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事戰術

鎖定
軍事戰術(希臘語:Taktikē,管理軍隊的藝術)是使用武器或軍事單位,進行攻擊或防禦敵人的行動。隨着時間的推移,軍事戰術亦隨着哲學技術的進步中反映出來。
中文名
軍事戰術
外文名
Military tactics
來    源
中國;古希臘

軍事戰術簡介

軍事戰術理論上

戰術研究戰鬥的規律、特點和內容;研究部隊的戰鬥素質戰鬥能力

軍事戰術實踐上

戰術是指揮員司令部和軍隊準備與實踐戰鬥的活動。戰術包括經常瞭解情況,定下決心和向部屬下達任務;計劃和準備戰鬥;實施戰鬥行動;指揮部隊和分隊;保障戰鬥行動。除各兵種和專業兵戰術外,還有合同戰術,主要研究諸兵種合同戰鬥的規律。

軍事戰術戰鬥方法

主要內容包括:基本原則以及兵力部署、協同動作、戰鬥指揮、戰鬥行動的方法和各種保障的措施。按戰鬥基本類型,分為進攻戰術和防禦戰術;按軍種、兵種,分為合同戰術、軍種戰術、兵種戰術;按規模,分為兵團戰術、部隊戰術、分隊戰術等。行軍、宿營、輸送、變更部署和換班的方法,也屬於戰術的範疇。戰術從屬於戰役法和戰略,並對戰役法和戰略產生一定影響。靈活運用和變換戰術,對於奪取戰鬥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戰術"一詞,較早見於中國南朝梁沈約撰《宋書·索虜》中的"而自木末以來,並有賢才狡算,妙識兵權,深通戰術"。在歐洲一些國家,大多源於希臘文的taktika,意為佈陣的藝術。 [1] 

軍事戰術形成發展

戰術隨着戰鬥的出現而產生,隨着軍事技術的進步和戰鬥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戰術的發展,由古代徒兵方陣戰術逐漸演變成諸軍種、兵種合同戰術。 [1] 

軍事戰術思想

指揮員組織指揮戰鬥行動的理論基礎。不同類型、樣式和環境條件的戰鬥,有不同的戰術思想和由此產生
術行動手段,進攻戰鬥的戰術思想理論核心是消滅敵人,攻佔敵陣地,發展勝利;防禦戰斗的戰術思想理論核心是堅守陣地,抗敵進攻,穩定防禦。戰術思想是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戰術思想,並受戰略思想制約。
每次戰鬥,必須有明確的戰術思想,在戰術理論指導下,針對實際情況確立,其要旨:
一是全面領會上級作戰企圖,樹立整體觀念;
二是正確理解受領的任務,樹立必勝信心;
三是積極確立戰鬥行動方法手段,要有應付各種突然情況的措施。
例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期,強調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不以奪取或保守地方為主的思想,即殲滅戰思想。

軍事戰術原則

進行戰鬥的準則。
反映戰鬥的客觀規律,是一切戰鬥行動的基本依據。源於戰鬥實踐,並以最簡潔、準確的語言概括。區分為基本原則和具體原則,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吸取了古今中外戰術原則的合理成分,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形成了一套反映以劣勢裝備軍隊戰勝優勢裝備敵人規律的戰術原則。具體反映在建國後正式頒發的戰鬥條令、戰鬥概則中。

軍事戰術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是根據戰鬥基本規律和軍隊的實際情況制定的,抽象程度高、穩定性強、適用面廣。
1、知彼知己,因勢制敵。
2、消滅敵人,保存自己。
3、集中兵力,各個殲敵。
4、戰必有備,不失戰機。
5、巧布兵力,發揚火力。
6、協同一致,合力破敵。
7、力爭主動,靈活機動。
8、出其不意,突然打擊。
9、力求夜戰,注重近戰。
10、勇敢頑強,連續作戰。
11、作戰保障,周全嚴密。
12、利用戰隙整頓休息。運用戰術原則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切忌機械搬用。

