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

鎖定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Guiyang No.18 Middle School)是貴州省貴陽市的一所公辦中學。
學校於1958年成立。
截至2022年10月,學校校園佔地面積9.7畝,有28個教學班,學生1300餘名,在職教職工167人。 [2] 
中文名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
外文名
Guiyang No.18 Middle School
簡    稱
貴陽十八中
創辦時間
1958年
辦學性質
公辦中學
學校類別
普通中學
主管部門
貴陽市教育局
現任領導
吳紅 [1] 
地    址
貴陽市南明區觀水路40號
貴陽市南明區富源南路361號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歷史沿革

1958年,學校成立。
1988年,市政府實行“小升初”改革,學生按片區就近入學。同時,學校被列入首批加強的十四所初中之一。
1991年,學校奪得貴陽市中考第三名,獲市教委初中教育質量評估一等獎,學校黨支部”,學校被全國人大義務教育法檢查團負責人、全國人大教科文委員會副主任楊海波同志譽為“小升初改革典型。”
1992年,學校被市政府列為首批實施義務教育達標的中學,受到市政府嘉獎。為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物質基礎。
1993年,學校被列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實行校長負責制試點學校,以鞏固“雙基”促進“兩全” ,創造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環境,同年,學校被中共南明區委、區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
1994年,學校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認真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初中畢業統考成績首次奪冠, 六科總分超市平均分68分,學校黨支部被中共貴陽市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被中共貴陽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為“1991——1993年度文明單位”。被“貴陽電視台”、“貴州日報”“時代英豪”特別畫刊專題報道
1995年,學校初中教育質量全部達到省人民政府“普九達標”的各項指示,初中畢業考成績又一次名列第一,學校體衞工作受表彰,被共青團中央、全少工委、文化扶持委員會、中國少年報社會聯合命名為“全國先進 ‘手拉手’聯誼學校”,學校被中共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為“1992——1994年度的省級文明單位”。
1996年,學校在執行升降國旗制度工作中被評為“優秀學校”,體育工作綜合評估獲一等獎,初中畢業統考成績再獲第一。
1997年6月,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基礎教育司司長李連臨我校,並題詞勉勵。 在省、市政府及教委的領導下,全校教職工團結一心、頑強拼搏。從1994——1997年,初中畢業考成績逐年上升 ,連續4年名列貴陽市統招中學第一名,學校再次被中共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1995——1998年度文明單位”。繼四連冠之後,1999年、2000年中考成績再次名列第一。
1999年5月,市教委黨委批准十八中在富源中路原32中校址辦分校,分校實行“民辦公助”的辦學體制,按照“開放式辦學、封閉式管理”的辦學模式。由十八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全國“三育人”先進個人、特級教師項定基同志擔任分校校長。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辦學條件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辦學規模

截至2022年10月,學校校園佔地面積9.7畝,有28個教學班,學生1300餘名。 [2]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10月,學校有在職教職工167人(含到領辦學校、幫扶學校任教及上級安排至外校交流、支教教師),教職工專業技術人員159人,正高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54人,一級教師78人,初級職稱教師26人。省市區各級骨幹教師共65人。 [2]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辦學成果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學校榮譽

學校被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全國文化扶持委員會、中國少年報聯合命名為“手拉手先進學校”。多次被中共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被貴州省教育廳評估確定為“貴州省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示範校”、“貴陽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學校”;學校曾被評為“貴陽市文明單位”、“貴陽市五好學校”、“貴陽市標準化初級中學”、“貴陽市依法治市工作先進單位”。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學生成績

截至2022年10月,學校學生在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國家級34人次、省級31人次、市級58人次。 [2] 
學校學生共獲全國、省、市各類獎項1000項。在初三全國英語能力競賽中,學校有11名學生獲一等獎;在全國“華羅庚金盃”賽中,曾獲兩金三銀九銅;在“希望杯數學競賽中,曾獲兩金一銀十一銅;在第六屆全國車模比賽中,獲得三金一銀五銅,其中兩人打破全國記錄,一人創全國新記錄;在第七屆全國車模比賽中,獲得一金兩銀一銅;在第八屆全國車模比賽中,獲得一枚銅牌;在第十屆全國車模比賽中,獲得兩金一銀兩銅。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文化傳統

校徽釋義:
學校校徽上方的英文名是學校的英文名稱,校徽中間的圖案是“甲”字的藝術圖案,校徽下方的數字是學校的成立時間。
校徽 校徽
參考資料