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林經濟管理

(一級學科)

鎖定
農林經濟管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制定和頒佈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屬於農業經濟管理類,頒發管理學學士,包括6個主要二級學科:農業經濟與管理、林業經濟與管理、食物經濟與管理、自然資源管理、農村發展、農商管理。下設3個專業,分別是:農林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鄉村治理。主要學習農業有關知識,涉及“三農”,學習農林牧漁基礎知識和國家相關農業政策。就業方向:可以到農業科學院的各研究所或各縣市農業局,或相關鄉鎮的農業服務中心工作。 [4]  [6] 
中文名
農林經濟管理
修業年限
本科四年
主幹學科
農林經濟管理、經濟學
學習內容
農業有關知識,涉及“三農”
研究生專業代碼
120300   [3] 
門    類
農業經濟管理 [4] 
研究生學位類別
學術型碩士學術型博士 [5] 
類    別
一級學科

農林經濟管理學科概況

農經者,農立國本、經世濟民。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主要培養從事“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研究與涉農產業管理,具有系統的經濟科學與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掌握農(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在各類涉農(林)企業、各級政府部門、教育科研單位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行政管理、金融、財會、教學、科研等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上世紀初到新中國成立前,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主要引進和效仿歐美及日本的教學科研模式,對土地資源、農地制度、農民文化、鄉村建設等進行調查研究與試驗、示範。金陵大學、中央大學、浙江大學等培養了一批農林經濟管理人才,為本學科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當時國家亟需培養一批社會主義建設高級專門人才。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內農業院校基本都暫時停止了研究生的招收和培養工作。作為當時唯一具有農業經濟研究生招生與培養資格的機構,中國人民大學自1950年成立起,在經濟計劃系設立農業經濟教研室,以馬列研究班的形式開啓了新中國農業經濟研究生的招收和培養工作。從1950到1961年,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專業前後招收了八屆、近百名研究生,輸送到我國農業政策以及宏觀管理部門和高等院校等。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本學科主要研究農林集體生產組織、管理、核算及勞動報酬分配,以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林生產計劃制定和農產品統購統銷等領域的政策問題。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本學科主要研究農林生產經營制度改革,農產品購銷制度改革與農產品價格調整,要素與產品市場化改革,農業現代化道路,鄉鎮企業發展與改制,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民負擔與鄉村治理,農村區域發展與反貧困策略等領域的理論和政策問題。90年代中期以來,本學科主要研究農林產業保護與政策支持,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與產業鏈管理,生產組織化與規模化,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農民工及市民化,農民權益保護,農村公共品供給,城鄉一體化及“四化”協同推進等領域的理論和政策問題。
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和演化,農林經濟管理學科已經成為一個研究領域涵蓋經濟、管理、社會,以及相關自然科學、生產知識的綜合性學科,重點研究農林部門發展演進的內在規律、資源配置和利用、生產流通組織、科學技術創新,以及農村勞動力就業與農民收入,社區治理與社會服務等重大現實問題,為解決“三農”問題和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服務。
隨着經濟發展和改革深入,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問題,農村和區域發展以及部門協調發展過程中涉及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更加凸顯,今後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將更注重對這些問題的研究,交叉學科的特點將更加明顯。 [6] 

農林經濟管理學科內涵

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是農林部門社會經濟活動的客觀規律、宏觀管理政策和微觀管理決策。但是,不同於國民經濟其他部門,農林部門的經濟活動不能簡單運用一般的經濟學原理進行分析並依此提出宏觀管理的政策建議。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交織在一起是農林生產的根本特點,由此決定了農林生產類型、方式和組織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條件影響:土地作為不可替代的資源,無法在地區和季節間自由流動,勞動力的流動也受到很大約束;農林生產者的分散決策因季節性而表現出高度的同步性,但卻經常與市場價格週期不同步;一次性收穫的產品不僅要供應不同時期的市場,而且可能經過不同階段的加工並以不同的形態進入最終消費市場。更重要的是,在現代經濟轉型過程中,農林產業佔國民經濟比重的下降速度遠遠超過勞動力轉移的速度,對農林業勞動者的經濟地位和福利產生重要影響,並且引發一系列社會、文化和政治問題。因此,農林經濟管理的研究對象不僅是特定條件下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更是特定時期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變遷相關的經濟理論和管理決策問題;農林經濟管理不同於一般的部門管理,也不能簡單應用一般的經濟管理原理,它是一門具有特殊性的交叉學科。
農林經濟管理跨學科的性質決定其基本理論依據是經濟學和管理學;同時,因具體研究領域和內容而異,又必然涉及農學、林學、食品科學、地理學、環境科學,以及社會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人類學、教育學、數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農林經濟管理的應用性質決定其研究方法注重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結合,歸納分析與演繹分析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實際調研相結合,採用跨學科合作的方式研究農林經濟管理領域的理論和現實問題。 [6] 

