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

鎖定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是一首楊萬里送別自己的老師王庭珪的詩,全詩讚揚庭珪恬退守素、不慕榮利的高尚情操,也表示了自已敬仰師長的深厚感情。詩的一、二句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第三、四兩句寫離別時情景;第五、六句寫詩人的惜別與敬仰之情;第七、八、九、十句表達對王庭珪甘願隱逸的推崇;最後兩句用漢代疏廣、疏受的典故再次呼應開篇,點明離別的主題。此詩用詞上使用了疊詞和重見詞,這種運用不僅將詩的境界拓寬,讀起來也更有節奏感。
作品名稱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
作    者
楊萬里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誠齋集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作品原文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
潮頭打云云不留,月波潑窗窗欲流。
夜寒報晴豈待曉,天公端為盧溪老
盧溪在山不知年,盧溪出山即日還
黃紙苦催得高卧,青霞成癖誰能那
詔謂先生式國人,掉頭已復煙林深
路旁莫作兩疏看,老儒不用橐中金 [1]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註釋譯文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詞句註釋

①王監簿:王庭珪(1080年-1172年),字民瞻,安福(今屬江西)人。紹興年間,胡銓以反秦檜和議被遠謫時,他以詩相送,受牽連貶官長達十年。宋孝宗徵詔兩次,賜國子監主簿。但他堅辭榮命。楊萬里十七歲拜庭珪為師,對他十分敬重。監簿,國子監主簿的簡稱。
②端:真正,確是。盧溪老:庭珪曾因與上官不合,歸隱安福盧溪五十年,自號盧溪老人、盧溪真逸,故稱他盧溪老。
③盧溪:水名,江西省萍鄉縣內。這裏指王庭珪。不知年:意為甘心隱居。
④即日還:極言不慕榮利,急於返里。
⑤黃紙:指皇帝所下詔書。出自唐代王維送李睢陽》:“黃紙詔書出東廂,輕紈疊綺爛生光。”苦催:極力催促來朝。
⑥青霞:青雲煙霞,代表山林景物,形容隱士生活。唐代曹松江西逢僧省文》:“高僧不負雪峯期,卻伴青霞入翠微。”那(nè):奈何。
⑦先生:是對王庭珪的尊稱。式國人:式,法,表彰。使國人學習、模仿。
⑧掉頭:表示去意堅決,亳不遲疑、流連。
⑨兩疏:漢代疏廣和侄子疏受。漢宣帝時,兩人同時主動辭官返里,皇帝、太子都有賜金。當時公卿大夫都來相送,稱讚他們為賢者。
⑩橐(tuó):口袋。 [2-3]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白話譯文

錢塘潮水的浪頭把陰雲衝散,月光灑滿窗户,就好像要流下來似的。
夜裏寒氣預示着明天的晴朗,天公也因您的離去變得多情善感起來。
朝廷接連下達拜官進爵的詔書,但詔書也奈何不了先生隱逸的志向。
您在山中不知隱居了多少年,剛剛才出山,卻在當天就返回了山中。
詔書稱讚先生是國人的榜樣,但先生已經掉頭返回自已的隱居之所。
路人不要把老先生比作兩疏,因為老先生並不需要朝廷所給的賜金。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創作背景

