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空降兵

(空中作戰兵種)

鎖定
空降兵,又稱傘兵,主要是以空降到戰場為作戰方式,其特點是裝備輕型化、高度機動化、兵員精鋭化。一般獨立建制為師級或旅級,直接隸屬於軍團一級或更高級別的指揮機構 [3]  。既戰略投送能力空降的重裝部隊比例越高空降兵戰力越強。 [1] 現代化立體戰爭中的一個重要角色,是一支能超越地面障礙、實施遠距離奔襲、全方位快速機動作戰的部隊,在戰場上具有重要的威懾作用 [4] 
神兵天降空降兵的超機動能力使騎兵的迅捷剽悍、摩托化部隊的縱橫馳騁黯然失色。
使高地在軍事上的重要性、障礙物的運用、預備隊的使用、支援火力的協同、側翼掩護以及佯動和奇襲的運用等長期以來沿用的作戰原則都被置於一種完全不同的地位。
中文名
空降兵
外文名
Airborne troops
別    名
傘兵
作戰方式
空降到戰場
特    點
裝備輕型化、高度機動化、兵員精鋭化

空降兵內容簡介

空降兵跳傘 空降兵跳傘
以傘降、機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戰的兵種或部隊,通稱傘兵。一般隸屬空軍,有的隸屬陸軍。
最高建制單位在大多數國家為師或旅,少數國家為軍。人員經過專門的空降訓練,裝備輕便,能傘降或機降。具有空中快速機動能力,能超越地理障礙和地面防線,直接進入敵後進行突然襲擊,是用於快速部署和縱深攻擊的重要力量,既能配合正面進攻(或登陸)部隊作戰,也能在敵後獨立作戰。 [2] 

空降兵主要任務

基本任務是:對敵方政治、軍事、經濟等戰略要地實施突然襲擊;奪取並扼守敵方戰役、戰術縱深內的重要目標或地域;實施快速部署,應對緊急情況;在敵後進行特種作戰 [2] 

空降兵發展歷程

空降作戰誕生於一戰,德國、法國等國多次在敵後傘降單兵遂行破襲和偵察任務 [5]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些軍事專家探索建立空降兵的問題。1918年,美國W.米切爾等曾提出用轟炸機羣將1個步兵師空降到德軍戰線後方實施攻擊的設想。戰後,運輸機降落傘的發展,為建立空降兵提供了物質基礎。
30年代的蘇聯空降兵 30年代的蘇聯空降兵
蘇聯於1930年開始試建空降兵支隊,1932年擴編為空降兵旅。隨後,德國、法國、意大利等也相繼組建空降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降兵迅速發展,並大規模用於作戰。大戰初期,蘇聯有5個空降兵軍,德國有2個空降兵師。以後,蘇聯發展到10個空降兵軍,德國發展到1個空降兵集團軍(8個師)。美國、英國、日本於1940年開始組建空降兵。大戰結束前,美國有5個空降兵師和數個獨立空降兵團,英國有3個空降兵師和數個獨立空降兵旅,日本有1個空降兵師。戰爭中,交戰國進行了100餘次各種不同類型的空降作戰。
諾曼底戰役中的美國空降兵 諾曼底戰役中的美國空降兵
德國於1940年4月閃擊丹麥挪威時,首次成建制使用空降兵,空降1個傘降團和3個機降團。
美、英、波軍在1944年9月進攻荷蘭的“市場―花園”戰役中,使用空降兵的規模達1個空降集團軍,共3個師又1個旅,計3.5萬餘人以及大批火炮、車輛和其他作戰物資。戰後,編有空降兵的國家越來越多,空降兵的編制和裝備不斷改進,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局部戰爭中被廣泛使用。如法軍印度支那戰爭中,美軍在越南戰爭、入侵格林納達和入侵巴拿馬中,蘇軍在入侵阿富汗戰爭中,以及中東戰爭中,都使用了空降兵。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軍隊有空降兵。在中國,國民黨軍隊於1944年1月組建傘兵團,1948年擴編為3個團,並在空軍設立傘兵司令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0年9月17日組建第一支空降兵部隊――空軍陸戰第1旅,歸空軍建制。下轄狙擊營、坦克營、迫擊炮營、戰防炮營以及偵察連、高射機槍連、工兵連通信連、運輸連等。1951年9月,該旅改編為空軍陸戰第1師,1957年又改稱空降兵師。
20世紀60年代初,成立空降兵軍。經過不斷改進和完善編制、裝備,加強訓練,提高了現代條件下的空降作戰能力。隨着空中輸送工具和地面裝備的不斷髮展,空降兵的空中、地面機動能力與作戰能力將進一步增強,任務範圍將不斷擴展,組織結構將進一步向體系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2] 