軍事戰術具體原則

具體原則,則適用於不同類型、樣式的具體戰鬥。
具體原則是:
1、根據戰鬥企圖、敵防禦性質、地形條件、部隊戰鬥力等因素選定突破口。通常選在敵人防禦比較薄弱,便於隱蔽接近和展開,便於突破和向縱深發展,且能迅速破壞敵防禦體系、分割殲滅敵人的地方。必要時,也可選在敵防禦的強點上。
2、把兵力、火力和器材集中用於主要攻擊方向,對敵形成優勢,並作縱深、疏散、梯次配置。
3、以主要攻擊方向上的步兵或坦克兵為主,在突破地段內,按時間、目標周密組織步兵、炮兵、坦克兵之間的協同。
4、先行火力準備,突然發起攻擊,進行重點突破,實施連續突擊,分割圍殲敵人,不斷投入後續力量,發展突破成果。戰術突破可以從行進間或與敵直接接觸時實施,一般從突然猛烈的火力準備開始,以炮兵、航空兵火力,消滅突破口上敵有生力量,殲滅其反但克火力點及其防禦工事,壓制兩側支撐點、縱深的炮兵陣地和預備隊。步兵、坦克兵充分利用火力準備效果,協調一致行動,發起勇猛衝擊,迅速通過通路,實施連續重點突擊。打開口子後,迅速向兩翼卷擊,或實施鉗形攻擊,割裂敵戰鬥部署,攻擊敵淺近縱深支撐點。向敵縱深發展突破成果時,及時投入預備力量,與迂迴或包圍部隊相配合,適時使用穿插部隊、機降突擊或襲擊支隊,突破敵戰術防禦地幅,為戰役突破創造條件。隨着高技術兵器的發展,將充分發揮各種火力突擊效果,從行進間發起攻擊,從正面、翼側、立體同時突破,有時戰術與戰役突破也可能通時實施。

軍事戰術手段

軍事戰術 軍事戰術
達到某種作戰目的而採取的戰術性方法和措施。在不同的戰術理論指導下,產生不同的戰術手段。受武器裝備、作戰任務、地形等條件制約。進攻戰鬥以消滅敵人、攻佔敵陣地為指導思想,通常採取穿插分割、迂迴包圍、各個殲敵等手段;防禦戰鬥以堅守陣地為指導思想,通常採用兵力、火力、障礙、陣地相結合,以阻擊、反衝擊、反擊等抗敵進攻。近年來,隨着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對抗已滲透到作戰的指揮、控制、通信、情報。制導、偽裝等多個領域,開始由戰鬥保障升格為戰術手段。戰鬥中,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作戰對象,靈活運用不同的戰術手段,以爭取戰鬥的全勝。

軍事戰術突破

在敵防禦陣地打開缺口突入敵戰術地幅的戰鬥行動。目的是突破敵戰術防禦地幅,分割圍殲敵人,為戰役突破創造條件。在古代進攻城邑的作戰中,已有類似的突破的戰鬥行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綿亙正面淺近縱深防禦出現後,進攻時,先行火力突擊,發起攻擊,打開缺口,然後發展進攻,突破敵防禦。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陣地防禦體系。進攻部隊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步兵、坦克兵在選定的地段打開口子,投入後續梯隊向縱深發展,結合迂迴包圍行動,突破敵戰術防禦地幅。戰術突破通常有一點突破、兩點突破或多點突破。其特點是行動堅決迅猛,組織指揮複雜,戰鬥激烈緊張。

軍事戰術戰場

兩軍交戰的場所

軍事戰術要地

軍事戰術 軍事戰術
對戰鬥全局有重大影響的地域。是敵對雙方必爭必守的地方。如進攻必經通道、重要的村鎮、制高點、交通樞紐,防禦必須堅守的要點等。戰術要地地位重要,作用大,依據戰鬥所賦予的任務,必須有一定的可控地幅;有利於防守,也利於發展。防守時,能支撐陣地,以點制面,便於部署兵力兵器,發揚火力,穩定防禦;進攻時,有利於擴張戰果。