隆興元年(1163年)冬季,楊萬里入杭州,任臨安府學教授。當時王庭珪也奉孝宗詔到杭州,除國子監主簿,但他力求退隱返里。朝廷給予祠祿(有俸錢,不辦事)並令所在州常加存問。當王庭珪返里時,作者賦詩送行。 [4]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作品鑑賞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整體鑑賞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中既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也不言依依惜別的場面,而是本着知交的情誼,對友人坦蕩不羈的立身態度,清高自重的情操品德給予高度的讚揚。匠心獨運,別出心裁,詩人自己的曠達情懷與對友人的理解與遵重得到傳神的表現。
詩的一、二句有幾層意思。首先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為月下水邊。其次表明詩人不忍與友人分別的依依不捨之悄。自古離別,多在水畔。唐代沈佺期《擬古別離》:“白水東悠悠,中有西行舟。舟行有返棹,水去無還流。”南宋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範倅》:“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流水的一去不返更增添了離別的愁緒,起伏難平的心情有如洶湧的潮頭。再次,這裏的“潮頭”可看作是以喻社會俗事。詩人的朋友過慣了清淨閒散自得的隱居生活,厭惡當世的喧囂,酷愛自然,追求自由的心境,因而儘管社會物質生活似“潮頭打雲”般地想拉擾和誘惑友人,而他卻像閒雲野鶴似地不可挽留。詩人採用比興手法,含蓄深切地表現了自已的惜別之情和頌揚之意。
第三、四兩句寫離別時情景。夜晚的寒氣襲人,一輪明月當空,預示着第二天將是一個睛朗的日子。友人不願等到天明,連夜即要趕路,匆匆別離,亦格外令人黯然魂消。其離愁別恨以致感染了“天公”,使本來日出月沒,光景常新,亙古不變,沒有情感的它也多情善感起來,感動於詩人的深情厚誼和為王庭珪的離去而生的痛苦,竟變得衰老起來。詩人化用唐代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名句:“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含蓄巧妙地表現了自己對友人的難分難捨之情。
第五、六句雲:“盧溪在山不知年,盧溪出山即日還。”意謂王庭珪就如同盧溪溪水在山中不知隱居了多少年,才出山,當天就返回山中。由此足以顯見王庭珪辭官之堅決、果斷。詩人以澄澈明淨、活潑自由的溪水來比喻友人髙潔清白的品格,字裏行間滿含着對友人光眀磊落、表裏明澈的品德和玉潤冰清的操守的推崇與讚美。這裏的“盧溪”既可看作實指,又可看作虛擬,行文虛虛實實,變化含蓄,極好地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惜別與敬仰之情。
第七、八兩句以“黃紙苦催”一氣貫下,對王庭珪的辭官不就、甘願過自食其力、清貧寂寞的隱逸生活的志趣給以進一步的推崇。朝廷接二連三地下達拜官進爵的詔書,但自已尊重的友人卻安然高卧,無動於衷,不子理睬。這和李白得詔書即“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的態度截然相反。因為詩人的友人其真正的情趣在於深山隱逸,“青霞成癖”,儘管這種隱逸生活清貧,但卻高尚、稱心、自得,所以就是皇帝的詔書也不能改變,或挪動其隱逸志向。
第九、十句雲“詔謂先生式國人,掉頭已復煙林深”。詩人的朋友知道要自己入仕當官,立即掉頭不顧,予以拒絕,依舊返回自已的隱居之所。在入仕與歸隱的路旁沒有絲毫的猶豫,彷徨,而是乾脆、決斷地選擇了後者。
最後兩句,詩人借友人的口吻,直截了當地表明其不願受物慾的羈絆,甘心過清苦而寧寂的隱逸生活的決心。用漢代疏廣、疏受的典故再次呼應開篇,點明離別的主題,既照應了詩的前半部分,又再度熱情讚揚了友人的高尚品德。
在這首詩中,詩人本着崇敬的心情,豪宕的胸襟,真實自然地描繪了深受自己尊敬的友人心甘情願於深山隱逸,志行一致的品格作風,並坦誠地表現了自已的情誼。真摯親切之情,溢於言外,興會深長,讀來感人。 [3]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名家點評

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郭自虎《傳統詩學對胡適新文學革命的影響:以元白詩派 性靈派為例》:楊萬里詩歌的暢快往往來自疊詞和重見詞的妙用,如“潮頭打云云不留,月波潑窗窗欲流”中,疊詞與重見詞的運用不僅將詩的境界拓寬,讀起來也更有節奏感。 [5] 
淮陰師範專科學校教授於北山《楊萬里詩文選注》:全詩讚揚庭珪恬退守素、不慕榮利的高尚情操,也表示了自已敬仰師長的深厚感情。 [4] 

送王監簿民瞻南歸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孝宗初,知奉新縣,歷大常博士、大學侍讀等。宋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主張抗金。工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初學江西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擅長”活法”,時稱”誠齋體”。一生作詩二萬餘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6] 
參考資料
  • 1.    (清)張景星等編選 .宋詩別裁集.上海 :古籍出版社,1978.10:第58頁
  • 2.    於北山選注 .楊萬里詩文選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07:第13頁-14頁
  • 3.    霍松林主編 .古代言情贈友詩詞鑑賞大觀.陝西 :陝西人民出版社,1994.08:第1083-1084頁
  • 4.    於北山選注.楊萬里詩文選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07:第13頁-14頁
  • 5.    郭自虎著.傳統詩學對胡適新文學革命的影響:以元白詩派 性靈派為例.安徽: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11:第263頁
  • 6.    夏徵農等 .《辭海》(縮印本).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第15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