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範圍

本學科包括6個主要二級學科:農業經濟與管理、林業經濟與管理、食物經濟與管理、自然資源管理、農村發展、農商管理。

農林經濟管理1.農業經濟與管理

農業經濟與管理是涵蓋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和農學等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學科範疇既包括農產品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全過程的經濟規律和相關的公共管理政策,也包括經濟轉型和現代化過程中農村與農民問題的演進規律和相關的公共管理政策。本學科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現代農業發展與管理、農村經濟組織與制度、農業微觀主體的組織與管理、農業資源配置與環境管理、農業產業鏈與供應鏈管理、農業技術經濟與管理、農產品貿易、農業財政與農村金融、農業科技發展與政策等。

農林經濟管理2.林業經濟與管理

林業經濟與管理是涵蓋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林學和生態學的交叉學科。學科傳統範疇包括森林資源的經營管理、林業產業發展、林業生態建設、林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及森林與人類生態文明;現在擴展到與之相關的山地、濕地、草原和荒漠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等領域保護與利用的經濟與管理規律、問題及相關政策。本學科主要領域包括林業經濟理論與政策、林業產業經濟與貿易、林業金融投資與項目管理、林業區域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林業與林區公共管理、森林生態資源與環境經濟、農區林業發展、濕地管理與政策、荒漠化管理與政策、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與山區發展政策等。

農林經濟管理3.食物經濟與管理

食物經濟與管理從覆蓋範疇上既包括農產品與食品加工、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的經濟規律和相關公共政策,也包括整個過程中的組織形式與食物安全、食品安全、產業價值鏈、國內外農食產品貿易等之間的聯動關係,在構建營養導向型的農食系統和構建“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食物安全保障體系中扮演至關重要的橋樑作用。食物經濟與管理學科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農食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和終端消費者;研究方法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主,同時大量涉及行為科學、信息與傳播學;教學內容則在這一基礎上,還大量涉及社會學、農學和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學科知識。

農林經濟管理4.自然資源管理

農林經濟的最主要特點就是基於農田、森林和草原等自然資源或自然起源的資源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而且這些自然資源相互關聯作用,構成交叉及複合自然生態系統。山林和耕地等資源既是農林生產經營的最本質要素,也是與其它環境因子構成生態環境的基本要素。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是農林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經濟要素和發展環境條件,特別是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在生態環境治理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農林自然資源的生產力,構建與自然相和諧的發展模式就更為重要。為此,該二級學科內涵就是基於經濟學和資源經濟學理論及方法,結合農林生態學和生態治理的相關理論方法,以生態系統綜合治理為基礎,探索提升農林自然資源生產力,促進綠色經濟發展,構建農林發展與自然生態協調模式的二級學科。

農林經濟管理5.農村發展

農村作為具有自然、社會、經濟和文化特徵的地域綜合體,不僅承擔生產、生活功能,而且在改善生態環境和支撐文化保護和傳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以農村轉型和發展作為研究對象,農村發展在過去二十年已形成完整的理論和研究體系,併成為我國未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交叉學科的性質決定其理論基礎依據是經濟學和管理學,並同農學和環境學有緊密的聯繫。具體而言,主要是基於農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及公共經濟學等學科,同時涉及農學、林學、食品科學、地理學、生態學、社會學、數學等相關學科。研究方法基於經濟學、管理學和統計學基本理論,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農林經濟管理6.農商管理

農商管理是包含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和銷售,農場生產經營,以及農產品的加工、儲藏和運銷等相關活動的總和。發展農商管理學科是構建農業產業三大體系、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時代要求,也是國際農業經濟學科發展的重點領域與新趨勢。該二級學科以現代管理學、應用農業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為基礎,同時涉及統計學、心理學、運籌學和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研究方法主要綜合運用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6]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介紹