軍事戰術戰場擴建

包括陸地、海區及其上空。對戰鬥的組織與實施具有直接的影響。在人類戰爭史上,憑藉戰場的有利條件,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的戰例是很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次革命戰爭中,歷來把有利的戰場作為打殲滅戰的重要條件。現代條件下作戰,戰場範圍擴大,立體性增強,受地形條件的制約減弱,對戰場建設的要求提高。要求指揮員認真地勘察戰場,加強戰場建設,包括構築工事,加強通信設施的建設,修築道路,儲備彈藥、油料、糧食、藥品等物資。

軍事戰術戰場勘察

軍事戰術 軍事戰術
對作戰地區或預定作戰地區進行調查、探測和研究的活動。是戰場準備工作的重要內容。目的是查明情況,為制定作戰方案和進行戰場 建設提供第一手資料。要求全面而有重點的組織實施。通常編成一個組逐點 逐次進行,也可編成若干組分點同時進行。勘察前,一般由指揮機關擬定勘 察計劃,進行必要的物資、器材準備,組織警戒、偽裝、通信聯絡和車輛等。

軍事戰術原始戰術

戰術開始是由狩獵技藝演變過來的。相傳中國遠古時期,黃帝打敗蚩尤的涿鹿之戰,出現了原始的戰陣,產生了早期的戰術。冷兵器時期,戰鬥以使用石器和金屬戈、矛等兵器格鬥為基本特徵,敵對雙方列成方陣進行對抗是戰術最初的表現形態。隨後,密集集團的大方陣向小方陣變化。徒兵方陣大體呈方形平均分佈兵力,只適於就地抗衡,不便實施機動,難以擴張戰果。公元前11世紀,隨着戰車數量的增多,戰鬥的機動性增強,車戰戰術成了當時的主要代表。公元前6世紀以後,鐵兵器的使用和營寨壁壘的出現,具有靈活性、機動性的步兵和騎兵的興起,使戰場從平原曠野向山川險阻地區擴展,運轉不靈的密集集團的方陣向多種陣形演變,產生了奇正戰法,並得到了廣泛運用。諸如鉗制與突擊、明攻與暗襲、佯退與設伏等,是春秋戰國時期常見的戰法。從秦始皇陵附近發掘的兵馬俑坑看,秦代的軍陣中有戰車和步兵混合編組的陣形。漢代和三國時期,在陣形與戰法上又有不少新的創造,出現了長蛇陣、五軍陣和諸葛亮的八陣。其中八陣,以天、地、風、雲四陣為正,龍、虎、鳥、蛇四陣為奇,四角為正,角間為奇,並依據情況可以作方、圓、曲、直、鋭的變化。歐洲一些國家的方陣戰術,也先後被新的陣形和戰法所代替。例如古希臘底比斯軍隊的統帥埃帕米農達在公元前371年,運用斜陣,把兵力集中在決定性的地段上實行主攻,打敗了斯巴達軍隊。在大體相同的時期裏,古羅馬軍團排列成橫寬縱短、比較疏開的橫隊隊形,騎兵實施兩翼攻擊和步兵連續交替突擊,以不斷增強突擊力量奪取勝利。隨着乘馬作戰的出現,騎兵戰術得到了較快發展。從中國西漢到隋、唐,騎兵的遠程奔襲、迂迴包圍和乘勝窮追等戰法相繼運用。在水戰、海戰戰術方面,各國最初是使用划槳為動力的木質船作戰,接舷戰戰術和撞擊戰術先後問世。 [1] 

