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業多功能性

鎖定
農業多功能性是指農業具有經濟、生態、社會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它最終來源於土地的多效用性,並由土地資源邊際效用所決定的土地資源價值量來衡量。
中文名
農業多功能性
提出時間
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事    件
日本提出的“稻米文化”
要素數量
三大要素

農業多功能性定義

農業多功能性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提出的“稻米文化”。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正式採用了農業多功能性提法。1996年世界糧食首腦會議通過的《羅馬宣言和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將考慮農業的多功能特點,促進農業和鄉村可持續發展。1999年9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在馬斯特里赫專門召開了100多個國家參加的國際農業和土地多功能性會議;同年,日本頒佈了《糧食·農業·農村基本法》,強調農業除具有經濟功能外,還同時具有社會功能生態功能和政治功能等多種功能 [1] 
根據國外的研究結果,結合我國的實際和研究,農業多功能性的含義可歸納為:農業多功能性是指農業具有提供農副產品、促進社會發展,保持政治穩定、傳承歷史文化、調節自然生態、實現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等功能;且各功能又表現為多種分功能,各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多功能有機系統特性 [2] 

農業多功能性構成要素

具有多功能性的農業主要由以下三大要素構成:
包括土地、光、熱、水、地形、地貌、生物等資源。各種農用自然資源本身就是構成生態環境的主體,具有生態功能;由於生態環境為人類社會提供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條件,涉及到環境的承載力問題和人類健康問題,而具有社會功能;由於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差異性,構成了獨特、優美的自然景觀,而具有良好的生產、旅遊等經濟功能;由於自然資源的構成、分佈、變化和環境狀況影響人類的思想、觀念的形成,而具有文化教育功能。
農業生產過程
農業除向社會提供優質、安全、足夠的農副產品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吸納大量的勞動力就業,這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且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農業生產過程本身就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澱而形成的一種文化,對保持社會文化的多樣性有積極的作用,因此而具有極大的旅遊、教育價值;農業生產過程本身就直接關係到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問題,直接影響生態環境狀況。
農副產品
農副產品能滿足城鄉居民的生存和健康需要,其社會、政治作用怎顯而易見;其次是為工業生產提供原材料;農副產品的質量、數量及安全性本身就直接影響着居民的健康狀況和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涉及到社會發展政治穩定問題;農副產品本身就是人類幾千年選育的結果,包含着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還直接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從而具有文化價值
因此,農業表現出來的多功能作用要比等值二。三產業的產品的價值要大得多;產生的作用是乘數效應、甚至可能是指數效應。 [3] 

農業多功能性主要內容

農業的多功能性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4] 
經濟功能
主要表現在為社會提供農副產品,以價值形式表現出來的功能,是農業的基本功能。其中心作用是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對食品的需要,還有以依託農業提供服務獲得的、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基礎支撐作用,其經濟功能還表現在為實現國民經濟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作用上。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的經典研究表明,農業對國民經濟發展作了產品、市場、要素和外匯四大貢獻。
社會功能
主要表現為對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的功能。農業作為一個產業不僅能容納勞動力就業,而且農副產品質量、數量及其安全性本身就直接影響着居民的健康狀況、營養水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及優美的環境等,涉及到社會發展問題。因此,農業的社會功能作用大,搞不好就會破壞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
政治功能
主要表現為農業在保持社會和政治穩定的作用上。從很大程度上講,農業生產狀況決定了社會秩序的狀況;農業生產方式決定了社會組織制度的樣式。農業發展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中國絕大多數人的切身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政治選擇;同時,農副產品還是國家的戰略儲備物資。因此農業具有重大的政治作用。
生態功能
主要表現在農業對生態環境的支撐和改善的作用上。農業各要素本身就是構成生態環境的主體因子,因此,農業的功能可直接表現為生態功能。農業的生態功能,對農業經濟持續發展、人類生存環境的改善、保持生物多樣性、防治自然災害,為二、三產業的正常運行和分解消化其排放物產生的外部負效用等,均具有積極的、重大的正效用。
主要表現為農業在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和提供教育、審美和休閒等的作用上。農業是一個古老的產業,其內部藴藏着豐富的文化資源。另一方面,農業對教育、審美等有關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有積極作用,有利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農業正承擔着傳承傳統文化載體的職能。
農業多功能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從經濟功能看,其功能的大小,不僅影響農業總功能的大小,而且直接和間接影響社會、生態、文化和政治功能作用的發揮;從生態功能看,其功能的大小,不僅影響農業總功能的大小,而且直接和間接影響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功能作用的發揮;其他功能以此類推。

