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車公廟

(香港新界沙田區)

鎖定
車公廟又稱大圍車公廟,通常簡稱為車公廟,是中國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一座紀念車公的廟宇,為一座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車公又稱車大元帥,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一個神祇,農曆年初三,是車公誕節。相傳車公為南宋末年時的一名勇將,籍貫江西南昌五福,因勘平江南之亂有功,被封為大元帥。後來,蒙古大軍犯境,宋軍無力反抗,宋帝昺南下避難,車公一直護駕到香港,在途中不幸病逝。鄉民為念他生前貞忠英勇,便為他立廟供奉。
沙田車公廟入口兩旁的石柱上,掛有一副對聯:“車轉普天下般般醜心變好,公扶九約內事事改禍為祥”。而廟宇左邊的走廊上,則有多個相士攤檔。沙田車公廟主殿兩旁,分別建有一座鐘樓和一座鼓樓,車公像屹立於主殿中央的神壇上,兩旁擺放著風車,坊間傳説轉動風車可帶來好運。
外貌巍峨雄偉的車公廟,香火鼎盛,一年四季,香煙繚繞。新春期間,特別是年初三車公華誕那天,來自港九各地到車公廟參神的善信,便有十多萬人。有些人因為無法擠進廟內參拜,竟然在附近空地燒紙焚香。
中文名
車公廟
地理位置
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
開放時間
8:00~18:00 [2] 
景點級別
無等級
門票價格
免費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香港
適宜遊玩季節
全年

車公廟歷史沿革

今日所見的車公廟於1993年建成,原有的舊建築在19世紀時重建,現仍保存下來,立於新廟堂的背後。車公廟大門兩旁的石柱上刻有對聯:車轉普天下般般醜心變好,公扶九約內事事改禍為祥,意即車公是沙田的守護之神。車公廟著名的銅風車擺放在車公像旁,前來禮拜的人都會把風車轉一轉,祈求好運降臨。 [1] 
車公廟福德祠 車公廟福德祠
1989年,華人廟宇委員會鑑於每年新春期間,車公廟香火鼎盛,由於廟宇地方狹隘,而進香人數太多,以致秩序紊亂,所以決定將車公廟重新擴建。終於在1991年獲得政府批出土地,這項工程於1994年完成,全部費用達五千萬元。

車公廟建造規模

新廟總面積達九千零五十平方米,比原來的二千多平方米大得多了。殿堂內裝飾金碧輝煌,神壇上立着車大元帥雄偉威武的神像。神像高27米,用仿銅鑄成,由廣州藝術學院建造。神像容貌威武不凡,氣勢懾人。殿堂二樓長廊右首為「鼓樓」,擺着一個大鼓,左首為“鐘樓”,放有一巨鍾,鐘上刻着“國泰民安”四字,牆壁上有一幅宋代書法家蔡公甫的拓畫。新廟殿前有一大廣場,設有祭台、風車、聚寶墟等,可供善信在露天拜祭。
經過以上的修葺、擴建,今日所見的車公廟,已非原來的面貌了。

車公廟歷史傳説

相傳車公乃南宋末年一員猛將,籍貫江西南昌五福,因勘平江南之亂有功,被封為大元帥。後來,蒙古大軍壓境,長驅而入,勢如破竹,宋軍無法抵抗,節節敗退。宋帝在左丞相陸秀夫護駕下,逃難來港。當時,車大元帥亦護駕南來,途中因病逝世。鄉民因念他忠直英勇,死後奉若神明。大圍車公廟聞名遐邇,建於明朝末年,至今已有四百餘年曆史,與荷里活文武廟黃大仙廟、佛堂門大廟並稱香港四大廟宇。
車公是南宋一位名將,後人為表揚他忠勇衞國而奉之為神。車公廟約有百多年曆史,相傳當年車公為田心村民消災解困,免受洪水和瘟疫之災,遂得村民立廟供奉;自此香火日盛,廣受沙田區居民尊奉。過去一百年來,善信禮拜車公後時來運轉之説,吸引了沙田區以外的信眾專程前來祈福,特別是農曆新年期間,更是人潮熙攘。
這座古廟之所以建立,有兩種版本,其一與鎮壓瘟疫有關,另一則據説和田心村村民開村的風水有關。
車公廟景觀-石車堂 車公廟景觀-石車堂
明末崇禎年間,新界各地突然疫症流行,當時因醫學尚未昌明,人們不知是何種疫症,其實是霍亂;霍亂是傳染病,其病原是虎列拉菌,在水中活動,故傳染極快。當時沙田一帶最流行。後來鄉人研究史書及縣誌,發現宋朝有位車大元帥,不恃平賊有功,所到之處,疫症亦立刻停止,因此請人塑了車大元帥的塑像,在此建一間車公廟,以鎮壓疫症。廟成之日,疫症即不流行。
另一説法是昔日田心村村民創村時,曾聘請堪輿大師到村勘察,發覺村前有三支河流交匯在此。同時,背後北枕青山,風水極佳。最適合興建一座廟宇座鎮水口,日後自當丁財兩旺。因此,村民踴躍捐款,集資在該處興建這座車公廟,供奉車大元帥。
後來,恰巧瀝源發生瘟疫,許多人不明不白染病死亡,村民無不驚惶失措,以為是邪魔作怪。當時醫學尚未發達,村民除了求神保佑外,別無他法。
車公廟 車公廟 [1]
鄉民只有把希望完全寄託在車公身上。他們為了驅病辟邪,於是抬着車公神像遍遊各鄉,敲鑼打鼓,猛燒炮仗。後來瘟疫果然消失了,鄉民認為車公十分靈驗,乃延請僧侶道士設壇建醮,祈求車公庇佑境泰民安,風調雨順。又在車公廟前許願,每隔十年舉行一次建醮盛會,以酬謝神恩。自此,十年一度的打醮,便成了沙田區的盛事;而車公亦從此遠近聞名,慕名前來拜祭者日眾。

車公廟村莊介紹

車公廟地理圖 車公廟地理圖
大圍原名“積存圍”,是沙田最大圍村。這就是“大圍”名稱的由來。沙田數十條鄉村之中,大圍村要算是歷史最悠久的圍村之一。大圍於明朝萬曆初年開村,至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大圍村有一道拱門,圍牆是用灰磚砌成,堅固耐用。此拱門亦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拱門上寫着“積存圍”三字,兩旁有副對聯,寫着“積善必降祥,心願萬家同積善。”及“存仁必獲報,遠其百姓共存亡。”大圍是一條雜姓村,村裏有三百餘户,人口接近一千人,住有十六姓,依次為韋、陳、吳、楊、黃、李、許、鄭、唐、袁、遊、林、駱、譚、莫、蔡。姓韋的最多,成為村中大族

車公廟歷史記載

車公廟 車公廟
初時,這廟的規模很小,大門兩旁花崗石門楹,刻有門楹一副:車轉普天下般般醜心變好,公扶九約內事事改禍為祥。
據王崇熙《新安縣誌》記載:“在縣東九十里,瀝源村下有車公古廟。”昔日的車公古廟,在水湄、河畔,村民要到廟裏拜神,先要誇過一條石橋才能抵達。《九約竹枝詞》説得好:
車公廟畔水洋洋,徑口林深草木荒;
共説神靈多庇佑,五更鐘響即焚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