軍事戰術19世紀前

10世紀,中國北宋已將火藥用於作戰。13世紀,中國蒙金戰爭中出現了炮軍,創造了以火力殺傷與白刃格鬥相結合的戰術。成吉思汗的大魚鱗陣,標誌着騎兵戰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後,一些國家軍隊於14世紀上半葉開始裝備火槍、火炮。16世紀下半葉,軍隊由於火器的大量使用和戰鬥成員素質的提高,為了發揚火力和減少敵火力對己方造成的傷亡,中國明代的三才陣和著名將領戚繼光創造出鴛鴦陣,戰鬥隊形由大陣趨向小陣,密集趨向疏散,使戰鬥成為火力、機動、突擊相結合的行動。1631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在布賴滕費爾德之戰及中國後金軍在大淩河之戰中,創造了集中使用火炮的方法,早期炮兵戰術從此產生。17世紀上半葉,在歐洲一些國家,由於火槍、火炮的改進和火炮運動性能的提高,火力開始成為決定戰鬥勝負的重要因素,戰鬥隊形縱深進一步縮小,形成了線式戰術。隨着造船和航海業的發展,一些國家海軍的風帆戰船(艦)噸位不斷提高,並普遍裝備了大口徑火炮,海戰中戰列線戰術逐漸被採用。17世紀末,軍隊普遍裝備了帶刺刀的燧發槍,並實行了僱傭兵制,促使線式戰術不斷改進。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軍隊實行了義務兵役制,又創造出縱隊戰術,克服了線式隊形兩翼薄弱、不便於機動等弱點。拿破崙一世將步兵、騎兵、炮兵合編到軍和師,以便於兵種之間協同動作,利於散開隊形、橫隊和縱隊的結合運用,使縱隊戰術臻於完善。19世紀中葉,隨着後裝線膛槍炮的廣泛使用,軍隊武器的殺傷力大為提高,普法戰爭及以後,縱隊戰術被摒棄,開始出現散兵線戰術。由於各國海軍風帆戰船逐漸更新為蒸汽鐵甲艦,艦上裝備了水雷和魚雷,機動力和火力都大為增強,艦艇機動戰術取代了戰列線戰術。 [1] 

軍事戰術20世紀後

進入20世紀以後,各種飛機運用於戰場,戰鬥由地面擴展到空中,以偵察機殲擊機轟炸機等機種協同戰鬥的空軍戰術產生;航空兵支援地面部隊戰鬥以及地面部隊對空防禦的出現,使戰術開始進入具有立體性質的階段;潛艇和飛機用於海上戰鬥後,海上襲擊成了海戰中的基本戰法,海上立體戰術初步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種遠程火炮、坦克、工程機械和電子通信器材相繼用於戰鬥,產生了裝甲兵戰術、防化兵戰術、通信兵戰術,炮兵戰術和工程兵戰術也得到迅速發展。戰鬥中將步兵、炮兵、坦克兵、航空兵、空降兵、工程兵、通信兵等有機結合,在統一指揮和計劃下,按照目的(目標)、時間、地點協調一致地行動,合同戰術應運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坦克、火炮、飛機的改進和大量使用以及空降兵和電子對抗手段的廣泛運用,軍種戰術、兵種戰術進一步完善,合同戰術得到了全面發展。戰後,一些國家軍隊相繼裝備了核武器、導彈、步兵戰車直升機和新型電子器材,戰鬥方法發生了重大變化。進攻時,在決定性的時間和方向上,迅速、隱蔽地集中優勢兵力、火力和技術器材;建立疏散、縱深、立體的部署;以火力結合電子干擾,對對方全縱深進行壓制;多從行進間發起攻擊,並與空降兵垂直包圍相結合,實施高速度大縱深連續突擊,殲滅防禦之敵。防禦時,利用地形快速構築工事,組成支撐點式的縱深、環形、立體防禦體系;構成遠中近銜接、高中低結合的火力配系;加大掩護地帶縱深,加強後方地域防衞;以頑強抗擊、障礙、火力、電子干擾、反衝擊等多種手段相結合,挫敗敵方的進攻。 [1] 