農業經濟與管理專業是浙江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專業之一,早在1936年就開始招收研究生。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研究與涉農產業管理高級人才,能在各級政府部門、各類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從事政策研究、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等方面工作。該專業與其它院校的專業相比,不僅有非常悠久的辦學歷史還有優越的辦學條件。以本專業為依託建立的浙江大學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代表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最高水平,中心為學生培養提供了很好的科學研究。本專業崇尚“明德博學、經世濟農”的教學質量方針。同時受到政府管理部門、大中型企業以及金融、貿易、海關、商檢、通訊、新聞、諮詢等企事業單位的歡迎。梁啓超先生説過,“求中國國家之新生命必於其農村求之;必農村之有新生命而後中國國家乃有新生命焉。”中國的“三農”(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到國家興衰的大問題,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及國際關注度,從事“三農”問題研究和涉農企業管理關係到國計民生,為廣大有志青年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就業舞台。 [1] 

農林經濟管理農業經濟管理類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2024年)農業經濟管理類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學位授予門類
120301
農林經濟管理
管理學
120302
農村區域發展
農學,管理學
120303TK
鄉村治理
管理學 [4] 

農林經濟管理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系統的經濟科學與管理科學基礎理論,掌握農(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在各類涉農(林)企業、各級政府部門、教育科研單位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行政管理、金融、財會、教學、科研等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1.碩士學位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比較全面地掌握經濟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理論和相關的農林科學知識,既能從事較高層次的實際工作,也能進一步深造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如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操守;具有紮實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比較系統地掌握相關學科專門理論和專門知識,善於進行跨學科的合作研究和實際工作,瞭解本學科特別是與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的發展動態及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具有從事經濟分析、鄉村治理和社會實踐的能力,適應社會發展對複合型人才的需要;具有較強的中文文字表達能力,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體素質。
2.博士學位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全面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相關理論和相關的農林科學知識,並能獨立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如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操守;崇尚科學,具有開拓和獻身精神,對學術研究具有濃厚興趣,恪守學術道德規範;在農林經濟管理學科領域內掌握堅實寬廣的系統理論和深厚豐富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農林經濟管理研究或農林經濟管理實踐的能力;能在熟悉本學科發展前沿的基礎上,獨立提出有價值的研究問題,並對所研究的問題有所創新,或者能夠具備在農林管理部門、涉農企業和鄉村發展有關部門成為高層管理者的能力;能夠理論聯繫實際,適應社會發展對複合型人才的需要,熟悉相關學科知識,善於進行跨學科的合作;中文表達能力強,並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獨立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體素質。 [6] 

農林經濟管理培養要求

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本知識,受到調查、策劃、技術經濟分析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學和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相關的農(林)業科學知識和較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2.掌握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經濟分析、經濟核算、社會調查等基本方法;
3.具有獨立獲取知識、計算機應用和信息處理、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組織協調、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5.瞭解農(林)業經濟科學的理論前沿和農(林)業企業經營管理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農林經濟管理主幹學科

農林經濟管理、經濟學

農林經濟管理相關學科

本學科相關學科包括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公共管理學、工商管理學、社會學等一級學科,以及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林學、水產、草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 [6] 

農林經濟管理主要課程

經濟學、農(林)業經濟學、管理學原理、農(林)業企業經營管理學、農(林)業技術經濟學、農(林)產品營銷學、農(林)業政策學、農(林)業概論等、農學概論、畜牧學概論、微積分線性代數微觀經濟學農產品加工概論、發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統計學、經濟調查與方法、政治經濟學、經濟法、國際農業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土地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管理學原理、金融學、會計學原理、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農林經濟管理教學環節

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一般安排20周左右。

農林經濟管理修業年限

本科四年

農林經濟管理授予學位

管理學學士

農林經濟管理重點學科

類別
學科代碼及名稱
學校
一級學科
1203農業經濟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林經濟管理開設院校

農林經濟管理就業方向

直接就業適宜到各類草、畜(農)產業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等綜合管理和政策理論研究,也可從事草地規劃、生態旅遊、自然保護區建設、農區草業、城市園林規劃與設計、草坪綠地與運動場建植與養護,以及草畜產品加工和草原保護等方面的教學、科研、開發、生產、規劃等工作。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