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鏡(拼音:jì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説文解字》篆文,形聲字,古字形從金竟聲,本義指可以經反射而映照出物體形象的金屬製品。在現代漢語中,“鏡”亦可指各種光學儀器,如顯微鏡、望遠鏡等。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jìng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QUJQ
倉    頡
OPYTU
鄭    碼
PSKR
筆    順
撇、橫、橫、橫、豎提、點、橫、點、撇、橫、豎、橫折、橫、橫、撇、豎彎鈎
字    級
一級(編號:3354) [1] 
平水韻
去聲二十四敬 [5] 
注音字母
ㄐㄧㄥˋ
筆畫數
5+11
造字法
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 U+955C
四角碼
8071₂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形聲字。篆文寫作圖1,左部是“”字,這是形旁,最早的鏡子用金屬磨製,尤以銅製居多,所以“鏡”的意符是金;右邊的“竟”字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讀音。《説文解字》説:“鏡,景也。”“景”是“影”的古字,段玉裁解釋説“景”是光線的意思,金屬遇光可反射物象,是為鏡的原理。“鏡”字的本義就是“鏡子”。
鏡子之所以能照見人影,是因為它的表面光滑、潔淨。所以“鏡”字又可以引申為形容詞明淨、潔淨。唐代詩人杜牧在《長安秋望》這首詩中説:“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意思是,深秋季節,萬物都披上了一層白霜,明淨的天空連一絲白雲也沒有。鏡子雖然能照出物體的形象,而且絲毫不差,但鏡中的影像畢竟不是真實的事物。所以又有“水中月,鏡中花”的説法,用來比喻虛幻而不可捉摸的事物。後來引申為成語“鏡花水月”。 [6-7]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鏡子;用來映照形象的器具。
mirror
《莊子·天下》:“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木蘭詩》:“當窗理雲鬢,掛鏡帖花黃。” (掛:一作“對”)
明鏡;銅鏡
利用光學原理製成的用以改善視力或做光學實驗用的器具。
lense;
glass;
scope
徐珂《清稗類鈔·物品·寒暑表千里鏡》:“千里鏡於方匣上布鏡四,就日中照之,能攝數里外之影。”
眼鏡;透鏡;望遠鏡;三稜鏡
喻指平面光亮明淨之物。

盧照鄰《江中望月》詩:“鏡圓珠溜徹,弦滿箭波長。”
韓愈《寒食日出遊》詩:“宋玉庭邊不見人,輕浪參差魚動鏡。”

喻指洞達世情、清正高潔的人。

《宋書·謝莊傳》:“以易限之鑑,鏡難原之才,使國罔遺授,野無滯器,其可得乎?”
韓愈《別知賦》:“物何深而不鏡,理何隱而不抽。”

馬兩目中央的旋毛。

顏延之《赭白馬賦》:“雙瞳夾鏡,兩權協月。”

形容詞
光亮,明淨。
clear
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凡造物由水土,故江東宜紗綾、宣紙者,鏡水之故也。”

動詞
映,照。
mirror
《墨子·非攻中》:“鏡於水,見面之容。”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詩:“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照耀。

《北齊書·邢劭傳》:“仰惟高祖·孝文皇帝稟聖自天,道鏡古今。”
江淹《拜中書郎謝表》:“榮鬱兩臨,恩儆交鏡。”

借鑑;鑑戒。

《墨子·非攻中》:“鏡於人,則知吉與兇。”
張祜《洛陽感寓》詩:“須知此事堪為鏡,莫遣黃金漫作堆。”

明察。
perceive
《淮南子·齊俗訓》:“五帝三王……抱大聖之心,以鏡萬物之情。”

通“”。傳説中的惡獸。

元稹《與史館韓侍郎書》:“是以理平則為公為卿為鵷為鷺,世變則為蛇為豕為鏡為梟者,十恆八九焉。”一本作“獍”。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居慶切(jìnɡ)
景也。從金竟聲。 [10] 