軍事戰術不同兵種

軍事戰術騎兵戰術

騎兵會被特別地劃分為三支隊伍或三個部份,然後一隊接一隊銜命作戰。第一波的攻擊會突破或衝散敵軍,接着第二或第三波的攻擊就能加以制服。敵軍一旦逃走,就可以予以殺戮或俘虜。事實上,騎士如果採取個人行動,對任何指揮官的計劃都是很大的傷害。騎士最關心的是忠誠、光榮和騎乘在隊伍的第一行列位置。為爭取個人光榮,在戰場上獲得全面的勝利反而淪為其次。在戰場上開始作戰之後,不用多久騎士就會攻擊他們所看到的敵人,如此一來便破壞了整體作戰計劃。指揮官在必要時把麾下騎士自馬上卸下,是控制他們的最佳手段。這是小型軍隊普遍採用的方式,因為這些騎士很少會期望在作戰中表現。卸陣下來的騎士可以適時加強戰鬥力量,並提振一般徒步軍隊的士氣。這些騎士和其餘徒步士兵,會被用在減緩敵騎衝鋒的標樁、或其它戰地工事的後方作戰。1346年的克里斯戰役,是騎士不遵守紀律行為的一個例子。當時法國的軍隊在數量上超過英國的軍隊(四萬對一萬),並且擁有非常多的騎士。英國人把長弓兵分成三個隊伍,在標樁的防護下投入戰場。在這三個隊伍之間的,是兩隊卸下馬的騎士,而第三隊卸下馬的騎士則被保留作預備軍。法國國王亦將麾下騎士組編為三個部份,並且指派熱那諾斯的僱傭弓兵去射擊英國的騎士,但因弓弩被弄濕而起不了作用。此外,法國騎士又忽視法王在組織上的努力,在開戰不久後,一見敵軍就立刻狂怒不已,張口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殺啊!殺啊!」由於法國國王忍受不了熱那諾斯人一再箭上失準,便命令騎士前進,並擊倒在他們前面的熱那諾斯弩兵。這場戰鬥持續了一整天,最後由英國的騎士和長弓兵(他們保持了其弓弦的乾燥)打敗了那些騎着馬匹但作戰時毫無紀律、亂成一團的法國騎士。到了中古時代末期,重騎兵在戰場上的價值不如以往,幾與投射部隊和徒步軍隊無異。在這個時期,人們已經瞭解何以審慎部署的攻擊仍然失效的原因以及訓練步兵的重要。作戰的規則改變了,標樁、馬匹陷阱和壕溝都常常被軍隊用作防護工具,以抵抗騎兵的攻擊。如果騎兵對大批各個等級的長槍兵和弓兵(或槍炮手)作出攻擊的話,只會產生一大堆受創的馬匹和騎兵。騎士會被迫徒步作戰,或等待適當的攻擊時機。只有敵軍在移動、混亂、或從臨時的戰地防禦工事中走出來的情況下,毀滅性的攻擊才能奏效。

