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逆命

(漢語詞語)

鎖定
逆命,漢語詞語。拼音是nì mìng,意思是接受命令;不服從命令;.叛逆者的命令;指叛逆者的職位。
中文名
逆命
拼    音
nì mìng
注    音
ㄋㄧˋ ㄇㄧㄥˋ
釋    義
接受命令

目錄

逆命釋義

1. 接受命令。
2. 違抗命令。
3. 叛逆者的命令。
4. 指叛逆者的職位。

逆命出處

《儀禮·聘禮》:“宰命司馬戒眾介,眾介皆逆命不辭。”鄭玄 注:“逆,猶受也。” [1]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有司逆命,公之使速殺之。” 杜預 注:“執夜姑之有司,欲迎受殺生之命。”
《左傳·昭公四年》:“慶封唯逆命,是以在此,其肯從於戮乎。” 杜預 注:“逆命,謂性不恭順。”
《南史·宋建安王休仁傳》:“尋諸方逆命,休仁都督征討諸軍事。”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劉備、劉表、孫權皆逆命之臣,豈容不討。 [2]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二回:“夫差親對曰:‘周王有旨,命寡人主盟中夏,以縫諸姬之闕。今晉君逆命爭長,遷延不決,寡人恐煩使者往來,親聽命於藩籬之外,從與不從,決於此日。’”
王筠《菉友肊説》:“即三苗當既格之後,似不當復竄,然在中國為逆命之頑,在西夷則是曾經近光之人也。”
白居易唐贈尚書工部侍郎吳郡張公神道碑銘》:“安祿山陷覆洛京,以偽職淫刑脅劫士庶,公與同官 范陽盧巽潛遁於陸渾山,食木實、飲泉水者二年,訖不為逆命所污。”
李上交 《近事會元·吳元濟》:“少陽據蔡五年不朝,憲宗元和九年卒。子元濟僭襲逆命,卻略近郡邑千餘裏,關東大恐。”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