甚深。”元人王惲在《宿開封后署》詩中提到:“拂拭殘碑覽德輝,千年包範見留題,驚鳥繞匝中庭柏,猶畏霜威不敢樓”。明末人著作《如夢錄》中亦稱:“(開封府署)東有包孝肅公祠,祠內有宋開封府題名碑,起建隆元年督(注:原文如此,應為昝)居潤,訖崇寧四年李孝壽,共一百八十三名。又有開封尹題名碑並記崇寧四年李孝壽,訖上官悟共四十八名,末附金韓仲適一名(清人原注:碑在今府署東南隅包公祠內)。” [2] 
據上所述,《開封府題名記》“指痕甚深”和“自咎居潤至李孝壽共一百八十三名”均與此碑相吻合。從碑刻看來,其額和邊所採用的紋飾,是宋代習見的纏枝牡丹和蔓草。碑文中王曙(即宋英宗趙曙,據《宋史》,王曙以右諫議大夫......勾當三班院,權知開封府。其職銜與碑刻均合)的避諱和王寧(據《宋史》,崇寧時以顯漠閣待制,權知開封府。府事浩攘,訟者株曼千餘人,緣系滿獄。王寧晝夜決遣,四旬俱盡。又閲月獄再空,遷龍圖閣直學士吏部侍郎,出知杭州。……蒲城妖賊王寧適同姓名,請更名宓。......大觀三年詔賜名襄)的名字,説明這塊石碑刻於宋英宗以後,徽宗大觀年以前。據《宋史·職官志》開封府崇寧三年蔡京奏:“乞罷權知府,置牧一員,尹一員專總府事,少尹二員,分左右貳府之政事。牧以皇子領之。尹以文臣充,在六曹尚書之下,侍郎以上。”“又請移開封府治所於舊尚書省。從之。”此碑最後一名知府為崇寧四年上任的李孝壽,且李的下邊空餘了很多的地方。只是因為開封府的長官改為府尹,不便再在知府的題名碑上續刻,故又另刻一塊開封尹題名碑。完成這塊開封府題名記的,很可能就是這位先任知府接任府尹的李孝壽本人。 [2] 
從全碑的字體看,李清臣以前,似為一氣呵成,王安禮以後為李孝壽所補鐫,特別是呂夷簡呂公弼呂公綽等名下,呂嘉問之名補鐫得極為明顯。 [2] 

開封府題名記碑文物價值

《開封府題名記》對研究宋代史實,有不少參考價值 [2] 
  1. 開封府復置牧、尹的時間,據上述碑文應為崇寧四年。 [2] 
  2. 大中祥符這一年號,在宋時即有簡稱為祥符的,如《宋史·丁度傳》:“祥符、天聖間,牧焉至十餘萬。”從碑文中周起慎從吉等任職的時間中又得到實物例證。 [2] 
  3. 橋道頓遞使之設,《宋史》載:“(開封府)牧、尹不常置,權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大禮,橋道頓遞則為之使。”從碑文看,開封府充帝后橋道頓遞使始於嘉祐八年馮京 [2] 
  4. 可補史傳之不足。開封府題名記中張若谷、楊偉、趙㮣、陳薦、楊繪、李清臣、顧臨、李之純、韓宗道、林希、王覿、謝文瓘等人在《宋史》列傳中均未提到曾知開封府的記載,碑文可補充這些人的經歷。 [2] 
  5. 王安禮以前任官日期只記年月(《宋會要》記有任官日期,但未刻)王安禮以後有任官日期,是否與元豐改制,整頓吏治有關,尚待進一步探討。 [2] 

開封府題名記碑碑文內容

《開封府題名記》碑最終成碑於1105年, 雖然歷經風雨侵蝕、人為損壞,但仍基本完整,大部分文字尚可辨認。檢校碑文,共有50處文字漫漶不清或脱落不存,經過開封市博物館原館長徐伯勇、河南大學周寶珠教授、開封市 博物館原館長劉順安等三位先生考證,還原了35處佚文。剩餘15處碑文空缺,2022年由開封市博物館研究員葛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嘗試對仍空缺的碑文再次進行輯補。 [4]  具體碑文及佚文輯補成果見下方圖冊 [3]  [5-6] 
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文和輯補成果(參見[3][5][6])
參考資料
  • 1.    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  .開封博物館[引用日期2023-04-15]
  • 2.    徐伯勇.簡介《開封府題名記》[J].中原文物,1986(02):66-70.
  • 3.    葛奇峯.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文輯補[J].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2022(02):147-171.
  • 4.    葛奇峯.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文輯補[J].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2022(02):147-171.
  • 5.    葛奇峯.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文輯補[J].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2022(02):147-171.
  • 6.    葛奇峯.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文輯補[J].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2022(02):14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