軍事戰術投射部隊的戰術

在這個時期,大部份的的投射部隊由弓兵擔任,他們會使用其中一種當時盛行的幾個類型的弓。首先是短弓,然後是弩和長弓。弓兵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在一段距離之外殺傷敵軍,而不需要作肉搏戰。雖然早在古代時候人們就已經知道這種部隊的價值,但是這些經驗卻在黑暗時代曾一度失傳。因為在中古時代的早期,騎士是主宰陸地的首要戰士;面對實力相當的敵軍時,他們的作戰規則就是需要作肉搏戰;對騎士來説,以弓箭殺死遠距離的敵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所以統治層很少去發展和有效地使用這種武器。相對地,弓兵則是具有戰鬥力且非常管用的兵種,他們的功能在攻城與作戰上逐漸變得明顯。即使不太願意,但越來越多的軍隊會讓他們佔有一個位置。儘管威廉一世的騎士在傳統上已經取得許多榮譽,但在1066年杭斯丁一役,威廉一世便是憑藉弓兵才獲得決定性的勝利。當時英格魯撒克遜人佔有山坡地,並以盾牌形成一道防護牆,令諾曼的騎士難以突破。雙方因而展開一整天的拉鋸戰。稍後,英格魯撒克遜人冒險走出他們的盾牌牆,試圖攻打諾曼人的弓兵,但此舉卻使部份人員暴露在諾曼弓兵的射程範圍之中;這時,諾曼人便佔了進攻上的優勢,因為一旦英格魯撒克遜人現身,往往很容易被射倒。在戰役過程中,雖然有時候諾曼人看來似乎快要被打敗了,但更多人相信諾曼軍隊正靠弓兵之助贏得這場戰役。最後,英格魯撒克遜的國王哈羅德被一支致命的流箭射中,戰爭隨後便告結束。  徒步的弓兵是以數百甚至數千人的大型陣勢來作戰。當敵軍進入百碼的射程範圍之內時,即可能被弩和長弓的射擊刺穿裝甲。在這個射程裏面,弓兵會集中射擊目標,以密集攻擊讓敵軍受創,使他們無暇作出反擊。在理想的情況下,弓兵有時可藉着射擊便瓦解敵軍的陣形。敵軍可以藉由標樁的護衞不受騎兵侵襲,但標樁卻阻擋不住所有箭或弩箭的射擊。如果敵軍離開他的防禦工事並襲擊弓兵,友方的重騎兵將會作出反應,希望能實時防護這些弓兵。如果敵軍只是在陣地維持他們的隊形,騎兵就能夠作出有力攻擊,最後把他們衝散。在英國,弓兵會受到鼓勵和資助,因為在與歐陸國家作戰時,英國在人口數量上處於劣勢。儘管英國軍隊的人數常常低於敵軍許多,但是當他們學習到如何應用大批的弓兵後,就開始贏得戰役。英國人之所以能發展出密集射擊,都是依靠長弓的遠射程優勢。長弓兵並不會射擊個別的目標物,而是向敵軍所佔據的區域作出嚴密射擊。若果以每分鐘射出六發弓箭來計算,三千個長弓兵就能夠向密集的敵軍隊形發射一萬八千發弓箭。這種密集射擊的效果可以讓敵方人馬受到很大的創傷。在百年戰爭中,法國騎士即面對了劃破長空的箭影,與它們飛來時所帶來的可怕聲音。  在歐陸的軍隊中,尤其是民兵和城鎮所培養的專業武力,長弓兵的重要性大增。長弓兵能以最少的訓練,成為最有戰鬥力的士兵。  到了十四世紀,早期的手持槍炮就出現於戰場之中。在開火的時候,它們甚至比弓箭更具威力。  應用弓兵的最大難題,就是在他們發射弓箭時需要得到防護。為了獲得更大的效果,他們通常會盡量接近敵軍。英國的長弓兵會攜帶標樁到戰場,然後在他們要發射的地點前方,用大頭錘把標樁打進地面。這些標樁可以給予他們防護,抵擋敵軍的騎兵。他們能依靠他們的火力把敵方的弓兵射倒,但假使受到敵方的徒步士兵襲擊,卻往往處於劣勢。弩兵則會持大盾牌去作戰,這些盾牌可提供防護並夠豎立成一道防線,讓弩兵能躲在後面作射擊。  到了十四世紀末,弩兵和長槍兵會以混合的陣形協力作戰。長槍兵用以擋開敵方的作戰部隊,讓投射部隊(弩兵或手持槍炮的士兵)能夠向敵軍開火。這種混合的陣式會適時調動並作出實際的攻擊。遇到訓練良好的混合部隊例如長槍兵和弩兵(或槍炮手),敵軍的騎兵通常會選擇撤退。如果敵軍無法讓自己的投射部隊和長槍兵作出反擊,即可能輸掉這場戰役。