説文解字注

景也。
段注: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謂之鏡。此以疊韻為訓也。鏡亦曰鑑,雙聲字也。
從金,竟聲。
段注:居慶切,古音在十部。 [11] 

廣韻

居慶切,去映見 ‖竟聲陽部(jìnɡ)
鏡,《拾遺録》曰:“穆王時渠國貢火齊鏡,廣三尺六寸,暗中視如晝,人向鏡語則鏡中響應之。晉鎮南大將軍甘卓照鏡不覩其頭,視庭樹而頭在樹上。” [12]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部】 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居慶切。音竟。《説文》:取景之器也。《玉篇》:鑑也。《釋名》:鏡,景也。言有光景也。《前漢·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又明也。《前漢·衞姬傳》:深説經義,明鏡聖法。
又石鏡,山名。《潯陽記》:石鏡山之東,一圓石縣厓,明淨照人見形。
又石名。《述異記》: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又破鏡,獸名。《前漢·郊祀志》:人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注:祠祭以解罪求福,梟鳥食母,破鏡似貙食父,黃帝欲絕其類,故使百吏祠皆用之。
又姓。《姓苑》:漢河內令鏡斂,後唐同光中媵臣鏡新磨。
又《韻補》葉居亮切,姜去聲。《道藏歌》:風雲隱宛微,講論五嶽匠。硨磲精琉璃,琥珀金剛鏡。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演示

“釒”的第二筆是短橫,末筆㇙(豎提)一筆寫成。“釒”窄“竟”寬,頂部“釒”低底部“竟”低。“釒”第三筆橫起筆橫中線。“竟”,“立”主體居右上格;第三筆點在豎中線;末筆橫從“釒”側起筆,與“釒”首橫持平;“日”首筆豎在豎中線左側,㇕(橫折)的橫段在橫中線;“日”下撇筆撇尖伸向“釒”下,乚(豎彎鈎)底部與撇尖持平。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i̯ăŋ
王力系統
k
iaŋ
董同龢系統
k
jăŋ
周法高系統
k
iaŋ
李方桂系統
k
jiangh
西漢





jieng


ji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jieŋ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jieŋ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ji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i̯ɐŋ
擬音/王力系統

k
ǐɐ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jɐ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ia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jɐ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ǐa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四十三映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居慶切
kjɐŋ
集韻
去聲
四十三映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居慶切
kiaŋ
禮部韻略


去聲





居慶切

增韻


去聲





居慶切

中原音韻

去聲
庚青



全清

kiəŋ
中州音韻


去聲
庚青





葉經去聲

洪武正韻

去聲
十八敬


全清
居慶切
kiəŋ
分韻撮要

陰去
第七英影應益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方言集匯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當地實際發音存在差異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iŋ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iŋ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iŋ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in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in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ɕin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iŋ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tɕiŋ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tɕin
412
陰去

吳語
温州
tɕiaŋ
42
陰去

湘語
長沙
tɕin
45
陰去

湘語
雙峯
tɕiɛn
35
陰去
文讀
湘語
雙峯
tɕiɒŋ
35
陰去
白讀
贛語
南昌
tɕin
45
陰去
文讀
贛語
南昌
tɕiaŋ
45
陰去
白讀
客家話
梅縣
kiaŋ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kɛŋ
33
陰去

粵語
陽江
kiŋ
24
陰去

閩語(閩南語)
廈門
kɪŋ
11
陰去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kĩã
11
陰去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kĩã
213
陰去

閩語(閩東語)
福州
keiŋ
213
陰去

閩語(閩東語)
福州
kiaŋ
213
陰去

閩語(閩北語)
建甌
kiaŋ
22
陰去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4]  、《漢語方音字彙》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29]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219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72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6]
  • 5.    平水韻 二十四敬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29]
  • 6.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625
  • 7.    時學祥,趙伯平主編;中國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專題部編.語林趣話 精選本[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7.01:197-198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692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2229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009.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5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2326.
  • 12.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429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308.
  • 14.    “鏡”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9]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5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