農業多功能性基本特點

效用的外部性或公共性
農業的社會、政治、文化和生態等功能的最大作用特點就是公共性,對全社會產生作用。對於農業產業來説,農業的多功能性對其本身發展具有巨大潛在價值,但更主要的是發揮對農業外部,對整個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態的基礎支撐作用,因此外部性是農業功能的基本特徵;內部性和專用性功能只佔農業總功能的一小部分。為此,有充分的理由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保護,以達到重視程度與總功能基本一致。
功能的多樣性和整體性
農業具有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生態五大功能,各功能又有多個不同的子功能。同時,農業各功能、內部各子功能之間又表現出的關聯性;以生態功能為例進行分析,可得出一些關聯鏈條:生態環境-人類生存質量-人口素質-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發展-生態環境;生態環境-農業生產-農產品-人類生存-社會基礎-政治穩定-國民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各功能共同構建了一個有機整體,表現出了整體性特點,表現出了各大小功能之間的多重關聯性及作用的全面性和整體性。對此,必然要強調在發揮農業多功能作用時,而應綜合考慮各功能的關聯性,以求得個體功能作用充分發揮、總體功能最大的理想效果。
區域間的差異性
由於農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自然資源(如:土地、光、熱、水、地型、地貌、生物等),而這些資源又客觀存在地域上的差異性;因此,農業的多功能性也必然隨着地域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導致各功能的強弱差別等。如西南喀斯特地區有山多、生物資源豐富的特點,提供生物產品就有優勢。此外,人口素質的差異性、人口密度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差異,也是形成農業多功能區域差異的主要原因。這就要求在制定農業政策、進行決策時,不僅要考慮農業多功能的客觀存在,而且還必須考慮其在空間上的差異性,才能有利於充分發揮農業的多功能作用。
損失容易、提高困難
農業生產的根本特點是自然再生產經濟再生產交織在一起,這就決定了農業多功能性的功能大小和強弱會因人類活動的變化而變化。總體特點是破壞比較容易、保護困難。如生態環境中的林木、草等植被,毀壞非常容易、恢復就特別困難。其根本原因是農業活動中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形成的週期長、投入大,而人類個體和組織行為又短期化,以及農業多功能性的外部性和公共性特點所致。因此必須加強農業多功能性的教育和宣傳,倍加愛護和保護農業的多功能性。
功能存在正負性和顯潛性
功能主義學派代表人物默頓認為,功能有正功能負功能顯功能潛功能之分。正功能是指構成功能的各要素合理組合,構成一個有機系統,產生良性循環所表現出來的功能;負功能則是由於某一個或幾個要素遭到損壞,導致要素之間不協調,產生惡性循環所表現出來的功能,如:人增-耕進—林退—生態惡化等。顯功能是指人們能夠認識到的或者能夠期待的、能夠明顯表現出來的行為結果,如必須有一定數量的基本農田才能保證糧食安全等。潛功能是指未認識到的或者未期待的、沒有明顯表現出來的功能,如農業文化對人類觀念的影響,農業文化帶來的旅遊經濟價值等。農業功能的正負性説明了農業的重要性,農業功能的顯潛性説明了認識農業功能的困難度。
參考資料
  • 1.    Kentaro Yoshida. Economic Valuation of Multifunetional Roles of Agriculture in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in JaPa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1(5): 152-174.
  • 2.    王秀峯. 喀斯特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及共應用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6.
  • 3.    申小云,祁彪,尚佔環,等.中國西南喀斯特山區生態保護研究.中國 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2:56-197
  • 4.    陶陶, 羅其友. 農業的多功能性與農業功能分區[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4, 25(1):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