軍事戰術步兵戰術

在黑暗時代,徒步士兵的戰術是逼近敵軍然後開始砍殺。法蘭克人會在接近敵軍時擲出斧頭來瓦解他們。戰士依靠體能和兇猛來取得勝利。  騎士的興起一度讓步兵在戰場上失去價值,主要是因為紀律和訓練精良的步兵並未出現。在中古早期的軍隊中,徒步士兵主要來自農民,而這些烏合之眾均不曾受到良好的武裝和訓練。  撒克遜人和維京人發展出一種防禦陣式,稱作盾牌牆,也就是讓士兵手持長盾緊靠連成一道防線。在缺乏弓兵和騎兵的情況下,這道防線能保護他們不受敵方弓兵和騎兵的攻搫。  在某些缺乏資源去建立重騎兵的山區國家如蘇格蘭和瑞士,以及一些正在興起的城鎮中,步兵會再一次受到重視。由於沒有需要,在這兩種地區的軍隊中,只會設置少數甚或沒有騎兵。這些地區的軍隊發現,馬匹無法突破豎立的標樁或長槍陣。但受過訓練的長槍兵卻能制止富裕的國家或領主們精鋭的重騎兵,而且在成本上也比重騎兵的來得便宜。  斯希松戰陣就是由一羣長槍兵所組成,在十三世紀末蘇格蘭人獨立戰爭期間開始使用(即電影「驚世未了緣」的故事背景)。他們認識到斯希松是有效的防禦戰陣。羅伯布魯斯只會在沼澤地區向英國的騎士作出攻擊,因為這種地形能妨礙重騎兵的攻擊。  瑞士人以長槍作戰而聞名。在實質上,他們恢復希臘的方陣,並非常熟練地以長標竿的武器作戰。他們把長槍兵組織成方形的戰陣,在最外面的四排士兵會以相近的高度(稍微往下)持着長槍。這是用來抵擋騎兵的有效屏障。在戰陣的後排士兵會使用有刀刃的標竿武器去攻擊接近戰陣的敵軍。這些受過訓練的瑞士士兵會指向同一個方向,讓他們在戰陣中能移動得比較迅速。有時他們也會把用作防禦的戰陣轉變成可作攻擊的戰陣。  火炮可用來反制大批的長槍兵,它能夠擊破這種密集行列的戰陣,西班牙人就是最先有效地使用這種武器。實際上他們也以持劍和小圓盾的士兵來對抗長槍兵,這些輕型的武裝兵能夠滲透到長槍兵之間,並有力地以短劍作戰。他們的小圓盾是小型和靈巧的盾牌。在中古時代的末期,西班牙人也是最先嚐試以同樣的方式,與長槍兵、劍兵和槍炮手作戰。這是一種具戰鬥力的軍隊,無論是防守或攻擊,都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上使用他們的全部武器。在中古時代結束時,西班牙人便成為歐洲最有戰鬥力的軍隊。

軍事戰術價值

指事物對戰鬥起作用的份量。如地形的戰術價值、武器裝備的戰術價值、某一作戰方案、計劃的戰術價值,某一戰鬥行動的戰術價值。戰術價值高,對戰鬥的作用就大。衡量戰術價值受時間、地域和戰鬥性質影響,因指揮員的戰術水平高低和審視的角度不同而異。衡量戰術價值要從戰鬥全局出發,衡量某一具體事物的戰術價值,需有客觀的、全面的、辯證的觀點。有時對局部、暫時而言,具有較高的戰術價值,而從全局、長遠來看則不然。
軍事外交是指國家在軍事方面的對外交往活動。是國家外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軍事人員互訪,軍事談判,締結軍事條約,以及處理國際上的軍事事務等。軍事外交是軍事軟實力的重要生長資源,對於營造有利的戰略環境,擴大國家和軍隊的國際影響,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立足國情,主動作為,積極開展全方位軍事外交活動,為我軍軟實力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國家和軍隊的國際影響力。面對新的世情、國情,要站在國家外交和國防建設的雙重戰略高度,積極採取靈活務實的軍事外交手段,為增強我軍軟實力、實現國家外交戰略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軍事外交的主要特點一是雙邊或多邊軍事代表團互訪,即國際軍事人 [2]  員交往;二是為解決共同關心的軍事問題,國家授權外交代表對外進行雙邊或多邊談判,即國際軍事談判;三是以軍事為內容或目的,根據政府協議對他國提供的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等援助,即國際軍事援助;四是經政府批准或允許,國家間軍用商品的流通,即國際軍品貿易;五是國家間互通軍情、實行有條件的情報交換與共享,即國際軍事情報合作;六是在軍工領域,國家間進行的科研與生產的分工合作,即國際軍工合作;七是為緩和衝突、維持或恢復和平局面,國際組織通過成員國向有關爭端地區派出軍事人員,即國際維和行動;八是結盟國家間開展的雙邊和多邊軍事外交活動,即國際軍事同盟活動;九是非軍事同盟性質的國際組織,為應對共同面臨的威脅、保障本國和地區安全而展開的一系列軍事合作活動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