空降兵兵種價值

一是戰略塑局。當國家利益空間面臨危機時,空降兵通過遠程直達方式快速進入衝突地域,可迅速、有效處置衝突事態,遏制、壓制、挫敗對手敵對企圖,維護國家利益。
二是戰役造勢。在聯合作戰中,空降兵通過戰役縱深機動作戰,奪控戰役樞紐地域,割裂敵軍佈勢,實施快速機動打擊,構建決定性交戰態勢,加快戰役進程。
三是特種破襲。空降兵以戰場特種破襲為又一重要作戰樣式,通過直達奪控或破毀戰略戰役支撐點,破擊敵作戰體系,達成“以點制面”戰略效果。
空降兵戰略價值的提升,源自“兩個不變”和“兩個變”,是國家利益、國際關係軍事技術戰爭形態綜合作用的結果。
“兩個不變”:一是地緣的戰略價值不變。21世紀被稱為“網絡時代”“海洋時代”“空天時代”,顯示出網絡空間、海洋空間、垂直空間的地緣價值不斷上升的發展趨勢。但必須看到,無論新興領域的地位作用如何提升,陸域作為人類生存母體、國家利益基本載體、軍事活動基本平台的價值都不會改變。空降兵的功能在於制陸,與國家安全需求高度契合,是滿足國家維護陸域安全的重要供給側
二是戰爭制勝機理不變。人類戰爭形態演變,已經進入信息化階段,並正向智能化演變。但無論軍事技術如何變革,以高打低、以快打慢、以遠打近、以深打淺,都是不變的制勝機理,也是貫穿一切軍事革命中軸線。空降兵的特質,正是高、快、遠、深,與制勝機理同樣高度契合,可形成時空非對稱優勢制勝對手,地位作用十分突出。
“兩個變”:一是全球化進程加速。當今世界,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國家間的關係日益緊密,國家間利益高度交疊。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全球化意味着利益全球化,維護國家利益,必須建立全球視野,強化全球化經略。空降兵具有遠程直達的特殊功能,是在全球範圍內維護國家利益、拓展國家安全空間的重要手段。二戰後,空降兵快速增值,根源正在於此。未來空降兵的發展動力,也來源於此。
二是軍事革命加速。當前,信息化戰爭開始向智能化戰爭過渡,作戰樣式呈現出向跨域分佈式作戰轉變的新趨向。空降兵作戰,生而具有跨域施能、靈活機動的特點,與跨域分佈式作戰存在高度的親緣性,因此,其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5] 

空降兵作戰能力

在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認知域作戰日益成為贏得未來戰爭政治主動和軍事勝利的重要條件。認知域作戰實質是通過物理域、信息域與認知域的共同行動,奪取人、組織、國家的意志、觀念、心理、思維等主導權。隨着強國強軍戰略深入推進,空降兵使命任務不斷拓展,對認知域作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務,充分認清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建設的現實緊迫性
空降兵作為高端使用、懾戰並重的戰略力量,必須注重攻心為上,充分發揮戰略威懾作用。空降兵的這種戰略威懾作用更多是通過對敵心理震懾來實現的,平時是“存在即威懾”,戰時是“四兩撥千斤”,一個戰術行動很可能直接達成戰略戰役目的,軍事上的優勢往往可以贏得政治、經濟、外交上的主動。加強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建設,能夠更好地彰顯力量存在、實現未戰取勢,放大威懾效應,增強戰略制衡作用。在當前國際局勢複雜敏感的背景下,運用空降兵實施認知域作戰更具獨特製勝優勢。通過空降兵參加戰略佈勢、戰役機動、演習演練等軍事行動,可形成強大心理攻勢,對爭取軍事鬥爭主動權、佔領戰略博弈制高點具有重要作用。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